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139.88KB ,
资源ID:13008936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30089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多媒体课件。二、 学生准备:收集不同节日的不同风俗,对联,年画。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播放春节贴春联、元宵节吃元宵、清明节踏青、端午节吃粽子、七夕节图片、中秋节吃月饼图片、重阳节敬老图片、腊八节等图片的画面。2.课前互动:孩子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调查一下你们,请说出你心中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节,为什么喜欢这个节日。(学生各抒己见)课件出示不同的节日,问:哪些是中国的节日,哪些是外国的节日,哪些又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的时间又是什么时候。(指明回答)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以及传统节日的时间。让学生们知道中国人更要过自己的节日。3.导入课题:孩子们,每个

2、节日都有着不同的风俗。前两天,我们各小组针对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相信你们一定有许多收获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吧!今天让我们走进综合实践课中华传统节。二、展示活动成果。预设一:春节组成果展示:1.师: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有:放鞭炮、贴对联、分压岁钱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接下来,请大家跟随我们春节组的同学一起了解一下春节习俗吧!(其他组为他们评价,同意加一颗星的组举牌,共五颗星,几组就有几颗星。)(1)学生甲:(展示课件)我为大家带来了有关年的传说的故事: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每到除夕就出来伤害人命。一年

3、除夕,来了个老人。他在门上贴上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大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逃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祈求来年的幸福平安。(2)贴春联(学生乙):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我为大家带来了几副春联,谁来为我们读一下(拿出准备好的对联)。(3)年画(学生丙):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很普遍,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

4、气氛。我还为大家带来了一幅年画(展示年画)。(4)古诗诵读(学生丁):春节是古代传统的节日,有许多诗人都用他们的笔来描绘春节的热闹景象。下面请欣赏我们带来的古诗(课件)元日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指名读)。师:我们的春节组表现的怎么样?请各小组讨论,同意加星的举起你的赞。下面有请我们的元宵节组展示他们的成果。预设二:元宵节组成果展示。(1)元宵节的食品。(学生甲上台展示)在元宵佳节我们都会吃一种传统的美食汤圆。北方称之为元宵,而南方则称之为汤圆,最大的区别是汤圆是手工作成的,馅料是软的,而元宵馅料预先制好,晾干并切成小四方块,然后置于

5、机器中滚上面粉即成。幻灯片出示各种汤圆的图片。(播放课件)(学生乙展示)(课件) 为什么元宵节要吃汤圆? 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所以说,元宵节吃元宵或者汤圆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2)学生丙展示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舞狮子(课件)、舞龙灯(课件)、踩高跷(课件)、划旱船(课件)、扭秧歌(课件)、打太平鼓(课件)等活动。(3)学生丁展示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

6、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几个灯谜,猜对一个奖励一个汤圆(出示课件)。稀奇稀奇真稀奇,拿人鼻子当马骑谜底:眼镜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谜底:扇子千根线万根线,落在水里就不见谜底:雨草上飞谜底:草答对一个谜语奖励一个汤圆。请为我们的元宵节组来评价。预设三:清明节组成果展示。(课件展示)1学生甲(课件):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2.学生乙(课件):(这就是古时候清明节人们蹴鞠的照片)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

7、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3.学生丙(课件):(看,这就是人们踏青的图片)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4.学生丁:(看,这就是小孩子放风筝时的图片)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5.学生:我为大家搜集了一首描写清明的古诗: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请为我们的清明节组来评价。预设四:端午节组成果展示。1、学生甲(课件):下面由我来说说端午的来历。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

8、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2、学生乙:端午节的习俗有:挂艾叶 ,赛龙舟 ,吃粽子 ,饮雄黄酒 等。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龙舟比赛的视频。赛龙舟视频(课件):看!龙舟队员们争分夺秒、奋勇拼搏、不畏艰难、勇往直前。飞溅的浪花,飞舞的龙旗,飞驰的龙舟,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呐喊声,与岸上欢乐的人群,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龙舟竞渡风俗画。再看!这一队,他

9、们虽然落后了一些,可却并没有放弃,依然勇往直前。近了,更近了,后面这一队终于赶上前一队了。这些比赛的名次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展示龙舟队员们团结一致的精神,共同拼搏的乐趣以及他们划龙舟的高超技巧和对端午节的重视。3.学生丙:我给大家带来了包粽子视频(课件包粽子):看,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放进了一颗红红的枣。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鱼肉粽。粽子熟了,一掀锅盖,我们仿佛闻到一股清香。请为我们的端午节组来评价。预设五:中秋节组成果展示。1.学生甲(我为大家搜集了中秋节的来历)(课件):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

10、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2.学生乙(我为大家带来了有关月饼的传说)(课件):中秋夜人们吃月饼,代表团圆。月饼又叫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传说,月饼是为了纪念古代奔月的嫦娥仙子。人们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融为一体。中秋之夜遥望玉盘似的明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课件)中秋节的月亮自古以来寄托了人们望月思乡的美好感情,关于中秋夜的月亮,文人墨客们也用他们的动人的笔墨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中秋望月思乡的古诗你们又有多少了解呢?我为大家带来了几句描写中秋的诗(课件

11、展示),谁愿意来读一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请为我们的中秋节组来评价。预设六:重阳节组成果展示(课件)。1学生甲(课件):(重阳节的来历)在易经中,人们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重阳。古人认为这是个吉祥的日子,因此每年农历九月九日定为重阳节。这就是重阳节名字的由来。重阳节的习俗有:饮菊花酒(课件),登高(课件),插茱萸(课件),尊老爱老(课件)等。我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描写重阳节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茉萸少

12、一人。请为我们的重阳节组来评价。非常感谢各小组为大家带来的精彩展示。请你们谈谈在这次展示中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通过学生的展示,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力,团结合作的精神,让孩子们更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的情感。三、教师总结:孩子们,中国传统节日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传统节日中的习俗也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是因为有你们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精神,让我们了解了不同节日的风俗。未来的学习中,希望你们继续去探索、继续去发现,长大了,为我们的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四、作业(课件): 继续搜集有关传统节日七夕节和腊八节习俗的资料,和同学一起交流。教学反思: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

13、中的重要内容,综合性学习让学习走进了生活,实现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注重激发学生创造潜能,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实践性:课前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收集资料,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学生感受了实践活动的魅力,培养了学习的能力。开放性:在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学习内容的开放,而且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也是无限延伸的,学生在生活学习在活动中感受,较好地实现了学习和生活的沟通。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有效地开发了课程资源,把生活中丰富的资源与教材相结合,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性,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板书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