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3.58KB ,
资源ID:128691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8691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五性评估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五性评估报告.docx

1、五性评估报告 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评估报告1 概述1.1 产品概述1.1.1 产品用途(产品名称)主要用于 。其主要作战使用性能如下:a) ; b) ; 1.1.2 产品组成(产品名称)主要由 、 、 、 等组成1.2 工作概述1.2.1 研制过程简述根据装陆【 】 号关于 产项研制事,装计【 】号关于转发 研制总要求事, (产品名称)自20 年 月开始研制,20 年 月通过方案评审进入工程研制阶段,20 年 月完成正样鉴定,进入设计定型阶段。1.2.2 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工作组织机构及运行管理情况 (产品名称)总设计师对产品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安全性管理和技术全面负责

2、,从计划、组织、协调和资源等方面保证产品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工作计划(大纲)的实施。 在设计师系统中建立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工作系统,由总师主管产品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险性安全性设计工作,主持制定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工作计划(大纲),组织落实工作计划(大纲)中规定的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工作项目;监督指导各组部分、部件、组件设计师开展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设计工作;协调及分配各组成部分、部件、组件的可靠性维修性指标;收集相关产品、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信息,并对相关的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工作进行教育培训。 产品总质量师负责可

3、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工作计划(大纲)实施的监督、控制和支援工作。 建立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工作组与质量师系统相关人员参加的故障审查组织,负责对 (产品名称)研制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审查,确定责任,对审查结果报请总设计师,与相关的工程技术负责人员一同对提出的改进措施进行审定、验证,在总设计师批准后,对研制方案进行改进、提高和完善。对不能及时解决或悬而未决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故障审查的全部资料一并进行归档。1.2.3 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文件的制定与执行情况(产品名称)在研制过程中制定了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工作计划,并落实了工作计划中规定的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

4、性安全性工作项目。2 可靠性2.1 可靠性要求2.1.1 可靠性定量要求 根据研制总要求,产品可靠性指标要求如下: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不小于500h. 该指标为基本可靠性参数,采用GJB899A-2009A中定时截尾方案进行验证。2.1.2 可靠性定性要求 根据研制总要求,产品可靠性定性要求如下:a) 应采用经试验或分析证明可靠性达到使用要求的零部件或装置;b) 对承担重要功能的部件应进行冗余设计;(以下略)。2.2 可靠性设计情况2.2.1 建立可靠性模型(产品名称)主要由 、 以及 组成。根据GJB819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建立以产品功能为基础的可靠性模型。可靠性模型包括可靠性框图

5、和相应的数学模型,可靠性框图与产品功能框图、原理图、工程图等相协调。 (产品名称)可靠性模型见图1(略)2.2.2 可靠性预计与分配可靠性预计采用相似产品法,具体预计过程及结果见表1(略)。根据产品特点,为提高可靠性分配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选择故障率参数法进行可靠性分配。在进行可靠性分配时遵循以下几条准则:a) 对于复杂度高的产品组成部分等,分配较低的可靠性指标,因为产品组成部分越复杂,其组成单元就越多,要达到高可靠性就越困难,并且成本越大;b) 对于技术不成熟的产品组成部分,分配较低的可靠性指标,对于这种产品组成部分提出高可靠性指标要求会延长研制进度,研制风险增大;c) 对于处于恶劣环境条

6、件下工作的产品组成部分,分配较低的可靠性指标,因为恶劣的环境会增加产品组成部分的故障率;d) 对于重要度高的产品组成部分,分配较高的可靠性指标,因为重要度高产品组成部分故障会影响任务的完成或人身安全。2.2.3 故障模式及呼呼分析在研制过程,GJB/Z 1391全面开展了FMEA,并随设计状态的变化,不断更新。通过FMEA及时发现了设计的薄弱环节,共列出故障模式 个,其中类故障 个,类故障 个。针对类、类故障模式,在设计中予以重点关注,采取了改进措施。详细情况见附录 (略)。2.2.4 可靠性设计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及效果在 研制过程中,严格贯彻了“可靠性工作计划”的相关要求,具体设计情况如下:

7、a) 优先采用现装备使用的标准件和通用件;b) 主要设备均采用成熟技术,并进行简化设计;c) 设计中各种接口密切协调,以确保接口可靠性;d) 设备、元器化及电路均进行了电磁兼容性设计,解决它们与外界环境的兼容,以及产品内部各级电路间兼容;e) 关键设备 采取 设计,提高了环境适应能力。以上设计措施提高了 (产品名称)的可靠性。2.2.5 其他可靠性工作项目完成情况在 研制过程中,严格贯彻“可靠性工作计划”,完成了所有工程项目。2.3 可靠性试验情况2.3.1 研制试验 20 年 月至20 年 月,被试品 台,技术状态为初样机。根据( 正样鉴定试验大纲),由 组织在 完成了正样鉴定试验,试验项目

8、 等,试验数据包括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解决情况如下: 。试验结论 。2.4 可靠性评估2.4.1 可靠性定量要求评估2.4.1.1 试验方案技术要求:MTBF不小于500h。试验文帝发:采用GJB889A-2009A中方案20-3进行试验,其统计检验参数:验证下限值:风险率:鉴别比:试验总时间:接收判据:等于或小于2个故障。抿收判据:等于或大于3个故障。2.4.1.2 灵气处理原则 主要包括:a) 可证实是由于同一原因引起的间歇故障只计为1次故障;b) 当可证实多种故障模式由同一原因引起时,整个事件为1次故障;c) 试验中出现多重故障(指同时发生2个或2个以上独立的故障)按发生故障次数进行

9、统计;d) 在试验中出现的重复性故障(指同一个故障出现2次或2次以上),如果采取了纠正措施,在以后的试验中不再发生,且以后这段时间大于第一次出现故障的累计试验时间,则确认故障已经消除,可只计为1交故障。e) 出现1次导致人员伤亡或产品毁坏的空难故障,即提前作出拒收判决;f) 在试验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允许对出现的故障进行修复维修和更换维修,恢复正常工作后,继续进行试验。2.4.1.3 数据处理方法2.4.1.4 评估结果可靠性数据来源:结合设计定型基地试验以及寒、热区部队试验,累计试验时间2145h。责任故障2个,试验判决接收。2.4.2 可靠性定性要求评估结合设计定型基地试验以及寒、热区部

10、队试验进行评估。主要包括:a) 优先采用现装备已使用的标准件和通用件;b) 对承担重要功能的部件进行冗余设计。3 维修性3.1 维修性要求3.1.1 维修性定量要求根据研制总要求,产品维修性指标要求如下:平均修复时间(MTBF):0.5h。3.1.2 维修性定性要求 根据研制总要求,产品维修性定性要求如下:a) 根据检查的需要提供合理的检查通道,经常开启使用的维修品盖应采用快卸口盖;b) 同型号、同功能的部件应具有互换性;c) 对产品中的零部件进行检查、调整、润滑及更换等维修操作时,应尽量不拆卸其他部件。产品的检查点、测试点、润滑点、调整点等应布置在便于接近的位置;d) 合理的维修空间和防误动

11、、防差错设计。3.2 维修性设计情况3.2.1 维修性分配与预计为保证整机的维修性定量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设计特性,从论证阶段开始完成了多整机和各组成部分的维修性指标分配工作。按照顶层设计要求,提出了整机的维修性指标,完成了整机维修性指标MTTR的分配,为维修性优化设计、技术协议书的确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各系统可靠性指标预计的基础上,完成了各系统的维修性预计及全机维修性预计:MTTR为0.,满足成熟期目标值的要求,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GJB/Z57-1994维修性分配与预计手册,采用加权分配法,分配结果见表1.3.2.2 维修性设计准则符合性分析依据GJB/Z91-1997维修性设计技术手册,制

12、定了维修性设计准则。在产品研制的各个阶段,对照维修性设计准则进行了3轮符合性分析,最后完成了系统级符合性分析报告 份,共分析 项条款,无不符合项。详见维修性设计准则符合性分析报告3.3 维修性评估3.3.1 维修性宣要求评估评估期间, (产品名称)累计时行修复性维修 次,维修时间 h。这里,维修时间为维修有效持续时间,包括故障定位与隔离、拆装、调整、检查等工作,由于管理等待原因造成的时间消耗未计入。3.3.2 维修性定性要求评估4 测试性4.1 测试性要求4.1.1 测试性定性要求a) 按GJB2547A2012装备测试性工作通用要求开展测试性工作;b) 测试点的设置应满足 加电BIT、周期B

13、IT和维护BIT功能的需求,并能通过机内测试(BIT)或原位检测设备实现模块内部故障的检测。c) 加电BIT:加电后自动进行加电自检,发现故障时记录并上报;d) 周期BIT:对关键软硬资源状态进行监控,发现故障时记录并上报;e) 维护BIT:根据 需求,对规定的检测点进行检测,并上报检测结果;f) 尽量采用在线检测的方式进行故障监控;4.1.2 测试性定量要求故障检测率为 %;故障隔离率为 %;虚警率 %。4.2 测试性设计情况4.2.1基本情况4.2.2 测试性工作模式4.2.3 测试性设计准则 按GJB2547A2012规定的测试准则要求, (产品名称)测试性准则见表3. 4.2.4 功能

14、与结构划分 (产品名称)按功能组合或独立功能在结构上进行划分,功能与结构划分结果分为两级:LRU/LRM和SRU. (产品名称)采用的划分原则如下:a) 通过对系统功能特性进行分析和层次分解,合理确定功能组合或独立功能单元了,对包含两种以上的功能的单元,则应保证对每种功能可单独测试;b) 被测单元(UUT)的最大插针数与ATE接口能力一致;c) 在不影响功能划分基础上,尽量使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分开;d) 尽量将功能不能明确划分的一组电路布置在同一个可更化单元;e) 有利于故障隔离和维修更换。 (产品名称)通过对设备、模块功能性、元器件可靠性及失效模式的分析合理进行测试点的设计和选择并遵循下列原

15、则进行了测试点设计: a)系统级别到可更换模块,从现场到后方维修,按性能监控和维修测试要求统一考虑;b)在满足故障检测隔离要求的前提下,优化测试点以保障测试的简洁性;c)高压电大电流的测试点应与地平信号隔开,并符合安全要求;d)测试点的布局要便于检测,尽可能集中或分区集中。按上诉的测试点选择原则, (产品名称)定义的测试点。 (产品名称)合理设计测试点,减少故障检测隔离时间,同时降低了对专用测试设备的要求。通过产品BIT可输出 (产品名称)的BIT结果,输出内容和故障级别通过产品BIT和二线检测设备,可进行 (产品名称)故障检测和隔离,将故障定位到SRU级,测试数据输出形式 (产品名称)进行周

16、期BIT检测到的故障时,将故障信息输出至随机存储器(RAM)中,并按要求将故障信息上报 (上一级产品名称)。 (产品名称)测试信号接口4.2.6 固有测试性评价 (产品名称)的固有测试性评价采用加权评分法,评价结果。4.3 测试性试验情况设计定型阶段,分别在内场和外场开展了测试性试验4.4 测试性评估结合设计定型基地试验过程中采集到的测试性自然样本和实验室测试性试验模拟样本,测试性评估结果为:产品加电BIT和周期故障检测率xx%,故障隔离率xx%,达到了故障检测率不小于xx%,故障隔离率不小于xx%的要求;三种BIT故障检测率xx%,故障隔离率xx%,达到了故障检测率不小于xx%,故障隔离率不

17、小于xx%的要求。设计定型基地试验和部队试验期间未发生虚警,达到虚警率不小于x%的要求。5 保障性5.1 保障性要求5.1.1 保障性定性要求按照xxx(产品名称)综合保障工作要求开展保障性设计工作。通过保障性设计和分析,确定和优化使用、维修中的保障资源,达到保障性目标。5.1.2 保障性定量要求按x:1的比例提交xxx(产品名称)保障设备;产品交付时随机提供技术说明书、使用维护说明书、交互试电子手册。5.2 保障性设计情况5.2.1 保障性分析按照GJB3872-1999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制定了xxx(产品名称)保障性工作计划,明确了保障性工作要求,通过评审后下发给配套研制单位作为开展保障

18、性工作的依据。按照保障性工作计划,全面开展了保障性分析,包括使用与维修任务分析、修理级别分析、保障设备需求分析、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等4种分析工作。5.2.2 综合保障方案5.2.3 保障设备研制5.2.4 随机备件和随机工具a)20xx年xx月,按照评审确定的随机备件和随机工具清单,交付备件和工具;b)20xx年xx月,根据设计定型技术状态,对随机备件、工具进行了再次修订。5.2.3 用户技术资料编制为保障xxx(产品名称)使用与维修,在用户技术资料目录中规划了全机用户技术资料配置项目,同步编制了xxx(产品名称)技术说明书、xxx(产品名称)使用维护说明书等xx套用户技术资料和交互电子

19、技术手册(IETM),均通过了试用和审查。具体情况说明如下:a)20xx年xx月,明确了用户技术资料的编制方案、用户资料模板和用户资料章节规定等;b)20xx年xx月,全面开展了用户技术资料编写工作,c)20xx年xx月,交付用户技术资料。5.2.6 培训5.3 保障性试验情况xxx(产品名称)一级保障设备、随机备件、随机工具和随机资料等保障资料以齐套并交付完成,并结合科研试飞、设计定型试飞和部队试验进行了保障资料的试用及优化工作,保障资源的试用性得到了初步验证。5.4 保障性评估xxx(产品名称)随机型号按照xxx(产品名称)设计定型可靠性维修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评估大纲进行了“五性”评估,根

20、据xxx(产品名称)设计定型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评估报告,对保障性的评估结论如下:.试验期间结合日常维护检查、排故修理和定检等工作,对保障设备、工具和备件进行了适用性鉴定,结果表明能够满足使用维护工作需要。6 安全性6.1 安全性要求6.1.1 安全性定性要求a)按照GJB900A-2012装备安全性工作通用要求开展安全性工作;b)应保证没有直接导致灾难性或危险性的单点故障;c)应尽量避免采用高电压部件,如有必要应说明原因及采用后对人员、产品本身及上层系统安全性方面的影响,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d)产品本身出现故障或失效,不应危及人员、上层产品和其他设备的安全性;e)操作或控制关键功能

21、的部件应采取方差错设计;f)对于关键部件或部位,应采用软、硬件冗余设计,实现“故障一安全”,或采取保护联锁等措施消除故障危害;g)安装、连接应可靠,避免因脱落而造成的二次故障或多重故障危及关键系统,影响安全;h)不允许使用易燃材料;i)Xxx6.1.2 安全性定量要求根据研制总要求,xxx的安全性指标要求如下:Xxx.6.2 安全性设计情况6.2.1 一般设计准则按照GJB900A-2012装备安全性工作通过要求制定了xxx(产品名称)安全性工作计划,明确了安全性工作要求,通过评审后下发给配套研制单位作为开展安全性工作的依据。按照安全性工作计划,开展了整机和系统的功能危险分析、故障树分析、区域

22、安全性分析、系统安全性评估等工作。通过功能危险分析确定产品的安全性目标,通过结构强度设计、余度设计等手段消除、降低或控制影响xxx(产品名称)安全使用的灾难和危险的故障状态,并提出解决措施,提高整机安全性水平。6.2.2 一般设计准则在产品总体设计中,遵循了下述一般设计准则: a)对性能、重量、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及经济性等进行全面的权衡分析,以确定最佳设计方案; b)最小风险设计采用最简化的交联配置,降低产品复杂度:1)深入进行功能分析,去掉多余或不必要的功能,简化设计目标;2)在保证性能要求前提下,产品设计要尽量使电路、结构简化;3)尽量减少产品组成部分的数量及其相见的连接;4)尽量选用

23、标准元器件;5)尽量实现零、部、组件的通用化、系统化和组合化,控制非标准零、部、组件的比率,使其比率尽量低; c)采用成熟技术,充分利用和已使用的同类产品的成熟技术以减少研制风险和增加可靠性; d)设计中如需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元器件、新部件时,应进行安全性分析,并且应进行安全性验证;e)应进行进行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尽可能通过设计消除所有的故障模式,否则,通过使用限制和维修、检测等措施将故障影响减到最小;f)通过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或其他设计分析方法确定关键件和重要件,对其应进行安全性分析,如通过功能性危险分析、初步危险分析、系统危险分析等,将可能导致危险状态的故障消除或减小到最小

24、;g)对冗余的电源、控制装置和关键零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保护;h)关键功能应尽可能配备应急工作方式,能自动或按指令转入应急方式; i)采用告警装置,对系统/分系统/设备挂的部件或危险的情况下,向有关人员发出适当的告警信息;j) 设计中考虑减少使用及维修中可能产生人为失误,必要时应有防差错及防误措施;k) 设计中应考虑功能测试、包装、贮存、装卸、运输、维修对安全性的影响;L) 设计中应考虑工作人员在操作、保养、维护、修理、或调整过程中,尽量避免危险m )为把不能消除的危险所形成的风险减少到最低,应采取补偿措施,如联锁、冗余、故障_安全设计等。(注:以上条一款仅为示例,不同型号要求也不尽相同 。

25、其中部分条款可参考成 。路技术协议书中关于型号安全性方面的定性或定量要求) 。6.2.3 详细设计准则在产品工程设计中,遵循了下述详细设计准则:a)各部件的设计应持合 GJB/Z45l7-2006机载电子设备通用指南的要求;b)対重要部件采用多个或多通道来实现以提高系统安全性c)元器件、零部和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应合型号的要求,d)所设计的部件必须最大程度地实现通用化、系统化、组合化、综合化;e)部件在满足任务需要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成熟技术、成熟电路,要简化电路设计和结构设计,尽量减少 元器件和零件的品种、规格和数量;f) 部件的设计尽量采用标准的、经验证的、可靠的电路、印制板;g)对元器件和零

26、件及材料应数(JJB/Z35适当的降额使用,必须时应采取设计补偿措施;h)应运用监控、检测手段,对挂在总线上的端机能显示、记录工作状态和故障信息以减少危险事故或事件的发生I 对使用坏境和寿命环境进行分析,确定环境对安全性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1)应根据顶层文件 X X X(上一层 定产品.名 称)环境技术要求进行防湿热、防霉菌、防盐雾及防沙尘(仅天线)设计;2)应按 GJB/Z27进行热设计;3)应对所有设备的耐冲击和振动进行设计,防止由予冲击或振动的恶劣环境应力引起故障4) 应按环境适应性要求进行强度和刚度设计,设计中除了应尽量降低结构应力幅值外,还应采取各种抗疲 劳设计措施;5)电

27、子设备的电磁发射和敏感度应符合合GJBl51A-1997和 GJB152A- 1997)的要求;6) 电路板 、部件外売、支架、电缆及其连接器均应按有关标准进行三防处理;7 ) 电连接器的封装可避免潮气和腐蚀性物度的有害影响;J)产品发生故障时 能防止对人员、使用平合或其他设各的危害;k) 产品控制金应考虑人机工程,便于使用,有防误操作设计;1)产品显示设各显示画面应清楚 准确,不会有歧义;m)产品的设计和安装必须考虑到各通道波段同的相互干扰,并提供共必要的 防干扰措施; n)应有提示发生故障或险情的告警信息;o)软件应按(J,JB9oOA-2o12的要求,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进行有关的软件危

28、险分析; p)应对可能遭到雷击和聚集静电的部件进行保护,如天线; . q)通过设计消除粗糙的棱边、锐角、尖端和出现缺口破裂表面的可能性,以防止皮肤割破、擦伤或刺伤 。(注:以上条款仅为示例,不同型号要求也不尽相同 。 其中部分条款可参考成品技术协议书中关于型号安金性方面的定性或定量要求)。6.3 安全性式验,情况通过对产品安全性特性进行检査与评估,安全警告标示清楚,当产品出现故障时可自 动或手动进人 工作状态,以保证正常运行 。 产 品使用 维护资料中,对产品的正确操作使用和维护进行了说明,并有安全操作要求和警告提示, 正在晩使用不会対产品和机体造成损害;产品 LRU均采用倒圆和锐边处理,在使

29、用 维护过程中不会対人员造成伤害 。6.4 安全性评估安全性设计良好,在产品研制生产、设计定型基地试验和部队试验过程中, 未出现人员 伤害、设备损坏的现象,来发生影响安全的技术质量问题 。7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7.1 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a)Xxxb)Xxx7.2 建议改进措施和建议主要有:a)Xxxb)Xxx.8 结论在xxx(产品名称)整个研制过程中,本着“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是设计出来的”研究思想,制定并逐步贯彻实施了可靠性维修性检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工作计划,通过可靠性维修性分配,将可靠性维修性细化到各部组成部分的设计中,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工作组认真履行职责,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措施及设计均已落实在产品中图样、技术文件中。通过鉴定试验和定型试验的考核,证明其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安全性已满足研制总要求中规定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