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34 ,大小:337KB ,
资源ID:1293978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939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实证会计研究述.ppt)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实证会计研究述.ppt

1、1,中国实证会计研究述评,制作者:刘卫卫,1,2,第一节 引言一、中国会计制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计研究的主要目的与任务,1.在引进阶段,学术研究的主要目的与任务在于扩展视野,解放思想,向人们介绍西方各国的会计制度,推动新的制度与体系的建立。2.在整合阶段,学术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于发现与分析整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动制度的进一步完善。,2,3,二、学术研究在会计制度发展中的进步,在引进阶段,学术更多地扮演着吹鼓手与政策代言人的角色。在整合阶段,学术更多地扮演着参谋与批评者的角色。角色的转换促进了以规范分析为主的研究范式向以实证分析为主的研究范式的转移。,3,4,三、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1.目的

2、:对会计实证分析及其发现进行比较全面的介绍,同时通过对于相关文献的具体评价与对研究领域的综合分析,为中国未来的实证研究发展做一个初步的探索。2.主要内容:(1)实证会计研究的分析性框架(2)系统的评述相关文献(3)总结中国实证会计研究中存在的基本问 题(4)中国实证会计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5)结论,4,5,第二节 实证会计研究的分析性框架,一、总体性的概述会计研究的基本对象:会计信息基本分析框架划分的基本依据:行为主体及其扮演的角色两类基本行为主体(1)信息的编报者(包括对会计信息的编报具有重大影响的制度制定与实施者)(2)使用评价者 他们的行为特征、影响以及动机构成了本文分析的两条主线。,5

3、,6,二、实证会计研究相关文献涉及的领域,该领域内与我国资本市场相关的主要文献及其发现。相关文献存在的重大问题或潜在的改进之处该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的编报与会计信息的评价、使用两个角度进行相关文献的介绍),6,7,7,8,8,9,第三节 文献述评,会计信息的编报视角(1)会计制度的选择及其影响(2)上市公司的行为分析会计信息的评价与使用,9,10,一、会计信息的编报视角,实证分析的重点:分析与解释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选择及其输出结果相关的行为主体:(1)直接提供大部分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2)对于信息输出具有重大影响的编报制度的制 定者(3)提供补充性财务信息(主要为预测信息)的外部

4、 分析师,10,11,(一)、会计制度的选择及其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出结果首先受制于系统自身(即会计制度)的影响。在我国传统的会计体系下,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所有制往往执行不同的会计制度。会计改革大大减少了制度的总体差异,但B股和H股公司在同时面向境内和境外投资者发布财务报告时依然采用了不同的会计准则。这种准则差异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变化为许多研究所关注。,11,12,李树华通过对76家同时发行B股和A股的上市公司1996年度境内外已审财务报告的研究,较早地对上市公司境内外税后净利润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发现,同一公司两份报告中的税后净利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李东平对H股公司会计利润境内外报告差异的

5、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H股公司在许多会计项目上存在差异,但由于H股公司有比较接近国际会计准则(IAS)的专门制度,也由于境内、境外会计师的“近亲”关系,这种差异要比B股公司小得多。,12,13,Chen、Gul和Su以沪市B股公司1995到1997年的财务报告和披露实务为对象,分析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及其导致的“盈余高估”或“盈余低估”问题。他们的研究表明,按中国会计准则报告的净利润平均要高出20一30。按IAS调整后,15 的公司由盈利转为亏损。,13,14,李东平扩展了Chen等的研究,分析了自B股市场建立以来,B股公司境内外报告净利润差异的演变过程和趋势。研究发现,B股公司境

6、内外报告的净利润差异从总体上讲在逐年下降,但只有在新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实施以后,差异的下降才通过了显著性检验。,14,15,蒋义宏、严海芳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在1999年有所扩大的事实。由于在1998年之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别已明显缩小,因此他们认为,这种差异的扩大化主要应归结于非会计制度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1998年的变革对于协调双重制度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没有产生根本性的作用。,15,16,本文作者的综合评价,上述研究对会计准则的不同所产生的影响已经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但在差异的截面解释上,他们基本上是从会计制度与审计师的层面寻求原因,对于上市公

7、司本身的行为动机则考虑不够。,16,17,上述研究主要着眼于并行采用的不同会计体系对于会计数据所产生的影响,寻求的是信息横向可比性的增强,但会计制度的选择还包括在现行的会计体系中引入新的规则,我们同样有必要对这种体系本身的变革所产生的总体效应进行了解。缺乏对会计信息的纵向比较,而其纵向比较对于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的考核以及相关的实证研究设计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7,18,(二)、上市公司的行为分析,1.根据研究视角的不同,从盈余管理和会计政策选择两个方面来进行相应文献的回顾。(1)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 盈余管理的研究往往从某种特定的经济动机出发,寻找盈余管理动机存在的证据及其方式。(2)盈利

8、预测 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则是从具体的选择 结果出发,探讨特定会计政策背后的经济 动机。,18,19,2、相关文献的特点,(1).西方大量文献对于盈余管理动机的考察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资本市场动机 基于会计盈余数据的契约动机 迎合或规避政府监管的动机,19,20,(2).中国相关文献对于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特点 现实情况:我国对前两个方面的研究可以说相当缺乏。这 一现象的产生与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不无关系。但这并未意味着目前不存在对这两方面动机进行研究的可能性。原因剖析:a.不能排除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的时间分布变化来影响股票价格的可能性。b.上市公司同样可能存在着迎合盈利预测目标的动机。,20,21,

9、关于迎合或规避政府监管的动机的研究集中体现了中国证券市场的鲜明特色,a.从公司的上市、退市以及上市后的再融资,监管部门采取了许多严格的措施来保证政策的实施,其中最为硬性的就是关于企业业绩水平的要求。b.对于那些上市资格不存在问题的公司来说,为了实现再融资的目的,也必须达到相应的最低盈利水平。,21,22,A.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相关代表文献介绍,(1)Aharony、Lee和Wong通过对19921995年期间83家IPO公司的考察发现,在IPO当年,上市公司的资产收益率达到最高水平,然后逐渐下降,意味着中国的IPo公司存在着一定的盈余管理行为。文章同时发现,IPO公司的盈余管理模式取决于每

10、家公司与政府的关系和股票上市所在地。林舒、魏明海对中国A股公司IPo过程中的盈利管理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整个考察期间内,样本公司的资产收益率在IPO前2年和前1年处于最高水平,在IPo当年显著下降。并指出这种下降主要是由于工业类公司在IPo前后运用盈利管理手段大幅“美化”报告收益的结果。,22,23,本文作者对林舒、魏明海观点的批判性评价,样本均局限于资本市场发展的早期无法得出工业类公司在IPO之前运用了盈余管理的明证。上市公司的发行制度尤其是定价制度在1995年之后已有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盈余管理模式的影响如何,值得进一步的研究。,23,24,(2)陆建桥(1999)研究了亏损公司的盈

11、余管理行为。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通过可操控性应计项目在首次出现亏损的前一年份显著调增了收益,而在首次出现亏损年份显著调减了收益。,本文作者对陆建桥观点的批判性评价 陆建桥在分析时提出,亏损公司主要通过调剂经营性应计利润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可知,上市公司在非经常性项目上的交易显然是同样重要的操纵利润方式。因此,对于亏损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一般性应计项目的分析,而应向非经常性项目的变化拓展。,24,25,文章采用了截面回归模型,在计算出亏损公司各年的残差后,将各年的残差视作操纵性应计利润。而在Jones模型的应用上,最佳的方法是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得到对每家公司非操

12、纵性应计利润的估计。从理论上讲,残差值显著不为零,可证明我们的回归模型估计存在一定的问题,却不能说明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的行为。,25,26,(3)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融资也体现为各个地方对于资源的争夺。为了帮助本地区的企业赢得上市资格和配股、增发权,各级地方政府也参与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之中来。陈晓、李静的研究表明,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支持积极参与了上市公司的业绩提升行动。首次把政府作为一个独特的利益主体纳入了盈余管理研究的范畴,而且也使得关于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更为具体化了。,26,27,(4)会计选择的经济动机与盈余管理基本一致,我国自70年代末以来,大量研究开始从契约安排和政治、管制成本来考虑会

13、计选择的动机和影响。,王跃堂从契约理论的角度,最早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具体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及其经济动机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主要取决于证券市场的监管政策、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经营水平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27,28,作者对王跃堂等代表观点的批判性评价 过分强调会计选择的盈余目的,而上市公司很可能通过会计选择来迎合监管部门在非盈余数据上的要求。这一点也许是会计选择研究的未来方向之一。,28,29,B.盈利预测相关代表文献介绍,上市公司除了履行历史财务数据的强制性披露义务外,还可能向外提供一定的预测信息(主要为盈利指标)。,29,30,(1)西方实证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14、预测的准确度 预测信息的可靠程度存在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评价预测的质量,发现预测偏差背后的原因和动机。从委托代理或信息不对称等理论角度出发,研究公司管理当局在没有强制性要求的情况下,自愿披露预测信息的行为动机。,30,31,(2)我国相关实证研究,由于我国监管部门在发行审核中往往要求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在招股说明书及上市公告书中提供盈利预测,从而为关于预测的准确度的研究提供了可能。,31,32,(1)我国的相关代表观点 陈工孟、魏刚对在香港上市的H股、红筹股与香港本地企业之间的盈余预测情况进行了对比。文章发现,香港本地公司往往过低预测下一年度的盈余,而H股和红筹股公司的盈余预测偏

15、差相对较小。同时,公司规模越大,盈余预测的误差越小,但盈余预测的时间窗口与精确度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2,33,徐宗宇对19931996年期间沪市公司的盈利预测行为进行了分析。作者发现,在该期间内,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测表现出“稳健”预测的特点,即上市公司的实际盈利数一般要高于预测值,但这种“稳健性”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减弱。文章对于盈利预测可靠性影响因素的检验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预测误差与公司规模、股票一级市场发行价格正相关,而与公司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负相关。,33,34,(3)本文作者的相关总结,我国目前仍然缺乏关于盈利预测的系统性研究,对其误差形成原因的分析也需要与制度背景进一步相结合。,34,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