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是秋季开学不久,天气比较热,学校安排六年级学生抬粪浇菜。抬粪中最苦、最脏、最累的活要数盛粪了,要把粪池中的粪一勺一勺盛起倒入桶中。会面临长时间臭味,会把身上喷脏。老师问同学们谁愿意盛粪,张星总是第一个举手,为了完成抬粪浇菜任务,张星一连盛粪一个多小时,老师劝他休息一会,换换别人,他笑着说:“没关系,我盛得快,干得了。”同学们看着他那满脸的汗水,湿透的衣服,泼脏的衣服和鞋子,没有一个叫苦叫累,干得更加起劲了,出色的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任务。张星在劳动中不仅敢于吃苦,还有团结互助精神。如在翻地劳动中,有些小同学翻不平整,落在后面,形成了“口袋”时。张星总是主动跑过去,插在他们中间,左右带动,不一会都
2、赶上了大家。整池、打窝、扒沟是一件又细又难的劳动,标准要求比较高,要做到池子平整,窝距适中,沟距一致、端正。每次这种劳动,张星总是带领大家精心耕作,做好指导。那里有困难,张星总是跑在那里帮助解决。张星热爱劳动的事例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在居峪小学像张星这样的学生很多,从张星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居峪小学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可以看出他们的劳动技能。第二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怎样教育孩子热爱劳动”这一条中提到:“真正的幸福根源何在呢?就在于创造,在于创造性的劳动”。他和他的学生用勤劳和智慧建起了葡萄园,参与劳动的学生到了青年时代都走上了独立的劳动的生活的道路。
3、因为在小学时期播种的探索的种子,在学生后来的生活中发育了丰硕的果实,在他们的意识中对于土地、植物和土地上创造性活动怀着眷恋之情。可是看看我们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全家人都在围着这些“小皇帝”“小公主”转,他们实在被宠坏了。这些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这种状况实在令人担忧。其实坏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要改掉它也绝非一日之功。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就要教育他们从小事入手开展劳动实践教育,从课内到课外,引导他们通过生活自理、帮助同学、学做家务等方式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确孩子就要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让他们养成爱劳动的习惯,视劳
4、动为光荣,认识到爱劳动的人心灵是美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性格,性格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毫无疑问,劳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性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希望通过我们的教育和培养使每个孩子都能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第三篇:五一班班主任工作总结势必会影响少年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更谈不上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全家人都在围着这些“小皇帝”“小公主”转,他们实在被宠坏了。长此下去,这种状况令人忧虑。坏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要改掉它也非一日之功,于是,我们就要从小事入手开展劳动实践教育,从课内到课外,引导学生通过生活自理、帮助同学、学做家
5、务等方式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一、舆论引导,积极表扬教师是班级舆论的引导者,教师对于一件事情的态度必然会影响到学生。比如:有的教师会对调皮的学生说:“你再不听话,今天就罚你打扫教室。”这类话无形中表明了教师对劳动的态度,暗示学生劳动是件不光彩的事情,是要被人笑话的。无形中在班级内造成了错误舆论。二、言传身教,树立榜样教师的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影响,其力量比有声的说教不知要大多少倍。因此,要求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劳动习惯,才能收到让学生耳濡目染,近朱者赤的效果。同时,要树立小学生中具有良好劳动习惯的典型,宣传他们的事迹,热情地予以表彰,让榜样带动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三、力所能及,自己动手组织展开“我
6、会干什么”“我有一双巧手”“我能干”等专题讨论。同学们找到了自我劳动的价值,并懂得只有用智慧和双手去整理自己的小房间、收拾书包、整理学习用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会有真正的乐趣。要求学生做到抽屉、桌面、书包干净整洁,个人讲究清洁卫生,并互相学习、相互监督,每天进行评议,评出好的添“红星”。这样一来,学生每天能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按课表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具。不仅如此,在家里学生们也养成了自觉劳动的习惯:自己洗袜子,还帮家长捡菜、倒垃圾、拿牛奶等。在劳动的过程中同学们还增长了许多感性知识。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劳动习惯、不会劳动的人是难以接受未来的生存考验的。在孩子劳动过程中首先要抓好劳动的开端,
7、先从孩子感兴趣的劳动做起,让孩子感受到参加劳动是生活的需要,并让孩子在劳动中获得成功感,慢慢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老师和家长都要付出辛劳的汗水,重视孩子良好劳动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美德,让他们养成爱劳动的习惯,视劳动为光荣,认识到爱劳动的人心灵是美的。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讲过: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第四篇: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家长委员会工作随想李菲菲关键词: 劳动,家庭教育,劳动习惯的培养。去年暑假,学校组织学生和教师清理操场上的杂草,有的学生怕脏、怕晒,借口身体不舒服躲回教室;更有甚者让家长来带回家,而家长居然赞同这种逃避劳动的行为。今年开学第二周,学校根据实
8、际情况,安排六年级的同学划锄花坛的空闲地,结果近一半的学生家长不支持。我在不理解的同时,感慨他们失去了一次与小伙伴共同劳动的宝贵经历。打扫卫生是学生每天都要进行的卫生劳动,虽然在教师的多次示范、指导下,学生的动作、姿势比之前稍有进步。但仍有很多学生在打扫卫生时只会站在那里,条帚、铲子等都不会用,究其原因,是学生缺少锻炼的机会,缺乏参与劳动的意识。小学生的劳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基础。我国的学生每日家务劳动时间少。这与年轻家长认为 “现在学生小,等他长大了自己会劳动”的观念不无关系。其实,从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有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学生进幼儿园后,他就慢慢懂得了讲卫生、爱清洁、
9、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知道了帮助小朋友和做一些扫扫地、擦桌椅等的劳动。这些自小养成的劳动习惯,对学生来说,是会受用终身的。一些家长会说,“不会干,怎么干”。说实在的,眼下的小学生学习任务确实轻松了,他们一回家就忙于看动画,吃零食,这也是事实。一些明事理的家长把子女从事家务劳动,看作是学生勤劳肯干品德的培养,每天固定一些家务让学生作为任务来完成,甚至是有偿劳动。学生有了明确的任务,在忙完作业后,就会认真地去完成家长规定的家务劳动,例如扫地、洗碗、擦鞋子等等,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国内外很多名人都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家务劳动意识。美国富翁洛克菲勒就鼓励学生从小学会家务劳动,还以部分零用钱作为对学生从
10、事家务劳动的奖励,例如擦双皮鞋五美分等等,使学生一空下来就抢着做家务,从而有属于自己的“小金库”。可见,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对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是不无好处的。从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说,由于他们好动,往往都很乐意自己动手干点什么。如果因势利导,让学生参加些力所能及的轻微劳动,对他们来说犹如在进行一场特别有趣的游戏,但久而久之能使学生懂得劳动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懂得生活的艰辛,使他们的意志得到磨炼,所以要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可以从三方面进行。首先要教育学生热爱和尊敬劳动者,让他们认识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社会价值,并从小立志做个光荣的劳动者。其次,要教育学生爱惜劳动果实。要让
11、学生知道他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是叔叔、阿姨或其他长辈们辛勤劳动的结果。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小就有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的观念。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呢?学生的教育是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而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一,身教重于言教人的一生部处于受教育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应以身作则,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例如做家务,父母要让学生觉得做家务是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的自然和必要。学生是
12、家里的一员,当学生参加了一些家务劳动后,对家的感情就不一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学生,常常不会理解父母的治家之难。“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有些学生常常埋怨父母这个菜烧得不好吃,那个汤调得不鲜美,有时饭菜备得晚了还耍脾气。可是当学生参加了家务劳动后,他们则会更多地谅解父母,感到父母挑起这个“家”不易。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要教给学生学会自己穿脱衣服,穿鞋系带,自己铺床叠被,自己吃饭,自己洗脸洗手,自己收拾整理玩具。一般说来,从二三岁开始就可以慢慢教学生学做自己的事情,五六岁,学生就可能做到日常生活基本自理了。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还能培养他
13、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更能促进学生独立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尤其独生子女)能及早摆脱对大人的过分依赖,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三,制订适当的奖惩规则规则作为共同遵守的生活规范和行为准则,常常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是潜在的强大教育力量。制订明确、合理、可行的家规,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它可以约束、帮助和教育子女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每天起床后必须自己叠好被子,清理房间,打扫卫生等,家规也应随着学生的成长而作出调整。聪明的父母总是让学生从小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担当责任,履行职责,让他们在战胜困难中日益成熟起来。四,鼓励是最好的教育许多家长曾说,孩子刚会走路,就想拿着扫把扫地,就要洗菜,就要
14、帮奶奶洗衣服。这说明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应正确引导,培养他们的兴趣。对学生做的家务活,要及时肯定,并给予表扬。人都有一种要获得别人肯定和赞许的心理。及时鼓励学生,并对他们的能力进行肯定,这对他们的成长有一定的好处。比如你得知学生洗了碗后,可称赞说:哇,这碗是谁洗的呀,这么干净,真棒。学生听了,心里肯定乐呵呵的。五,放手让学生参加劳动我曾作过一次调查,表明学生不参加劳动并非他们不愿意劳动,而是有些父母不愿让学生参加劳动,连拖个地也以为学生干不了,稍重一点的活就怕学生累坏了身体,稍花些时间的活又以为会浪费时间、影响学生的学业,更不愿让学生参与。许多父母在学生上学期间包揽了所有家务,只让学生一心一意学习。殊不知,从小会劳动的人的生活比不会劳动的人要充实、幸福得多。教育的秘诀就在于:劳动在某种程度上使学生的身体锻炼、思想锻炼、能力锻炼互相调节。只有让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锻炼培养,学生才会健康成长。六,参加公益劳动带学生或让学生随集体参加公益劳动也是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一条途径。家长可以带学生参加居民区组织的一些公益劳动,例如,参加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