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7.52KB ,
资源ID:1285120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8512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世界当代史名词解释.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世界当代史名词解释.docx

1、世界当代史名词解释杜鲁门主义是1947年 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提出的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咨文以希腊、土耳其问题为诱发点,视苏联为集权政治,主张以强硬的姿态遏制苏联。目的是:取得美国在西方世界的最高领导权,以此来与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对抗,最终获取世界霸主地位。1947年5月,正式实施,历史长达20年之久。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标志着美苏在二战中的同盟关系的结束及冷战的开始。亚非会议是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又称万隆会议。该会议共有29个亚非国家的政府代表团

2、出席,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异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为会议的成功奠定基础。会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等7个方面的决议,称为万隆精神,并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亚非会议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参加的国际会议,是第三世界崛起的一个重要里程牌。第三世界此名词最先由法国经济学家提出,原本是指法国大革命中的第三阶级。冷战时期,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为表示并不靠拢北约或华约任何一方,用“第三世界”一词界定自己。1974年毛泽东将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归结为第三世界,认为第三世界是反殖反霸的主力军,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这个词在学术上主要指南部国家、

3、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和主体世界。第三世界国家绝大多数过去都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附属国,它们取得政治独立后,还面临着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它们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莫洛托夫计划是1947年7、8月间苏联与东欧签订的一系列双边经贸协定的总称, 由苏联当时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提出,故名。其目的是形成苏东之间的经济网路,减少东欧与西方国家的联系,对抗马歇尔计划。在此基础上苏联与东欧各国于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最终形成了经济领域上的东西方各国的冷战。它加强了苏联与东欧的经济联系,也限制了东欧同西方的经济往来,使其日益成为一个游离于世界市场之外的封闭经济集团

4、。三和路线是苏联在赫鲁晓夫时期主张的外交政策。这是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的总结报告上,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的。主要内容是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主张东西方缓和。这一战略的基本目标是谋求实现苏美合作主宰世界。它的提出较为准确的把握了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缓和紧张的国际局势为苏联争取到了和平的外部条件,是列宁和平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朝鲜战争是二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1950年6月25日由朝鲜进攻韩国而引发,美国、中国相继卷入战争。最终于1953年签署了停战协定。它以朝中军队和人民的胜利结束,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但是朝鲜半岛的有关问题并没有得到解

5、决。柏林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美、英、法 4国因对西柏林法律地位的争执而引起的三次国际危机。第一次发生于1948年,又称“柏林封锁,是冷战开始后其中一个最早发生的危机,其导火线为1948年6月24日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至1949年5月11日苏联宣布解除封锁之后,危机缓和。第二次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第三次发生于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美苏关系以苏联冻结柏林问题而得以缓和。“第一次柏林危机又称“柏林封锁”,指二战后初期,苏联封锁西方占领区通向西柏林的通道而引起的

6、国际危机。始于美英为了进一步分裂德国,在西占区发行货币,引起苏联对西占区和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封锁。之后双方经过长期斗争后,苏联做出主要让步,封锁才告结束,“柏林危机”渐趋缓和。柏林局势虽然没有走向冲突,而是通过谈判解决危机。但是,大柏林的分裂却成为现实。第二次柏林危机 围绕西柏林地位问题苏美之间发生的第二次冲突事件。始于英法美三国利用西柏林特殊的地理位置,不断地对民主德国和东欧国家进行渗透。于是,赫鲁晓夫提出要西柏林变成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限定西方三国在 6 个月内撤军的对策。但由于艾森豪威尔的毫不退让,形势一度紧张,出现新的”柏林危机”。1959年3月,赫鲁晓夫只能妥协决定收回 6 个月

7、内解决西柏林问题的期限,危机暂告平息。这次危机,以赫鲁晓夫的妥协而告终,美苏关系又暂时缓和。“柏林墙”事件第二次柏林危机中苏联和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分界线处联合修建围墙的事件。1961年8月,苏联和民主德国封锁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并从15日起沿着东、西柏林的分界线,在东柏林境内修筑起一道“柏林墙”,西柏林人进出东柏林须经边境站的检查,还需办理入境手续,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人西逃,同时给西方施加压力。此事件后,美苏又掀起新一轮军备竞赛。北约是美国操纵下的一个政治军事集团,1949年8月24日成立,由美、加拿大和十二个西欧国家签订条约,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既是美欧遏制苏联的工具,也是美国用以从

8、军事上、防备上操纵西欧各国的工具。北约在欧洲长期与华约组织对抗,在欧洲安全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美欧之间也有矛盾。总之,北约是美国推行其称霸世界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华约苏联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的政治军事联盟。从1955年5月缔结条约开始,有效期为20年。条约规定: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争端;就一切有关共同利益的国际问题进行磋商;设立一个联合武装部队司令部和一个政治协商委员会。总部设在莫斯科。标志着欧洲正式出现了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逐渐成为苏联推行其外交政策的工具与手段。东欧剧变后华约解体,从而结束了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犹太复国主义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要求回到古代故乡巴勒斯

9、坦,重建犹太国的政治主张与运动。又称犹太复国运动。19世纪8090年代在俄国、法国、德国出现反犹太主义浪潮后,形成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潮和运动。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家和犹太国家,并使耶路撒冷国际化。此后,犹太复国主义者立即用武力抢占了拟议中所谓犹太国的领土,同时强占了分治计划中属于阿拉伯国家的部分地区,1948年5月14日,犹太复国主义者宣布建立以色列国。犹太人向巴勒斯坦地区大量移民和建立以色列国,大大激化了同整个阿拉伯民族的矛盾,成为以后中东局势长期动荡不宁的重要根源。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

10、及分别以这两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技等一切领域进行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它的推行,加剧了美苏间的对抗状态,对战后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铁幕”演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的反苏、反共演说。1946年3月 英国保守党领袖丘吉尔在密苏里州富尔顿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公开攻击苏联“扩张”宣称“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对苏联的扩张号召所有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共产主义威胁。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马歇尔计划二战后美国援助欧洲的计划,因该计划由时任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故

11、名。其目的是用经济手段扶助西欧,使其迅速复兴和稳定,进而拉拢和控制西欧,共同对抗苏联,它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马歇尔计划的实行,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对西欧的联合和经济的恢复也起了促进作用。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成立的以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合作组织,简称经互会。于1949年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1991年6月解散。主要任务是交流经济管理经验,互相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是一个相当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社会主义阵营经济共同体,是继承“莫洛托夫计划”后的经济合作计划。其建立是苏东国家在战略上和经济上互助的结果。它是冷战的产物,标志着两个对立经济集团的形成。蒙巴顿方案1947年英国政府

12、制定的“印巴分治”方案,以时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名字而命名。其主要内容为:印度按宗教信仰划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土邦可自己决定加入其中任一自治领。分治方案的实行,结束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同时也引起印巴之间的宗教大仇杀,其中最严重的是克什米尔问题,为印巴日后的长期冲突埋下了伏笔。古巴导弹危机巴导弹危机又称加勒比海导弹危机,是1962年冷战时期在美国与苏联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1962年7月,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决定在古巴建造导弹基地,美国随后宣布封锁古巴并要求苏联撤出导弹。双方经过艰难的谈判,赫鲁晓夫最终同意撤出导弹,美国也撤销了对古巴的海域封锁。这次危机开创了美苏关系既

13、对抗又对话,既斗争又妥协的新阶段。八一九”事变1991年8月19日苏联传统势力发动的一次试图挽救苏联的政变。从1988年到1991年夏,苏联的改革渐入迷途,局势走向失控,8月19日清晨,苏联电台播发苏联领导的声明,宣布将总统全权移交副总统亚纳耶夫,并由其等8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管理国家,但遭到叶利钦等人的反对,21日,叶利钦派代表去克里米亚将戈尔巴乔夫接回,起事失败。这次事变改变了苏联的政治力量对比,苏联解体速度骤然加快。不结盟运动二战后第三世界不结盟、联合自强的运动组织。20世纪50年代后期,铁托、尼赫鲁等提倡不结盟主义。1961年6月,在开罗召开不结盟国家会议筹备会,同年9月,第一

14、次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通过了会议宣言,提出非集团的原则。不结盟运动的开展,成为第三世界崛起的、自万隆会议后的第二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水门事件197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发生的政治丑闻。1972年6月,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等5人闯入水门大厦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安装窃听器时,当场被捕。事后,尼克松竭力掩饰开脱,国会两院准备弹劾总统,尼克松被迫于1974年辞职,由副总统福特接任总统。它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之一,其对美国本国历史以及整个国际新闻界都有着长远的影响。凯南电报 1946年2月美国驻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提出一整套“遏制”

15、苏联的理论和政策。凯南所说的“遏制”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1、保持西方社会内部的健康与活力。2、鼓励和利用苏联同其盟友之间的矛盾。3、促使苏联内部的和平变革。凯南“遏制战略”的最终目标是使苏联的内政、外交按西方的意愿发生变化。它对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对苏战略和政策的确立和执行产生了直接的重大影响。三环外交是指由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于1948年10月提出的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外交战略。“三环”是指以英美联盟为基础的说英语的国家、英国和欧洲、英国和英联邦。其主旨是企图通过英国在与美国、英联邦和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环节中的特殊联系,充当三者的联结点和纽带,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三环外

16、交”曾对英国外交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初期的工党政府基本上奉行这一外交政策思想。列宁格勒案件 “列宁格勒案件”又称日丹诺夫案件,是19491950年间苏联发生的一起重大的政治冤案。1949年秋,苏联保安机关在斯大林指示下突然逮捕了一批高级干部。随后,经秘密审讯,于1950年9月,以“叛国罪”将沃兹涅先斯基等人判处死刑,并予以执行。“列宁格勒案件”的制造是30年代各种冤假错案的翻版,其目的是为了把可能成为“斯大林反对派”的政治势力消灭在萌芽状态,以此确保斯大林的个人权力和“斯大林模式”的稳固。秘密报告在1956年2月25日,即苏共二十大的最后一天凌晨,赫鲁晓夫突然抛出了一份长达4小时的题为关于

17、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了斯大林,揭露了很多苏共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负面情况。敢于揭露和反对个人崇拜,冲破了教条主义的禁锢,解放思想适应了时代的要求。苏南冲突苏联与南斯拉夫党和国家之间发生的导致关系破裂的争执与冲突。苏、南两国共产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已存在分歧。苏联承认南流亡政府而对南共领导的临时政府不甚支持,未与南共商议与英、美就南斯拉夫有关问题达成协议。战后初期两国摩擦加深。苏共以领导党自居,干涉南内政,要求南照搬苏联模式,批评南在外交上不与苏磋商。两国经济关系不够平等互助。南共对此有所抵制。关岛主义19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关岛发表的对国际关系和责任义务问题的

18、演说又称尼克松主义。1969年7月25日,他出访亚洲途经关岛,宣布对亚洲的新政策。其要点是:格守业已承担的条约义务。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这一亚洲政策被称为“关岛主义”。以后,尼克松又把这一政策延伸为全球政策,以及处理与其盟友全面关系的总方针。1970年他把这个主义归结为美国与其全球盟友之间的“伙伴关系”(包括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并指出,其中心点是,美国将不再承担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

19、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欧盟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巨大影响力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中东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对巴勒斯坦委任统治,同日,犹太复国主义者宣布成立以色列国。15日,阿盟国家军队进入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战争正式开始。第二次中东战争: 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

20、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发动了进攻。第四次中东战争: 又称十月战争,阿拉伯国家称斋月战争,以色列称赎罪日战争或十八天战争。1973年10月,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失地和摆脱美、苏造成的不战不和被动局面,向以色列开战。第五次中东战争: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而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这是继第四次中东战争以来,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最大的一次战争,称为“第五次中东战争”。”杜鲁门“公平施

21、政”杜鲁门向国会提出战后第一个关于内政问题的综合性咨文,1949年1月5日正式提出。是在继承了美国历史上进步主义改革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美国社会出现的新老问题,提出的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是:1946年2月20日签署1946年就业法,规定政府有保证人民有工作的责任;扩大社保范围,提高最低工资限额;建立一系列廉租住房;复制农业等。它实质上是罗斯福“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继续和发展,使新时期的某些措施得到制度化和法律化。使美国战时的经济繁荣得以保持并扩大。为60年代肯尼迪“新边疆”和约翰逊“伟大社会”提供了改革的方向,但到1950年就草草收尾,成就有限以失败告终。艾森豪威尔“现代共和

22、主义”是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冷战时期提出的一项对外政策。其中心思想是“中东出现的真空必须在俄国人近来之前由美国来填补“,要求国会授权他在中东实行“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社会经济政策上两重性:自由放任和政府干预相互渗透。主要内容是:减少政府开支,实行企业私有化;扩大社会福利受益面。“大亨施政”。它的产生反映了新政以来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论逐渐居于主要地位的历史趋势和美国统治阶级的现实需要(缓和阶级矛盾)。肯尼迪新边疆政策“新边疆”是美国民主党总统肯尼迪的施政纲领。(五十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缓慢,贫困问题严重,黑人运动逐步高涨;而西欧、日本进入经济迅猛发展时期,苏联的科技发展有迎头赶上和超过美国之势,

23、美国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这些因素迫使美国采取新的对策。)1960年7月肯尼迪竞选中提出了新边疆的口号。其实质是试图利用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解决60年代美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为美国在全球争霸乃至向宇宙空间扩张鸣锣开道。包括内政和外交两个方面,如减税,增加失业津贴和社会保险金,开发萧条地区,消除种族歧视,发展空间技术等。其以减税为主的赤字政策推动了经济复兴,为以后历届政府所继承。但只取得了为数不多的成就,许多提案被否决。1963年遇刺身亡,留下众多问题。它是约翰逊“伟大社会”的前奏。约翰逊“伟大社会”是美国总统约翰逊所实施的当代美国最为雄心勃勃的社会经济改革纲领,是社会改革最GC,约翰逊

24、对内政策的标志。主要内容是:调整征收所得税的幅度;对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干预;改善民众生活环境;通过民权立法保障黑人权利等。在立法上都获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功,在实践上取得了累累硕果。它把美国进一步推向“福利国家”的道路,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推动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它部分地解决了美国丰裕社会的贫困问题,提高了美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推动了美国工业社会的完善与成熟。但是随着美国在侵越战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导致了改革的消逝。简答题冷战形成过程; 1.含义与实质:“冷战”是指是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实质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对立。2形成过程:(

25、1)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战后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2)1946年2月,美国驻苏代办凯南提出遏制苏联的理论;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主张遏制苏联,成为美国发动“冷战”的序曲;(3)1946年9月,美国针对苏联的“遏制战略”形成,成为美国“冷战”政策的理论依据;(4)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苏盟友关系的公开破裂和战后美苏“冷战”年代的开始;同年6月,美国提出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5)1949年1月,美国提出“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第四点计划”;同月,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6)194

26、9年4月,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55年5月,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二战后欧洲出现了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以美国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3.美国推行冷战的原因:(1)美国大发战争财,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增;(2)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 (3)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 (4)二战刚结束,人民厌战,和平成为时代潮流,美不敢贸然发动”欧洲一体化1.原因(1)西欧的沦落为欧洲联合提供了现实的可能。(2)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支持西欧复兴与联合 (3)法德两个世仇的国家

27、抛弃前嫌,达成谅解(4)是适应西欧国家生产和资本国际化趋势而出现的;(5)是世界经济多极化和垄断资本集团间激烈竞争的产物(6)是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产物。(7)共同的历史及文化渊源,地理上连成一片,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制度相近, 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相通。2.进程(1)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2)1957年,签订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同时成立。(3)1965年,六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个机构合并,建立欧洲共同体。(4)1973年,欧共体第一次扩大,接纳英国、爱尔兰、丹麦为正式成员1981 年第二次扩,希腊成为欧共体第10个成员

28、国;1986年,欧共体第三次扩大,西班牙、葡萄牙加入欧共体。至此欧共体扩大到12个国家(5)1991年12月,欧共体各国通过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1993 年11月,该条约正式生效,“欧洲共同体”发展成为“欧洲联盟”。之后,阿姆斯特丹条约和尼斯条约对马约进行了一些补充和修改。欧洲一体化取得了巨大进展。 (6)1995年,奥地利、芬兰、瑞典正式加入欧盟,欧盟扩大到15国;2004年5 月1日,波、捷、斯、匈、斯、马、爱、立、拉、塞10国成为欧盟正式成员;2007年,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3.影响(1)地域和人口的扩大增加,带来了内部市场的扩展和对外贸易竞争力加强的新优势。(2)内部游余资金

29、和剩余劳动力及商品的流动有了更广阔的场所。(3)加强了与世界各地区国家的联系,巩固加强了它的海外市场,在与美日的 竞争中占据上风。(4)与发展中国家的联系更加广泛、更密切,双方互惠互利相互依赖程度加深。(5)对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产生深刻影响,加强了欧洲国家的团结。(6)共同体与发展中国家的良好经济关系,;使双方在政治上经常联合一致,形 成了孤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局面。”简析日本经济起飞的原因。1、日本进行了较广泛的社会改革,废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2、较稳定的国内政局环境,创造了有利的环境;3、政府干预经济,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4、制定了外向型

30、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5、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为经济现代化提供了高素质人才;6、日本在美国和朝鲜、越南战争的大量军事订货中大发横财;7、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而对日本进行大力扶持和保护。“述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1)国内因素:;A、民主化改革铲除了封建因素残余,为经济腾飞扫清了障碍;B、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十分重视教育事业;C、实行高积累高投资的政策;D、充分发挥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E、确立贸易立国的思想,积极开拓国外市场;F、建立了高效率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2)外部因素:A、日本作为战败国,放弃了参战和发动战争的权力,使其每年的军费开支被压缩

31、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以下,政府可以拿出较多资金发展经济B、美国的扶植与军需订货C、战后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D、国际市场上廉价的原料和燃料“联邦德国经济奇迹;原因(1)拥有相当坚实的国内物质和技术基础;(2)马歇尔计划援德资金得到了合理运用;(3)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4)法德矛盾的缓和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5)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6)进行社会政治民主化改革;(7)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日本政治化改革” 第一,修改宪法,改革政治制度。取消了天皇总揽国家统治大权的权力,天皇只是作为日本国的象征。改革了日本政治制度中的封建专制主义、法西斯军国主义因素,确立了立法、司

32、法、行政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新宪法扩大了日本国民的资产阶级民主权利,使妇女和男子一样享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通过修改宪法,在日本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第二,解散财阀,禁止垄断。解散作为财阀总公司的控股公司,切断财阀家族对企业的控制。分割大企业,防止经济力量过度集中。制定禁止垄断法,防止已被解散的财阀复活。第三,实行农地改革。战前日本仍保留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情况严重阻碍农业的发展。由于战后空前的粮食危机,土地和粮食问题更加突出,农村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经过农地改革,基本上消灭了寄生地主及其土地所有制,建立了以自耕农为主的小农经济,从而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并为日本经济起飞创造了条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