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17.87KB ,
资源ID:13071184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30711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我国利率市场化下金融风险及防范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我国利率市场化下金融风险及防范Word文件下载.docx

1、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利率形成机制” 是中央银行深化改革的关键一环。2006 年在汇率体制改革的催化作用下,利率市场化的脚步稳中趋快。但是,利率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当前我国银行体系已经隐藏了一定的利率风险,为金融稳定埋下了隐患。特别是中央银行允许商业银行发放中长期固定利率贷款,宣布放开贷款利率上限,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后,意味着利率波动将更为频繁,利率风险带来的冲击将更为明显,控制利率风险, 维护金融业的稳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简要回顾(一)利率市场化基本问题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

2、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利率市场化是相对于利率管制而言的,利率管制是指政府部门对利率水平的变化设置的一个最高限度(一般是对金融机构吸收存款的利率)和一个最低限(一般是指贷款利率),利率只能在限定的范围内浮动或者基本不允许浮动,它是国家或政府出于特定目的,将资金利率压低到市场均衡利率之下的一种政策措施。各国的发展历程表明: 许多国家都曾经选择或者正采取利率管制政策,试图借此达到促进经

3、济增长的目的。利率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利率管制的弊端逐渐显现。特别是在开放条件下的利率管制已成为协调本外币政策的障碍,影响国内资金的充分利用,恶化本土银行的竞争地位;制约金融市场的发展,限制了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 还容易使内外部经济失衡。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利率市场化开始成为世界性潮流。西方国家如美国和日本,分别于1986 年和 1994 年全面实现了利率市场化。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掀起了利率市场化的高潮。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与国际市场的逐步接轨,原有利率管制的弊端开始凸显,造成了经济的低效和失衡,制约了经济进

4、一步发展。利率管制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和金融改革中的“瓶颈”。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成为一种必然。(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历程我国利率管理体制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在放松利率管制、推动利率市场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回顾改革历程,我国基本上是围绕着存贷款利率浮动进行的。可以说,利率浮动的权限、范围和幅度的变化构成我国利率改革的主要内容。但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是在 1993 年, 国务院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后才开始的。1996 年 6 月 1 日,我国全面放开拆借市场利率,迈出了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实质性关键性的第一步。大致进程见下表。

5、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易潜在的金融风险分析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金融发展理论的指导下,许多发展中国家推行了利率市场化。一些国家因此推动了新兴工业化进程,但也有些国家陷入了大量银行破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经济增长停滞的窘境。比如墨西哥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利率市场化后失控的高利率水平。不仅在发展中国家,甚至美国、日本这样市场机制健全的发达国家在利率市场化期间也出现了大量银行倒闭的现象。因此,做为一项改革,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充满了风险。它不仅会对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而且还会增加一国爆发金融危机的潜在可能性。基于利率市场化改革后中国利率水平将会上升的一般判断, 我们

6、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蕴藏的金融风险:(一)利率市场化中商业银行的风险1. 商业银行的过渡性风险。过渡性风险是指利率市场化初期,商业银行不能适应利率升高的剧烈波动以及其他经济主体行为变异造成的风险。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根据风险不同来源,过渡性风险又可分为以下四种:一是逆向选择风险。随着利率水平的上升,高风险的借款人因其高收益不惜成本大量增加,取代风险较小的借款人而充斥市场,使得贷款违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导致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风险增加。同时,商业银行受资金效用最大化的逐利性影响,可能背离安全性原则而产生逆向选择风险。二是市场竞争风险。利率市场化特别是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将迅速

7、导致各种金融机构的金融工具间利率水平差距缩小,使商业银行的垄断利润趋于消失,对收入主要来源仍然依赖存贷款利差的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其竞争风险是不言而喻的。三是承担改革的风险。在利率市场化的过渡期,一方面由于贷款企业还未做好准备,利率风险管理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差,所形成的风险必将转嫁到金融机构;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使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不再受到国家的隐性担保,资产负债双重风险同时产生,必然使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增加。2. 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这是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后面临的最主要的金融风险,是指市场利率正常波动致使商业银行资产收益与价值相对于负债成本和价值发生不对称变化而造成的风险。一是重新定

8、价风险。由于存贷款计结息方式不同,当利率升高时特别是短期储蓄存款利率的升高,容易引起商业银行成本骤然增加,而利率下降时,贷款利率需随之调整,不能增加商业银行的收益, 使其面临风险。二是收益曲线变动风险。银行一般利用长 短期利差来获得收益,但当长短期利差缩小甚至出现倒挂 时,银行的收益曲线就会出现异常变动,导致收益大幅度 降低甚至出现负数。三是基准风险。在同一时期内,如果 两种不同金融产品的定价基础即基准利率变化水平不同, 会导致其利率变动的不一致,增加商业银行的损失。如, 我国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幅度不一致,会导致相同期限 的存贷款利率调整的不一致,可能导致利差收入的减少。 四是内含选择权风险

9、。1996 年起我国存贷款利率多次下调, 企业纷纷提前偿还长期贷款,并以低利率再融资,导致银 行收益降低。利率市场化后,利率频繁变动,将使商业银 行偏好长期资产的稳定收入的预期更加不确定。(二)利率市场化中非银行市场主体的风险1. 非银行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利率市场化不仅会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风险,而且还会给证券业、保险业等经营性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的频繁升降将对股市产生巨大的影响,使本来就以经营风险为主的证券公司面对更多的波动和变数,收益的不确定性和损失风险将进一步增加。对保险公司来说,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的经常性波动,将使曾以相对稳定的银行利率为依托确定各种保险产

10、品的资金预定报酬率的保险费 率的计算更加困难,保险公司难以保持保险费率的稳定性。同时,保险资金的投资运作也会受利率波动的影响而增加 保险公司的收益风险。2. 企业面临的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导致的利率升高使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一是筹资成本的增加,使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特别是处于成长期的高新企业有可能因得不到启动资金而夭折或投资规模减少,不利于新兴企业的成长和形成规模经济。二是有可能加剧现有企业的亏损与倒闭,我国的许多企业特别是许多大中型国有企业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市场主体,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风险管理意识淡 漠,更缺乏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利率市场化后,很快升高的

11、利率会使其经营成本大大增加,导致其盈利能力减弱,甚至亏损倒闭。(三)利率市场化中宏观经济金融面临的风险微观经济主体面临的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发宏观风险。1. 宏观金融调控及监管风险。一是财政失衡的风险。政府债务和财政赤字的持续不断增长是宏观经济稳定的一个重大隐患。但在我国这样的经济转轨国家中,财政担负着重要的宏观调节、经济结构优化的职能,其功能是不能 淡化的。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随着利率的升高,国 债等政府债券融资成本升高,在财政支出刚性增长的情况 下,容易引起政府债务危机,导致财政失衡。财政失衡后 的纠正措施一方面可能导致资金向高收益行业集中,加剧 我国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部门资金短

12、缺;另一方面,可能 会使资金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加剧欠发达地区资金的短缺, 从而导致经济发展中各种结构性问题突出,引发经济失衡 风险。二是中央银行宏观调控风险。在利率管制时期,中 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基准利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 金融运行,比较容易实现调控意图。但利率市场化后,中 央银行会丧失很多利率管制条件下行之有效的调控工具, 这将使中央银行熨平宏观经济波动的控制能力大为减弱。 特别是利率市场化后,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将迅速增长,这 可能更加剧我国金融交易脱离实体经济,从而进一步导致 宏观金融调控的风险增加。三是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风险。在强调审慎经营和加强内控的条件下,对许多金融机构的 调研反

13、映出一种言论,即外部监管在保证金融稳健运行的 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已排在金融机构的自律和内部控制之后, 更有甚者,认为外部监管阻碍了金融创新,言外之意,有 忽视金融监管部门监管作用的倾向。Aiyagari 和Williamson 构造了一个谨慎监管水平指数,用来评估19731995 年间 33 个发生过金融危机的国家的金融监管水平。结果显示,没有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国家金融监管水平 显著高于爆发轻度危机的国家,后者又比爆发严重金融危 机国家的金融监管水平高,表明了金融监管水平对控制金 融危机的重要作用。利率市场化在促进金融深化的过程中, 必然同时涉及到金融的脆弱性。国内金融机构利率风险的 累加,伴随国

14、际金融风险的渗透,对金融监管提出挑战, 如果监管不能及时跟进,金融风险可能爆发。2. 银行危机的风险。一是高利率水平上的“纳什均衡”所致。特别是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占垄断地位的情况下, 放开贷款利率很可能形成高利率水平下的“纳什均衡”谁先降利率谁吃亏,从而导致过度竞争的风险。二 是银行脆弱性的累加风险。利率市场化不仅会导致高利率, 而且会伴随着利率无规则波动幅度的增大、频率加快的现 象。这两方面都将加剧银行的脆弱性,特别是在经济转轨 的发展中国家,各种矛盾的累加结果常常会导致银行危机。3. 经济泡沫风险。利率市场化之后,日、英、韩等许多国家都曾发生过虚拟资产价值膨胀的现象,日本等国还出现了严重的

15、“泡沫经济”,由于利率管制的放松,导致大量资金流入股市、房市等高收益、高风险领域,致使虚拟资产价值迅速膨胀,形成泡沫,一旦这种泡沫产生的虚假繁荣无法承受实体压力,大量金融机构将陷入危机。特别 是在我国,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大量资金涌入 房市,极易首先在房地产市场形成泡沫。此外,我国汇率 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和频率增大。利率 市场化后,利率上升和频繁波动将会使汇率波动更加剧烈, 从而增加我国面临的汇率风险。一旦我国利率市场化后, 必将引起国内外利差扩大,在资本项目放开之前仍将会有 大量国际资本通过非官方渠道流入我国,这些国外“游资” 投向高收益高风险行业,在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同时,“助推”泡沫经济的形成。三、利率市场化下的金融风险防范措施周小川行长近日在谈到我国利率市场化时认为,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要由改革现阶段的配套性决定,利率市场化不能在周围部队没有跟上的时候孤军突进。他强调一些金融机构还没有实现财务硬约束,资本充足率还没有达标, 还不是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