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1 ,大小:57.27KB ,
资源ID:128284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8284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泗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泗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1、泗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泗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第一篇 发展背景和发展环境第一章 “十一五”时期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围绕“跻身苏北第一方阵,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奋斗目标,全面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带动、强农富民、生态立县、民生普惠、创新创优”六大战略,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务实苦干,加快发展,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势头,全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2.2亿元(预计,下同),“

2、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4.2%,高于同期全国及全省经济增长速度。按常住人口计算,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523元;2010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5.6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5亿元,年均增长57.7%、50.3%,2006-2009年连续4年被评为江苏省财政收入增收表彰单位;全县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29.5:39.4:31.1调整至2010年的19.1:47.5:33.4,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至80%以上;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投资在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提高到36.5%,其中工业投资五年累计超过350亿元。纺织服装、木业加工、照明电器三大传统产业

3、发展壮大,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电气和绿色包装四大新兴产业规模初显。(二)基础设施突飞猛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十一五”期间,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新提高,城市功能得到新发挥,城市形象得到新提升,城区开发进入片区时代,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20.5平方公里扩展至2010年的41.5平方公里,2010年城市化率达到41.8%;城市规划工作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建总投资达410亿元,新建改造89条110公里城乡道路,建成城市森林公园、市民广场、生态公园等公共基础设施,城市新增天然气管网建设80余公里;“四城同创”工程进展顺利,连续三次获评省级双拥模范城,省级园林城市、卫

4、生城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进展顺利;运河新城、西康新区、城南生态科技新城“三个片区”建设整体启动,基础设施配套有序推进。同时,启动王集镇、新袁镇两个“卫星小城”建设。“十一五”期间,乡镇“4+1”工程强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成效显著,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和水系、供电、基础设施等详细规划通过论证,一批龙头项目落户投产,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改善,镇村两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所有乡镇财政收入超千万元,连续多年被评为省高效农业先进县、高效渔业规模化建设先进单位,跻身首批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行列。(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科技兴县取得明显成效,科技进步贡献率有了较

5、大提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及专利数持续增长,生态科技园启动建设。2010年全县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6项,获批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项,组织实施县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0多项,完成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产学研合作项目60个,年销售收入亿元企业建设研发机构5个,获市科技进步奖15项。“十一五”期间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全社会专利申请量累计达到683件。2008、2009年连续两次荣获“省人才工作先进县”称号,2005-2008连续四年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县年度考核,2005-2009年连续5年荣获省“防震减灾先进单位”称号。区域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基本实现了由教育优先发展向教育领先发展转变

6、的目标。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和现代化装备水平极大改善,师资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十一五”期间,先后获得全市唯一的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单位、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江苏省幼儿教育工作先进县、首批创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等荣誉称号,高考本科达线率始终领跑全市。连续获得市教育工作目标综合考评一等奖、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一等奖、职教综合考评一等奖,成为宿迁接受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现场考察评估的唯一县区。县体育场、大剧院等一批文体设施投入使用。泗阳电视台完成数字化省级改造,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16个乡镇全部实现光缆联网。连续成功举办全国越野摩托车锦标

7、赛和全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泗阳赛区比赛。各乡镇均建成综合文化站,全县以动漫软件、服务外包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全县按照“管办分开、医防分设”的原则,进行了以产权置换为主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事业不断扩大,医疗卫生资源不断增加,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加强,爱国卫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运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楼2009年正式投入使用。全县医疗卫生人员达到2952人,城乡健康教育覆盖面达85%以上,人民群众就医条件显著改善。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取得新成绩。全面落实“依法行政、依法维权、依法维稳”的社会治安综合治

8、理新举措,探索出一套思路清晰、机制完善、运作高效、基础扎实、保障到位的特色工作模式。连续5年被省表彰为“社会治安安全县”,2009年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全县法治建设做法被誉为“泗阳模式”在全省推广。2008年、2010年被表彰为省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4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25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6.5%、12.2%。2009年荣获省政府全面小康推进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面达91.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99.6%,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达98%以上,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9、深入实施农村“五件实事”,农村住房、饮用水、道路、医疗等条件迅速改善。生态泗阳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成功举办第二、第三届中国杨树节,2010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9.8%,2010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绿色能源建设示范县、中国生态建设模范县和全国最佳生态宜居县。(四)政府职能加速转变,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加快。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许可。先后出台廉政公示、村官审计、乡科级干部公推公选到“五个一线”干部实践锻炼全程考察制度,全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政府部门突出职责重点,理顺职责关系,强化直接服务,健全监督机制,严

10、格控制机构编制。县行政服务中心在全省首创“三集中三到位”,并发展到“五集中五到位”,在全省同行中率先通过ISO9001:2008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率先出台县乡机关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述法考核评价实施办法,首次将述法述廉工作列入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2010年实施泗阳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稳妥推进县政府机构改革。物价、财税、投资、金融改革进展顺利,科教文卫、劳动人事、住房制度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入。(五)对外开放取得突破,区域合作日趋紧密对外贸易取得突破性进展。2010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1亿美元,“十一五”期间对外贸易年均增长56.4%。利用外资提高到新的水平,2010年引进外资企业1

11、3家,实际利用外资到账2715万美元,年均增长45%。对外经贸领域不断拓展,经济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劳务合作、海外工程承包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2010年全县共有外资企业54家,有自营进出口实绩企业57家,产品主要出口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孟加拉、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长三角和淮海经济区合作,依托吴江市对口支援的有利条件,积极搭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主动承接吴江、苏州以及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项目。“十一五”期间共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超过300项,承接资金近百亿元。宿淮铁路、京杭运河泗阳港、泗阳大桥、运河四桥和省道325、330、245、火车站、港口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陆续开工建设。经济社会

12、快速发展的同时,泗阳仍然存在一些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从具体情况看,虽然企业、产业有所增多,数量不断增加,产业门类不断拓展,但大企业、强企业数量仍然偏少,产业集聚度不够高、新兴产业规模不大、服务业比重较低的现状依然存在;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但总体水平低、人才总量少的局面依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但区位优势不够突出的问题依然存在。2010年,泗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一般预算收入水平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41%、31%,城市化率比全省低15.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5%、76%。这些都是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和“弱项”,也是实现发展更大突破的主攻点和突

13、破口。第二章 “十二五”期间发展环境“十二五”期间,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加速推进,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向纵深发展。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实现宿迁发展更大突破的若干意见,宿迁市迎来新的重大历史性发展机遇,泗阳发展必将进入新的快车道。(一)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包容性增长,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将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工作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重要支

14、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将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长三角加速一体化进程,江苏率先发展创新型经济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规划将长三角区域定义为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全境,着力实现整体产业升级、整体产业转移,长三角城市群率先建成世界级城市群。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全面提速。江苏省把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省份作为主攻方向,把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作为工作主题,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

15、变,着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提升产业附加值,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努力构建低碳化发展新体系,推动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带头产业。全省上下坚持规划先行、项目优先,先后出台11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90个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等规划。2010年起部署实施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三大规划。这一系列重大发展决策的提出将在未来的3-5年内深刻影响江苏经济发展,成为构筑江苏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战略举措。(三)苏北发展进入快速通道,扶持宿迁突破力度更大省委、省政府正式决策“苏北振兴、南北挂钩”以来,江苏省相继出台了一大批扶持苏北发展的政策措施。苏北已经进入发展快速

16、通道,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四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稳步提升,南北差距逐渐缩小,三大区域优势互补、互动发展的局面初步形成。“十一五”期末,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实现宿迁发展更大突破的若干意见,将宿迁市作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进一步明确了宿迁发展的目标定位和主要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的政策措施,着力支持宿迁改革创新,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四)泗阳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六大战略增添发展活力近年来,泗阳立足县情实际,以“跻身苏北第一方阵,建设小康”为工作目标,加快实施六大发展战略,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木材加工和照明电器业,着力引进新家纺企业

17、,初步构建了具有泗阳特色的“3+4”产业体系,为泗阳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2010年泗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标志着还将持续较长时间的经济高速增长。“十二五”期间,泗阳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经济发展转型速度加快,资源环境压力进一步增大,区域竞争日益加剧。与此同时,也有全国经济总体平稳持续增长,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省委、省政府支持宿迁发展的力度加大等优势。总体来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优势大于劣势,机遇远大于挑战。第二篇 “十二五”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第三章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18、观,以突破大项目、创新促转型为主题,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城乡一体化、强农富民、普惠民生、生态立县和创新创优“六大战略”,持续推进滨水城市3年大变化等“六大规划”,聚力打造绿色能源高地,加快建设滨水森林城市,为高水平跨入全国百强、高质量建成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第四章 发展战略一、工业强县战略。围绕优化转型升级,突出“调高调优调强”基本取向,坚持以新产业、大项目、新链条扩张规模总量,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推动转型升级,重点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翻倍、现代服务业提速步伐,建设新光源基地、新家纺之乡、新木业走廊。二、城乡一体化战略。以50平方公里、50万人现代滨水森林为建设目标,全面加快城市化步

19、伐。大力开展“五区联动、四城同创”,全方位塑造城市品位、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集聚辐射和承载带动功能。围绕“532”发展目标,加快建设中心城区、中心镇和农民集中居住点,构建梯度化城镇体系,全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三、强农富民战略。以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农业强县为目标,以乡镇“4+1”工程建设为载体,重点突破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化及农业科技进步,全力打造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大招引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力度,发展特色品牌农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进城就业,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全力促进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四、生态立县战略。贯彻落实生态县建设规划,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构建生态空间框架,合理保护利用

20、自然资源,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环保,推动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努力创建绿色生态家园,改善社会人居环境。五、民生普惠战略。高标准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人民收入水平,普遍惠及千家万户。加快打造教育名县,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提质扩容,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构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平安法制安民工程,全力打造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和谐社会。六、创新创优战略。发扬“三创”精神,鼓励全民创业,全面突破科技创新,各项工作力争创优。构建泗阳区域创新网络,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以持续的创新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1、迈上新台阶。第五章 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实施“5115工程”,完成“两大跨越”。“5115工程”即: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工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00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0亿元。“两大跨越”即:超过全国经济发展平均水平,建设高水平百强县;提前实现全面小康。具体分“两步走”:第一步到2012年,打好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9年全国平均水平;第二步到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进入全国百强县,提前实现全面小康。(指标见表1)一、综合经济。建成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高效农业融合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

22、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1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000元;一、二、三次产业比重为8:54:38,财政总收入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3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32%;500万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20%,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00亿元以上。二、工业发展。建成以绿色能源为引导、以“3+4”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3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工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比达到5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00

23、家。三、服务业发展。建成商贸、物流、旅游、金融、商务、科技等服务齐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90亿元,年均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20%。四、城市化与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建设现代滨水森林城市,启动规划滨湖片区。到2015年,初步建成中心城市、中心镇、小城镇、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梯度化城镇体系,城市化水平达到50%。五、科技创新。初步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县域技术创新体系。到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于1%以上,专利申请量达到1200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5%。六、对外开放。到2015年,进出口总额达

24、到6亿美元,年均增长32%以上;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年均增长35%。七、人口资源环境。到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加强土地综合整治,耕地保有面积106万亩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省市调控标准;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得分超过90;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八、社会事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就业、社会保障、人口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到2015年,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幼儿入园率达到98%,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例达4%;进一步加快体育馆、游泳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大型文体场馆和小区、城市绿地的群众体育健身设

25、施建设;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人人享有公共卫生服务;城镇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6%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均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9%。九、人民生活。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努力实现五年倍增。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000元,年均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500元,年均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恩格尔系数低于40%。第三篇 经济发展第六章 绿色能源引领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坚持工业强县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绿色能源高地、新光源基地、新木业走廊、新家纺之乡。加快

26、新兴产业发展,构建“3+4”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积极发展技术水平和附加值高的先进制造业,着力形成3-5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3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以上;全部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以绿色能源高地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绿色能源产业销售收入超过新兴产业销售收入的50%。以新兴产业引领全县工业发展,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全县工业销售收入的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00家。“十二五”期间创建中国驰名商标5件、江苏省著名商标20件、省级以上品牌产品30件。第一节 聚力绿色能源高地,加快新兴产业翻番建立健全完善的组织推进机制和政

27、策扶持机制,落实国家和省、市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制定实施新能源、电子电气、装备制造和绿色包装等产业规划。到2015年,四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新能源产业以打造太阳能光伏及风力设备产业链为重点。一是强化“单晶硅拉制/切片光伏电池生产/封装光伏发电系统光伏应用”产业链,二是发展风电塔筒、叶片到发电机、防腐材料的风电产业链。大力扶持晶鼎、环宇、晨电等企业发展,加速招引相关太阳能光伏项目,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形成,推动企业向承接太阳能光伏发电成套工程方向发展,积极争取落实2个以上国家级太阳能光电工程项目。大力推进明宇电气等风电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发展风电装备产业,加强招引风电设备

28、零部件企业,积极争取建设国家、省级风力发电新项目,形成特色显著的风电设备生产基地。到2015年,绿色能源销售收入超250亿元,建成区域绿色能源高地。电子电气产业重点发展精密IT配件、精密电子元器件、电气成套产品等。在现有IT配件企业和电气企业的基础上,积极与国内外大型IT企业开展配套协作,大力招引IT和电子电气企业项目,努力打造IT产业配套协作产业集群,发展泗阳IT产业。到2015年,努力实现产业销售收入超100亿元。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汽摩配件、大型精密装备、智能装备和新型装备。加快招引汽车、摩托车等零部件企业和大型精密装备制造企业,招引国内外一流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到2015年,形成年销售

29、收入90亿元的产业规模。绿色包装产业重点发展绿色再生纸产业、纸制品包装及特色薄膜包装。促进现有印刷包装企业引进先进数控设备,采用环保材料生产,帮助企业通过国际级、国家级环保认证标准。积极招引国际国内以绿色环保产品知名的印刷包装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全面推进印刷包装业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到2015年,绿色包装产业销售收入超60亿元。第二节 突破规模化品牌化,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促进三大传统产业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向中高端制造转变、向品牌竞争转变、向集约化经营转变,进一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延伸增粗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到2015年,三大传统产业实

30、现销售收入450亿元。照明电器实现向新光源转型升级,纺织服装实现向新家纺转型升级,木材加工实现向新木业转型升级。新光源重点发展LED产品、各类节能灯具、大功率节能灯、智能节电设备。以技术水平较高、拥有自主品牌的龙头企业为重点,推进建设新光源产业园,积极引进节电设备和LED生产企业,推动智能节电设备、大功率节能灯、功能性节能灯、成灯及灯饰工艺品、LED应用产品等产品的制造。以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打造自主品牌为重点,加快照明电器产品向绿色、节能、长寿方向发展。2015年,销售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5家以上,新光源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全力打造新光源基地。新家纺重点发展纺织、服装、家纺、产业用

31、纺织品及新型纺织材料等,大力引进外资及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结合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调整结构、扩大规模,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加快培育、发展各种特色纺织集群、功能配套齐全的专业市场及适时开展网上销售业务。着力打造纺织各门类的产业链,积极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自动化先进技术装备,大力引进、培养设计人才,扩大自有品牌比例,提高贴牌加工产品档次,提升品牌及加工水平的知名度,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方式的转变。全力招引知名纺织服装企业,集聚世界纺织服装品牌。到2015年,服装加工能力突破4亿套件,纺织服装业销售收入达150亿元,全力打造新家纺之乡。新木业重点发展科技木、钢板承接材、实木复合地板和成套

32、家具等。整合保护木业资源,着力打造新木业产业链。积极发展精深加工木制产品、发展终端家具产业和配套产品,加快林木加工产品向家具制造终端发展进程。着重培育一批技术水平较高,拥有自主品牌的木业企业,加快引进中高端板材、地板及家具制造企业,打造全国知名木业品牌。加快木业园区建设,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推进产业集聚。到2015年,培植5家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新木业销售收入超240亿元,构建新木业链式产业集群,培育中国绿色板材、实木复合地板和家具产业基地,打造新木业走廊。积极运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设备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积极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实施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程。建立专业化大规模城市建设公司,组建高素质建筑施工队伍。到2015年,建筑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7%。第三节 推进园区二次创业,实现开发区新跨越围绕“一体两翼布局、一区多园联动、专业特色鲜明”方向,把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作为泗阳创新转型引领区、创新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集聚集约发展先导区,加快推动园区由形态向功能开发转变、由省级园区向国家级园区转变,尽快实现园区的跨越提升。到“十二五”末开发区在规模、功能和效益方面达到“苏北领先、全省一流”,在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排位中上升10位以上,推进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