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4.07KB ,
资源ID:128856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8856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伤仲永教案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伤仲永教案教案.docx

1、伤仲永教案教案伤仲永教案教案【篇一:伤仲永 公开课教案】 23、伤仲永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加强文言文的朗读训练,注意朗读的节奏。 2、过程和方法:指导学生准确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并能复述故事,感悟故事。通过充分的活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问题,积累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准确把握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2、注意本文详略得

2、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课前我先讲一个小故事,大家听了后,要说出这个小故事是从哪个成语里讲出来的,也可以给这个小故事加个小标题- 话说,南朝梁时,南京有个叫江淹的人,他从小天资非凡,才思敏捷,6岁就能写诗。尽管他家境贫寒,但他勤奋读书,辛勤写作,年轻时就擅长诗赋,享誉文坛。可是,当他官至光禄大夫时,他的才华就慢慢衰退了,不如从前了,写出的诗文平淡无奇。到了晚年更糟糕,他才思枯竭,写来的诗文竟没有一句佳句。人们说他的才思尽了。 1学生:江郎才尽。 教师:对!(教师板书“江郎才尽”4个字)不过这节课我们学的不是“江郎才尽”的

3、故事,而是一个“方郎才尽”小文章。(教师板书“方郎才尽”4个字) 二、解题: 教师板书课题,并提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 学生看课后注解,回答:悲伤,为?惋惜 教师问:作者为谁惋惜?为什么惋惜? 学生答:为方仲永惋惜,为他从一个神童变成一个普通人而惋惜。 (教师板书:神童-普通人) 三、作者介绍:(打出课件)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曾封为荆国公,世称荆公。卒谥文。现存有临川先生文集、临川集拾遗等。 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四、读准字音:(打出课件) 隶 扳 环谒 邑 丐称 焉 泯 五

4、、理解一字多义:(打出课件) 忽啼求之:它,指书写工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余闻之也久:这件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 泯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2公开课授课老师:欧阳龙贵 授课地点:连州市北山中学 授课班级:七年级(4)班 授课时间:2012年9月24日 3【篇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伤仲永教案设计 原创】 5.伤仲永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常见文言词的意思。 2.能够顺畅朗读课文,提高准确翻译课文的能力。 3.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5、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准备阶段: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解决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简介作者,解释文题。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成一个庸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出示简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世称王荆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以前学过他的诗,谁能背诵一首)

6、 文题含义:伤:哀伤,叹惜。为仲永的遭遇而感伤、惋惜。王安石为什么要对方仲永哀伤、叹惜呢?同学们认真学习了课文自然就会明白。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看一分钟) 1、读熟课文,读准字音,读准文言语句的停顿。 2、积累文言词汇,在理解的基础上翻译课文。 3、领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三、初读课文 (一)出示初读要求:(三分钟后比比谁读得熟读得好) 1、 根据注释,读准字音。 2、 注意读准句中的停顿。 3、 反复朗读,把课文读熟练。 (二)指名读,根据情况板书纠正重点字的读音。 隶:谒:扳:称: 泯: 四、二读课文,译讲课文。 (一)出示自学指导(一) 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八分钟后分小组比赛试译课文。

7、提示:1、人名、地名、年号等专用名词,不用翻译。 2、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适当调整语序。 3、把省略的内容补译出来,使译文通顺准确。 (难理解的字词、句子可请教小组的其他同学,小组解决不了,可以记下来全班讨论) (二)学生自由译讲课文,讨论难理解的词句,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投影出示课下注释没有的重点字词。 参考1.“借旁近与之”:给 2.“即书诗四句”:动词,写 3.“传一乡秀才观之”:全乡4.“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 5.“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 6.“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 7.“贤于材人远矣”:比 8.“卒之为众人”:最终 9.“如此其贤也”:好 10.“今夫不受

8、之天,固众人”:现在本来 c、重点句子翻译 还自扬州:自扬州还,从扬州回来。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之于人者不至也。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得为众人而已耶?反问句。恐怕他连普通人还不如吧? (三)提出难以翻译的字词或句子讨论。 (四)小组展示翻译,一组推荐一人译讲一段,其他成员进行补充、评价。教师根据情况就翻译不准确的句子进行点拨。 五、三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出示自学指导(二)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 1、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小组讨论交流,三分钟后回答 (二)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

9、视。 (三)讨论上述问题。 1、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作诗的非凡天赋。如:“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 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泯然众人矣”。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受于人者不至”。 3、你从作者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所以一定要珍惜大好的时机,努力学习。 六、齐读全文,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七、当堂训练

10、。 (一)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父异焉未尝识书具 邑人奇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稍稍宾客其父 不能称前时之闻 父利其然也 卒之为众人 环谒于邑人或以钱币乞之于舅家见之 借旁近与之 贤于材人远矣余闻之也久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不能称其前时之闻 (二)翻译重点句子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其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之于人者不至也。 (三)以“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1、可选择不同的角度(方仲永、方父、邑人) ? 2、自由准备两分钟。 ? 3、语言要简练、声音要洪亮

11、。 八、课后小结 出示“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那些大科学家,有卓越成就的人尚且这么说,那么,我们呢?我们这一群正在求知的青少年呢?抛掉“我聪明,慢慢来”,“我不学也行”等说法吧,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学习环境,努力学习!记住“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请同学们牢记这句话,并以此自勉。 九、布置作业。 把自己的发言整理成300字左右的文章,写到摘记本上。 附,板书设计: 5伤仲永 王安石 幼年:忽 即 立 少年:不能称不使学 受于人者不至 青年:泯然众人 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篇三: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顺畅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能复述课文。

12、2、 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人物的经历变化。 3、 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4、 感悟文章内涵,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探究仲永悲剧原因。 5、 了解学习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并发表自己一定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少年多才俊,英雄出少年。聪明机智如司马光,当机立断砸缸救人;才思过人如谢道韫,吟诵“未若柳絮因风起”。无论司马光、谢道韫,还是曹冲、陈元方,他们在小时候就很聪明,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那么,如果他们因此而自傲,以后不再学习,那么结果会怎样? 生:他们的才能、天赋慢慢会消失,只能沦为平凡人,甚至可能会更糟。 【注:学生的回答皆为教师预设的回答情境。】 师:为什么? 生:【自由作答】 师

13、:可以用爱因斯坦的话加以解释“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天才,一个人的成功都必须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来取得。 师:今天我们学习王安石的伤仲永,看看王安石笔下的仲永是怎样从一个天才变为平常人的。 二、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世称临川先生,又称荆公,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ppt展示】 三、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诵全文两次,要求如下【ppt展示】:一读全文,梳理字词,注意停顿;二读全文,结合注释,尝试复述。现在开始朗读。 生朗

14、读,教师巡堂。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将本文内容复述一遍。 生复述。 师:这位同学复述得如何?请同学稍加点评。 1-2位学生点评。 师:通过几位同学的帮助,我们更了解了本文的内容;在这个故事中,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课文中各有什么依据?请同学们两人合作,加以思考讨论。 生:第一阶段是方仲永小时候写诗的卓越天赋。 师:从何得知? 生:“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师:你能将它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吗? 生: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生:我做补充,“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说从此之后指着一个物体让他作诗马上就能完成。 生:通过“即”“立”可以看出他写诗的速度快,极有天赋。 生:另外方仲永

15、是“未尝识书具”,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却能有如此天赋,实在是神童。 师:同学们都概括分析得很好,那么接下来的阶段是? 生:第二阶段是方仲永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师:从何得知? 生:“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让他作诗,已经不能与之前所听说的水平相当了。 师:作者此时的内心没有通过文字表述出来,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揣摩到,是怎样的感受? 生:作者内心是失望的,因为他“闻之也久”,听说方仲永有此天赋也很久了,想必是很想见见本人,一睹风采的,想不到水平大不如前。 师:那么,方仲永他最后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阶段? 生:方仲永十九二十岁的时候,已经和平常人没有什么两样了。通过“泯然众人矣”可知。 师:

16、如何理解“泯然众人矣”? 生:原有的才能完全消失了,如同常人了。 师:如果老师将舅舅的话删去一个字,成为“泯然众人”,意思完全不受影响,是否可以? 生:不可以,“矣”去掉使情感发生的变化,不能更好地表现出舅舅对方仲永这一变化的失望与哀伤。 师:一个字,其实可以蕴含丰富的情感。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可配以适当的动作,比如摇头。】 师小结:十二三岁时他已不能“称前时之闻”,二十岁之际已“泯然众人矣”,作者的情感态度在标题中已全部流露出来了,“伤仲永”的“伤”,不仅仅是一种深深的失望,更是从内心透露出的哀伤与叹息。 四、思考探究 师:鲁迅说,悲剧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方仲永的身上,不

17、正演绎着一场悲剧吗。那么,我们不禁也会想:造成仲永这一悲剧的因素是什么呢?文中有没有相应的提示? 生:方仲永的父亲“不使学”,即他父亲不让方仲永接受学习。 师:为什么“不使学”? 生:因为“父利其然也”,他父亲认为这有利可图。 师:哪一句话具体表现了他父亲的行为? 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说他每天带着仲永在乡人之中四处拜访。 师:由此可见,仲永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人? 生:只贪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目光,缺乏远见的愚昧的人。 【此中可辅加朗读】 师:有无补充? 生:第三段说他“受于人者不至也”,也就是说他没有接受后天的学习。 师:文中是给予我们这样明显的提示了,因为父亲这一因素导致没有接受后天

18、学习。然而造成仲永的悲剧因素只仅仅是这样吗?【此时如果学生表现出茫然的话,教师可引出孙权劝学中吕蒙的故事加以暗示。吴下阿蒙最终让人刮目相看,一则有孙权这样一位善劝的君王语重心长的告诫、鼓励;二则他自己最终也能主动刻苦学习;三则鲁肃给予了真诚的评价。】生:还有方仲永个人的问题。他十二三岁了,但是却没有提出过要学习;到了二十岁,更是一个成人了,有意识有能力了却依旧没有主动去学习。 生:社会也是其中一个因素。当时的人因为仲永有天赋,才“稍稍宾客其父”,有人“以钱币乞之”,是带着很功利性的目的的。再加上仲永一家“世隶耕”,算是淳朴之民,被乡人这一熏染就更加目光短浅了。 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渐

19、渐明白,仲永的悲剧既是他父亲导致的,也是他自己造成的,同时这个社会风气也助长了悲剧的产生。 五、理解感悟 师:故事到此是结束了,然而许多思考却远未结束,方仲永的悲剧让我想到了许多,请以“由仲永的悲剧想到”为开头,稍作思考,即席发表你的感想。 生自由发言。 师:吕蒙的飞跃性长进我们昨天刚领略,而神童方仲永的悲剧,无形中与他形成了一种对比,对比中更是一种讽刺也是反思。开卷有益,是对天底下所有人的一个忠告,不管你天资是高还是低;开卷有益,也不能仅仅只是个忠告,更需付诸行动。让我们诚挚地朗诵出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ppt展示】: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也让我们谨记这么一句谚语【板书】:

20、活到老,学到老!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里,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文本深入学习,细细探究文中的字词句。 五、作业布置 1、熟读全文,识记注释。 2、以“当仲永遇上吕蒙”为题,适当发挥想象,写一篇文章。 六、板书设计伤仲永实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6、 顺畅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能复述课文。 7、 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人物的经历变化。 8、 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9、 感悟文章内涵,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探究仲永悲剧原因。 10、 了解学习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并发表自己一定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少年多才俊,英雄出少年。聪明机智如司马光,当机立断砸缸救人;才思过人如谢道韫,吟诵“未若柳

21、絮因风起”。无论司马光、谢道韫,还是曹冲、陈元方,他们在小时候就很聪明,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那么,如果他们因此而自傲,以后不再学习,那么结果会怎样? 黄志乐:他们也会像方仲永一样成为一个普通人。 师:看来这位同学预习做的很好,那到底方仲永是怎样一个人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伤仲永,看看文中的仲永是怎样从一个天才变为平常人的。 二、作者简介 师:首先我们来稍加了解下作者王安石。有哪位同学对他有一些了解。 孔庆望: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晚年封为荆国公;他的作品有泊船瓜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让老师稍微吃惊了些,想不到能了解到这么多。现在老师将王安石的部分资料展示一下,与

22、刚才的同学很许多重合处。 【ppt展示】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世称临川先生,又称荆公,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三、整体感知 师:下面我们进入文章。首先请同学们朗诵全文,要求如下【ppt展示】:一读全文,梳理字词,注意停顿。好,现在开始放声朗读。 生朗读,教师巡堂。 师:接下来我们通过全班齐读形式来进行检查,看看你们对字词读音以及停顿节奏有没有做到位。 全体学生齐读。 师:在刚才的朗读过程中,老师注意到个别同学有读错几个字的字音。请看黑板,分别是“称、卒、夫”,该怎样正确发音吗? 生一起加以明确,师红色粉笔板

23、书强调。 师:刚才的朗读整体上较为不错,基本能达标。然而那只是最基本的,现在将给予大家第二个任务,【ppt展示】二读全文,结合注释,尝试复述。同学们现在开始,可是适当讨论。 生进入此环节任务,教师巡堂。 师:下面请同学将本文内容复述一遍。黄志乐:方仲永年纪很小时就聪颖,他父亲认为有利可图便不让他学习,最终他变成了普通人。 师:不错,挺到位,但是相对简略了些。有没有同学尝试着在他的基础上适当详细些? 林爽:就等于翻译吗? 师:那也不一样,翻译注重每个字词要求较高,复述是大体地讲述故事内容。 林爽:好,我试试。本文讲的是金溪一个平民方仲永小时候显示出了惊人的天赋,写出来的诗歌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

24、的地方,有知识的人都向他索要文章,或拿钱买;然而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便天天带他去四处拜访,不让他学习,后来方仲永渐渐变成了一个普通人。 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帮助,我们更了解了本文的内容;在这个故事中,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课文中各有什么依据?请同学们两人合作,加以思考讨论。 王俊武:第一阶段是方仲永小时候写诗的卓越天赋。文中说他“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说从此之后指着一个物体让他作诗马上就能完成。 师:你选的句子中有没有一个字能格外凸显出仲永的“神童”特点? 王俊武:是“立”,立刻的意思,说明他写诗的速度很快。 师:对,这位神童是写文章是神速的。有没有同学另作补充? 丁尹智:我认为还有

25、他“未尝识书具”,就能写出诗,让整个乡的人都为之惊奇,可见非同常人,。 师:那么怎么理解“未尝识书具”? 丁尹智:不曾认识笔墨纸砚这一类工具。 师:于此我们要记住一个重点字词:尝。它是什么意思? 生齐答:曾经 孔庆望:我有补充,从“世隶耕”中可见,他们家世世代代都种田,没有特别了解知识,这样一个家庭背景下,却能诞生出方仲永,可见绝对是神童。 师:太棒了,能从常人所难以发现的地方挖掘出内涵来,咱们给予这位同学掌声吧。 全体学生鼓掌。 王俊武:我还有补充,从“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中也可以看出来,不仅能写出诗,还自己提上了自己的名字。 师:很巧的是,你这次的回答与上次有一个共通之处,也有一个字很

26、形象地传达出了神童这一特点。 王俊武:是“即”,它也是立刻马上的意思。 黄志乐:现在我说的是第二阶段,是他已经不能称前时之闻”。让他作诗,已经不能与之前所听说的水平相当了。 师:那么,方仲永他最后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阶段? 蔡汶静:方仲永十九二十岁的时候,已经和平常人没有什么两样了。通过“泯然众人矣”可知。 师:如何理解“泯然众人矣”? 蔡汶静:原有的才能完全消失了,如同常人了。 师:如果老师将舅舅的话删去一个字,成为“泯然众人”,意思完全不受影响,是否可以? 蔡晓蒙:不可以,“矣”去掉使情感发生的变化,不能更好地表现出舅舅对方仲永这一变化的失望与哀伤。 师:一个字,其实可以蕴含丰富的情感。其实在仲永才能衰退的时候,作者此时的内心虽然没有通过文字表述出来,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揣摩到,是怎样的感受? 黄志乐:作者内心是失望的,因为他“闻之也久”,听说方仲永有此天赋也很久了,想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