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5 ,大小:187.77KB ,
资源ID:130105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30105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套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套Word下载.docx

1、教学过程导入:多媒体出示航天英雄杨利伟遨游太空画面,配解说词:北京时间 2003 年 10 月 15 日 9 时,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同志在太空遨游了21 小时 23 分,行程长达 50 多万千米,环绕地球飞行了14 圈后,于 16 日 6 时 23 分在预定的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这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提问: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学生 1:蓝色的。学生 2:美丽的。学生 3:圆形的。学生 4:球形的。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和总结,我们很清楚地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在今天看来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

2、,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师生互动,学习新课课堂活动 1忆历程认识地球多媒体展示课本P2 图 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或直接看教材图)讨论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汇报小组推荐代表回答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各个阶段,并说出理由(其他小组同学可质疑或作补充):天圆地方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直觉臆想证实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你所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或者想到的,你能说出一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入新知识,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讨论生活中与地球形状相关的地理现象。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

3、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只总是船身先消失。(有条件的学校学生可做实验演示)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多媒体展示月食照片,帮助学生理解。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怎样来证明?站得高,看得远(或者引用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能作图来说明更好) 学生:(教师对学生举出的现象及时做出评价,启发学生大胆质疑探究)同学们列举的现象能够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但能够准确说明地球形状的还应该是地球卫星照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阅读课本P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材料,发表自己

4、的看法。(教师要多给予肯定和鼓励)通过人类探索地球形状艰难而漫长的历程说明: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甚至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同时我们更应该坚信:科学技术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方法。因此同学们要从小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树立为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课堂活动 2记数字了解地球同学们,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探讨明确了地球的形状,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到底有多大呢?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不仅使我们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出了地球的大小。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大小。(也可教师手绘版图来说明)读图,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 千米,地球的表面积约5.1 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 万千米。(提醒学

5、生指图说明)提问(启发学生通过对比增强感性认识):1. 地球的表面积是我国陆地面积的多少倍?(53 倍)2. 如果一架飞机以每小时800 千米的速度飞行,那么环绕地球一圈大约需要多少小时?(50 小时)(补充)经过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75 千米,赤道半径为 6378 千米,赤道半径比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的长度多 21 千米。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地球并不是一个十分规则的球体。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课堂活动 3看模型研究地球出示教学地球仪。观察地球仪(有条件的学校可每人一个地球仪,也可学生自备充气地球仪)。1.地球仪与地球的真实

6、面貌有什么区别?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回答,并由其他同学作补充。(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知识要点)我们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型的地球仪?(可布置学生课前调查) 教师: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地球仪具有如下共同特点: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2.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3.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等。(为下节课学习经纬线作知识铺垫)4.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7、。课堂活动 4动动手制作地球仪地球仪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同学们可自己制作简易的地球仪。下面请各小组将课前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参照课本要求进行制作。小组合作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和合作能力)巡回指导,强调要领,引导学生通过制作地球仪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师生评议评出制作地球仪的优胜组,进行表扬。并请优胜组的同学介绍制作经验。课堂小结我们拥有地球!地球是人类的惟一家园,保护地球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第 2 课时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 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它们。2. 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

8、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分析思维能力。1.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2. 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1. 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2. 东西半球的判定。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等相结合。地球仪、地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于地球太大了,人们无法看到它的全貌,研究起来非常麻烦。于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同学们注意观察地球仪,在上面能看到什么?一、认识地球仪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讨论。1. 地球仪的作用。2. 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

9、、纬线、经度、纬度。3. 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教师点拨:地轴只是一个假想的轴,与地球仪上的线和点一样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小组交流,初步掌握、理解基本概念。二、经线和纬线组织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并填写表格: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状的?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个半球?经线在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的分布三个方面与纬线有什么不同?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经度的标度范围是多少度?对比纬度的变化规律,说明地球仪上经度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在地球仪上找出主要位于东半

10、球和西半球的大洲,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小组交流、讨论,对比分析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巩固要求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160E 和 20W 组成的经线圈,出示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图,使学生知道他们是重要的经纬线。观察地球仪,找出三条经纬线,说出它们的意义。三、利用经纬网定位1. 说出几个地理事物的名称,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2. 教师指出:地球仪上经纬线、经纬度的作用,就是为了确定地表事物的位置、方向、范围等地理特征。学生说出自己判断的依据。教师点拨以方格状经纬网图为例说明经纬度的判定方法1. 先定方向: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 判定经线和纬线根据经线和纬线的

11、概念得知: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哪是经线、哪是纬线以及经度和纬度。若数值向东越来越大,则是东经;经度若数值向西越来越大,则是西经。若数值向北越来越大,则是北纬;纬度若数值向南越来越大,则是南纬。介绍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1. 说明判定方法:20东半球经度 160西半球20160东经在东半球,西经在西半球2. 解释:在判定东西半球时,先看经度的度数,如果小于 2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东半球上; 如果大于 16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西半球上;不在这一范围内的,东经的就在东半球,西经的就在西半球。巩固:指导学生绘制经纬网图,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

12、、南北极圈、0 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等。教学反思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以教师讲解为主的缺点。通过采取小组合作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中质疑,在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这样,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 也成为学生学习交往和合作的过程,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得到极大的提高。但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

13、下问题:问题的提出应明确、有针对性,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是学生乐于思考和能够解决的问题。学生的参与应采用思考、讨论等简单方式。这样有利于绝大多数学生比较同步地进入学习,快速进入状态,开展合作,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的探究、合作,必须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学生的讨论要有主题、有方向、有目标。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有待教师的精讲和点拨,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 1 课时地球的自转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特点。利用灯泡或手电当太阳,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有什么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初步学会利用简易工具换算时间。教学重难点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实验操作,观察总结,讨论合作。地球仪、三球仪、灯泡、简单的课件,学生:彩色不干胶条、手电。教学过程 地球的自转1. 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2. 小时候你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现在呢?3. 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4. 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学。(1) 是天动还是地动,这还是个问题呢,可以激发学生讲科学家哥白尼“日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努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