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54 ,大小:12.68MB ,
资源ID:13087346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30873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与运用优质PPT.ppt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与运用优质PPT.pptx

1、伐商图和东国图,前一幅 应是指武王伐商纣、周公助成王平武庚之乱时使用的军 事地图,后一幅可能指东方各诸侯国的疆域图。这是迄 今为止发现时代最早的舆图记录。,2.现存先秦秦汉地图(出土地图),(1)战国中山王兆域图(2)甘肃天水放马滩战国秦墓木板地图(3)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地图,二、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1.绘制技术(1)形象画法,类似于传统山水画法,中国地图通常采取平面与立面相结合的形象画法,则又反映中国古代地图脱胎于原始“意境地图”,与山水画丝丝相扣的传统。“详于水而穷于山”是中国古代舆图传统式样的特征之一。,(2)制图六体与计里画方,三世纪西晋时期的裴秀更总结出制图的六个 原则,被称作“

2、裴秀制图六体”:“一曰分率,所以辨广轮之度也。二曰准 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 由之数也。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阐述绘图基本数学要素:比例尺、方位和距 离,以及因地形起伏、偏斜和曲折而带来的距 离误差如何加以改正的方法。,裴秀的“制图六体”理论对中国传统制图学的影 响延及了一千五百多年,直至十九世纪清朝末年 绘制的某些地图仍在使用他的制图原则和方法。唐贾耽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图海内华夷图,宋沈括九域守令图禹跡图元朱思本舆地图明罗洪先广舆图计里画方是绘制地图内容的数学定位方法,不是 地图要素的表示方法。计里画方的数学基础与以形 象符号为主的地图绘制法构成了中国传统的地图编

3、绘法。,禹跡图,(3)实地测绘与经纬坐标,周公在嵩山建立观星台唐代僧一行测绘 天文测绘清代康熙帝任用传教士进行全国测绘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帝命中国官员与西方传教士赴 全国各地测绘制图,至五十七年(1718)全图绘成。实地考 察与制图综合相结合,康熙皇舆全览图,(3)绘制主体与存贮方式,地图是一个国家领土与主权的象征。在中国古 代,由于地图与军事、政治的关系重大,地图 之得失,常关系土地之得失。所以,古 代图 籍多由政府绘制执掌,地图也往往是作 为国 家档案的一种来收藏,往往由中央机构 或地 方官方的档案库房保存。,历代中央政府本身难以凭空绘制全国地图,往往先 征集地方官府的地图,然后再

4、综合成全国一统舆图。地方各级官府绘制地图,一方面是为了知晓所管 辖地域之方位、大小、户籍分布,以作为征收赋税、执法统治的依据;另一方面则需送呈中央,作为 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政府对全国范围内的山川疆域、行政区划、户籍人口、赋税廨额、关隘形胜有一 个全面的了解,以便于委官统治。历代官绘地图有 三年一造送或五年一造送的制度。,(4)民绘本,官员学者 通经明史书商坊肆 刻印获利,三、中国古代地图类型,1、类型天文图、疆域图、河渠图、城市图、军事图、交通图、风景图等各种地图对地理要素所采用的不同表现方式,专题地图为研究某一时期、某一区域的历 史、政治、水利或军事地理,提供了相对准 确的时空断面。,2.方

5、位与视读,(1)方位中国地图采用不同的方位,是绘者从使用目 的出发的方位观。中国传统地图,或上北下 南,或以南为上,更有甚者,以卦位为方位。,无论官绘,还是坊间私刻,古地图的方位都 不固定。地图的方位恰恰反映了制图者的文 化观念,各种地图对地理要素所采用的不同 表现方式,透视的方向,载量的取舍,既代 表那个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也反映那个时 代的思想和文化。政区图、城市图、边防图往往是挂图:总图 一般上北下南,局部图一般上南下北。,2.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大明混一图“Amalgamated Map of Great Ming Empire”是现存最早的中文天下图,以明朝版图 为中心,东起

6、日本,西达欧洲、非洲,南至爪哇,北抵蒙古,深 受蒙元伊斯兰地图影响。,交通图、河渠图往往是长卷案图,方位往往 不固定:一种以长卷式郑和航海图为代表,沿着 中国海岸线的走向,总是从海面向陆地视望。地图的方位随图卷的展开,不断地变换,但是陆地总是在上方。,台北故宫藏靳辅、周洽黄河图,一种是万里海防图沿海各省区的海防军 事营汛图,内容重在描绘中国沿海全程或某 一段沿海陆地、岛屿的防守状况,一般多采 取由陆地向海洋的视位。前者主要服务于沿海岸航行的船只,后者则 用于在陆地驻防的军队,完全依据使用者需 要观察的方向来绘制和区分。,明万历董可威乾坤一统海防全图,(2)视读,挂图多置于官署衙堂的墙壁或屏风上

7、,以政,区图为多,一般只显示疆域界线,用不同符号表 示府、州、县城等各级行政建制的相对位置,用 立面形象表现山脉和长城。周边国家和地区,仅 用文字标明相对位置,而不考虑实际距离。凡未 明确行政等级的地名均不加任何符号。此类图的 绘制不会太细致。中心城镇的符号和道路很突出,但是比例往往失调。,长卷式地图还可以析为折叠相接的屏幅,更有 将其镶在屏风上,以适应中国殿堂建筑 的室 内布局,起到分隔、赏析、研究的多种 功效。辽宁省博物馆、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藏的 两种绘本九边图就是由12个屏幅组成。,案图适宜展在桌子上伏案而视,或躺在榻上 翻看,视图的距离较近,故内容繁多,而且 多有注记。有些图的注文写

8、在红色或黄色的 纸上,分别贴在相应说明的位置,称“贴红”或“贴黄”。,某些城市图,图上的文字注记一律采取由城 市中心向各个城门观测的角度。必须把地图 拿在手中旋转着看,才能阅读图上的全部文 字。,四、印刷与流传,绘本时代到刻本时代最早的地图复制方法是比照手绘地图临摹,但临 摹的工作量相当巨大,又容易产生错误,因此复 制的数量极有限。石刻拓印的发明,为石刻创造 了条件,于是出现了石刻地图。,华夷图北宋徽宗政和 七年(1117年)至徽宗宣和七 年(1125年)间绘制,南宋 高宗绍兴六年(1136年)十 月刻石。强调华夷之辨,借以彰显其文化正统性和优 越性。,地图内容复杂多样,为使地图应用者便于区

9、分地图中的内容,人们很早就采用多种颜色 绘制地图。譬如,长沙马王堆墓中出土的绘 在帛上的三幅地图,汉文帝前元十三年(前168年)绘制的,已用朱、青、黑或田青、淡棕、黑三色彩绘了。,雕版印刷出现以后,在木板上雕刻比在石板 上雕刻容易得多。到宋代雕版印刷已达到兴 盛,从私人刻书、书坊刻书发展到官府刻印。刻印内容从书籍发展到地图,地图因而得 以大量保存。,南宋咸淳1270年刻本佛祖统纪中的汉西域诸国图,(4)彩色套印,宋代四川等地流行两色或三色印刷的纸币,元,代有朱墨两色印刷的金刚经注,但套印技术未 能在地图中普及。现今能见到的最早雕刻朱墨两色套印的地图是明代 今古舆地图。该图是明代吴国辅等人编制的

10、古今对照的历史舆地图,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刻本,共有地图58幅,以明代内容用黑色,古代内 容用红色,这与传统的“古墨今朱”的画法相反。,今古舆地图今古华夷区域总要图,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黑、黄、绿三 色套印河防一览纂要地图,五、中国古代地图的收藏与管理,(一)清代舆图收藏机构流传至今的地图绝大多数都是明清两朝绘 制的,总数约有上万幅,这些地图在清代主 要收藏在以下几个机构:,1、内阁大库档案中的舆图,清初,仿前明旧制,置内三院(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 文院)为内阁,成为辅佐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一个中央机构,雍正以后,其权力渐被军机处所夺。内阁下设典籍厅、满本 房等掌理档案图籍,即

11、内阁大库档案。其中包括清代中央及 地方官员经内阁进呈皇帝的公务文书,主要为题本,以及随 题本进呈的各种舆图。题本经内阁典籍厅官员批红后,则称 为“红本”。宣统元年(1909)为推行新政,清学部奏请设 立京师图书馆(国立北平图书馆前身),议定以翰林院、国 子监以及内阁大库残本为基础典藏,从内阁大库红本中捡出 明、清旧本舆图一百余种,转交京师图书馆庋藏。这批舆图 后来被运往台湾,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2、内务府档案中的舆图,内务府是清朝专门管理宫廷事务的机构,其中有 造办处舆图房。“舆图房掌图版之属,凡中外臣工 绘进呈览后,藏贮其中”。现存内务府档中有1943 件舆图,“分天文、舆地、江海、河道、

12、武功、巡 幸、名胜、瑞应、效贡、盐务、寺庙、山陵、风水 等十三大类”舆图房保管的地图多数是各地呈进的 舆图,也有少量由画工按图样改画者,像:康熙“皇舆全览图”、雍正“十排皇舆全图”、乾隆“十三排内府舆图”等比较珍贵的大型全国总图,都属此档案收藏。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 大量舆图即原内务府造办处舆图房之贮藏。,3、军机处档案中的舆图,军机处是清雍正时设立的辅佐皇帝办理军政要务的机构,现 存军机处舆图属于官员进呈奏摺中的附件,辅助说明奏报的 事项。奏摺经皇帝硃笔批阅发回原呈奏人后,摺中附件与原 摺抄录的副本合并,成为“军机处奏摺录副”,被留置于北 京紫禁城内的军机处。一档馆保存军机处舆图44

13、8件,“现 单独存放,分为舆地、江河湖渠、水陆路程、军务战争、行 宫、寺庙、矿厂、建筑、陵墓、其他10类”。由于奏摺和舆 图分开存放,许多舆图的年代和作者都需要重新考证。,4.兵部档案中的舆图,兵部(光绪三十二年改为陆军部)曾是清朝掌管全 国军事、绿营兵籍及武职官员考核、升黜、任免的 机构,下设职方司,照例有保管舆图之责。现存兵 部档案中除文件外,尚有修筑各地炮台、军港之工 程图等舆图资料。当然,并非仅有上述四种清朝档案卷宗内保存舆图,鉴于清室解体后,原档案曾有拆散移存的情况,因 此其它档案卷宗里也可能还会保存有与之相关的专 题舆图。,(二)中国古地图主要收藏机构,1.故宫博物院(台北)位于台

14、北的故宫博物院馆藏档案和舆图,系1949年原国立故 宫博物院文献处、国立北平图书馆装箱南运之档案和舆图,还包括从国立北平图书馆藏殿本中抽出的部分舆图、军机处 档案中属于录副留中的部分舆图、台北故宫原存善本舆图,以及半个世纪以来新购置或受赠的舆图。由于这批舆图的主 体属于20世纪初原清朝内阁大库红本中拾出及抗日战争前国 立北平图书馆特藏新购的明、清旧本舆图,有许多十分珍贵 的明代舆图和清朝前期(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绘制的舆 图,现由故宫博物院馆图书文献处整理与研究,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数以千计的稀见明、清舆 图,是目前中国古地图最重要的收藏单位。其所藏 舆图主要

15、是原清内务府造办处舆图房的舆图、清朝 地方官员进呈奏摺中作为录副而被留置于军机处的 舆图,此外还有原内阁簿册、国史馆收贮的舆图。由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藏图迄今从未向公众披 露,所以最具吸引力,包括最近几年为世界各国瞩 目而尚待深入研究的大明混一图,3.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舆图全部收藏在善本特藏部舆图组,内容 包括:国立北平图书馆未能装箱南运的舆图(例如:福建 舆图)、1949年以前征购的舆图、1950年以后新购置散 落民间的明清舆图。1997年北京图书馆善本特藏部舆图组编 写舆图要录著录了6827种中外古旧地图。从中我们可以 窥见其舆图收藏的特点是:地域覆盖面全,门类齐全。经过 半个多世纪的搜集,全国几乎每一个省区地方的舆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