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5 ,大小:53.82KB ,
资源ID:1288954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8895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矿产资源精讲.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矿产资源精讲.docx

1、中国矿产资源精讲中国矿产资源能源矿产能源矿产是中国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建成能源矿山、油田共10613处。本图重点显示了煤、石油、天 然气、铀、地热等5种能源矿产的分布。煤矿: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省(区),其次是贵州、宁夏、安徽、云南、河南、山东、黑龙江等省(区)。 重点煤矿:山西省有大同、王坪、小峪、平朔、轩岗、西山、太原、寨沟、东山、阳泉、荫营、汾西、霍州、潞安、韩城、晋城等; 内蒙古自治区有扎赉诺尔、伊敏、大雁、霍林河、平庄、乌达、海渤湾等;陕西省有铜川、浦白、澄合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有乌鲁木齐、哈密等;贵州省有水城、六枝、林东、盘江等;宁夏有石咀山、石炭井、灵

2、武等;安徽省有淮北、淮南等;河南 省有鹤壁、义马、焦作、郑州、平顶山等;山东省有龙口、淄博、新汉、肥城、兖州、枣庄等;黑龙江省有鹤岗、双鸭山、七台 河、鸡西等。此外,河北省有开滦、邢台、邯郸、峰峰、井陉等;江苏省有徐州;辽宁省有北票、阜新、铁法、南票、沈阳、抚顺 等;江西省有萍乡、丰城、乐平等;四川省有攀枝花、广旺、达竹、华蓥山等。此外还有北京。石油、天然气:我国已在24个省、市、自治区和海域发现了可资利用的油气,进行过资源量估算的盆地共有145 个,其中最主要的含油气盆地有:准噶尔、塔里木、焉耆、吐哈、柴达木、酒泉、四川、鄂尔多斯(陕甘宁)、二连、松辽、渤海 湾(华北)、南襄、江汉、苏北、百

3、色、三水、东海大陆架、台西、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在这些盆地中投产开发的 油矿365个、投产开发的气田109个,共形成38个油气矿产地,它们是:新疆(克拉玛依、准东)、焉耆、塔北、塔西南、塔 中、土哈、青海、玉江、川中、长庆、延长、陕北、大庆、吉林、松南、长春、二连、科尔沁、辽河、冀东、大港、华北、胜利、中原、 河南、江汉、江苏、苏北、安徽、百色、三水、渤海、西湖、南海东部、南海西部、台西、万安、曾西。全国石油、天然气生产骨干企业有:新疆石油管理局、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青 海石油管理局、玉门石油管理局、四川石油管理局、长庆石油勘探局、延长油矿管理局、大庆

4、石油管理局、吉林省油田管 理局、辽河石油勘探局、冀东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大港油田集团公司、华北石油管理局、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原石油勘探 局、河南石油勘探局、江汉石油管理局、江苏石油勘探局、安徽石油勘探开发公司、滇黔佳石油勘探局、渤海石油公司、 南海西部公司、南海东部公司、西北石油局、西南石油局、华北石油局、东北石油局、华东石油局、广州公司,以及台湾地 区的中国石油公司。铀矿:我国共探明大小铀矿床(田)200多个,主要分布在江西、广东、湖南、广西,以及新疆、辽宁、云南、河北、内蒙 古、浙江、甘肃等省(区)。矿床以中小型为主,其中主要的铀矿床有:相山铀矿田、郴县铀矿床、下庄铀矿田、产子坪铀矿 田、青

5、龙铀矿田、腾冲铀矿床、桃山铀矿床、小丘源铀矿床、黄村铀矿床、连山关铀矿床、蓝田铀矿床、若尔盖铀矿床、芨 岭铀矿床、伊犁铀矿床、白杨河铀矿床。已经建成和新建的厂矿有:衡阳铀矿、郴州铀矿、大浦街铀矿、上饶铀矿、抚州铀 矿、乐安铀矿、翁源铀矿、衢州铀矿、澜河铀矿、仁化铀矿、本溪铀矿、蓝田铀矿、伊犁铀矿等。地热:全国已勘查的地热点(田)共有738处,其中有43处进行了勘探。783处地热田中目前已综合开发利用和部 分利用的有434处,其中用于发电的有6处,用于供暖和工业的有39处,用于医疗的有126处,用于洗浴的有266处, 用于水产养殖的有47处,用于生产矿泉水的有40处,用于农业温室和灌溉的有117

6、处。这些地热田中最主要的是:河北省怀来后郝窑、北京市昌平小汤山、吉林省安图白头山、西藏自治区噶尔朗久、西藏自治区那曲、西藏自治区羊八井、 西藏自治区羊易、陕西省西安市、陕西省长安沣浴、四川省大邑花水乡、北京市东南城区、河北省雄县牛驼镇、天津市王 兰庄、天津市滨海、山西省新绰阳王乡、湖北省应城汤池、湖北省英山、山东省招远、西藏自治区昂仁县塔各加、云南省 腾冲、云南省昆明、湖南省宁乡灰汤、湖南省汝城、福建省福州市、江西省安远虎岗、福建省漳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象 州、广东省丰顺邓屋、台北宜兰清水、广东省阳江、广东省湛江市、海南省儋州兰洋、海南省二亚南田。概论能源矿产,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石

7、煤、铀钍以及地热等,属于可直接或通过转换而获得光、热以及动力能量的载能体资源,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活条件的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和非常重要的物质基础。现代社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仍然离不开能源矿产的开发和利用。 本章述及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铀以及地热矿产均属一次能源。地热能又是一种新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是由太阳辐射能转化而成,属于化石燃料类。煤炭主要是在地史发展过程中多在沼泽环境中生长的高等植物死亡后,在长期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随着含碳量不断增高而形成的固态可燃有机质。石油、天然气主要是地史过程中衍生的低等动、植物死亡后堆积在海洋、湖沼的淤泥内并始终处于还原环境下,

8、经温度和压力特别是温度对有机物质的热催化作用而形成,并据其不同的成熟程度而构成气态(天然气)、液态(原油)和固态(沥青)三种形态。煤、石油、天然气不仅可用作燃料,而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将更趋广阔。 铀是一种化学性质十分活跃的元素,易与其他元素化合成铀矿物。在地壳演变过程中,在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以及表生作用下,铀聚集而成不同类型的铀矿床。铀作为核燃料,是实现能量高度密集的核裂变的主要物质。地热是蕴藏于地球内部的自然资源。地球内部,放射性热源是主要热源,通过水载体在地下空间贮集,也通过某些裂隙通道流出地表形成温泉形式。地热已被用于农业、工业、人们生活的许多方面。

9、能源矿产资源开发简史人类发现、开发、利用能源矿产资源历史悠久,近二三个世纪又发展迅速、转变明显。 人类从旧石器时代以火熟食和御寒后,长期使用柴薪作为能源以从事生产和改进物质条件。据考古发现和文字的记载,人类认识和简单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地热水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技术的进步,能源矿产的开采、利用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至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英国产业革命的兴起,利用煤炭炼焦以及提供蒸汽机动力燃料量的急迅增加,促进了能源利用的结构从薪炭向以煤炭为主的转变,使煤炭业成为19世纪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动力基础。当1895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打出第一口机械油井并随之扩大的石油

10、开采,开始了近代石油业的发展,尤其是内燃机的发明以及各种用油机器的增加,至20世纪20年代,石油需求量增大,也基于石油较之煤炭的利用有许多优势,世界能源矿产利用开始了由煤炭向以石油为主导的转变,石油成为20世纪用途广泛而又是影响政治、经济、军事的非常敏感的战略物资,出现了形式多样的争夺,引发过多次战争。天然气以其热值高,污染少和燃用方便、资源潜力大的优势必将继石油之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能源消费构成的更大比重。有人预测,21世纪在化石燃料方面是“天然气的世纪”。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矿产,其利用又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开拓可再生的、对环境影响小的新能源,对铀、地热

11、这类能源矿产的扩大利用,以求实现新的能源结构的转变,已经是人类面对的一项重大任务。但在21世纪,化石燃料的利用,仍将继续占据重要的地位。 中国是发现、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气、地热资源最早的国家之一,铀矿的开采、利用与世界趋近于同步。各类能源矿产,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大规模的资源勘查、开发,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的。经历40多年,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一、 煤炭开发利用简史 中国2500年前的山海经,最早记载了煤并称之为“石湟”。从辽宁沈阳发掘的新乐遗址内,发现多种煤雕制品,证实了中国先民早在6 0007 000a前的新石器时代,已认识和利用了煤炭。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时期,开始采煤

12、炼铁。随后的各个历史朝代,采煤规模陆续扩大,广泛用作冶金、制陶瓷的燃料。唐朝开始用煤炼焦,至明、清朝代煤炭技术已有相当发展。 近代煤炭业始于19世纪40年代。1840年在台湾省基隆建成了中国第一座采用机械生产的煤矿;后又在河北创办了开平煤矿。经历了诞生(18401895)、发展(18961936)、战争(19371948)三个阶段。诞生阶段煤矿数量少、产量不高,日产能力仅300t。发展阶段由于外国资本的进入,民族资本也争相办矿,因此建成了开滦、抚顺等32个煤矿,产量逐步提高,1936年生产原煤3 900万t。抗日战争阶段,由于日本占领军掠夺式开采,因此1942年原煤产量5 928万t,达到高峰

13、。随着战争形势的演变,煤炭生产也随之波动。1948年产煤降至2 596万t。 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现代煤炭业发展阶段。通过初期全面恢复生产;扩建老矿区、建设新矿区;不断进行调整和老矿技术改造;引进新技术、装备并注重与国内研制相结合;推进综合机械化;扶持地方煤矿的发展;增大地质勘查力度,重视改善煤炭业的战略布局等一系列措施,特别是80年代以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了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尽管不同时期,煤炭生产受到各种影响多有波折,但总体是呈上升之态势。1989年,原煤生产突破10亿t而居世界第1位后,产量持续增长,连续保持最前列的地位。二、 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简史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

14、的秦国,已在四川利用天然气作燃料煮卤获盐。宋朝(公元9601279年)开始用卓筒井钻井采气,技术上了一个台阶,并通过交流传至国外。石油记载始见于汉书地理志,描述现今陕西延安一带的石油显示。随后的各个朝代,发现石油地点增多,用途扩大,称呼不同。石油除常用于照明、润滑、医药和作燃料外,北宋朝时期,已专设作坊用石油渗于火药用于军事作战。宋朝科学家沈括第一次用“石油”称谓代替古时使用的多种名称(石漆、石脂水、火油、石脑油等),并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近代石油工业始于1878年,在台湾省苗栗地区使用机械钻探设备(顿钻)和技术钻成中国第一口油井(井深200m)。随后的70多年间,陆续在陕北延长(19

15、07年钻成第一口油井)、新疆独山子(1937年钻成第一口油井)、甘肃玉门(1939年钻成第一口油井)发现了油田。地域偏西北一隅、油田规模小,但也生产了一定数量的原油。1878年至1948年,累计生产天然原油67万t。1949年,全国生产天然原油和人造石油12万t,大大落后于世界石油生产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了现代石油工业发展的新时期。40多年来,经历勘查工作战略展开,勘查重点从西部转向东部,取得了大庆油田的历史性发现和东部油区一系列油气田的突破,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建立了一批石油工业基地,促进了原油产量的快速增长。1978年,年产原油1.04亿t,跨过亿吨大关,进入当时列位世界第9的

16、产油大国行列。80年代以来,随着东部油田多已进入高含水期开采,需采用新技术以延缓递减期和延长稳产期;勘查领域复杂性增大,勘查资金和装备明显的不适应,影响着后备资源接替的准备。在改革、开放的形势推动下,通过实施对外合作以吸收资金、技术和经验开发海洋和部分陆地的油气资源;着手利用国外石油资源。部署安排上,加速有巨大资源潜力的西部地区的勘查和开发,以求缩短石油生产战略性接替的进程;加大了勘探开发天然气的力度。全国油气生产结构正逐步发生变化,形成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加速海洋、加强天然气、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的新格局。三、 铀矿开发利用简史中国铀矿业始于50年代中期,是极重要的新兴矿业。从1955年开始,

17、有计划地在西北、中南、华东地区展开了铀矿区域调查,进行摸底。共发现放射性异常点2 000多处,有远景的矿化点11处,为组织规模勘查奠定了基础。迄今已对300多万km2陆地面积进行了放射性测量和相应的地质调查;对280万km2的陆地面积进行了航空放射性测量;完成钻、硐3 000多万m,提供了一批铀矿床。1956年,创建了铀水冶厂以及其他配套设施后,现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铀矿冶体系。四、 地热开发利用简史 属于已有数千年利用历史的能源矿产。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西周时期,已在现今陕西临潼利用地热温泉建“华清池”,秦代(公元221206年)时成为沐浴治病之场所,唐代(公元618907年)变为皇室禁

18、地。中国许多地方的温泉,历史上不同时期多有建池利用之记载。新中国成立后,扩大了对地热资源的利用领域。六七十年代,以温泉点兴办各种疗养院以及用于农业培植;70年代初,北京、天津率先开展对隐伏地热资源的开发。80年代初,在西藏羊八井开始利用高温地热资源,建起了中国第一座地热电站。90年代,地热资源利用已遍及全国大多数省(市、区)。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深度已达3 000多m。用途已经扩展到地热发电、供暖 、医疗保健、水产养殖、矿泉水生产、农业利用等领域。能源矿产资源 矿产的开发规模,产量的增长幅度,受制于各类矿产的资源潜力、品质和探明程度。 资源潜力的评价,与勘探程度、研究深度紧密相关。随着勘查程度的

19、提高,技术方法的进步,认识的变化,不同时期进行的矿产资源评价,资源潜力预测和数值的估算也会有许多差异。我国对煤炭、石油、天然气、铀矿、地热资源,也曾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了次数不等的评价和预测,对资源“家底”有较系统的了解。整体上认为能源矿产资源量是比较丰富的,但按人均占有量计又是相对贫乏的。 资源量转化为矿产储量,需经过矿产的勘查。储量的探明度,往往受制于勘探规模和勘探程度。迄今各类矿产也已进行过相当规模的勘查,但总体上勘查程度不高。有些领域涉及不深;地域差异又使不少地区的勘查程度很低。现今探明储量占资源量的比例较小,矿种之间各有区别。突出表现在石油后备储量明显不足和煤炭精查储量偏少。 我国能

20、源矿产资源评价方法,正处在逐步与世界相衔接的过程中,还存在研究方法、评价标准以及统计等方面的某些差别。在进行与世界统计的资源状况的对比时,会出现可比性上的差异。一、 煤炭 据80年代进行的资源评价结果,预测煤炭总资源量为5.06万亿t。浅于1 800m资源量为4.4万亿t,其中,埋深浅于1 000m的资源量为2.104万亿t。以此数与世界产煤大国相同深度的资源量对比,低于独联体(6.8万亿t),高于美国(3.6万亿t),居世界第2位。以中国保有精查储量2 299亿t与世界各国可采储量相比,则位于独联体、美国之后,居世界第3位。 截止1996年底,煤炭探明储量10 273亿t,为资源总量的20.

21、3%。其中,精查储量2 510亿t,占24.4%;详查储量1 815亿t,占17.7%;普查与找煤储量5 948亿t,占57.9%。历年已累计采煤248亿t,现保有储量10 025亿t,其中已占用储量2 556亿t,占25.5%;未动用储量7 469亿t,占74.5%,其中精查储量893亿t,仅占未动用储量的12%,对扩大规模、持续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煤炭资源分布地域广,但不均衡,具有东少西多、南贫北丰、相对集中的特点。绝大多数省(市、区)分布着质量不同、数量不等的资源。以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为界,以西资源量达4.5万亿t,占89%;以东0.56万亿t,仅占11%。以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为

22、界,以北地区资源量达4.74万亿t,占93.6%;以南地区,仅0.32万亿t,占6.4%。整个煤炭资源量,相对集中在超过万亿吨的新(16 210亿t)、蒙(1 205万亿t)以及超过千亿吨的晋、陕、甘、宁、黔、冀、鲁、豫、皖9省(区),其资源量48 113亿t,占总量的95.10%。 与资源量分布相类似并以上述相同的区划进行比较,已知储量中,西部(8 715亿t),占87%,东部(1 310亿t),占13%;或者说北部(9 070亿t)占90.5%,南部(955亿t)占9.5%。现保有煤炭储量,相对集中在超过千亿吨的晋(2 578亿t)、蒙(2 247亿t)、陕(1 619亿t)以及新、甘、宁

23、、皖、黑、冀、鲁、豫、黔、滇13个省(区),累计储量9 637亿t,占总储量的96.1%。 资源量与储量的相对集中反映了与大型含煤盆地的密切关系,也决定了中国煤炭“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发展格局。 煤炭具多时代分布,煤类分带性明显。晚古生代以中变质煤为主;中生代以低、中变质煤为主;第三纪主要形成低变质褐煤,反映了地质时代新、变质程度低的趋势。煤类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天山 阴山以北,以褐煤与低变质煤为主;天山 阴山以南,昆仑山 秦岭 大别山以北,则分布有各级变质程度的烟煤和无烟煤及少量褐煤;秦岭 大别山以南,以高变质煤为主,中变质煤有分布,低变质煤很少。煤类品种全,但以优质动力煤为最丰,占保有储

24、量的72.9%;优质炼焦煤、无烟煤比例偏小,占25.4%。煤田区伴生矿种类多,可综合利用产生新效益。 煤层埋深偏大,是一个不利的因素。埋深大于1 000m储量占53.2%;适于露天开采的煤储量仅占4.1%,且高变质煤量少。二、 石油、天然气 石油、天然气资源评价,系统进行过二次。资源量的预测随着研究深度也有所变化。据对全国统计的319个沉积盆地中所选择的145个盆地的系统评价结果,石油常规总资源量为930亿t,最终可采资源量140亿t;常规天然气总资源量38万亿m3,最终可采资源量10.5万亿m3。另外,又据其他方面研究结果,属于非常规天然气类型的煤层气,埋深小于2 000m的资源量为32.6

25、4万亿m3;以含油率为6%的油页岩储量折算,页岩油远景地质储量近290亿t。连同南海南部海域初步预测的资源量在内,表明了中国油气资源具有相当大的潜力。但以人均占有量计,资源并不富裕。 石油、天然气储量探明程度不高。至1996年底,累计探明石油可采储量52.6亿t,占迄今计算最终可采资源量的37.6%,历年已累计采原油30.36亿t,剩余可采石油储量22.24亿t,居世界第11位;累计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近1万亿m3,占预测最终可采资源量的9.5%,累计采出天然气约3 000亿m3,剩余可采储量7 000亿m3,居世界21位。 石油、天然气资源量分布不均衡,相对集中在一批大型盆地内。地区上,东部(

26、东北、华北、江淮)石油资源量363.4亿t,占总资源量的39%;中西部(247.89亿t)和大陆架海域(246.75亿t)大体相当,分别占26.7%和26.5%;南方区(长江以南)所占比例极小。天然气资源量主要分布在中部(11.36万亿m3),占29.95%,其次是西部(10.78万亿m3),占28.4%。中西部天然气资源量占58.4%;近海大陆架(8.39万亿m3),占22.1%,构成了天然气分布的基本格局。西藏、南海南部海域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再经继续深入、系统评价后,将会使中国总资源量预测发生新的变化。资源量集中于大型盆地具有普遍的规律。统计的渤海湾、松辽、塔里木、准噶尔、珠江口、东海、渤

27、海、琼东南、鄂尔多斯、北部湾、吐 哈、柴达木、四川13个盆地,占进行评价盆地数的8.66%,而其资源量:石油750.4亿t,占总资源量的80.7%;天然气30.7万亿m3,占总资源量的80.86%。 探明储量的分布特点与资源量相类似。储量集中于大型油田(1亿t)和大型气田(300亿m3)内。已探明石油储量,东部地区占79%,中西部地区占15.6%,海域占4.7%,其他区比重极小。天然气储量,中西部占67.2%,海域占16.74%,东部占15.64%。迄今占油田总数7.2%的大油田,其储量占石油总探明储量的58.6%;占气田总数6.2%的大型气田,占探明储量的43.9%。反映中国多为中小型油气田

28、,而储量又主要聚集于大型油气田中的特点。 石油形成以陆相沉积为主,产出时代相对较新,以中、新生代地层中聚集了总资源量的86.3%;现今探明储量也主要分布于这套层序之中。天然气资源量,中新生界占49.2%,古生界占50.8%,资源比例各占一半,反映了天然气形成环境除陆相外,海相所占比重相当大。 地质条件的复杂,确定了资源品质的多样性。在石油资源量中,常规资源占87.1%,低渗油资源占6.1%,稠油占2.0%,低成熟油占4.8%。地理环境的复杂,给勘查工作带来许多困难。石油资源量的43.3%、天然气资源量的66.7%是分布在海滩、沼泽、沙漠、山区、黄土塬、高原等地理、地形条件复杂区。石油资源的23

29、.3%埋深于3 5004 500m范围;还有相当比例的资源超过4 500m(如塔里木盆地)。三、 铀矿 至今已探明大小铀矿200多个,证实了相当数量的铀储量。 铀矿资源分布不均衡,全国已有23个省(区)发现铀矿床,但主要集中分布在赣、粤、黔、湘、桂、新、辽、滇、冀、蒙、浙、甘等省(区),尤以赣、湘、粤、桂四省(区)资源为富,占探明工业储量的74%。 已探明的铀矿床,以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碳硅泥岩型为主。矿石以中低品位为主, 0.05%0.3%品位的矿石量占总资源量的绝大部分。矿石组分相对简单,主要为单铀型矿石, 仅在极少矿床有其他金属元素共生,形成铀 钼、铀 汞、铀 铜、铀 多金属、铀

30、 钍 稀土矿床。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在一些矿田内,矿床往往成群出现,有的几个,有的几十个,而其中常有12个主体矿床存在。探明的铀矿体埋深多在500m以内。 中国铀矿成矿时期以中新生代为主,并主要集中在8745Ma。成矿的先后顺序是:混合岩型、伟晶岩型、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和砂岩型。据铀矿床矿化类型、成矿时代和大地构造单元中分布特征,划分了东部铀成矿省、天山 祁连山铀成矿省、滇西铀成矿区。并据矿床成因、赋矿围岩和成矿特征将中国主要铀矿床分为内生铀矿床(岩浆型、热液型)、外生铀矿床(成岩型、后生淋积型)和复成因铀矿床三类。四、 地热 已进行的地热资源评价结果,预测全国埋深小于2 000

31、m的地热资源量为221 900 0001012kJ,相当72 310亿t标准煤的发热量。按1%计算可采地热资源,相当723亿t标准煤的发热量。据对一批主要的沉积盆地进行的评价,预测资源量约40 184 0461012kJ,占总量的18.1%,可采率按1%计,相当1 371亿t标准煤的发热量。 全国已勘查过的地热田738处,探明可采热水量247.02万m3/d,可利用热量4 318MW,年供热量约相当464.4万t标准煤。能源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一、 能源矿产资源生产(一) 煤炭 40多年来,煤炭生产,多经波折,但持续增长,始终是中国能源矿产的主导矿种。1949年,全国原煤产量仅3 243万t;19

32、57年,产煤1.3亿t,上了一个台阶;1989年原煤产量跨过10亿t(10.54亿t)大关,并超过原苏联和美国,跃居世界第1位。90年代,产量仍逐年上升,1996年产原煤13.74亿t,始终位居世界最前列。但人均占有比例小,仅1 025kg,居世界第8位,仅为居世界第1位的澳大利亚(人均15 151kg)的6.76%。采煤机械化程度和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不高,1995年分别为71.58%和46.66%。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构成以煤为主,1952年,煤炭占能源生产的94.9%,随着石油产量的快速增长,比例曾逐步下降,最低点是1976年,占68.5%,随着石油产量增幅的缩小,比例又逐年上升,1995年又达75.5%。以煤为主的能源构成给运输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煤炭,有多种所有制企业从事开采,在不同时期,产量的构成也相应有所变化。1965年以前,国有重点煤矿产量占70%以上,地方国有煤矿占25%,乡镇煤矿略大于4%。1980年,按以上顺序产量比例分别为55.5%、26.2%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