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株的徒长、矮缩;局部器官如花器和种子的退化变形和促进性变 态等。隐症现象:植物出现症状后,由于环境条件改变症状消失;条件恢复,症状出现。不显症感染:植物带有病毒或类病毒而不显症状。复合病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物同时危害而形成。思考题:1、植物病害发生应具备的条件:感病的植物、具有侵染力的病原物、有利病害发生的环境 条件。2、简述症状的复杂性:每种病害各自特定的症状;病害都有病状,但不一定有病征;同源 异症同一病原体在寄主植物上产生不同类型的症状;同症异源植物表现症状相同而 引起病害的病原不同;隐症植物出现症状后,由于环境条件改变症状消失;条件恢复, 症状出现;不显症感染植物带有病毒或类病毒
2、而不显症状。3、植物病害有几种,及各自的特点: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所致,包括真菌、卵菌、 细菌、寄生植物、病毒和类病毒、线虫及原生生物;非侵染性病害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 缺陷或遗传性缺陷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或由于生长在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环境中而 直接引起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前者不传染、无病征;后者能传染,多数具病征。4、如何区别病害、虫害、伤害:病害:有病理变化过程;伤害:机械损伤,无病理变化;虫害:造成虫伤,可在被害处发现 虫体或虫类。第三章附着胞: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可附着在寄主表面,其 下方产生侵入钉穿透寄主角质层和细胞壁。附着枝:在菌丝两侧长出1-
3、2个细胞的耳状结构,起吸收养分和固着菌体的功能。 吸器:真菌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枝,在功能上特化为专从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的菌丝变态 结构。假根:真菌菌体的特定部位长出多根有分枝的根状菌丝,可伸入基质内吸取养分并固着菌体。疏丝组织:疏松结构的组织,菌丝体是长形、相互平行排列的细胞,具相对独立性易识别。拟薄壁组织:由紧密排列的多角形、近圆形或椭圆形的菌丝细胞组织构成。菌核: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交织而成的一种休眠体;内部是疏丝组织,外层是拟薄壁组 织。菌索:由菌丝组织形成纠缠在一起的绳索状结构,外形与高等植物的根相似。子座: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形成的容纳子实体的垫状结构或头状结构,在子座上形成产
4、 胞机构。整体产果:营养体全部转变为一个或多个繁殖体结构,在同一个体上不能同时出现营养阶段 和繁殖阶段。分体产果:营养体仅部分转变为繁殖体,其余部分仍继续行使营养体功能。子实体:真菌的产孢机构。广义概念指菌类中任何产生孢子的结构,通常指高等真菌中高度 组织化的产生有性孢子的结构。无性繁殖:是指真菌不经过两性细胞的配合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以断裂、裂殖、芽殖和 割裂的方式产生后代新个体。真菌无性繁殖的基本特征是营养繁殖。游动孢子:鞭毛菌的无性孢子,形成于菌丝或胞囊梗顶端膨大的孢子囊内,原生质割裂,一 般具2根鞭毛,可在水中游动,无细胞壁。胞囊孢子:接合孢子的无性孢子,形成于孢子囊内,有细胞鞭,无
5、鞭毛,原生质割裂。分生孢子:半知菌、子囊菌和担子菌的无性孢子,产生在单枝或有分枝的分生孢子梗顶端或 侧面。有性繁殖:指菌物通过细胞核结合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子囊孢子:子囊菌的有性孢子,产生在子囊内,每个子囊通常含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一般 着生在子囊果内。担孢子:担子菌的有性孢子,典型担孢子是由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经过核配减数分裂后形成 外生孢子。真菌生活史:指真菌的有性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 过程。单主寄主:真菌只在同一寄主植物上寄生就可完成其生活史的现象。转主寄主: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现象,这两种寄主 植物均称转主寄
6、主。多型现象:真菌在整个生活史中可以产生2种以上孢子的现象。粘菌:根肿菌归在原生动物界,提升为根肿菌门。卵菌、丝壶菌为藻物界。其他真菌:壶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拉丁双名制命名法:属名+种加名+定名人,前两者为斜体。学名:根霉属Rhizopus丝核菌属Rhizoctonia黑粉菌属Ustilago盘梗菌属Bremia布氏白粉 菌Blumeria青霉属Penicill ium根肿菌属Plasmodi ophora白锈属Albugo白粉菌属Erysiphe镰孢菌属Fusarium腐霉菌属Pythium木杆菌属Xylella赤霉菌属Gibberlla柄锈菌属Puccinia霜霉菌属Per
7、onospora韧皮部杆Liberoba核盘菌属Scleroti nia腥黑粉菌 属Tilletia假霜霉菌 属pseudoperonospora菌属cter第四章:两游现象:从孢子囊中释放出来的游动孢子经游动休止后再次萌发释放游动孢子继续游动的 现象。层出现象:新孢子囊从释放过游动孢子的空孢子囊里面长出来(内层出)或从成熟孢子囊梗(或菌丝)侧面长出(外层出)。第五章:荚膜:具明显边缘,稳定附着于细胞壁外,具固定形态,植物病原菌一般不产荚膜。鞭毛:源于细胞质膜,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是着生在细胞表面的细长、波形弯曲的丝状物,由鞭毛丝、钩状体和基体组成。细胞壁: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间体:也称
8、中间体或中心体,是原核细胞中与质膜结合的膜状物,起“拟线粒体”的作用,是原核生物独有的细胞结构。原核生物:含有原核结构的一类微生物。一般是由细胞壁和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包裹细胞质所组成的单细胞生物。原核:一条高度折叠,有规律缠绕的环状双链DNA,由于其不含组蛋白,故称为细菌染色体。质粒:某些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能自我复制、独立转移、自行消失,是一条环状闭合的小分子双链DNA,游离存在于细胞质中。芽孢:是细菌生活周期的特定阶段形成的休眠体,一个细菌只能产生一个芽孢。菌落:由单个或少数几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细菌群体。菌苔:由较多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出的群体形态。菌系:分离获得的纯培养
9、物单个菌落繁衍的后代。种:以一个模式菌系为基础,由一些具有许多相同特征的菌系组成的群体,是细菌分离中最基本的分类单元。亚种:(种下分类单元)在一个细菌种内有些菌系的特征与模式菌系的特征基本相符,但有较少表型或遗传的特性不同,而这些特征是稳定的,就将这些菌系称为这个种的亚种。二分裂:分裂时菌体先稍微伸长,细胞质膜自菌体中部向内延伸,同时形成新的细胞壁,最后母细胞从中间分裂为两个子细胞。DNA在细胞分裂时先复制加倍,然后平均地分配到子细胞,质粒也同样自身加倍并均匀分配于两个子细胞。,例如杆菌的无性繁殖。分离物:由一个病害标样分离获得的纯培养物。粘/黏质层:没有明显外缘,结构松散并能向环境基质扩散,
10、与荚膜构成胞外多糖。RLO-类立克次体BLO-类细菌XLB-木质部难养菌PLB-韧皮部难养菌MLO:在形态上和动物菌原体极其相似的微生物,称为植物类菌原体。L-型细菌:将能有效生长和增殖的细胞壁缺陷型细菌称为细菌L型。生物变种:同一种内不同菌株对某几项生化或生理反应相同的菌株群。血清变种:具有相同或相似抗原决定簇的菌株群。噬菌体变种:对某几种噬菌体具有相同敏感性的菌株。致病变种:在种以下以寄主范围和致病性为差别来划分的组群。是种和亚种一下的分类单元,是指一个菌系或一些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菌系,与同一个种或亚种的其他菌系在致病性方面(包括危害症状、寄主范围)有区别,也可以有生物化学、血清学或其他
11、非致病 性方面的区别,但在分类上这些区别与致病性区别相比是次要的。1、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主要包括:具有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细菌以及菌体没有细胞壁,仅有细 胞质膜包围的植原体和螺原体。2、原核生物的主要特征:没有真正细胞核,DNA分散在细胞质中形成核质区,无内质网、 线粒体等细胞器,核蛋白分子小-70S。3、简述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属和种的分类依据:菌体形态特征、运动性、革兰氏染色反应、 芽孢或外生孢子特点、对氧的需求、能源及营养利用、细胞壁成分分析、脂肪酸分析、核 酸分子杂交和rRNA序列分析等。(形态特征和培养性状、生理生化性状、遗传性状、致病 性)4、DNA中(G+C)mol%含量变化范围在2%5%
12、之间是同种类的不同株系;超过10%的一 般视为不同的种和属。第六章:病毒:由核酸分子与蛋白质外壳镶嵌结合成的和蛋白分子,是一种只能在活的寄主细胞内才 能增殖的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特征:无细胞结构,病毒粒体是蛋白分子;病毒体内只一种核酸-DNA/RNA;只能在适 当的寄主细胞内进行增殖;不具酶系统,在寄主细胞内不具生命特征;其侵染由核酸完成。 病毒形态:多数为球状、杆状、线状。少数为弹状、杆菌状和双联体,还有些病毒成丝线状。 多分体病毒:遗传信息(多组分基因组)存在于多条核酸链上,分别包被在多个病毒粒体内 的病毒,如苜蓿花叶病毒。病毒组分:核酸,蛋白质核酸类型:正单链RNA-+ssRNA,具侵
13、染性,可直接翻译;负单链RNA- -ssRNA,不具侵 染性,无mRNA功能,必须先转录成互补链,才可翻译成蛋白;双链RNA-dsRNA,核酸为两 条互补RNA链,其中一条链具有mRNA作用;单链DNA-ssDNA,双生病毒科,复制先从基因 组单链DNA合成双链DNA,再以常规途径转录生成mRNA;双链DNA-dsDNA,核酸为互补双链 DNA.病毒粒体结构类型:1)螺旋对称壳体。蛋白质亚基沿中心轴呈螺旋状排列,形成高度有序、 对称的稳定结构。2)二十面对称壳体。蛋白质亚基围绕具立方对称的正多面体的角或边排 列,进而形成一个封闭的蛋白质的鞘。3)复合对称壳体。仅少数病毒壳体为复合对称结构。 壳体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包装有病毒核酸的头部通常呈二十面体对称,尾部呈螺旋对称。 具有复合对称结构的典型例子是有尾噬菌体。病毒侵染:吸附-侵入-脱壳-复制-装配-释放 植物病毒在植物体内的移动:胞间运转和长距离运转 胞间运转:病毒在植物叶肉细胞间的移动,主要通过胞间连丝转移。长距离运转:病毒在侵入后,先在薄壁组织中增殖和运转,然后进入维管束组织的韧皮部或 木质部很快的运转。(接种叶-韧皮部-根部-植株顶部-扩散到全株) 局部侵染:病毒局限于侵染点周围的扩展,形成局部坏死枯斑。全株侵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