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60KB ,
资源ID:13016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3016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doc)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doc

1、 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叶圣陶(1894年-1988年)是我国20世纪语文教育的集大成者。他从18岁中学毕业走上教育岗位,直到他灿烂人生终结的76年时间里,始终从事、关注和指导着我国的语文教育事业。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说:“在中国的语文教育界,叶圣陶、朱自清、夏丏尊是耸立在三四十年代的三座高山;其中叶圣陶的活动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时间最长,影响最大,他留下的宝贵遗产,历史上无人与之相比;一代宗师,万代垂范。”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在我国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曾发挥过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将启迪我们当前和今后的语文教改朝者健康的方向前进,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极其丰富,几乎

2、涉及到我国语文教育领域的任何一个层面,其中最主要的是他的语文工具观、培养习惯说和“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一、 叶圣陶的语文工具观教师教语文,学生学语文,怎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决非几篇文章乃至几本书就能阐述清楚的。但是有一个基本前提必须首先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到底是什么?因为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和教法等等,均由性质来决定。叶圣陶通过语文教学的长期实践和深入研究,反复强调指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吕叔湘先生在为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写的序言中说:“通观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稍有语文教

3、育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是与政治、历史、宗教、人伦等混于一体的综合教育,这种教育全部以文章诗赋为本位,只学习书面的文言文,远离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直到上个世纪初年,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语文学科必须顾及其实用性。从此,语文在中小学校单独设科,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叶圣陶从青年时期任语文教员起积极主张大力提倡白话文、大众语和新文字运动。全国解放初,叶圣陶集中代表了彼时同人之意,及时给语文学科正名定性:“什么叫语文?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语就是口头语,文就是书面语,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按照叶圣陶的阐述,我们可以明白地了解到,听和说偏重于口

4、头语言,读和写偏重于书面语言。听说读写涵盖了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所以,学语文就是学语言。反言之,只有学好了语言,才算学好了语文。那么,语言是什么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语言的本质曾作过许多精要的揭示。马克思认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的现实”;斯大林否认“赤裸裸的思想”,认为没有质料也没有形式的空灵玄妙、难以捉摸的思想是不存在的。叶圣陶对这些论述进行认真学习后深有领会地说:“思想决不是无所依傍的,思想依傍语言。思想有它的质料,就是语言材料,就是语汇。思想有它的形式,就是语言的规律,就是语法。无论想得粗浅的,想得精深的,都摆脱不了语言的质料和形式。无论这个民族的人,那个民族的人,他想的时候都摆脱不了他

5、那个民族的语言的质料跟形式。一个人学会了旁的民族的语言,他也可以依傍旁的民族的语言来思维,可不能一种语言也不依傍,脱离了语言就没法思维。”叶圣陶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研究语言的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的观点:语文“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简言之,语文是人们思维和交际的工具。首先,语文是思维的工具。叶圣陶说:“语言是思想的定型。”任何人说出来的口头语言和写下来的书面语言都是他心里所想的;想的过程就是语言形成的过程。“朦胧的思想是不清不楚的语言,清澈的思想是有条有理的语言。”语言和思维是完全一致的。至于有人心里这样想,说出来和写下来的却

6、是另外一套,即所谓心口不一等等,这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认为这“另外一套”有两种情况,其一是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在彼时彼地的有意安排,如平时语言实际中的反话、反语等,只不过是作者用另一种语言质料和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维罢了;其二是作者的口头或书面表达能力太差所致。这和叶圣陶关于思维、语言“二而一”的观点并不矛盾。为此,中小学的语文教学,要想使学生掌握好语言,一定要十分重视从源头上去开发,即花大力气训练学生的思维,千万不能忽略由不出声的内部语言到出声的外部语言的想的过程。分开来讲,阅读教学要紧紧抓住从听、读到想的过程,从而指导学生由感知语言文字的表象到理解、把握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及其相互联系的实质;

7、作文教学要紧紧抓住由想到说、写的过程,从而指导学生审题,立意,布局,谋篇,成文,修改等等。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就是之学生把朦胧的思想变为清澈的思想,把不清不楚的语言变为有条有理的语言。总之,离开了语言,人们无法思维。所以,语言是工具。既然语言是工具,那末由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的语文当然也是工具,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古代是这样,现代也是这样;中国是这样,外国也是这样。但是,长期以来的语文教育并不重视学生内部语言即思维语言的训练。那种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写老师改的读写教学方法严重地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至于全班学生异口同声的问答式教学和即兴发挥式作文训练,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

8、缺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往往思想模糊,语言混乱,导致思想训练和语言表达两败俱伤。近些年来已由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认识到语文学科是思维的工具,通过各种渠道,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诉诸口头即语言,诉诸书面即文章。掌握了思维这个工具,也就掌握了语言,学好了语文。其次,语文又是交际的工具,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活在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不能独立存在,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绝对离不开相互交往,而相互交往过程当中使用最经常、最广泛的就是语言。列宁认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斯大林说,语言“把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用词及由词组成的句子记载下来,巩固起来,这样就使人类

9、社会中思想交流成为可能的了”。所以,从人人每天都会碰到的交际需要考虑,我们也必须认真学好语言,学好语文。叶圣陶1953年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作了一个题为“语言和语言教育”的发言,他结合自己的体会指出:“要是我的语言杂乱无章正,人家绝对不会承认我的思想有条有理,因为语言杂乱无章正就是思想杂乱无章。要是我的语言含糊朦胧,人家就决不承认我的思想清楚明确,因为语言含糊朦胧正就是思想含糊朦胧,要是我的语言干巴巴的,人家决不会承认我的思想好刚开的花朵,因为语言干巴巴的正就是思想干巴巴的。总之,在思想交流上,我跟人家,人家跟我,关系是这样的:只要我拿出来的定型的语言对头,人家才会承认我的思维

10、跟认识对头。反过来,我拿出来的定型的语言不对头,人家就无从承认我的思维跟认识对头。这是一条明白得很的规律。”所以,从思想交流的实际看,我们完全可以断言;“思想交流不靠旁的,就靠语言。”人们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都希望说的话和写的文章与自己的思想完全不打折扣,收到思想交流的最大效果,进而提高学习、工作、生活的质量和效益。一个人如果听语言,说语言,读语言,写语言的能力未得到很好的培养和训练,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障碍,所带来的苦恼和麻烦是不言而喻的。以前的语文教学是忽视交际能力训练的,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较为普遍。学生毕业之后不少人甚至在人稍多的场合就生产惧怕心理,不敢发言,或者

11、语无伦次,自相矛盾,不能准确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现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培养和训练广大学生从小就善于使用这一交际工具的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近些年来,各地学校加强了素质教育,语文教学由只重视作文到读写并重再到听说读写四管齐下,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语文活动,如组织社会调查,演课本剧,书报知识竞赛以及影视评论等,尝试着进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语文教育,这些都体现了语文是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的本质特征,顺应了当代社会对语文教育更新更高的要求。综上所述,语言是工具,语文是专学语言的学科,所以语文就是工具;语文这个工具具有思维和交际的双重功能。其中思维是手段

12、,交际才是目的,语文的本质特征是交际工具性。交际包括吸收(听和说)、表达(说和写)两方面,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听说读写四者并重。要从内部语言思维的训练入手,达到提高外部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由于叶圣陶的语文工具观是从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潜心研究中归纳出来的,所以尽管随着时代的前进,教育的发展,围绕语文学科性质问题产生了许多新的观点,但“工具说”至今仍是绝大多数专家、学者和语文教师所认同的观点。国家教委1963年制定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指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1978年、1986年、1990年、

13、1992年的大纲继承了1963年大纲的语文性质关,确认语文的“基本工具”、“基础工具”特征。但是,我们也发现,长期以来教育界对叶圣陶的语文工具观及教学大纲中所题的“基本工具”和“基础工具”的理解存在着不少偏差,有的甚至把语文视为一种机械的纯工具,于是阅读教学仅停留在狭隘单纯的语言文字只是的灌输上,不启发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做形象具体的感知和理解;写作教学不重视对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和分析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虚假,缺乏真情实感。为了避免类似的误解,国家教育部1996年修订的大纲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2001年7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表述得更为明确规

14、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无疑是目前指导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最权威、最具法规性的观点。我们认为它与叶圣陶语文工具观的实质是完全一致的,因为叶圣陶曾多次说过:“我就是最不信服把语言跟内容分开来说的一个人。咱们不能抛开了意思谈语言,也就是不能不管内容专谈语言。”近年来出现了把人文性与工具性对立起来,甚至欲以人文性来取代工具性的观点,显而易见,这种缺乏科学性的偏激观点,不但在理论上站不住脚,而且在实际操作时也会造成混乱。二、 叶圣陶的培养习惯说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由于多次重复和长期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显

15、而易见,一切良好的习惯都有利于个人和社会,而所有不良习惯则会起完全相反的作用。在叶圣陶先生有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论著中,涉及到习惯的论述,距不完全统计,就有百余处之多,可见他把养成青少年学生的良好习惯摆在多么重要的地位。他甚至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咱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叶圣陶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习惯养成得越多,那

16、个人的能力越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的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他这里所说的当然是指一切好的习惯。怎样的习惯才算好?“能使才性充分发展的是好习惯,能把事情做得稳妥的是好习惯,能使公众得到福利的是好习惯。”他多次提醒广大青少年学生,有两种习惯是万万不能养成的:“一种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又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这两种坏习惯,“妨害他人的习惯”,一看就懂,不言自明;而所谓“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指的是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今天东,明天西,今天这样,明天那样,那就什么习惯也养不成。而这今天东,明天西,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倒反成为一种习惯,牢牢的在身上生根了。”这种“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是与其他种种良好习惯相冲突的;养成了这种坏习惯,其他种种良好习惯就很少有养成的希望了。叶圣陶所归纳的“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也是发前人及他人之所未发。对这种坏习惯,几乎人人都心知其意,只是没有人能像叶圣陶这样用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