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172.42KB ,
资源ID:130168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30168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练习新人教必修2.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练习新人教必修2.docx

1、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练习新人教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练习(新人教必修2)第1课时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2011衡阳第三次月考)中共中央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对“组织起来”的方式理解正确的是()A. 实行土地改革B. 建立人民公社C. 走农业合作化道路D. 实行包产到户2. (2010山东省实验中学)如下图所

2、示,1950年中国与美国、印度在钢、发电人均产量方面的比较,为克服上表中这种现状,我国采取的相应措施是()国家人均产量中国(1950年)美国(1950年)印度(1950年)钢产量2.37 Kg538.3 Kg4 Kg发电量2.76 Kwh2 949 Kwh10.9 KwhA. 三年经济恢复计划的实施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 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 进行三大改造3. (2011海安高三期中考试)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为了 “后来者居上”,当时中国共产党()A. 召开八大,确定经济建设

3、路线B. 实行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C. 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 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4. (2011武汉模拟)国务院曾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以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实现新的跨越,加快形成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新的增长极。东北老工业基地( )创建于“一五计划”期间 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最高水平的折射见证了中国工业发展的辉煌 创建与国际形势和外交战略相关A. B. C. D. 5. (2010苏中七所普通中学高三历史联考)下图提供的信息表明当时中国政府()A.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B. 进行国营企业改革C

4、.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D. 发展中外合资企业6. (2010菏泽模拟)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仅有两种,即“一五”建设模式和“大跃进”模式。前者的实质是()A. 照搬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 B. 经济战略是全面跃进C. 注重市场机制 D. 坚持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7. (2010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1952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由建国之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这一改变的原因和条件是()土地改革的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A.

5、B. C. D. 8. (2010天津宝坻)造成下表中19531957年我国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代大致范围所有制土地经营1949年以前地主土地所有制租佃个体经营19501952农民土地所有制自耕农个体经营19531954农民土地所有制个体经营,集体互助19531954农民土地股份制初级社,集体经营19551957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高级社,集体经营A. 土地改革运动 B. 三大改造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 (2011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从我国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表中,你可以直接得出的认识是()项目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私有

6、制经济国民收入92.9%7.1%工业总产值100% 商品零售额95.8%4.2%A. 社会主义公有制广泛确立 B.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性变化C. 社会主义制度正式确立 D.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式确立10. (改编题)下列描述的情景,符合1958年的社会现实的是()A. 安徽某县亩产早稻三万四千斤 B. 山东某地收获一个一千二百斤的南瓜C. 北京某政府机关大院竖起小高炉 D. 江苏某公社的私营企业红红火火11. (2011安徽百校论坛第一次联考)1960年底,毛泽东针对造成当时经济困难的原因明确提到了“人祸”的问题,并且明确指出这人祸不是敌人造成的,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人祸”指的是 ()

7、A. 长期战争的破坏 B. 混进党内的阶级敌人的破坏C. 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 D. 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禁运12. (2010长沙一中)以下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其中引起1949年到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农田水利的兴修C. D. 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13. (2010上海卢湾模拟)“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多快省”。以上这幅对联最早应该出现于20世纪()A. 50年代末 B. 60年代末C. 70年代末 D. 90年代初14. (2010青岛高三模拟)著名诗人贺敬之在十年颂歌中写道:“我们难忘的/一

8、九五八呵!/我们的/千万座/小高炉!/烧起来!/烧起来!/看我们/几千万/钢铁大军,/伟大的创举小土群!”这首“颂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一五期间的工业化建设 B. 三大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大跃进”运动15. (2010山东文综)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二、非选择题(共20分)16. (2010天津宝坻一中月考)六十多年来,我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一个弱势国家发展成如今世界中不可忽略的大国。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变化,看到了它的发展,

9、更看到了它的成果。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材料三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三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其中颇引人注目的,是提出了两个“100年”时要达到的宏伟目标: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

10、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为引人注目的,是紧接着话锋一转,提出了实现目标的“三不”原则: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我国当时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二说明形成这个特点的原因。(6分)(2)材料三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不折腾”,是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出的深刻认识。举出新中国历史上三例“折腾”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史实,说明“不折腾”的必要性。(6分)(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社会主义改革有什么新的认识?(6分)第四单元第2课时一、选择题(本大题

11、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2011济南外国语学校)1979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是()A. 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C. 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D. 中央开始推进企业自主管理2. (2010安徽省名校联考)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下列图示中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表述正确的是(

12、) 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A. 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 B. 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 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D. 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3. (2011山东省实验中学第一次测试)贴春联是中国一项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以下春联中当下最流行的是()A.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B.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C. 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D.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4. (2010烟台模拟)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 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13、经济体制C. 在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 D. 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5. (2011盐城中学期中)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 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 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C. 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D. 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6. (创新题)下图EF段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的原因是()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A. 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实现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D. 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7. (2010长沙一中

14、)为非公有制经济“正名”,在新中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由“合理调整工商业”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再到“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最终发展为今天“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A. 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在不断发展和变化B. 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与时俱进C.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D. 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创新中发展8. (2010常德模拟)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35 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A. 1980年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 1984年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C. 1985年以后陆续开辟长三

15、角、珠三角、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区为经济开放区 D. 1990年决定开发上海浦东9. (2010临沂质检)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21世纪始于1978年”,因为这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文中的“一步”是指()A. 结束“两个凡是”B.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C. 提出“一国两制” D.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0. (2010宣城调研)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改革开放30周年10大流行语”揭晓,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 “北京奥运”、“炒

16、股”、 和“雄起”。 其中和两条是对其余8条产生决定性影响和准确的概括,它们应该是()A. 西部开发、解放思想 B. 入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 对外开放、大国崛起 D. 改革开放、中国特色11. (2010宣城期末)以下两张图片是我国不同时期发行的票证,关于二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1962年,北京市粮票2010年,杭州旅游消费券A. 二者属于不同经济体制下的产物B.二者反映的消费供需状况相同C. 二者都是在经济遇到困境的情况下发行D. 前者的消失和后者的出现,都是社会进步的表现12. (2010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依靠“临近香港、背靠国内”的区域优势,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炸

17、醒了沉睡的蛇口,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炮声中逐步崛起的是()A. 深圳经济特区 B. 珠海经济特区C. 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发区 D. 上海浦东新区13. (2010东莞模拟)中共十四大后,“下海创市场”成为人们日常话题的重要内容,这与中共十四大什么内容直接相关()A.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B. 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决定设立深圳、珠海、厦门、汕头为经济特区14. (2010安庆调研)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18、,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历史为邓小平的结论提供了依据,如()A. 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B. 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C. 俄国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D. 俄国1861年改革、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15. (2011江苏如东高三期中质检)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国际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A. 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 已经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C.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 中

19、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被世界各国普遍承认二、非选择题(共20分)16. (2010上海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示意图材料二1995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时间项目1995年2001年2006年彩色电视机(台)89.79120.50137.40空调器(台)8.0935.8087.80家用电脑(台)13.3047.20移动电话(部)34.00152.90家用汽车(辆)0.604.30材料三在这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引自2007年11月1日,中国经济时报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城乡

20、居民的家庭生活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6分)(2)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在什么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4分) (3)简述这三十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历史节奏”,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10分)参考答案第1课时4. C【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东北老工业基地建于一五计划期间,并不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他曾见证了中国工业发展辉煌,受到苏联的帮助,有利于加强国防。5. C【解析】解题时抓住烟标下方“公私合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品”这个关键信息,便可判断当时中国政府对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6. A【解析】B项指的是“大跃进”;“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进入计划经济时

21、代,故C项也错误;“一五”计划的突出特点就是优先发展重工业,D项排除;故正确答案应选A。7. A【解析】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同时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国民经济已经得到恢复。这就为有计划地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1953年一五计划才开始实施,工业化才起步,所以不正确。而社会主义革命即三大改造的完成要到1956年底才完成,不正确。8. B【解析】从表格的时间信息“19531957”和“个体经营到集体经营”可判断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B。9. A【解析】注意题干的要求“直接认识”,再根据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的比较,可得出A;C社会主义制度正式确立,是间接影响;D不

22、符合材料。10. C【解析】A、B为当时的浮夸风的表现,D在当时的公社不可能出现私营企业,大炼钢铁背景下,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政府机关也竖起高炉炼铁,是真实的。所以选C。11. C【解析】根据材料中“1960年”这个时间,这个不是敌人造成而是自己造成的“人祸”显然是指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三年经济困难局面的出现。12. C【解析】从材料中的柱状图可以看出,从1949年到1957年粮食人均产量提高,其原因是因为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的实行;而从1957年到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下降了,其原因主要是实行了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涉及到土地所有制的改革。土地改革是变封建地主土

23、地私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农业合作化运动则变农民土地私有制为集体所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则大幅度提高公有化的规模和程度。13. A【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正大办公共食堂,强调“多快省”,应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14. D15. C【解析】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呈下降趋势,; 19591961年为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国内 生产总值总体呈现下降态势,但1960年当时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国民经济重新出现回暖的趋势,故这一时期应为C。16.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解读能力,并要求学生对材料二进行

24、要点的提炼和概括。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理解。“不折腾”来自对“折腾”的教训。列举“折腾”的史实时,还要按要求表述其具体危害。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规律和教训的理解概括,注意要点的全面性。【答案】(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6分)(2)史实: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生产力的巨大破坏;文化大革命运动拉大了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3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历史证明30多年来的道路是正确的,因而要坚持沿

25、着这条道路走下去。(3分)(3)坚持实事求是,发展经济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不能机械照搬外国经验,必须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建设方针;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经济建设服务。(6分)(言之有理皆可给分)第2课时6. D【解析】从趋势图可看出,EF段是指1978年以来,我国城镇人口数上升很快,其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经济的发展,带来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7. D【解析】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了曲折艰难。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也是如此,材料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所有制结构不断调整,在创新中发展。8. B【

26、解析】材料中“35年来”是指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即为1949351984年,而1984年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指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9. B【解析】21世纪始于1978年,向市场经济走出尝试性的一步,显然是指中国政府作出和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A不符合材料本意;C是在80年代初;D是在1992年提出的。10. D【解析】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限制词“对其余8条产生决定性影响和准确的概括”,则可判断为D。A、B、C都不够概括和全面。11. B【解析】前者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后者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拉动消费的现象,A正确;前者的发行是由于物资供应紧张,后者的发行,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是拉动内需的

27、举措,C正确,B错;前者的消失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后者是一种积极的举措,D正确。12. A13. C【解析】从材料中的关键词,“下海创市场”“中共十四大”,显然是指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4. C【解析】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如1921年苏俄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允许外资的进入;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如1933年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家干预经济。15. C【解析】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30年即2001年,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显然是中国加入WTO。A是在1992年;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并未被所有国家承认,D错;B在时间上吻合,迷惑性

28、最大。16. 【解析】第(1)问,要注意观察曲线图和表格中的数据变化,从曲线图看都有增长,但城市居民家庭收入明显高于农村居民收入,呈现不平衡发展;从表格数据来看,1995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有明显增加。第(2)问较简单,注意不能答毛泽东思想,不能丢科学发展观。第(3)问,注意不要漏点,除了分点回答改革和开放的内容外,不要忘了回答几次重要会议所作出的决策和加入WTO。【答案】(1)城乡居民家庭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城市居民家庭收入增速高于农村家庭居民收入增速,城市和农村收入随着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平衡。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生活水平逐渐向发达国家靠拢。(6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