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67.87KB ,
资源ID:1283851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8385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二语文导学案21桃花源记.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二语文导学案21桃花源记.docx

1、初二语文导学案21桃花源记第 21 课 桃花源记(第1课时)【学习目标】1能流畅朗读全文,读准字音。2能正确写出“妻子”、“交通”、“无论”等重点字词的解释。3能结合注释,用现代汉语流畅地翻译全文,积累文言实虚词。【体验学习】朗读交流1大声朗读课文。1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对节奏,做到既能读得优美,又有助于词义的理解。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2 要特别注意读出感情。本文语言于自然朴质中,也有淡淡的欣喜和忧伤:“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不免要读出欢喜;而“不复得路”,语气则应低沉,读音要有适当的延长。2根据知识链接,了解“记”的含义。新知探究1结合注释,翻译重点实虚词。缘溪行 ( ) 落英

2、缤纷( ) 甚异之 ( ) 欲穷其林( ) 屋舍俨然( ) 桑竹之属( ) 悉如外人( ) 黄发垂髫( ) 便要还家( ) 无论魏晋( ) 便扶向路( ) 处处志之( ) 2、根据字词解释桃花源记全文,识记文言字词。综合提升1朗读下列语句,并写出翻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在括号内填入被省略的人称词。( )见渔人,( )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当堂检测】1翻译重点实虚词。率妻子 ( ) 落英缤纷( ) 阡陌交通( ) 欲穷其林( ) 屋舍俨然( ) 桑竹之属

3、( ) 无论魏晋( ) 便扶向路( ) 处处志之( ) 2.翻译下列句子。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不足为外人道也。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学习反思】我们收获了:不足的方面:【知识链接】1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相当于现在的记叙文,有的夹有一点议论,更像散文。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2陶渊明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文学家,出身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当时社会动乱不安、官场丑恶,他有志不得展,弃官回乡,“不为五斗米折腰”。41岁的他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羸疾一起折磨

4、着他,63岁去世。后人称为“靖节先生”或“五柳先生”。陶渊明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淡泊明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也有“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其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炼。3.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原诗如下:桃花源诗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5、!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狮,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课后精练】1.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D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2.对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便扶向路(原来的) B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C渔人甚异之(对感到奇异) D欣然规往(规定)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A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B文中描绘桃花林奇异景象的句子是: C文中描绘老人小孩的句子是: D交代桃花源人来此的原因的句子是: (第2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争取当

6、堂背诵。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文章线索,并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大意。3结合背景知识,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文中寄寓的社会理想。【体验学习】朗读交流1熟读全文,争取当堂背诵。2整体把握内容。线索: 框架:发现桃林 3注意划出文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状况的语句,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绘的,在旁边做好批注,并尝试归纳。如: 桃源民风热情好客,淳朴善良 ,你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新知探究探究下列问题:文中写到“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会说什么?怎样说的?又为什么会“皆叹惋”?“诣太守,说如此”,你猜想当时太守说了什么?渔人明明“处处志之”,但结果却“不复得路”,这暗示

7、了什么?本文所写的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学法指导:可以从衣食住行、社会状况、精神思想等方面入手。综合提升1你知道“垂髫”是现今的多大年龄吗?你还知道哪些古代的年龄称谓,试着写写。2. 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学法指导:可以联系作者生平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并结合社会发展常识。【当堂检测】1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2合上书,理解性默写。文中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 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安定生活的句子是: 表现“村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 表现“桃源人”来桃花源的原因的句子是:

8、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学习反思】我们收获了:不足的方面:【知识链接】1 写作背景: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这时陶渊明归隐田园已经十六年了。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

9、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405),他仓促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作了最后决裂,长期隐居田园,躬耕僻野。他虽“心远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

10、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2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赏析:陶渊明在晋安帝义熙元年,主动辞去彭泽县令,决意退隐田园不再出仕。次年写了归园田居组诗五首,描写自己离开官场时的愉快心情,淡泊明志,赞美乡村生活和田园风光。本诗是第一首,叙述弃官归田的原因、归田之后的村居生活、重返自

11、然的愉快心情。 【课后精练】1.读短文,这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社会,寄托什么思想?与桃花源记相比,有何异同?苛政猛于虎孔子过泰山之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于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2. 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谈谈你的理解。(第3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梳理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汇及特殊文言现象。2.辩证理解“世外桃源”中作者寄托的政治理想。3.能在掌握的文言词汇基础上进行课外文言文的拓展。【体验学习

12、】朗读交流1.通假字:A.具答之( ) B.便要还家( )2.词类活用:A.渔人甚异之( ) B.复前行( ) C.欲穷其林( ) D.处处志之( ) 新知探究探究一:一词多义 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志 寻 寻向所志( ) 寻病终 ( ) 忘路之远近 ( ) 武陵人捕鱼为业 ( ) 渔人甚异之 (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之 具答之 ( ) 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处处志之 ( ) 为有源头活水来 ( ) 闻之 ( ) 以丛草为林 ( )探究二:古今异义A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义: 今义: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 今义:

13、)D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 今义: )E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F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古义: 今义: )G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今义: )综合提升1.作者写南阳刘子骥寻桃花源未果是否为“蛇足”?2.我们应如何来评价陶渊明在文中所表现出的政治理想?(学法指导: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作者的政治理想。)【当堂检测】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山东泰安中考题) 哀溺文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

14、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注释 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氓:民,百姓。 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大氓:有钱有势的人。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永之氓咸善游 咸: 中济,船破,皆游 济: 有顷,益怠 怠: 又摇其首,遂溺死 遂:2.翻译下列句子。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何不去之!汝愚之甚,蔽之甚!3.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习反思】我们收获了:不足之处:【知识链接】1.关于刘子骥:姓刘,名驎之,字子骥,晋太元年间之河南南阳人。

15、当时有一定的声名。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并且是陶渊明的一个远房亲戚,两人知趣相同,经常相约游山玩水。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推测,陶渊明与刘子骥结伴探险,在一个武陵渔人的向导下,来到了陌生的奉家山桃花源地段,发现了古村落,发现了赤岩山(后文中要提及)。陶渊明与刘子骥是讲信用的人,为了“不与外人道”,因而在文中陶渊明耍了一下手段,隐去了自己,也隐去了刘子骥。可以说武陵渔人的原型是陶渊明自己。(这点是陶的惯用写作手段,比如他的五柳先生传就是写他自己)陶渊明为什么要到奉家山来呢?陶渊明祖籍邵阳,家族庞大,在邵阳、溆浦一带的亲友不少,陶渊明肯定听到过关于莫徭的传说。所以,陶渊明与刘子骥结伴而探险奉家山区是极有可能

16、的。刘子骥探访桃源未果寻病终,这件事是作者虚构的,增加了故事中桃花源的神秘性,使人们只能凭空想像它、羡慕它的存在。目的是说明了作者对当世的失望,想找一个心中的桃花源,但又不能脱离现实的苦恼。可以看出陶渊明为了表达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希望远离战乱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幸福平安,是陶渊明美好的政治理想与黑暗的社会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 体现了陶渊明的美好品德。2.歌曲桃花源记:弹一首渔舟唱晚/借几句千里婵娟/山重水复下一站/总有花明柳暗/前面是峰回路转/抬头望云开雾散/春风吹绿杨柳岸/你是我的桃花源/柳如针 雨如线织一段风景为你做衣衫/在你身边 凡尘如云烟/忘了今夕是何年/歌婉转 舞翩迁/只羡鸳鸯不羡仙/

17、若为情丝缠绵/忙忙碌碌只是枉然/看云霞朝飞暮卷/装点着谁家庭院/少年采菊东篱边/悠然见南山/好时节和风送暖/好姻缘千金不换/海角天涯那么远/有你就有桃花源/柳如针 雨如线织一段风景为你做衣衫/在你身边 凡尘如云烟/忘了今夕是何年/歌婉转 舞翩迁/只羡鸳鸯不羡仙/若为情丝缠绵/忙忙碌碌只是枉然/柳如针 雨如线织一段风景为你做衣衫/在你身边 凡尘如云烟/忘了今夕是何年/歌婉转 舞翩迁/只羡鸳鸯不羡仙/若为情丝缠绵/忙忙碌碌只是枉然【课后精练】(湖南株洲中考题)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侍臣:周围的大臣。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孜孜:勤恳的样子。稔:rn,丰收。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征求不已( ) 惟欲清净( )2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