1、3.1 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213.2 我国汽车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现状353.3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04 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组织模式研究424.1 产业共性技术的特征及相应的供给模式424.2 各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的组织方式465 平台运作机制研究595.1 平台运作机制研究框架595.2 平台的资金投入机制615.3 平台的信息沟通机制625.4 项目选择机制635.5 风险管理机制665.6 激励与约束机制676 国内外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经验697 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方案和政策保障措施707.1 平台的建设背景和意义707
2、.2 平台的定位717.3 平台的组织结构设计727.4 平台运行机制设计767.5 支撑平台发展的政策配套措施8588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作模式与机制研究(第一阶段研究报告初稿)1 绪论1.1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内涵1.1.1 “平台”的一般内涵平台的基本含义按照本研究课题的语境,对“平台”一词含义最初的理解应来源于计算机技术术语。根据中国计算机学会和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平台”一词取自英语的“Platform”。“Platform”原意是基础。汽车的底盘就是可以搭载不同形式车身或工作装置件构成不同型式的车型,底盘就具有平台的意义。又以计算机为例,平台就是基础软硬件标准的集合,而在这
3、些标准件基础上可以构建其他计算机软硬件,如PC和Windows操作系统就是平台。“平台”所表达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它是一种具有基础性的支撑系统;它不仅包括硬件,而其包括软件,是硬件和软件的有机集成;它具有公共和共用的服务性质。平台的属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是一种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具有社会公共产品的属性。公共产品的性质决定了竞争性市场不可能提供公共产品,只能依靠公共部门来提供。因为供给成本无法得到补偿,因此私人部门不愿意充分提供公共产品的供给。而公共部门的性质决定它可以解决这个困难,一方面,公共部门追求社会目标,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共同消费的服务;另一方面,公共部门的核心是政府部门,它拥有向
4、全社会成员征税的权力,税收是确保公共产品供给成本补偿的最好途径。而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组建的技术创新平台属于国家科技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是国家科技创新活动的公共平台,要求对全社会开放共享,为所有科技创新活动成员共同服务,联合使用,共同受益,是一种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产品,具有社会公共产品的属性。因此,由国家和地方政府组建的技术创新平台具有公共产品的政府主导投资和社会公益性的特点。平台的基本构成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就是指支持某项产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研究和开发活动)的物质和信息保障。技术创新“平台”基本构成元素应该包括大型科技设施及装备、实验室、科技文献资料及基础数据、科技规范和标准等各种软硬件。同时,产
5、业技术创新平台与其他形式的创新平台一样,还应该包括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服务于平台建设和运行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只有把三方面内容完美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系统化的能够正常运转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对于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立而言,平台的使命应是集合社会资源研究和解决其研究成果能够对整个产业及其企业产生深度影响的那类技术问题,即产业共性技术供给问题。本课题研究的范畴是,对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体系中,构成产业共性技术主体层次平台,即产业内管产学研合作平台的研究。1.2 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体系(1)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构成在我国科研院所转制之前,分属各个产业的科研院所的使命就是为本产业的重大共性技术
6、研发服务,然而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科研院所转制过程中,我国的产业性科研院所大部分转制为企业或整体合并进入大型企业集团,从此我国的产业共性技术、标准、质量体系研究大大削弱。从属性上来看,转制后的科研院所已经是企业,为产业内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服务属性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竞争关系。转制院所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赚钱养活自己,其结果就是企业利益上去了,但国家利益却在无形中蒙受损失。转制后的企业失去了产业科研院所的支持,新产品开发遇到了很大困难。其根本原因就是企业仓促建立起来的技术中心需要一个技术积累的过程,才能进入科技成果“高产期”,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研发中心。那么产业共性技术的创新研究应
7、该由谁来承担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本质上是一种制度性的共有结构安排,其主要目的是要培育产业共性技术的创新机制,激发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主体的创新欲望,从而推动整个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的发展。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加快平台建设,对于提高创新绩效,促进企业参与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有利于培育良好的创新环境,有利于各创新主体协同合作进行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活动,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加上市场失灵的存在以及我国固有的国情
8、特点,这就决定了构建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现实必要性。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体系是指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运用共建共享的机制,对产业共性技术创新资源进行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以促进产业内外共性技术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推进自主创新,提高产业技术进步。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平台由产学研合作、创新支撑以及创新服务所组成。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体系应该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以资源系统整合为主线,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利用国际资源,通过搭建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创新平台,有效改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环境,增强持续发展能力,为产业共性技术长远发展与重点突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通过发
9、展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并对其进行不断的“整合、共享、完善、提高”,采用政策激励、资金引导和市场化运作机制,激励现有科技条件资源开放共享。创新平台将依托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丰富的科技条件资源,提供研究开发、技术推广、设备共用、产品检测、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管理咨询、人员培训等多方面服务,形成一批科研基础设施共享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网络共享合作平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等等面向产业的共性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等,逐步形成各具特色、开放共享的技术创新网络系统,支撑自主创新。因此,通过有效整合研发资源,实现了单个企业难以支撑的技术突破,服务整个产业,推动国家整体技术实力发展,实现产学研相结
10、合,并有利于人才培养。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结构是指平台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在空间或时间方面的有机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或顺序。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体系主要由产学研合作平台、创新支撑平台与创新服务平台这三大平台构成。其中产学研合作平台是产业共性技术主体层次的创新平台,包括产业间共性技术和产业内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创新支撑平台为创新主体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提供科研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网络环境等多方面的共享机制,属于“硬件”方面的支持,具体包括科研基础设施共享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网络共享合作平台;而创新服务平台为整个创新平台提供保障,为创新主体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服务和环境,属于“软件”方面的支持
11、,具体包括管理服务平台、资源整合平台成果转化服务平台、运行评估平台这四大内容。平台结构如下图3所示。图 1 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结构(2) 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内涵2009年,在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直接领导下,本着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优势,在“上海新能源汽车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开始组建面向新能源产业内部企业创新需求的产业技术创新综合性服务平台上海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检测技术创新平台(平台的构成如图4)。图 2 上海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平台构架平台的定位: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将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采取多元化合作模式建立的联盟型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系统集成平台单位
12、在人才、技术、设备、信息等方面优质资源,为国内乃至国际的汽车行业提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服务(见图5)。建成后的创新平台将成为上海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的研究、试验测试基地和技术服务平台,其综合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同步水平。图 3 上海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平台服务功能1.3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本研究将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各国在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共性技术研究上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国内外在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上取得的经验,以及各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项目组织与管理。围绕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体系中产业技术创新主体层次的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本课题展开。对上海市已经启
13、动建设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平台赋予“软件”建设方案。包括,梳理国内外类似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作的成功经验,挖掘其体制及模式因素,形成对平台建设的启示;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需求和整个产业链发展的瓶颈与制约,从产业共性技术供给理论入手,将“创新平台”作为的重要手段,着重研究平台的结构设计合理性,分析产业学研合作模式的平台建设过程遇到的症结在哪里?从平台运行体制机制及运行模式设计上,找出平台运行的可行性方案。2 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发展概况2.1 新能源整车产业发展现状近二十多年来,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政府把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看作解决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经济上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
14、近年来,动力电池取得重要技术突破,在新能源汽车多种技术路线中,“汽车电动技术”脱颖而出。在电动汽车整车研究开发方面,至90年代末期,国外大汽车公司已开发生产了100多种型号的纯电动汽车、燃料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其中,已有10多种纯电动汽车车型投入商业化生产;近年来,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成为新的开发热点,美国计划到2010年市场上燃料电池汽车占市场4%份额,达到60万辆,日本政府发布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计划-2010年5万辆,2020年500万辆;在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因技术和成本问题尚未进入批量生产情况下,为了尽快降低燃油汽车的排放,美日等国正在广泛研制混合动力汽车,目前已经开始小批量商业化生
15、产。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都使用电机驱动(或机电混合驱动),有别于传统汽车,统称“电驱动汽车”。按这种分类方式将上述新能源汽车进行分类,可以看出目前国际新能源汽车整车及类型可归纳如下:类型发展状况HEV(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不断优化提升,节油率最高达到40%以上;混合动力汽车全球销量近200万辆,已经实现商业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成为研发与产业化的热点。BEV(纯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采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和一体化电力驱动系统等各种高新技术,性价比得到提高,且呈现“小型化”趋势;众多汽车公司加快新一代纯电动汽车上市步伐。纯电动汽车推广规模已达2万辆。FCEV(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在可靠性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示范考核更加深入,全球投入商业化示范运行的燃料电池汽车数量累计超过800辆。目前,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普遍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