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0.44KB ,
资源ID:1286593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8659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docx

1、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魏晓锋(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 215411)摘 要:“双元制”是德国享誉世界的职业教育模式。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认真研究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精髓,利用自身独具的优势,积极探索实践,创出了定岗双元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道路,得到我国高等教育著名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关键词:双元制;土化;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1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提出1.1我院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认识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20世纪90年代中

2、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界广泛使用的新概念,是高等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为基础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法。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涉及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涉及价值层面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培养什么人;二是涉及知识层面的课程计划和教育内容用什么培养人;三是涉及行为层面的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怎样培养人。由此可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理论形态表现的,但其内容是实践性的,所以它有别于一般的教育理论;它强调职业教育活动的程

3、序性,但又撇开了程序的具体细节,所以它不是具体教育活动的说明书。因为实践规范和操作样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属性。它是职业领域教育理论的具体化、教育经验的抽象化,是教育观念和育人程序的统一、培养目标和操作要点的统一,是联系教育实践的桥梁,涉及到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教育流程、教育环境、教育评价等一系列要素。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职业院校遵循高职教育的基本规律,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和

4、社会意义。1.2我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情况概要我院合并升格虽然只有三年多时间,但是,在合并升格前后利用独特的区域教育环境,发挥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经验,探索符合区域发展趋势和学院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和运行机理等方面进行了自觉或不自觉的长期探索,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87年。2001年与德资企业克恩里伯斯公司及慧鱼公司合作成立培训中心,采用德国“双元制”模式培养中职层次的学生。2006年,与德国舍弗勒公司合作,成功地将“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到高职层次。2007年3月,与德国工商行会上海代表处合作,签约成立“AHK上海、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工人培

5、训中心”,创新“双元制”模式。此后,在与德国企业进行“双元制”合作培养的同时,我们又将视野转向更多的内外资企业,进行定岗双元培养。本创新报告对我院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环境、历史、实践和成果进行总结和思考。由于我们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认识还很粗浅,实践过程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所以,尽管学院师生员工态度端正,工作尽心,但浅薄之处一定很多,恳请各位专家悉心指导,从而尽快提高我院人才培养水平,为区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2“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环境因素2.1经济社会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已占据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成

6、为我国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培养基地,使得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主要表现为:(1)区域经济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大量内外资企业在我国异地拓展,资本、技术、产品市场转移的同时无法普遍实现生产一线高技能人力资源的转移。正如我们的合作企业德国克恩里伯斯公司董事长斯丹姆先生所说:“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可以从德国选派或从上海等地聘用,而稳定的、具有良好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只能靠当地培养”。这些技术含量普遍较高的内外资企业需要我们快速作出反应,为他们提供足够、优质的人力资源。(2)区域经济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提出了更高要求。众多德资企业长期以来适应了“

7、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对这种模式培养出的人才情有独钟。我们只有洋为中用,构建太仓本土化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让学校与企业深层次合作、教学与产业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为德资企业以及其他内外资企业服务。(3)区域经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文化内涵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力的灵魂,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太仓的规模型欧美企业、尤其是德资企业对企业文化非常重视,集中表现在对员工素质的高标准要求上,因此职业教育不仅是技能培训,同时更需要融入企业文化教育。这就为太仓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文化素质提升的要求以及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需求。上述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要求我院人才培养模式要变革,要创新,更要主动适应社

8、会经济发展需要。我院积极进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正是顺应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潮流,只有将这种以“产学结合、工学交替”为精髓的人才培养模式成功引进、消化、吸收,才能形成学院特色。2.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区域产业基础我院位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所在地太仓综合实力在全国百强县市排名第九位,成为江苏首批6个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县市之一,有电力能源、石油化工、金属加工、造纸等四大基础产业;有电子信息、汽车配件、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有纺织服饰和轻工食品两大传统产业。太仓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以港强市”、“经济国际化”、“可持续发展”和“接轨上海

9、”等五大发展战略。加快沿江、沿沪和沿路轴线开发,形成市区和港城两极支撑,沿江产业带和沿沪产业带两带齐进,中部经济圈沿干道轴向拓展,城市化和工业化互为促进、联动发展的总体态势。这些都为我院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产业背景,使我们无论是规模发展还是内涵建设,能够化区位优势为发展先机;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3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区域政治环境太仓市政府对职业教育极其重视,不仅仅满足于投资者角色,而且在组建包括学院、行业企业及政府三方组成的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担任了服务者的角色,在学院与企业联姻过程中担任了协调者的角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担任着监督者的角色。 在太仓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政府

10、及中外工商行会发挥其应有的“扶持、引导、协调、服务”的功能,为职业教育“搭好台、擂好鼓”,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在科研成果转化上支持,在学生考工考证上支持,在校企合作上支持。正是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职业教育的鼎力支持,促进了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紧密结合,为职业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发展空间。3关于“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3.1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及其精髓(1)“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是德国享誉世界的职业教育模式,被誉为德国战后经济腾飞并保持持久竞争力的秘密武器,使德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双元制”中的“一元”指的是职业学校,另“一元”指的是企业,也就是说,受教

11、育者在职业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两者相结合从而完成职业教育任务。“双元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合作的校企双方任务和分工是相当明确的。企业通过实训教师向受培训者传授职业技能及必要的职业经验。职业学校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受培训者)传授文化知识和有关专业理论知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有三个重要特征:一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法律保障;二是校企文化的资本主义国家利益色彩;三是企业占主导地位。(2)“双元制”职业教育表现形式。德国的“双元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企业培训,即学校与某个确定的企业合作招收和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直接在该企业就业;另一种

12、是跨企业培训,即学校与企业的中介机构培训中心合作招收和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由培训中心推荐给需要的企业就业。(3)“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精髓。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精髓是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在企业的氛围中成长,成为真正适合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工人:人才培养的任务由学校 “元”+企业 “元”组成的双元共同完成;学生自入学之日起,就具有“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学生学习的环境是与真实的生产环境完全一致,成为真正适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3.2我国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分析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率先在我国华东、东北等工业发达地区进行试点实验,随后又被列

13、入国家“八五”课题研究。实验研究中提出的直接合作型、区域自主型、间接合作型三种形式,从形式和实质来看,都因缺少了企业“元”的参与而难以为继,原因是很少有国内企业象德国企业一样主动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因此有人认为“双元制”模式在中国是难以推行的。我们认为,只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供与企业类似的生产环境,不管与“双元制”是否形似,都可以起到“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本质效果。事实也是如此,几年的实践证明,我院没有简单模仿德国“双元制”的形式,而是认真研究其精髓并利用独特的区域优势,积极实践,创出了“定岗双元培养模式”,真正体现了“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走出了一条“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道

14、路。4我院“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4.1“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引进的区位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太仓因其区位优势迅速成为德国企业投资中国的集聚地,现有近百家德资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精密机械、电子信息、汽车配件等三大产业群,并形成了以德国为主的欧美企业群、以日本为主的日韩工业群和以港台为主的国内规模企业群等三大企业集群。太仓由此被誉为“中国德企之乡”。这样的区位优势为引进、移植和创新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4.2我院“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探索(1)“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引进。2001年8月,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原江苏省太仓职业教育中心校与太仓第一家德资企业克

15、恩里伯斯公司及慧鱼公司合作,成立了第一个太仓德国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采用德国“双元制”模式培养中职层次的学生。中心精选学员,已毕业的91名毕业生全部进入太仓德资企业工作,其中一半以上的学生由于工作出色被送往各自公司在德国的总部培训并成长为技术骨干。(2)“双元制”职业教育层次的提升。在与克恩里伯斯公司及慧鱼公司成功合作的基础上,2004年,我院又与德国舍弗勒公司合作,每年招收100名中职学生,进行“双元制”培养。2006年9月开始,我院继续与该公司合作,每年招收三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20名,成功地将“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到高职层次。(3)“双元制”高职教育规模的拓展。由于“双元

16、制”人才培养模式向高职层次的成功拓展,我院影响迅速扩大。2007年3月,德国工商行会上海代表处主动与我院合作,签约成立“AHK上海、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创新“双元制”模式,定岗双元培养高职机电、模具专业人才,100名学生与其中的14家德资企业签约,并已于9月以“双身份”进入培训中心学习。(4)“双元制”高职教育范围的扩大。为扩大“双元制”模式的受益面,让更多学生受到优质教育,在与德国企业进行“双元制”合作培养的同时,我院将视野转向更多的内外资企业,与美国史泰博公司(世界500强企业)、苏州莱克电子公司、新阳光集团公司、申久化纤公司、东诚塑胶公司等十几家企业签约合作培养学生。

17、部分学生进校后的第一年或第二年与企业签订协议,定岗双元培养。其余学生在第三年通过与企业的双向选择,成为企业的员工,进行定岗双元培养。4.3我院“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1)我院“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学院在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过程中,从办学思路、培养机构、学生身份、教师组成、教学内容、课程时间、经费来源等维度把握德国“双元制”的本质特征,并由此进行德国“双元制”本土化的改革,本土化改革思路及其对应的改革内容见下表。“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和改革措施纬德国双元制的特点我院的改革思路我院的改革措施办学思路以企业为主,以实践为特色面向企业,通过产学紧密合作,推进

18、产学合作教育校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建设实训基地、培养双师素质教师、改革课程体系培养机构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根据“工学交替定岗双元培养”、“2+1定岗双元培养”等模式,实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定岗双元培养”模式:以企业为主体,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以企业为主,由学校和行会、企业等组建的董事会合作培养“2+1定岗双元培养”模式:学生前两年由学校培养为主,穿插到企业参加实习,第3年在企业定岗双元培养学生身份“学生与员工”双重身份根据上述两种人才培养形式,实现学生双身份的构建“工学交替定岗双元培养”模式:“学生+员工”双重身份;“学生+准员工”双重身份“2+1定岗双元培养”模式: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成为定岗

19、双元培养企业的员工教师组成工厂师傅、实训教师承担实训教学,教师承担理论教学组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师”的教师队伍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实训教师”教学场所教学在企业和学校两个不同地点展开学校课堂、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企业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改造;与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建立的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建立的独立培训中心教学内容依据联邦政府颁布的培训条例与培训大纲和依据州文教部制定的教学大纲教育部的教学大纲+劳动部职业资格考核标准+企业定岗培训计划开发项目课程、模块课程教学时间安排学校和企业的培养时间约为1:2加强实践教学和项目教学,实践教学所占比重保证国家规定的时数要求“工学交替定岗双元培养

20、”模式:学校和企业约为1:2“2+1定岗双元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约为1:1经费来源企业和联邦政府多渠道筹措外部经费与企业合作建设培训基地;共同进行项目开发;为企业开展教育培训;企业在学校设立专业奖学金(2)我院“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尽管“双元制”是世界著名的德国职业教育模式,但由于制度、文化等诸多差异,在引进过程中,不能全盘照搬。我院利用已有的条件和实践经验,成功吸取了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精髓并运用到我院的人才培养中,形成了“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定岗双元培养模式”。所谓定岗双元培养模式,是指针对某一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计划、确定理论和实践

21、课程体系、开发教材,整合并充分利用校企双方软硬件资源,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组织教学。我院“双元制”本土化模式与德国“双元制”的特征相比有下列不同:一是在国家提倡校企合作的前提下,模式选择维度更自由;二是校企文化的社会主义主流思想与校本健雄精神的深度融合;三是校企联合,资源优势互补。(3)我院“双元制”本土化模式的两种形式。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我院总结出“双元制”本土化模式的两种具体表现形式:工学交替定岗双元培养形式这种形式借鉴自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中的企业培训和跨企业培训,即按照德国“双元制”教育运作机制,按照企业的要求,由学院和企业联合组织培养学生的职业教育模式。学生进学院后经过考试等环节的筛

22、选,一部分学生直接与企业签订协议确定相应岗位,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院学生,又成为企业员工,在学院的三年中以工学交替的形式组织教学,在学院和企业两个地方完成培养任务,毕业以后进入企业工作;一部分学生一年级由学院培养完成岗位必须的理论和专业基础培训,进入二年级时与企业签订协议成为企业员工,工学交替定岗双元培养;还有一部分学生三年在学院和行业协会共同投资组建的培训中心,由学院和行会组织的多家企业双元定岗培养,工学交替完成培养任务。这一模式中,要么学生与企业签订协议,学员是学院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学生毕业后全部为签约企业服务,企业和学院是办学的共同主体,其中企业扮演了主导角色,决定学生学什么、

23、不学什么,决定学生的专业培养方向;要么学院负责招生,学生毕业后由学院和行会共同投资的培训中心推荐到企业工作,企业和学院是办学的共同主体,企业参与了学生培养的全过程。由此可见,这种模式中企业的作用贯穿于学生整个三年的学习生活,企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具有充分决定权,对这些“特殊”员工充满耐心和寄予厚望,往往针对岗位精雕细琢全程参与培养,显然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订单培养了。目前,学院已有的AHK中德培训中心,机电系的舍弗勒班、新阳光班,商贸系的史泰博班,电子系的莱克电子班等,运作模式就是工学交替定岗双元培养,培养学生规模已达200多人。“2+1”定岗双元培养形式这种形式是学院参照德国“双元制”教育

24、的基本要求组织实施,吸取了德国“双元制”精髓,使学生在校三年的培养均保证在“企业元”和“学校元”双元的共同强作用下完成的一种模式。学生进学院的第一、二年主要轮流在学院的课堂和教学工厂中学习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第三年通过与企业的双向选择与企业签约,定岗双元培养,在企业生产岗位上实习。学生无论是在学院还是企业学习的环节,从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教学手段、学生评价等方面均向德国“双元制”模式靠拢,特别强调“学校元”和“企业元”的共同作用。这一模式中,为了凸显学生在学院学习的前两年中“企业元”的作用,我们参照德国“双元制”模式中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时间比例,尽量增加学生在学院的教学

25、工厂的实训和在企业生产部门进行的短期实习时间;学院教学工厂的环境和气氛也尽可能模拟企业生产车间,内部全框架、开放式,分培训师办公区、专业理论教学区、实践操作区等三大功能区;培训师都是从企业应聘者中录用的高级技术工人,且要接受“双元制”教育理论、模式、方法和实践操作的专门培训。同样,为了避免学生第三年在企业生产岗位上学习时学院管理失控,我们特别重视第三年“学校元”的作用。首先,在学生入学的第二年,我们就开设就业指导课,对学生的就业意识、能力等进行规范化培训;第二年末,我们组织若干场大规模的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会,让学生与企业以就业为前提充分了解互相选择,签订就业协议定岗位双元培养;在实习过程中,学

26、院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规定每个学生必须由企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与学院的指导老师共同指导完成实习任务,校企双方指导老师要填写完整的教学档案,学生要完成学院的学习任务和企业的生产任务;学院教师与企业教师就被指导的学生要定期交流,反馈学生各方面情况,如果发现较大规模理论教学不到位的情况,学院将学生召回重新进行理论培训,及时补充理论教学。通过以上种种措施,我们非但没有对学生放任自流,反而增强了个性化辅导,让“企业元”和“学校元”的共同培养在第三年得到升华。这一模式中,培养学生以学院为主导,以企业为辅助,前两年学院的教学工厂与实训环境构成“企业元”,补充完善企业角色,而第三年学校的作用并

27、没有削弱,针对企业岗位进行双元培养,“学校元”和“企业元”三年中共同完成了“双元制”人才培养。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双元制”精髓,是我们学院在太仓本土大规模实施、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形式,涵盖现有十六个专业所有班级和学生。 5我院“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在引进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过程中,我院根据国情、区情、校情分别进行消化、吸收、改造,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学院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点涵盖人才培养模式所涉及的几个关键要素,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环节,具体概括为五点创新:5.1培养目标创新:培养以“健雄精神”为特色的“四有”新人(1)培养目标创新的背景。所有的教育都有其目的性。西方

28、国家也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灌输,培养学生形成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于德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关注并逐步培养学生对企业的认同、忠诚、责任感,主流思想教育主要表现为宗教信仰教育,一般每星期安排学生参加一次宗教活动,并按培养计划规定进行考核评分。我国的教育方针强调教育事业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高校德育教育体系。(2)培养目标创新的原则。我院是以实验物理学大师吴健雄博士命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为指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

29、有文化、有纪律”的具有“健雄特色”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是我们创新培养目标自觉遵循的基本原则。学院深入挖掘吴健雄精神内涵,研究如何将吴健雄精神融入到“四有”新人培养目标中,贯穿于双元制教育模式中的德育教育过程,这对形成我院独具特色的德育教育体系,促进学院独特的文化内涵的形成和积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培养目标创新的主要内容。我院在引进“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德育教育始终以弘扬吴健雄精神为主线,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全面创新具有健雄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深入挖掘吴健雄精神内涵。学院多次组织校内外专家、吴健雄亲友研究吴健雄精神内涵,形成对“爱国、创新、求实、律己”为主

30、要内容的吴健雄精神的共识;尝试构建以“健雄精神”为核心的校本德育教育体系,确立了“厚德载物、积健为雄”的校训;初步形成了“重德笃行、务实求新”的校风、“崇德敬业、善道求真”的教风和“明德勤学、尚能求精”的学风;打造富有吴健雄特色的育人文化环境。建成了“华人之光、郑和航海、娄东文化、知识阶梯”四大雕塑群组成的知识广场、吴健雄陈列室、吴健雄博士亲笔手书的语录的宣传画。校园环道命名为“健雄大道”;组织师生员工多层面开展吴健雄主题活动。学院把瞻仰吴健雄墓园、陈列室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项德育课;组织师生开展“吴健雄精神”专题研讨会;在厚德网上开设“我们的吴博士”栏目等以继承和弘扬健雄精神;开展吴健雄精

31、神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课题研究,以科研引导探索德育新路。学院支持并组织开展吴健雄德育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支撑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后申报“吴健雄精神在高职德育实践中的渗透研究”省市级研究课题。5.2培养层次创新:从“中职模式”向“高职模式”转变自2001年8月与德国克恩里伯斯公司及慧鱼公司合作建立太仓德国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开始至2005年止,学院引进德国“双元制”模式培养中职层次的学生;2006年9月与德国舍弗勒公司合作招收三年制高职,成功地将“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到高职层次。此后,学院与德国工商行会上海代表处、美国史泰博公司、苏州莱克电子公司、新阳光集团公司、申久化纤公司、东诚塑胶公司等十

32、几家企业签约,部分学生进校后的第一年或第二年与企业签订协议,定岗双元培养。其余学生在第三年通过与企业的双向选择,成为企业的员工,进行定岗双元培养。从中职“双元制”向高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过渡的创新内容包括:培养目标和规格从中职的“一线操作性技术工人”向高职的“高素质技能性应用技术人员”的过渡;适应培养目标和规格变化的课程计划的调整;适应课程计划调整的考核评价标准的变化:从中职的职业岗位技能考核到高职的“双证书”考核评价。上述几个方面的改变提升了学生培养目标,使我院从培养一线技术工人到主要针对现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学生毕业后不仅知道如何干,而且能知道为什么这样干。他们不仅能胜任高级技术工人岗位,而且能胜任技术员、工段长和工程设计等岗位。培养层次的提升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能力空间和就业的途径。5.3课程计划创新:从“前职业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