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46.35KB ,
资源ID:1303529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30352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分表样板(GB50378-2014)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分表样板(GB50378-2014)Word文件下载.docx

1、分值权重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4.1.1 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 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控 制 项 不 打 分 下 同-4.1.2 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 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4.1.3 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4.1.4 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 标准。评分项4.2.1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80.171.364.2.2 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50.854.2.3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40.68精选范本,供参考!4.2.4 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4.2.

2、5 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的有关规定。4.2.6 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4.2.7 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20.344.2.8 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4.2.9 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4.2.10 合理设置停车场所。30.514.2.11 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4.2.12 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4.2.13 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大于 10hm2的场地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4.2.14 合理规划地表

3、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其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55%。4.2.15 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节能与能源利用5.1.1 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 文的规定。5.1.2 不应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空调系统的供暖热源和空 气加湿热源。5.1.3 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5.1.4 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得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中规定的现行值。5.2.1 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 进行优化设计。0.190.575.2.2 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

4、启部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5.2.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的规定。61.145.2.4 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均优于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以及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能效 限定值的要求。0.765.2.5 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热比和通风空调系统风机 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等的有关规定。5.2.6 合理选择和优化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5.2.7 采取措施降低过渡季节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5.2.8 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使用下的供暖、通风与空 调系统能耗。5.

5、2.9 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等场所的 照明系统采取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5.2.10 照明功率密度值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中的目标值规定。5.2.11 合理选用电梯和自动扶梯,并采取电梯群控、扶梯自动启停 等节能控制措施。0.385.2.12 合理选用节能型电气设备。5.2.13 排风能量回收系统设计合理并运行可靠。5.2.14 合理采用蓄冷蓄热系统。5.2.15 合理利用余热废热解决建筑的蒸汽、供暖或生活热水需求。5.2.16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节水与水资源利用6.1.1 应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统筹利用

6、各种水资源。6.1.2 给排水系统设置应合理、完善、安全。6.1.3 应采用节水器具。6.2.1 建筑平均日用水量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 准GB 50555中的节水用水定额的要求。0.160.966.2.2 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0.86.2.3 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0.646.2.4 设置用水计量装置。6.2.5 公用浴室采取节水措施。6.2.6 使用较高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1.286.2.7 绿化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方式。6.2.8 空调设备或系统采用节水冷却技术。6.2.9 除卫生器具、绿化灌溉和冷却塔外的其他用水采用了节水技 术或措施。0.486.2.10 合理使用

7、非传统水源。101.66.2.11 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6.2.12 结合雨水利用设施进行景观水体设计,景观水体利用水的补水量大于其水体蒸发量的60%,且采用生态水处理技术保障水体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7.1.1 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7.1.2 混凝土结构中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不低于400MPa 级的热轧带肋钢筋。7.1.3 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且无大量装饰性构件。7.2.1 择优选用建筑形体。0.140.847.2.2 对地基基础、结构体系、结构构件进行优化设计,达到节材 效果。0.567.2.3 土建工程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7.2.4 公共建筑

8、中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隔断 (墙)。0.427.2.5 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预制构件。0.287.2.6 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厨房、卫浴间。7.2.7 选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7.2.8 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1.127.2.9 建筑砂浆采用预拌砂浆。7.2.10 合理采用高强建筑结构材料。7.2.11 合理采用高耐久性建筑结构材料。7.2.12 采用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7.2.13 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7.2.14 合理采用耐久性好、易维护的装饰装修建筑材料。室 内 环 境 质 量8.1.1 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 隔声设计规

9、范GB 50118中的低限要求。8.1.2 主要功能房间的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中的低限要求。8.1.3 建筑照明数量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 准GB 50034的规定。8.1.4 采用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新风量等设计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设计规范GB 50736的规定。8.1.5 在室内设计温、湿度条件下,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不得结露。8.1.6 屋顶和东西外墙隔热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 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要求。8.1.7 室内空气中的氨、甲醛、

10、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等污染物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的有关 规定。8.2.1 主要功能房间室内噪声级,评价总分值为6分。噪声级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中的低限标准限值 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8.2.2 主要功能房间的隔声性能良好。8.2.3 采取减少噪声干扰的措施。8.2.4 公共建筑中的多功能厅、接待大厅、大型会议室和其他有声 学要求的重要房间进行专项声学设计,满足相应功能要求。8.2.5 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具有良好的户外视野,评价分值为3分。对居住建筑,其与相邻建筑的直接间距超过18m;对公共建筑,其主要功能房间能通过外窗看

11、到室外自然景观,无明显视线干扰。8.2.6 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 标准GB 50033的要求。8.2.7 改善建筑室内天然采光效果。70.988.2.8 采取可调节遮阳措施,降低夏季太阳辐射得热。8.2.9 供暖空调系统末端现场可独立调节。8.2.10 优化建筑空间、平面布局和构造设计,改善自然通风效果。8.2.11 气流组织合理。8.2.12 主要功能房间中人员密度较高且随时间变化大的区域设置 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8.2.13 地下车库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0.7施 工 管 理9.1.1 应建立绿色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并落实各级 责任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