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要充分认识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市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集全民之智,举全市之力,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市,全面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实现我市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跨越的宏伟目标。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需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大相继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省委九届二次全会和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对推动我省、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XX年11月1日,我市专门召开“传承创新历史文化打造国际旅游城”动员大会,对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市进行了动员部署。建
2、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市,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二次全会和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充分认识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市的重要意义,通过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市,是繁荣文化事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随着全市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城乡文化阵地,是摆在全市文化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和神圣使命。虽然我市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较好地改善了城乡公共文化设施面貌,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全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
3、村村通、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功能尚未得到全面发挥,城市广场文化活动、节庆文化活动和舞台艺术送农民、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等活动的覆盖面还不够广,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日常文化需求。为此,我们要通过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市,进一步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用更完善的设施、更优质的服务、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市,是发展文化产业,提升用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众所周知,我市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市,丰厚的历史文化、民间文化资源,为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规模仍然偏小,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发展的
4、初级阶段,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偏低,巨大的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效益凸显的产业优势,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文化资源大市的地位极不相称。文化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无烟工业”,越来越受到全国各地的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竞争态势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我们要抓住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市的契机,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在繁荣全市文化市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改善人们生活消费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开辟税源、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使文化产业尽快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市,是深化文化
5、体制改革,激发文化生产力的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发展活力,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前提条件。虽然近年来我市作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市之一,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并分别荣获全国、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阻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性障碍仍然存在。比如一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活力不足,服务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群众需要;一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后,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积极性还不够高,效益提升不明显;一些民营文化企业融资渠道不畅,政策支持不够,发展壮大乏力;一些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和文化产业领
6、域的动力不足;一些文化部门和单位仍然沿袭多年来“办文化”的工作格局,政事不分,“等、靠、要”思想严重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市的过程中,继续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坚实基础。二、文化部门在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市工作中的主要任务实施文艺精品战略,打造文化品牌,为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市营造氛围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深入挖掘殷商文化、周易文化、建安文化、古都文化、戏曲文化和红旗渠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不断推出具有特色、风格、气派的精品力作。重点抓好舞台艺术的创作与生产,在全省大赛中保持领先位次,争创全国“五个一
7、工程奖”和全国“文华奖”。抓好大型室内演艺剧项目,打造展示历史和文化形象的代表性剧目。努力挖掘地方戏曲文化资源,加强对优秀传统剧目的整理、加工和提高,继承和发展以崔派为代表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戏剧艺术。适应市场需求,精心策划、运作优秀作品的上演、播映、出版,创、排、演相一致,形成创作演出的良性循环。完善文艺创作激励机制。坚持以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和队伍建设,形成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相统一的文化产品科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市文艺创作基金和文艺奖励基金,组织好文艺评奖活动,积极推行文艺家签约创作制,采取人员招聘、课题招标、奖投结合的方法
8、,保障和促进重点作品的创作,发挥获奖作品导向、示范作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服务能力,为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市凝聚民心加快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市文化艺术中心、曹操高陵博物馆、考古博物馆、三杨庄考古遗址公园等一批重大文化工程建设,使标志性文化设施在布局、数量和规模上与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相适应。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全市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文化向基层延伸,努力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核心,优化资源配置,创新运行方式
9、,完善以市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骨干、以基层文化设施为重点、以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阵地建设为补充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继续深化全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站等免费开放措施,切实保障广大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规范化管理,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服务人才。培育打造节庆文化品牌。提升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颛顼帝喾陵祭祖节等大型文化活动水平,培育一批具有特质的国际文化活动品牌。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加强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机关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全
10、民阅读、“三下乡”、“四进社区”、“百城万场”、“舞台艺术送农民”、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等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提升文化软实力,为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市奠定基础加强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与利用。加强殷墟、三杨庄汉代遗址、曹操高陵、颛顼帝喾陵、羑里城、袁林等重点文物保护,推进大运河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历史街区的保护管理工作。加快博物馆建设与发展,形成以中国文字博物馆为龙头、市级博物馆为骨干、行业和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体系,大力开展文物征集、考古研究等工作。配合全市基本建设,做好地上地下文物调查勘探和考古发掘工作,确保
11、文物安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点做好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和保护机制。建立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通过鼓励、扶持传承人带徒传艺、举办传习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做好我市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不断提升文化资源的利用水平。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庆和文化遗产日,大力开展文化遗产宣传活动。规划建设一批纪念馆、博物馆、民俗馆、遗址公园等,整理、出版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音像资料和民歌、民乐、民谣等。加强对内黄农民画、麦秆画、汤阴剪纸、曲沟抬阁等非物质文化遗
12、产资源的挖掘、整理、培育和创新,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文化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开发一批富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产品,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市增添活力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巩固全国、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成果,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组建演艺集团。推动已经转企改革的国有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提升市场竞争力。全面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服务能力和发展活力。继续
13、创新文化管理机制。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文化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关系,加强对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创新文化投融资体系,支持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投入,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加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管理,完善文化市场体系,为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市增强优势建立完善文化市场体系。重点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演艺娱乐、影视剧、动漫游戏等产品市场,大力发展演出院线、连锁网吧等。加快培育文化要素市场,大力发展文化市场中介组织,推进演出、网络等行业协会、行业组织建设,强化行业自律。落实艺术品备案管理制度,不断规范艺术品市场。营造文化消费环境,发展大众消费市场,努力
14、提升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和文化市场专项治理活动,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实现文化市场管理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完善现代传播体系。加强宣传管理,确保舆论导向正确。全面加强安全播出保障和技术监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等级。继续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双向化改造,进一步提升有线电视网络的传播能力。积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步伐。建立完善现代电影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电影,繁荣城乡电影市场。做大做强新闻出版业。以凯瑞数码、飞音数码等企业为重点,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带动相关印刷复制行业发展。建设印刷包装生产企业集聚区,组建印刷复制大型企业集团,逐步把我市建成豫北区域性印刷复制产业中心。以市新华书店和豫北图书大厦为依托,采取城乡连锁经营方式,探索城乡出版、发行、阅读一体化经营模式,建立以为中心辐射周边的出版物发行基地。加快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打造现代文化创新发展高地,为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