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180.48KB ,
资源ID:1282376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8237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品解析江苏省高邮市届高三开学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品解析江苏省高邮市届高三开学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docx

1、精品解析江苏省高邮市届高三开学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2019届高三年级阶段性联合学情调研语 文 试 题语文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试卷共8页;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考试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 (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

2、组是在闻一多看来,不是唐朝成就了诗歌,而是诗歌成就了唐朝,故而诗歌成了唐朝的 。第一个从唐诗中选出 之作的当数严羽,他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在严羽打开潘多拉盒子之后,七律桂冠便 ,莫衷一是。A. 标志 独树一帜 言人人殊B. 标志 独占鳌头 言人人殊C. 标示 独占鳌头 众说纷纭D. 标示 独树一帜 众说纷纭【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标志”,表明特征的记号;“标示”,标明,显示。第一处,从语法角度来看,此处应使用名词,而“

3、标示”是动词,故应使用“标志”。“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独占鳌头”,原指科举时代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第二处,从后面“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可知,句中应是说占首位的作品,应使用“独占鳌头”。“言人人殊”,各人有各人的意见,同一消息或事情,各人却说成各不相同的情形;“众说纷纭”,人多嘴杂,各有各的说法,议论纷纷。第三处,句中是说对“七律桂冠”的评说,这是针对同一事情,应使用“言人人殊”。故选B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

4、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高新技术日新月异,欢乐喜庆的“中国年”多姿多彩。 , , 。 , , 。身处天涯,心在咫尺。今年春晚,通过在新媒体平台投放VR短视频,让人们仿佛置身晚会现场,获得了沉浸式的观赏体验;晚会还首次开展5G网络4K电视传输,将艺术与科技精彩融合,观众在大呼过瘾的同时,也为

5、我国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感到由衷自豪。不仅能观看不论是否能够一家团聚不论身处何方熟悉的年味儿在高速的移动网络上同样回味悠长人们都能打破空间限制,更加便捷流畅地共享这顿“春晚年夜饭”还能参与互动,新年祝福、发红包、送春联、致问候,表达亲情、畅叙友情、抒发乡情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方式,如本题就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故考生要用好语境,然后根据前后的语境确定首句和尾句,再根据句子中的关联词、代词、指示代词确定句子间的顺序。这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中国年”,和的句式结构一致,这两句应放在一起,应先说身处之地,再说能否团聚

6、,这就确定了的顺序,且这两句都使用“不论”的关联词,从关联词搭配的角度来看,后面的句子中应使用“都”,这就确定了第句,这就排除D项;中使用关联词“不仅”,那么下一句中应使用“还”“而且”等,这就确定了第句,这两句应放在一起,这就排除A项;横线后面说的是媒体平台上的年味,第句承上启下,引出下面的移动网络上的年味,应放在最后;再根据标点来看,三句应放在一起,“不论不论都”是三个连续的小句,中间应使用逗号,排除B项。故选C项。3.在下列各项中,括号内连用数字的表达意义方式,前后不相同的一项A.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一个女子,年约(二八)B. 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

7、一)C. 鬓毛(八九)已成霜,此际逢春只自伤/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D.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在下列各项中,括号内连用数字的表达意义方式,前后不相同的一项”,然后结合课内所学辨析。本题中,A项,“三五之夜”指农历每月十五,“二八”指十六岁,都是数字相乘。B项,“十九”指“十分之九”,“十一”指“十分之一”, 都是指分数。C项, “八九”和“十二”都是虚指许多。D项,“一二”实指一两块,“三两枝”指虚指,几枝,这两者不同。故选D项。

8、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一面镜子,照了一辈子人,就是没有照见自己。有一天它邂逅了另一面镜子,才看见了自己的真面目。A.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C.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D.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意,压缩概括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然后分析语段的内容,把握其意思。“一面镜子,照了一辈子人,就是没有照见自己。有一天它邂逅了另一面镜子,才看见了自己的真面目”,歌中的物象是镜子,镜子一辈子只照别人,就是没

9、有照见自己,直到有一天,偶遇另一面镜子,才看见了自己的真面目。镜子只能鉴人,不能鉴己;只能明察秋毫别人的得失,却看不到自己的庐山真面;只能知人,不能知己。镜子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它所处的位置,说白了就是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就说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A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B项,“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是说对自己要严格;D项,“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强调自省。这三项与语段的意思不一致。故选C项。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10、成各题。汉高帝论苏轼有进说于君者,因其君之资而为之说,则用力寡矣。人唯好善而求名,是故仁义可以诱而进,不义可以劫而退。若汉高帝起于草莽之中,徒手奋呼而得天下,彼知天下之利害与兵之胜负而已,安知所谓仁义者哉!观其天资,固亦有合于仁义者,而不喜仁义之说,此如小人终日为不义,而至以不义说之,则亦怫然而怒。故当时之善说者,未尝敢言仁义与三代礼乐之教,亦惟曰如此而为利,如此而为害,如此而可,如此而不可,然后高帝择其利与可者而从之,盖亦未尝迟疑。天下既平,以爱故欲易太子,大臣叔孙通、周昌之徒力争之,不能得,用留侯计仅得之。盖读其书至此,未尝不太息以为高帝最易晓者,苟有以当其心,彼无所不从。盍亦告之以吕后太

11、子从帝起于布衣以至于定天下,天下望以为君,虽不肖而大臣心欲之,如百岁后,谁肯北面事戚姬子乎?所谓爱之者,只以祸之。嗟夫!无有以奚齐、卓子之所以死为高帝言者欤?叔孙通之徒,不足以知天下之大计,独有废嫡立庶之说,而欲持此以却之,此固高帝之所轻为也。人固有所不平,使如意为天子,惠帝为臣,绛灌之徒,圜视而起,如意安得而有之,孰与其全安而不失为王之利也?如意之为王,而不免于死,则亦高帝之过矣。不少抑远之,以泄吕后不平之气,而又厚封焉,其为计不已疏乎?或曰:吕后强悍,高帝恐其为变,故欲立赵王。此又不然。自高帝之时而言之,计吕后之年,当死于惠帝之手。吕后虽悍,亦不忍夺之其子以与侄。惠帝既死,而吕后始有邪谋,

12、此出于无聊耳,而高帝安得逆知之!且夫事君者,不能使其心知其所以然而乐从吾说,而欲以势夺之,亦已危矣。如留侯之计,高帝顾戚姬悲歌而不忍,特以其势不得不从,是以犹欲区区为赵王计,使周昌相之,此其心犹未悟,以为一强项之周昌,足以抗吕氏而捍赵王,不知周昌激其怒,而速之死耳。古之善原人情而深识天下之势者,无如高帝,然至此而惑,亦无有以告之者。悲夫!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爱故欲易太子 易:更换B. 不少抑远之 少:稍微C. 而高帝安得逆知之 逆:违背D. 使周昌相之 相:辅佐6.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B

13、. 布衣,是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借指平民的还有闾阎、黎民、黔首、庶人等。C. 北面,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所以对人称臣称为北面。D. 在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死曰死。7.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唯好善而求名,是故仁义可以诱而进,不义可以劫而退。(2)如意安得而有之,孰与其全安而不失为王之利也? (3)古之善原人情而深识天下之势者,无如高帝,然至此而惑,亦无有以告之者。8. 苏轼认为群臣在进谏高帝方面犯了哪些错误?结合全文概括。【答案】5. C 6. D 7. (1)人都喜欢做好事而求得名声,所以符合仁义的事可以引导他去做,

14、不符合仁义的事可以胁迫他不做。(2)如意怎能拥有天子的宝座呢,这与保全自己并且还能做一名诸侯王(相比),哪个更有利呢?(3)古时善于推究人情又深知天下大势的,没有谁赶得上高帝,然而在这件事上却糊涂了,也没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他。 8. 叔孙通这些人只有废嫡立庶这套言论,没有说清利害关系,张良的计策只是用某种形势胁迫高帝改变主张,存在危险和后患。【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而高帝安得逆知之”中“逆”如解释为“

15、违背”,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这句话是说“而高帝怎会提前料到这些呢”,“逆”应解释为“预先”,故选C项。【6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死曰死”错误,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故选D项。【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

16、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好”,喜欢,“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好事;“是故”,因此,所以;“诱”,引导;“仁义”,符合仁义的事情,“不义”,不符合仁义的事情;“劫”,胁迫。第二句中,“安得”,怎么能够;“有之”的“之”,代词,代天子的宝座;“孰与”,和相比,哪一个更;“全”,保全;“为”,动词,做。第三句中,“善”,善于;“原”,推究;“识”,懂得,知道;“无如”,没有比得上;“然”,然而;“惑”,糊涂;“以”后省略代词“之”,“以”,介词,把。【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

17、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苏轼认为群臣在进谏高帝方面犯了哪些错误?结合全文概括”,然后到文中筛选出相关信息,理解并概括其意思。如第三段“叔孙通之徒,不足以知天下之大计,独有废嫡立庶之说,而欲持此以却之,此固高帝之所轻为也”,意思是 “叔孙通这些人,他们是不懂天下大计的,只有废嫡立庶这套言论,想以此来改变高帝,这就是高帝轻易想改立太子的原因啊”;如最后一段“且夫事君者,不能使其心知其所以然而乐从吾说,而欲以势夺之,亦已危矣。如留侯之计,高帝顾戚姬悲歌而不忍,特以其势不得不从,是以犹欲区区为赵王计,使周昌相之,此其心犹未悟,以为一强项之周昌

18、,足以抗吕氏而捍赵王,不知周昌激其怒,而速之死耳”,意思是“再说,侍奉国君的人,不能让国君从内心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从而欣然接受自己的意见,却想用某种形势胁迫国君改变主张,也是很危险的。像留侯的计策,高帝看着戚姬悲伤而内心不忍,只是因当时的形势而不得不听从,所以还想一心一意替赵王打算,让周昌辅佐他,这是他心里还不明白,认为一个硬脖子的周昌,就可以抗拒吕氏而保护赵王,不知道周昌恰好激怒吕后,从而加速了赵王被杀”。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

19、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

20、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文言文翻译:向国君进谏的人,根据国君的天资来向他进谏,就可以省力。人都喜欢做好事而求得名声,所以符合仁义的事,可以引导他去做,不符合仁义的事,可以胁迫他不做。至于汉高帝,从偏僻乡野徒手起事,奋臂呼号而得了天下,他只知道天下的事,哪个有利,哪个有害,军队打仗,怎样战胜,怎样战败,哪里知道所谓的仁义呢?看他的天资,当然也有合乎仁义的地方,但他不喜欢听仁义之类的言论,这就如同小人整天做不符合道义的事情,但用不符合道义的言论来说他,他也会愤然发怒。 所以当时能言善辩的人士,未敢把仁义和夏商周三代的礼乐教化拿来

21、对高帝讲,也只是说这样做有利,这样做有害,这样做可以,这样做不可以,然后高帝选择有利的和可行的事来做,他未曾迟疑过。天下太平之后,(高帝)因为宠爱(戚姬)的缘故,想要另立太子,大臣叔孙通、周昌这些人据理力争,却改变不了高帝,最后采用留侯张良的计策才勉强作罢。(苏轼)读书读到这,不曾不叹息认为高帝是最容易说通的,只要能说到他心坎里,他是没有不听从的,哪里用得着告诉他,吕后和太子从高帝平民时起就跟随他身边,直到平定天下,天下人都渴望惠帝成为他们的君王,即使他不贤明,大臣们内心也想让他当君王,假使高帝百年之后,谁肯北面称臣侍奉戚姬的儿子呢?所说的爱他,其实是坑害他。唉!没有人把奚齐和卓子是怎样死的说

22、给高帝听吗?叔孙通这些人,他们是不懂天下大计的,只有废嫡立庶这套言论,想以此来改变高帝,这就是高帝轻易想改立太子的原因啊。假使让如意做天子,惠帝称臣,周勃、灌婴等人,环顾而起事,如意怎能拥有天子的宝座呢,这与保全自己并且还能做一名诸侯王,哪个更有利呢?如意做了诸侯王,最后还是未免一死,也是高帝的过失啊。(高帝)不稍稍贬抑和疏远如意,来发泄吕后心中的不平之气,却又丰厚地封赏他,对事情的盘算安排,不是有疏漏了吗?有人说:吕后要强心狠,高帝担心她日后生变,所以把(戚姬的儿子)立为赵王。这又不对了。从高帝那个时候来说,算一算吕后的年龄,应当死在惠帝的时候。吕后虽然要强心狠,也不会忍心从儿子手中夺了皇位

23、给侄子。惠帝死后,吕后才萌生扶植吕氏的想法,这是出于她没有了依靠,而高帝怎会提前料到这些呢!再说,侍奉国君的人,不能让国君从内心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从而欣然接受自己的意见,却想用某种形势胁迫国君改变主张,也是很危险的。像留侯的计策,高帝看着戚姬悲伤而内心不忍,只是因当时的形势而不得不听从,所以还想一心一意替赵王打算,让周昌辅佐他,这是他心里还不明白,认为一个硬脖子的周昌,就可以抗拒吕氏而保护赵王,不知道周昌恰好激怒吕后,从而加速了赵王被杀。古时善于推究人情又深知天下大势的,没有谁赶得上高帝,然而在这件事上却糊涂了,也没有人告诉他。可悲啊!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送李副使赴

24、碛西官军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注】碛(q)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这首诗是岑参在武威送李前往安西所作。9. 与王维的使至塞上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10. 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答案】9. 王诗是实写;本诗是虚写。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作者在送别友人时的想象;首联的“应更热”和颔联的“知君”“岂能”这些词语也可看出是作者想象之景。 10. 直抒胸臆,通过“只向”“真是”等词语,抒发了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也显示出作

25、者的英雄豪气,将诗情推向高潮。【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的语言、形象以及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与王维的使至塞上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然后找出这两首诗中描写塞外景物的诗句,看写了哪些内容,使用了哪些手法。从诗歌标题来看,这是首送别诗,首联中说“火山六月应更热” ,意思是“六月的火焰山应该更是灼热”,“应”表明这是诗人的猜测想象,这说明下面所写的塞外景物应是诗人的想象,是虚写;颔联中说“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意思是“知道您经常度越祁连城,哪里会害怕见到轮台月”,“知”“岂能”进一步说明这些是诗人的想象。再

26、看王维的使至塞上,从诗歌标题来看,这是说王维出使到塞上,这也就暗示考生,诗歌中所写的塞外景物应是诗人的亲眼所见,所以应是实写。【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然后看尾联写了什么内容,使用了什么技巧,达到什么效果。“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意思是“功名富贵只向马上求取,您真是一位英雄大丈夫”,这两句直接表达诗人的情感,属于直抒胸襟,更是气贯长虹,“只向”,语气恭敬而坚决,“真是”充满赞扬和崇敬,这既可看作岑参勉励李氏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又是自己的理想和壮志。这两句显示出作者的英雄豪气,将诗情

27、推向高潮。【点睛】赏析语句题是以句子为赏析对象的一种题型。“句子”可以是某联或某阕这些局部语言。题干用语一般为“请赏析句”“请赏析联的妙处”“请从角度赏析两句”。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 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赏析语句分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该句;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这

28、就可以从描写的角度、修辞的角度、抒情方式的角度、遣词造句的角度等方面赏析。答题的时候,可以先分析诗句的意思,看诗句是写景还是抒情,写景是写了什么景,突出景物什么特点,景物是实实在在的,还是诗人想象的,由此可以考虑是否使用虚实结合或相衬;是动态的画面,还是静态的场景,由此可以考虑动静结合或相衬;景是乐还是哀,情是喜还是悲,由此可以考虑是借景抒情还是以乐景衬哀情;有没有使用什么修辞,一般考虑比喻、比拟、借代和夸张;句式如何,是否对仗;有无动词、形容词、副词,这些词语在表达情感方面有无明显的表现力,等等。答题步骤:解释该句的含意、表达的情感;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29、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2)_,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3)陛下亦宜自谋,_,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4)从今若许闲乘月,_。(陆游游山西村)(5)_,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6)_,击空明兮溯流光。(苏轼赤壁赋)(7)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8)尔曹身与名俱灭,_。(杜甫戏为六绝句)【答案】 (1). 春江花朝秋月夜 (2). 飞湍瀑流争喧豗 (3). 以咨诹善道 (4). 拄杖无时夜叩门

30、(5). 朝菌不知晦朔 (6). 桂棹兮兰桨 (7). 发愤忘食 (8). 不废江河万古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湍”“喧豗”“咨诹”“拄杖”“叩”“晦朔”“棹”“桨”“废”等。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老家缝纫店李 汀小店在一棵小叶榕树旁,绿油油的树叶遮挡了店名,只从窗户玻璃反射出“老家缝纫店”五个字。每天上下班,我都要经过这家小店,布料的那种青草和泥土味迎过来,

31、感觉像置身在青草盈盈的田野,吸入的每一口气都那么干净纯粹。那天一时兴起,我在下班路上拐进小店。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妇人静静坐在一台老式缝纫机前,埋着头,花白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她戴着一副黑框老花镜,笑容安静地绽放。她手上的鞋垫已经绣出一朵花的雏形,是桃花绽放的样子。她头也不抬,低声地招呼我一句:“随便看哈。”那声音温暖地传入我的耳朵,像极了母亲的一句问候。小店只有几平方米,却很整洁,一排木架子上一字摆好小布鞋,还有叠好的布围裙。这时,屋子里一幅“中国梦,我的梦”的十字绣吸引了我,我静静欣赏着。老人依然头也不抬,低声地说了一句:“每个人都有一个梦呢。”我连连称是,随手又拿过一双绣好的鞋垫看,一朵朵花绽放在鞋垫上。我拿过一双千层底的布鞋,沉甸甸的,手摸上去,那种厚实感一下笼罩过来。我见过母亲做千层底布鞋,一张张白色的土布用面糊粘起来,再剪成各式鞋样,然后用细麻绳一针一线地钉。钉好一双千层布鞋底,需要密密麻麻钉上两千多针,母亲要费上十多个夜晚才能做好。母亲右手中指上戴着一枚铜顶针,针头吃进布底后,再用铜顶针去顶针尾,针头露出来,再用牙齿把针头扯起来。两千多个针眼,就是这样反复两千多次。母亲扯线有时用力过猛,线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