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5.12KB ,
资源ID:128550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8550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docx

1、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关键词:寄生虫病;流行病学 建国50年来,在党的“预防为主”、“依靠科技和教育”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经过广大医务卫生防疫人员艰苦奋斗,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0年WHO报告在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48种疾病中,有40种属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1。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寄生虫病种类多,分布广,感染率高,今后防治任务仍然十分严峻,不容忽视。 1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现况 1.1两种不同的流行趋势特点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导致部分寄生虫病上升或下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流行趋势2。近年全国大量调查资料与过去对照表明:溶组

2、织内阿米巴、姜片虫、蛔虫、鞭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明显下降。究其原因可能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好转,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农村城市化,从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方面减少了感染机会,南方部分地区仍有感染高的情况。相反,一些食源性寄生虫病(旋毛虫、囊虫、肝吸虫、并殖吸虫)和棘球蚴病,则呈明显上升趋势。其流行程度加重,流行区在不断扩大,主要是缺乏预防基本知识,健康教育环节薄弱,卫生监督跟不上,另外,流动人口增加给卫生管理也增加了难度。 1.2总体人群感染情况和庞大虫种对人健康的威胁19881992年,我国各地在卫生部领导下,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开展了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3。全国共抽样726个县,284

3、8个点,用统一标准、检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全国共调查1477742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2.632%(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除外),其中原虫、吸虫、绦虫、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依次为:10.315%、0.573%、0.195%、59.022%。海南省感染率最高达94.735%,最低的黑龙江省为17.521%。 19881992年全国共查出人体寄生虫61种,包括第一批公布的56种,后又确认的5种。许隆祺等复习我国历年来至1997年8月有关文献,认为在我国寄生的原虫、蠕虫和其他动物已达230种,其中原虫38种、蠕虫122种(包括吸虫54种、绦虫16种、线虫35种、铁线虫6种、棘头虫3种、涡虫

4、1种以及环形动物门的蚯蚓5种、水蛭2种)4、软体动物门的蛞蝓3种、舌形动物门的舌形虫3种、刺胞动物门的水螅纲1种、节肢动物门蛛形纲19种、昆虫纲44种5。在调查的虫种中,溶组织内阿米巴、贾第虫、蛔虫、鞭虫、蛲虫等5种,属全国性分布。 必须指出,广大人民健康仍然受到庞大寄生虫的威胁。估计全国蛔虫感染人数为5.31亿3;钩虫感染者为1.94亿;鞭虫感染者为2.12亿。估计全国有包虫病人40万45万,囊虫病人约300万。尚有近三分之一流行县、市未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长江流域的湖区和云南、四川两省的大山区防治难度很大,非近期所能控制(详见本文“血吸虫病”一节)。 1.3感染率高低与人群性别、年龄、职业

5、、民族的关系目前,我国人体感染寄生虫的总感染率和多数虫种感染率结果都显示了女性高于男性的性别分布特点。究其原因,可能与在寄生虫感染率高的农村人口中,男性职业变化与受教育程度均高于女性有关。虫种的人群感染调查,在年龄分布上是514岁儿童为多种寄生虫高发人群。职业分布特点是许多职业都有其高感染虫种,如蛔虫感染是学生最高(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钩虫、肝吸虫感染是半农半商的菜农感染最高;鞭虫感染率是渔民最高;贾第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和带绦虫是牧民和半牧民最高6。至于寄生虫感染的民族分布特点,主要是由各民族居住地区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的差别所决定的。 1.4寄生虫感染的地理分布特点和规律疟疾和黑热病是虫媒传

6、染病,其地理分布基本上与传播媒介按蚊和白蛉分布一致。但是,一种虫媒病的传播媒介,在不同流行地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在一个地区的一种虫媒病,其传播媒介可能只有一种,也可能有数种。如有数种时,其中有主要媒介和次要媒介。现已查明单纯间日疟流行于北纬33地区。北纬2533地区为非稳定性中、低疟区,以间日疟为主,恶性疟存在,偶见三日疟。北纬25以南地区属高疟区,其中山区为高疟区,平原为中、低疟区,恶性疟较多见,间日疟次之。此外,还有天然无疟区,包括西北和华北的荒漠干旱地区,西南的高寒地区和华北的山区。 近年在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中发现蠕虫感染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点和规律7。 吸虫感染呈现随水系流域分布

7、的特点和规律。因为吸虫生活史的大部分时期是水生的,所以人和动物的吸虫病和吸虫感染的存在和流行常与水的因素联系在一起。 绦虫感染随地势三级阶梯而有所不同。我国地势东低西高,大致成阶梯状分布,西南部是海拔多在4000m以上的青藏高原,是我国地势最高的第一阶梯,例如牛肉绦虫病、棘球蚴病、泡球蚴病,多分布在第一阶梯内。从青藏高原往北往东,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大部分为10002000m之间的高原和盆地;再往东为海拔多在500m以下的丘陵和平原交错地区,这是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例如猪肉绦虫和囊虫病,则主要分布在第三阶梯和第二阶梯区域,在第一阶梯区域几乎没有发现病例,可能与人群的

8、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相关。 土源性线虫病,随温度带、干湿区域不同而呈不同分布。例如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最高是在热带区和亚热带区,寒温带则无钩虫感染。土源性线虫生活史属直接型,不要中间宿主,在外界土壤中发育的感染期幼虫和虫卵,直接受温度、湿度影响。 1.5新出现的寄生虫病近20年来,随着市场开放,流动人口增加,科研工作深入发展,不断发现有新的寄生虫病。 1.5.1原虫病 1.5.1.1小隐孢子虫病由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parvum)引起,主要症状为腹泻。我国自1987年以来,在安徽、江苏、北京、重庆、昆明、呼和浩特、福建、山东、河南、西安、天津等地先后陆续有“小隐孢子虫病”

9、的报告。1997年8月,作者在合肥发现1例,女,29岁,护士。后在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得到证实并治疗。 1.5.1.2比氏肠胞虫病(Enterocytozoonbieneusi) 1.5.1.3卡晏环孢子球虫病(Cyclosporacayatanensis) 1.5.1.4脑胞内原虫病(Encephatitazoonhellem) 1.5.1.5新种巴贝西虫病(NewspeciesofBabesia)8。 1.5.2蠕虫病 1.5.2.1台湾棘带吸虫病(Centrocestusformosanus)为国内人体感染首次报道3。 1.5.2.2近年发现2种国内外人体感染首次报道的吸虫3。藐小棘隙吸

10、虫(Echinochasmusliliputanus)(肖祥等1992年报道于安徽和县、当涂县、繁昌县等地)。也有人报道狭睾棘口吸虫(Echinostomaangustitestis)。 1.5.2.3钩棘单睾吸虫(Haplorchispumilio)人体自然感染系首次报道9。 1.5.2.4福建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fujianensis)福建棘隙吸虫为新种3,9。 1.5.2.5麦地那龙线虫(Dracunculusmedinensis)引起麦地那龙线虫病(Dracunculiasis,dracontiasis),1995年王增贤报道首例于安徽。 1.5.2.6喉兽比翼线虫(M

11、ammomonogamuslaryngeus)瞿逢伊首次在上海发现我国比翼线虫病(Syngamosis)病例10。冯世容1997年在广东发现3例,均是同一地点同一单位、同时感染的男性患者,调查发现与患者因吃未熟透的龟血及内脏有关。李道宁等对上述3例的喉兽比翼线虫的形态学方面的研究作一报道11。沈海令等报道吉林延边地区比翼线虫肺内感染3例,均有生食甲鱼肝病史12。比翼线虫病,国外报道在动物寄生的很多,感染人体的约100例13。 1.5.2.7舌形虫病(pentastomiasis)Faust在我国西藏报道首例病人,裘明华等进一步研究分析认为是锯齿舌形虫(Linguatulaserrata);而非

12、串珠蛇舌状虫(Armillifermoniliformis)14,与生饮蛇血、生吞蛇胆有关,近年在我国广东、山东、浙江、广西均有病例报道15,16。 1.5.2.8亚洲无钩绦虫(Taeniasaginataasiatica)范秉真等于台湾、张莉莉等于云南发现2例,与生食猪肝有关。本虫特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形态与牛带绦虫难于鉴别;囊尾蚴多寄生于猪体肝脏,具小钩,与猪囊尾蚴形态相似17。 1.5.3其他 1.5.3.1莱姆病(Lymedisease)传播媒介为全沟硬蜱(Ixodespersulcatus),病原体是伯包柔螺旋体(B,burgdorferi)。世界20多个国家有病例报道,我国于1

13、985年夏在黑龙江海林县林区首次发现。近年证实在我国19个省的林区人群中存在,每年新发病2万3万人1。 1.5.3.2阴虱病近10年全国很多省有散在病例报道,与性混乱有关。作者近年曾报道全身寄生阴虱1例。 2现今几种重要寄生虫病的防治水准 2.1血吸虫病已故的赵慰先教授概括流行在我国的日本血吸虫病有如下的特点:流行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危害严重,防治成绩显著,任务仍然艰巨18。据1989年全国血吸虫病抽样调查推算,流行区人口达5401万,感染者达152万,全国约有病牛20万头,有螺面积36.35km219。到1992年底,全国已有广东、上海、福建、广西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达到消灭血吸虫病的标

14、准;全国的381个流行县、市中已有166个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93个达到基本消灭标准。流行区范围已明显缩小,流行程度明显下降。全国已治愈血吸虫病患者1100多万人,消灭钉螺面积已达114亿m218。原有钉螺面积的四分之三已消灭钉螺,68.80%的原流行县、市已达到消灭或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8。据1992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分析报告,全国尚约有100万血吸虫病人,其中晚期病人近5万人18。由于受特殊的地理、自然条件和多种流行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尚有8个省122个县(市、区)流行还较严重。大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疫区分散;尤其是长江沿岸的江湖洲滩地区,占现有病人、病牛和钉螺分布面积的

15、绝大部分,而且急性感染病人时有发生,钉螺分布面积还在不断扩大,尚有新的晚期病人出现。因为这些地区还缺乏理想而有效的防治对策,所以是当前防治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仍有待努力解决。全国科技人员把注意力集中在诊断研究方面多一些,预防研究相对较少。新近国内研究结果表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尤其是蒿甲醚具有早期预防及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作用19,20。 2.2疟疾疟疾是一种传播快、易复发的传染病。全世界有102个国家或地区流行传播,全球约二分之一人口受威胁,估计全世界疟疾年发病数约1.2亿,带虫者约近3亿;非洲每年还有百万儿童死于疟疾。间日疟在我国流行最广,其次是恶性疟,三日疟极少见(1996年全国仅发现2例)

16、,卵形疟仅发现数例,近年偶见由国外输入的一些病例。我国40年代末,疟疾年发病人数为3000万,逐渐减少至目前的3.1万。1970年发病人数为2411万,1990年减少至11.7万,1992年发病人数为7.4万。1995年发病人数为4.97万8。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是70年代我国中部疟疾发病较高的省份,1981年发病人数为263.7万,1992年为1.57万。1992年全国无疟疾报道或发病率在1以下的计2612个县。1995年全国已有1200县(市、区)达到了部颁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21。1996年又有7个省(区)30个县基本消灭疟疾,至今全国已有1237个县(包括新划分的7个县)达到了部

17、颁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22。疟疾流行区范围逐渐缩小,流行程度降低,发病率和发病人数是建国以来最低水平。1995年恶性疟流行区,只限于海南、云南省的56个县。80年代有恶性疟流行的江苏、河南、安徽3省巩固了恶性疟防治成果,已连续5年无恶性疟传播21。1996年全国有12个省(市、区)72个县发现输入性恶性疟病例22,值得注意。 1996年我国中部地区,以湖北省发病率最高,疫情报告发病率为7.167/10万,其次是安徽(3.502/10万)和河南(2.926/10万),江苏相对较低(0.366/10万),山东省仅报道9个疟疾病例22。卫生部疟疾专家咨询委员会(1998)指出,海南和云南二省是我国当前

18、流行最严重的疟区,其病例数占全国病例总数的46%。云南省87%的病例分布在边境26个县和长江流域的10个县;海南省90%以上病例分布在西南部的山麓区,其主要传播媒界分别是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近几年恶性疟流行也局限于这二省23。 2.3黑热病黑热病(杜氏利什曼病),解放前后曾流行于我国长江以北的广大农村中,分布于16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河北等五省为重流行区。苏北的淮阴地区,山东的临朐一带,50年代流行猖獗,死亡人数惨重。根据调查统计,全国共有650余县、市有黑热病流行,1951年约有53万病人24。我国黑热病防治工作,成绩卓著,在广大流行区采取查治病人、杀灭病犬和消灭白

19、蛉的综合措施,19581960年先后达到了基本消灭的要求。1990年统计全国病员360人。此后由于继续加强防治,坚持不懈地进行监测,使防治成果不断地得到巩固和发展。近年来主要在甘肃、四川、陕西、山西、新疆、内蒙古等地,每年有病例发生。甘肃省尤以文县发病最多,达596例。四川主要见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并以南坪及汶川两县发病数最高。19851988年的4年间,全国黑热病新发病例和个别复发患者计1069人,与前4年(19811984年)在六省(自治区)内新发例数443例相比,有明显上升,上升较严重的省是甘肃和四川25。管立人等在1995年报道“我国新疆首次发现由婴儿利什曼原虫引起的皮肤利什曼病”,

20、近年研究证明,新疆的克拉玛依地区,确有皮肤利什曼病(Cutaneousleishmaniasis)流行26。应高度警惕,防止死灰复燃。 2.4丝虫病班氏丝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马来丝虫病仅限于亚洲,主要流行于东南亚。据1992年WHO的估计,全世界受淋巴丝虫病威胁逾7亿人,主要在亚洲和非洲。上述两种丝虫病我国都有广泛流行,分布上北至山东乐陵县,南至海南岛崖县,东至沿海为界,西至四川雅安的14个省、市、自治区的864个县、市(未包括台湾省)。山东、海南、台湾仅有班氏丝虫病流行;其余流行的省、市两种丝虫病都有。在西北的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地则无丝虫病发现。杨家伦等报道云南为非丝虫病

21、流行区,这可能与存在着制约其流行媒介和自然条件等因素有关27。到1985年底,全国已有660个县、市基本消灭丝虫病,占864个流行县、市的76.4%28。19861990年5年内又有162个县、市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使累计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指标的县、市增至823个,占全国(除台湾省外)864个流行县、市的95.3%29。已经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指标的地区,正将丝虫病防治工作转入监测管理阶段。 经卫生部组织的考核验收或抽查复核,又相继确认四川、湖南(1986);河南、广东、海南(1987);湖北、福建(1988);浙江、江苏(1989);江西(1990)等10个省达到全省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指标,

22、使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指标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增至14个29。包括台湾省在内,全国有16个省(市、自治区)有丝虫病流行,截止1996年,均已先后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1994年,卫生部在安徽省黄山区、濉溪县考核,微丝蚴阳性率分别为0和0.45%,达到消灭标准,省内其他流行区微丝蚴阳性率亦控制在0.8%30。国家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以行政村为单位,人群微丝蚴降至1%以下。广大医务人员经过40年不懈的努力,我国已于1994年在全国范围实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 2.5钩虫病钩口科(Ancylostomatidae)的钩虫至少包括17属约100种。我国寄生人体的钩虫主要为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

23、前者以北方为多,后者以南方占优势,但多数地区是两种混合感染。据WHO1984年报告,全球钩虫感染为9亿。1996年我国有人报告,钩虫病肠道线虫的感染人数达6亿多32。淮河及黄河一线以南的广大地区(海拨800m以下),钩虫病流行甚为广泛和严重。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钩虫感染率较低。秦岭以北已不适宜美洲钩虫的流行,主要原因是气候影响钩蚴的发育。已查明钩虫病主要流行在我国的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江西、浙江、湖南、安徽、云南、海南及台湾等省区。职业多见于种植红薯、玉米、桑、烟、棉、甘蔗、咖啡等旱地作物有关,与水田耕作关系不大,以1030岁为多见。近年调查资料表明,全国各地人群感染率悬殊较大,多

24、数省为30%50%(余森海等,1989),海南、四川、云南三省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84%、72%和60.7%;而在山西省和吉林省则为4.4%和6.9%,在西藏东南部的一个试点为14.4%,当地气候类似长江南部。 2.6华支睾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在我国流行至少有2300年以上的历史。有人认为Heanley1908年首次报道在我国发现本虫病人31。目前有人报道,Boott1903年首先在汉口发现华支睾吸虫,但不能确证这是最早的发现记录。7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广大寄生虫病学者对华支睾吸虫,进行了深入研究。作为第一中间宿主的淡水螺,在我国已证实有纹沼螺等6属8种。作为第二中间宿主的淡水鱼类

25、,在我国有麦穗鱼等102种,分属15科,59属,其中85种属鲤科(至1996年资料)。作为贮存宿主有猫、犬、猪等33种动物32,这些动物均为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染源。 夏立照等(19611964年)在合肥地区检查家猫33只,31只阳性,阳性率94%;而19941998年在合肥某高校,结合教学实验,检查家猫16只,仅7只阳性,阳性率为43.8%,每只猫的感染度,与60年代相比明显下降,可能与家猫食鱼习惯发生改变相关15。 解放初期,我国只知道广州、潮汕地区、台湾及东北三省有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综合全国调查资料,现已查明证实,我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

26、、广西、四川、湖南、湖北、福建、台湾、贵州、云南、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24个省市自治区有本病流行。目前在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尚未见资料报道。 改革开放后,全国不少地区经济飞速发展,旅游事业发展很快,人口流动增加,食品卫生管理不善。同时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要求吃鲜活食品人群增加,使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产生了新的变化态势,使某些省的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率向两极分化。广东省1988年全省抽样调查,华支睾吸虫平均感染率为1.82%,而1997年全省抽样调查感染率升至4.07%。广东省两次全省抽样调查,都以干部感染率最高,并且1997年感染率(16.15%)比1998年感

27、染率(7.40%)显著升高(P0.01),吃生鱼习惯已经波及到非流行区的大中城市16。佛山地区12个县、市共检查159508人,感染率达22.8%,佛山市石湾镇检查10026人,感染率为53.0%。至1991年,广西已查明有29个县有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平均感染率在2.7%左右,个别重流行区,感染率达67.8%。辽宁省由于加强健康教育,广大群众严格把好口关的自我保健意识增强。19711974年感染率为16.22%(4151/25594),19841986年为9.88%(785/7942),19901991年为2.15%(119/5538),1996年为0.42%(60/14390),呈逐年降低趋

28、势16,但部分地区人群感染率仍很高。 安徽省的华支睾吸虫病最早是由宫崎一郎(1941年)在芜湖市发现的15。安徽省寄生虫病研究所徐伏牛等(1992年)在全省抽查24个县(市)102个点,共检查54392人,发现华支睾吸虫感染者784人,感染率为1.44%。其中淮北平原片644人,江淮丘陵片61人,大别山区片3人,皖中平原片46人,皖南山区片30人。论证了本病在全省广泛存在,尤以淮北平原较为严重。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皖北平原、皖东丘陵、皖中平原、皖南和大别山区。山东省邹县由于开展了针对性防治工作,根据抽样调查,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已从1979年的10.5%减至1990年的0.1%。 参考文献 1,

29、陈宁庆.21世纪我国疾病的控制问题.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3):174176 2,许隆祺,蒋则孝,余森海等.当前我国人体寄生虫病流行趋势和特点.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5;13(3):214217 3,余森海,许隆祺,蒋则孝等.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的报告(1.虫种的地区分布).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4;12(4):241246 4,许隆祺,蒋则孝,姚民一等.我国人体寄生虫的虫种概况.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7;15(5):311313 5,许隆祺,蒋则孝,姚民一等.我国人体寄生虫的虫种概况(续).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8;16(5)

30、:388393 6,许隆祺,蒋则孝,余森海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虫种的人群感染.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5;13(1):17 7,许隆祺,蒋则孝,余森海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人体蠕虫感染的地理分布特点和规律.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病杂志,1995;13(2):99103 8,汤林华.21世纪的中国寄生虫病控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2):112113 9,程由注,许国防,郭中福等.福建棘隙吸虫与4种鱼源性吸虫混合感染的调查.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7;15(4):228232 10,瞿逢伊.上海发现我国首例人体感染喉兽比翼线虫者.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

31、997;15(4):198200 11,李道宁,李桂云,詹希美.3例喉兽比翼线虫病.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7;15(5):281 12,沈海令,赵志梅,金东虎等.比翼线虫肺内感染3例.延边大学医学院学报,1998;21(2):122 13,NosanchukJS,WadeSE,LandolfM.CasereportofanddescriptionofparasiteinMammomonogamuslaryngeus(humansyngamosis)infection.JClinMicrobiol,1995;33:998 14,裘明华,陈茂梁.中国1例人体舌形虫病虫种的错误鉴定.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9;17(3):188 15,夏立照,夏玲玲.安徽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种类与流行概况.疾病控制杂志,1999;3(1):69 16,许隆祺,方悦怡,许景田等.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形势与对策.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9;12(2):8487 17,张莉莉,陶,洪,张炳翔等.亚洲无钩绦虫感染在云南省首次发现.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9;17(2):9596 18,赵慰先,高淑芬主编.实用血吸虫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5 19,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