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295.44KB ,
资源ID:129175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9175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隧道洞外控制测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隧道洞外控制测量.docx

1、隧道洞外控制测量隧道洞外控制测量QB/ZTYJGYGF-SD-0401-2011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谯生有1前言1.1工艺工法简况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测量器具的更新,隧道洞外控制测量技术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隧道平面洞外控制测量最初是通过铟钢线尺测量基线然后用高精度经纬仪测角布设三角锁进行控制测量,70年代以来,随着红外测距仪广泛应用于测量领域,精密导线测量逐渐取代劳动强度大的三角锁测量而成为隧道洞外控制测量的主要方法,90年代以后,GPS静态精密定位技术逐渐应用于隧道洞外平面控制测量,目前,隧道平面控制测量优先选用GPS技术,只有部分中短隧道洞外平面控制测量使用导线测量。洞外高程控制测量长期以

2、来一直采用几何水准测量的方法,红外测距仪、全站仪广泛使用后,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广泛用于中长隧道高程控制测量,对于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长隧道目前仍然采用几何水准测量。1.2工艺原理通过在各开挖洞口布设控制点,并采用相应的测量设备和技术方法测量控制点的坐标及高程,从而建立隧道各开挖面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为洞内控制测量提供测量基准,确保隧道施工过程中测量控制及贯通精度。2工艺工法特点基于测量设备的更新换代,摒弃了选点困难劳动强度大的三角测量技术,优先采用GPS技术进行洞外平面控制测量,无需翻山越岭即可实现洞外平面控制测量,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降低了测量成本。根据隧道贯通精度要求,在满足贯通精度的条件下,

3、洞外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对精度要求高的特长隧道、高速铁路隧道,洞外高程控制测量采用精密几何水准测量,既能满足精度要求,又能最大限度提高测量效率。3适用范围适用于铁路、公路、地铁、水利、水电、矿山等隧道工程洞外控制测量。4主要引用规范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规划设计阶段)SL 197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5 洞外控制测量施测方法洞外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导线测量、GPS测量施测,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或几何水准测量施测。中长隧道洞外控制网可布

4、设为平面、高程三维网,平面控制网与光电测距三角高程网“两网合一”进行观测,导线网闭合环的边数宜为46条。隧道洞外平面控制测量应优先采用GPS测量, GPS测量点与点之间无需通视,在隧道各开挖洞口布设3个以上控制点,由大地四边形或三角形网构成GPS带状网。对精度要求高的特长隧道、高速铁路隧道,洞外高程控制测量采用精密几何水准测量方法施测。6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6.1量测工艺流程 洞外控制测量前应收集隧道设计资料,已有测量成果资料,并根据隧道规模、贯通精度要求等进行方案设计,确定控制测量方案。测量流程如图1:图1洞外控制测量流程6.2操作要点6.2.1收集资料测量前,应收集有关规范、规范及隧道所在地

5、区的大比例尺(1:20001:5000)地形图、隧道所在地段的线路平面图、隧道的纵横断面图,各竖井、斜井或水平坑道和隧道的相互关系位置图,隧道施工的技术设计以及各个洞口的机械、地面构筑物布置的总平面图等。其次还应收集勘测单位过去所完成的测量资料或巳做过的地面控制资料。最后还要收集隧道地区的气象、水文,地质以及交通运输等方面的资料。等收集完资料后,测量人员就应该对该工程有了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作到心中有数,控制网该怎么布设、采用什么仪器、控制网的等级、控制误差的调整等等。6.2.2洞外控制测量方案设计根据相应工程测量规范,按照横向贯通中误差进行平面控制网设计,估算洞外控制测量产生的横向贯通误差影

6、响值,并进行洞内测量设计。水准路线大于5000m时,应根据高程贯通中误差进行高程控制网设计。测量设计应结合隧道长度、平面形状、辅助坑道位置及线路经过的位置以及线路通过地区的地形和环境条件、测量设备、人员情况,以满足隧道洞外控制测量精度为主要指标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法,确定测量技术指标及技术要求。1隧道贯通误差的分类及其限差隧道的贯通误差包括:纵向贯通误差、横向贯通误差、高程贯通误差。其在线路中线方向的投影长度称为纵向贯通误差,在垂直于中线方向的投影长度称为横向贯通误差,在高程方向的投影长度称为高程贯通误差。在测量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横向误差和高程贯通误差,根据两开挖洞口间的长度,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规定

7、横向贯通误差和高程贯通误差的限差如表1。表1贯通误差的限差工程横向贯通误差高程贯通误差相相开挖隧道长度(km)L44L77L1010L1313L1616L1919L20洞外贯通中误差(mm)3040455565758018洞内贯通中误差(mm)4050658010513516017洞内外综合贯通中误差50658010012516018025贯通限差(mm)10013016020025032036050注:本表不适用于利用竖井贯通的隧道,利用竖井贯通的隧道还应考虑竖井联系测量误差的影响;相向开挖长度大于20km的隧道应作特殊设计。2洞外控制网技术设计内容1)根据洞外控制测量的横向贯通中误差,结合

8、实际布网条件估算贯通误差,设计洞外平面控制网的精度等级。2)根据洞外控制测量精度估算贯通误差,估算洞外控制网测量的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值。3)高程控制网测量设计应根据勘测选的洞外高程路线长度和洞内贯通长度,估算洞外高程贯通误差,确定洞外高程测量精度。3 洞外平面控制网设计要素表2洞外平面控制网设计要素测量部位测量方法测量等级适用长度(km)洞口联系边方向中误差()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洞 外GPS测量一6201.01/250 000二461.31/180 000三41.71/100 000导线测量二6201.01/200 000461/100 000三41.81/80 000四1.542.5

9、1/50 0004 洞外高程控制网设计要素表3 洞外高程控制网设计要素测量部位测量等级两开挖洞口间高程路线长度(km)每千M高程测量偶然中误差(mm)洞 外二361.0三13363.0四5135.0五57.56.2.3现场踏勘为了具体了解实地情况,必须沿隧道线路方向,对隧道所穿越的地区进行详细踏勘,观察和了解隧道两侧的地形及道路交通分布情况。踏勘时,应特别注意隧道进出口、竖井、斜井、平洞洞口位置,以及洞口地形与施工设施的布置情况。6.2.4选点埋石结合现场踏勘情况及施测方法来选定洞外控制网的布设方案,根据线路走向、隧道的进出口、斜井及平洞等的位置进行选点,必要时可用全站仪现场测设隧道洞口位置。

10、一般,应在每个洞口附近布设不少于3个平面控制点和2个水准点,长大隧道洞口宜布设4个平面控制点和3个水准点。控制点埋设深度不小于1m,冻土地段应埋设至冻土线一下0.3m,埋设为混凝土桩,并用20的不锈钢柱上刻“+”做测量标志,桩顶规格为400mm400mm。采用导线控制的隧道,导线网应沿两洞口连线方向布设成多边形闭合导线环。控制点应布设在洞口附近土质坚实、视野开阔、通视良好,施测方便、便于保存且高程适宜之处。每个洞口的两个水准点间的高差,宜安置一次水准仪即可联测,视线应超越和旁离障碍物1m以上。通过水田、沙滩时应适当增加视线高度。隧道控制点应埋设混凝土不锈钢金属标志,水准点可以在稳固基岩上刻凿。

11、采用导线测量的隧道隧道过渡点设木桩小钉即可。对于桥隧紧密相连或隧道紧密相连的情况,要布设统一的控制网,以利于线路中线的正确连接。向洞内传算方位的定向边长度不宜小于300m。洞口GPS控制点应方便用常规测量方法检测、加密、恢复和向洞内引测,洞口子网各控制点间应尽量通视。选择布设哪种控制网为宜,应根据各单位所拥有的仪器情况,隧道横向贯通误差要求的大小,隧道线路通过地区的地形情况以及建网费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对于长度大于4km的长大隧道应采用GPS定位技术进行控制测量。用GPS进行隧道洞外控制测量,只需在洞口处布点,埋石与常规方法的要求相同,但选点位置直接影响GPS测量的观测质量,因此GPS点位应

12、埋设在开阔地带,远离高压线、发射塔、树木、房屋等遮盖物。点位务必选在高度角15以上无障碍物遮挡的地方。6.2.5平面控制测量1 GPS测量1)GPS网形布设隧道洞外GPS网应联测足够数量的线路控制点以建立隧道控制网与线路控制网之间的关系。若设计单位布设的洞外控制网满足隧道贯通精度要求,施工单位应以同网、同精度原则对设计单位布设的控制网进行复测,复测设计单位控制点满足要求时以设计单位成果作为洞内控制测量依据,若设计单位未对隧道进行控制测量,则施工单位应按照精度要求对隧道洞外进行控制测量。GPS主网应布设成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由洞口子网和联系子网的主网构成,隧道每个开挖洞口的子网一般布设4个稳定可

13、靠的GPS控制点并互相通视组成大地四边形,控制点与洞口投点的高差不宜过大,GPS控制网进洞联系边最大俯仰角不宜大于5。当洞口子网采用GPS测量困难时,可以测量一条GPS定向边,子网的其他控制点采用全站仪测量。2)GPS测量主要技术指标铁路GPS控制网测量等级共分五等,各等级GPS测量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规定:表4各等级GPS控制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系数b(mm/km)基线方位角中误差()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约束平差后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一等510.91/5000001/250000二等511.31/2500001/180000三等511.71/1800001

14、/100000四等522.01/1000001/70000五等1023.01/700001/40000注:当基线长度短于500m时,一、二、三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5mm,四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7.5mm,五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10mm。3)各等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5规定:表5 各等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等 级项 目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静态测量卫星截止高度角()15151515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4444有效时段长度(min)12090604540观测时段数2212121数据采样间隔(s)15601560156010301030接收机类型双频双频双频单/双频单/双频P

15、DOP或GDOP6681010快速静态测量卫星截止高度角()1515有效卫星总数55观测时间(min)520520平均重复设站数1.51.5数据采样间隔(s)520520PDOP(GDOP)7(8)7(8)注:平均重复设站数1.5是指至少有50%的点设站2次。4)GPS外业观测技术要求观测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作业调度计划,按规定时间进行同步观测,不得中途随意更改作业计划,特殊情况需要变更作业计划的必须经带队组长同意;同步观测时段数及时段长度、采样间隔应符合规范要求; 作业过程中,天线安置严格整平、对中,每时段观测前后分别量取天线高,两次测量互差小于2mm,取两次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同一时段观测过程

16、中不得关闭并重新启动仪器,不得改变仪器的参数设置,不得转动天线位置;作业过程中中使用对讲机时,应远离GPS接收机10m以外;一个时段观测结束后,应改变仪器高度重新对中整平仪器,进行第二时段的观测;观测过程中应按规定填写观测手簿,详细记录观测点名、仪器高、仪器型号、出厂编号、观测时间及观测者姓名,并描绘点之记;观测过程中若遇到雷雨、风暴天气应立刻停止当前观测,确保人员设备的安全。5)GPS测量数据处理与平差GPS测量数据处理与平差流程如图2:图2 GPS测量数据处理与平差流程2 导线测量1)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6规定:表6 洞外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等级测角中误差()测距相对中误差方位角闭合

17、差()测回数0.5级仪器1级仪器2级仪器二等11/2000002.069-11/1000002.069三等1.81/800003.64610四等2.51/500005346注:表中n为测站数,D为测距边长,以千M计。在直线隧道中,为了减少导线量距误差对隧道横向贯通的影响,应尽可能将导线沿着隧道的中线敷设。导线点数不宜过多(即在踏勘过程中将所选导线点边长尽量拉长),以减少测角误差对横向贯通的影响。对于曲线隧道而言,导线亦应沿两端洞口连线布设成直伸型导线为宜。在设有横洞、斜井和竖井的情况下,导线应经过这些洞口。为了增加校核条件、提高导线测量的精度,都使其组成闭合环。为了便于检查,保证导线的测角精度

18、,应增加闭合环个数以减少闭合环中的导线点数,以便将闭合差检查限制在较小范围内,每个导线环由46条边构成。按闭合导线要求施测全部边和角,这样可以提高导线网的可靠性,并且可以形成高程闭合环。为了减小仪器误差对导线角的影响,导线点间的高差不宜过大,视线应超越和旁离障碍物lm以上,以减小地面折光和旁折光的影响。对于高差大的测站,采用每次观测都重新整平仪器的方法进行多组观测,取多组观测值的均值作为该站的最后成果。2)水平角观测导线环的水平角观测,应以总测回数的奇数测回和偶数测回分别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和右角,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配置度盘位置。测站的圆周角闭合差=左角均+右角均-360,应不大于限差,对于

19、二、三、四等导线限差分别取2.0”,3.5”,和5.0”。导线环角度闭合差应小于限差W限=2式中,m为设计所需的测角中误差,n为导线环内角的个数。导线环的测角中误差,可按下式估算: 式中f导线环(段)的角度闭合差();N导线环(段)的个数;n导线环(段)的角度个数。由洞外向洞内的测角工作,宜在夜晚或阴天进行。3)精密测角的一般原则:观测应在目标成像清晰、稳定的有利于观测的时间进行,以提高照准精度和减小旁折光影响。观测前认真调焦,消除视差。一测回内不得重新调焦,以免引起视准轴变动。按测回数进行配盘,以消除度盘分划误差,全站仪不存在该项误差。上下半测回之间倒转望远镜,以减弱视准轴误差、水平轴倾斜误

20、差等。上下半测回照准目标的次序应相反。每半测回开始观测前,照准部按规定方向先转动1-2周。使用所有微动螺旋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观测过程中,照准部水准气泡应始终居中。偏一格时,应在测回间重新整平仪器。4)距离测量导线的边长应根据贯通误差计算所要求的精度,采用经检定的全站仪进行。斜距应加仪器常数改正和气象改正。一般在测站端量取,但在测距边高差很大的情况下,应取测距边两端的平均值。改正后的斜距按竖直角换算成平距。导线边长要根据观测条件、测距仪最佳测程,网形结构等因素统筹考虑,两相邻导线边长度不宜相差太悬殊。边长超过全站仪有效测程或在洞内测量没有足够的回波信号强度时,可在中间加辅助点分两段观测

21、。测距工作完成后,根据坐标系的不同还应对边长进行投影改正。工程独立坐标系应将测距边投影至工程平均高程面上;国家坐标系应将测距边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再投影至高斯平面。5)平差计算及成果整理控制网应采用严密平差进行平差计算。6.2.6高程测量隧道洞外高程测量一般可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或者几何水准测量,三等或三等以下的高程测控可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三等以上精度的高程测量应采用几何水准。1 水准测量 1)水准仪和水准标尺的检校用于水准测量的仪器和标尺应送法定计量单位进行检定和校准,并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 在作业期间,自动安平光学水准仪每天检校一次i角,气泡式水准仪每天上、下午各检校一次i角

22、,作业开始后的7个工作日内,若i角较为稳定,以后每隔15天检校一次。数字水准仪整个作业期间应每天开测前进行i角测定。一、二等及精密水准测量i角应小于15,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i角应小于20,超过要求应进行进行检校。2)水准测量限差应符合下表7规定: 表7 水准测量限差要求 单位:mm水准测量等 级测段、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测段、路线的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平原山区平原山区一等1.823二等40.846精密水准8688三等122.48121520四等20414202530五等30203040注:1. K为测段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L为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

23、km;Ri为检测测段长度,以千M计;n为测段水准测量站数。 2. 当山区水准测量每公里测站数n25站以上时,采用测站数计算高差测量限差。3)水准观测应符合下表8的规定:表8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单位:m等级水准仪最低型号水准尺类型视距前后视距差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光学数字光学数字光学数字光学(下丝读数)数字一等DS05因瓦304且300.51.01.53.00.52.8且0.653次二等DS1因瓦503且501.01.53.06.00.32.8且0.552次精密水准DS1因瓦603且601.52.03.06.00.32.8且0.452次三等DS1因瓦10010

24、02.03.05.06.0三丝能读数0.351次DS2双面木尺单面条码7575四等DS1双面木尺单面条码1501003.05.010.010.0三丝能读数0.351次DS3双面木尺单面条码100100五等DS3塔尺单面条码100100大致相等中丝能读数0.351次4)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应按下表9执行:表9 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等级观 测 方 式观测顺序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一等往返往返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二等往返往返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精密水准往返往返单程闭合环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三等往返/左右路线往返/左右路线后-前-前-

25、后四等往返/左右路线往返/左右路线后-后-前-前或,后-前-前-后五等单程单程后-前注:电子水准仪按表中顺序观测,对光学水准仪,返测时奇、偶测站标尺的顺序分别与往测偶、奇测站相同。5)水准测量超限成果的取舍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超限时,应先就可靠程度较小的往测或返测进行整段重测,并按下列原则进行取舍:若重测的高差与同方向原测高差的较差超过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的限差,但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不超出限差,则取用重测结果;若同方向两高差不符值未超出限差,且其中数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亦不超出限差,则取同方向中数作为该单程的高差;若1中的重测高差(或2中两同方向高差中数)与另一单程的高差不符值超出限差,应重

26、测另一单程;若超限测段经过两次或多次重测后,出现同向观测结果靠近而异向观测结果间不符值超限的分群现象时,如果同方向高差不符值小于限差之半,则取原测的往返高差中数作往测结果,取重测的往返高差中数作为返测结果。6)水准测量精度评定根据往返测不符值计算的每千M高差偶然中误差应满足各等级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否则应重测返测不符值较大的测段。2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1)各等级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限差应符合下表10的规定:表10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限差要求 单位:mm测量等级对向观测高差较差附合或环线高差闭合差检测己测测段的高差之差三 等251220四 等402030五 等603040注:D为测距边长,Li为

27、测段间累计测距边长,以千M计。2)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宜布设成三角高程网或高程导线,视线高度和离开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1.2m。高程导线的闭合长度不应超过相应等级水准线路的最大长度。3)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11的规定:表11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仪器等级边长(m)观测方式测距边测回数垂直角测回数指标差较差()测回间垂直角较差()三等16002组对向观测2455四等2800对向观测2377五等21000对向观测1210104)三等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应按单程双对向或双程对向方法进行两组独立对向观测。测站间两组对向观测高差的平均值之较差不应大于12mm。5)所使用的仪器在作业前应按规范中各项指标的规定进行检校,仪器检校的各项要求应符合规定。6.2.7洞外控制测量提交成果1洞外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2控制测量技术报告:包括隧道名称、进出口里程及长度、平面形状及辅助坑道分布、测量依据、采用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