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岳麓版高三历史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时规范练 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选择题1.(2020 全国大联考第一次联考 ,1) 历史学家钱穆曾提出 : 大体上 说, 封建时代 , 以家为国只有家务 , 没有政务。秦汉开始只剩 了一家 ,便是其时的皇室 , 于是家务转变成政务了。这一转变 ( )A.体现了周代权力集中于王室B.顺应了专制体制形成的潮流C.完善了古代中国的中枢机构D.稳定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秩序2.(2020 江西南昌摸底 ,3) 西汉对于官僚权利的束缚较为有用 , 如 荐官有责、上计考课、设刺史以查地方、职务回避制等做法 , 都 从制度层面对仕宦用权加以制衡 ,
2、使得权利不至妄为 , 因而“政平 讼理,黎民无愁怨 , ”这体现了西汉 ( )A.官僚制度臻于完善 B.官僚约束较为有效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D.由人治向法治转变3.在汉武帝的主持下 , 察举制度进一步范例 , 一是规定以儒术作为 取士尺度 , 二是规定察举的内容包括德行、学问、法律和盘算四 个方面。这表明察举制 ( )A.促进了汉代教育制度的发展B.有助于贵族政治的迅速瓦解C.导致了门阀士族政治的兴起D.有利于扩大汉朝的统治基础4.(2019 哈师大附中二模 ,25) 后汉书宦者列传中说 : “东 汉自和帝利用宦者诛除外戚窦宪 , 对郑众封侯信托。”此后“孙 程定立顺之功 , 曹腾参建桓之策
3、 , 续以五侯合谋” , 皆由宦者决定 政局。这表明 ( )A.皇帝在与外戚的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B.皇帝唯有借助宦官势力才能把控政局C.宦官干预朝政的制度化、合法化 D.宦官专权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5.固然汉以后 , 曾有过南北朝的盘据场合排场 , 但南北政权都争以 “中国”为正统。隋唐两朝 , 天下一统 , 在修史时 , 将历史上破裂 的南北政权 , 都归入“中国” , 纳入正史。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 ( )A.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B.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D.“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6.(2019 河北保定摸底 ,4) 梁书卷二武帝下
4、中记载 : “其 有能通一经 , 委曲无倦者 ,策实之后 ,选可量加叙录。虽复牛监羊 肆, 寒品后门 , 并随才试吏 ,勿有遗隔。”这反映了当时 ( )A.士族贵族被打压B.科举考试制度已经成熟C.人才选拔注重真才实学D.科举考试录取条件宽松7.秦朝及以后 , 历代监察官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高的官员 如汉代刺史是以六百石的职位监察一千石的郡国守相 , 唐代巡视 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这种做法 ( )A.旨在防范监察官员独断专权B.有利于监察效果的提升C.体现了皇权下移的开明统治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8.(2019 福建厦门二模 ,25) 据新唐书载 , 御史台事权高度集 中, 朝廷
5、百司及地方官员无不在其监察范围之内 ; 而尚书省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 ,纠正省内 ,劾御史举不当者”。据此推断 ,唐代C.中枢机构发生异变 D.监察制度有所完善9.(2019 河北石家庄二模 ,26) 宋代“职”“官”分离 , 另有“差 遣”卖力详细事件。朝廷通过授予“职”来表现文官的特别职位 地方,其多为进士身世 , 如太宗时期入龙图阁者 , “一经此职 , 遂为 名流”。据此可知宋代 ( )A.国家机关行政效率提高 B.中枢权力机构不断完善C.科举制度功能得以加强 D.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10.宋真宗 (997 1022年在位 )说: “群臣敢言者 ,亦甚难得 ,其言 可用,则用之 ,不
6、可用 ,置之。若必加罪 ,后复谁敢有言者。”这有 利于 ( )A.形成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B.激发文人的责任担当意识C.革除前代武人乱政的时弊D.提高官员的政治文化素质11.(2019 江西重点中学盟校第二次联考 ,26) 元史所载 , 元朝 政府在全国设置驿站达 1 383 处, “汉地”由兵部统领 ,“北地” 由通政院统领 , “陆则以马、以牛 , 或以驴,或以车 , 而水则以 舟”。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有急递铺 , “梯航毕达 , 海宇会同 , 元之 天下 , 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这些举措 ( ) A.开创了古代的驿传制度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C.导致了民族隔阂的加剧D.促进了交通工具的进
7、步12.(2020 西南名校同盟高考适应性月考 ,26) 元史百官志 三载: “至元二十五年 (公元 1288 年), 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 政殿之故 , 改名宣政院。置院使二员 , 同知二员 , 副使二员 , 经历二 员, 都事四员 , 管勾一员 , 照磨一员。”据此可知该机构 ( ) A.基于旧有制度又赋予新的内涵B.人员分工设置强化了中央集权C.掌有行政权、军事权和宣战权D.是管理边疆各少数民族的机构二、非选择题13.(2019 河北保定摸底 ,26)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代统治者对科举考试非常重视 , 宋太祖决定在殿上举 行复试 , 加在省试之上 , 使科举取士变为解
8、试、省试、殿试三级测 验, 逐级升考拔录 , 比较严格。逐渐取消了唐代以来举士时在品行、职业、服纪等方面的限定。宋太宗定制 , 举人若与考官有亲 戚关系 ,则别置科场测验。王安石任宰相后 , 对科举考试的内容动 手举行革新。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 : 一场考大经 ,二场考兼经 , 三 场考论 ,末了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 , 限千字以内。 摘编自贾志扬宋代科举 材料二 18 世纪以前 ,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任用方法导致 任用私家 , 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 , 因政党更迭而大批撤换行政官 员还会引起周期性的政治震荡。而科举制实行竞争考试、择优录 取 , 政权向布衣开放 , 标榜公然取士 , 惟才是
9、举。比起贵族等级制 或君主赐官制等选官制度来 , 科举取士无疑具有其优越性。科举 考试制度标榜和体现的“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精神具有逾越期 间的特性。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 期法国重农主义经济学家奎奈还曾直接主张欧洲引进中国的 科举考试制度。科举从情势上看相称公正 , 同时可以保证行政管 理人员维持较高的文化素质 , 进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因此引 起西方人的兴趣并受到表彰。英、法、德、美等国曾借鉴科 举创建了文官考试制度。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1) 根据材料一并联合所学知识 , 概括宋代科举制革新的特点。(2) 根据材料二并联合所学知识 , 归纳欧美国家
10、鉴戒科举制的缘故 原由。14.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旧唐书卷四二职官志一载 : “武德 ( 唐高祖年号 ) 七年定令 : 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 尚书、门下、中书、秘 书、殿中、内侍为六省。”三公职位地方高 , 无实权 , 实际上是荣誉职务。六省中的尚书、门下、中书是朝廷构造 , 三省的主座都 是宰相。其中尚书省系实行构造 , 政务繁多 , 故又设吏、户、礼、 兵、刑、工六部 , 分别办理有关事件 , 这些部门在政权机构中所起 的作用最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 , 围绕制度计划自拟论题 , 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详细史实 举行论述。 ( 要求 : 明白写出论题
11、, 阐述须史论结合 )课时规范练 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1.B “只有家务 , 没有政务”强调血缘关系团体的影响 , 而不是 中央集权的头脑 , 故 A项错误 ; 材料“秦汉开始只剩了一家 , 便是 其时的皇室 , 于是家务转变成政务了”的这种转变体现了君主专 制的趋向 , 故 B 项正确 ; 中枢机构的完善不仅指君主专制的强化 , 另有中间官制的美满 , 故 C 项错误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形成并不 意味着社会秩序的稳固 , 故 D 项错误。2.B 材料体现的是对官僚制度的制约而不是美满 , 故 A 项错误 ; 西汉对官员的约束在制度建设上使“权力不至妄为” , 体现了对 权要束缚较为有用
12、 , 故 B项正确 ; 西汉仍旧是君主专制 , 不能体现 权利的制约与均衡 , 故 C项错误 ; 西汉是君主专制制度 , 体现的是 “人治” , 故 D项错误。3.D 材料不能反映察举制与教诲制度的干系 , 故 A 项错误 ; 秦朝 时, 贵族政治已经瓦解 , 西汉实验的是官僚政治 , 故 B 项错误 ; 九品 中正制下 , 世家大族子弟依靠家世即可步入宦途 , 而质料反应的是 察举制 , 故 C项错误 ; 由材料“一是规定以儒术作为取士尺度 , 二 是规定察举的内容包括德行、学问、法令和谋略四个方面”可 知, 这种做法有利于扩大官员选拔范畴 , 扩大统治底子 , 故 D 项正 确。4.D A
13、、B两项说法过于绝对 ,故错误 ; 凭据质料可知 ,宦官通过 在皇帝与外戚的斗争中取得天子的信托 , 进而掌握权力并干涉朝 政, 这不是制度化、合法化的权利 , 故 C 项错误。凭据所学知识可 知, 宦官的权利来自于天子 , 君主独裁下皇权不断加强 , 因此宦官 依靠皇帝的信托掌握较大的权利 , 变相地盗取了皇权 , 出现阉人专 权的环境 , 故 D 项正确。5.A 隋唐时期把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 , 说明 统治者从法统上对峙同一意识 , 故 A项正确 ; 在隋唐时期 ,南北方 并没有形成配合的民族认同感 , 故 B项错误 ; 题干主要反映了对国 度同一的认同感 ,不是君主专制
14、中央集权 ,故 C项错误 ; 题干没有 涉及“中国”的内涵 ,故 D项错误。6.C 汉武帝时期士族贵族没有形成大的权势 ,故 A项错误 ;隋朝 建立科举 , 故 B项错误 ; 据材料“随才试吏”可知汉武帝时期人才 选拔注意才学 , 故 C项正确 ;汉武帝时期没有科举制度 , 故 D项错 误。7.B 材料中“秦朝及以后 ,历代监察官”代表皇权 , 旨在防范其 他职位高的官员独断专权 ,故 A项错误 ;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线人 和东西 , 材料中“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高的官员”更能表现线 人的作用 , 故 B项正确 ; 古代皇权高度集中 ,不是下移 ,故 C项错 误; 监察并非仅仅针对地方 , 故
15、D 项错误。8.D 题干只是述及了唐朝“尚书省左右丞”对“御史”有所监 察, 防止出现冤假错案 , 这是监察制度美满的体现 , 并非行政职能 的分工不明 ,故 A项错误 ;题干述及的是唐朝“尚书省左右丞”对 “御史”有所监察 , 这是监察制度美满的体现 , 不是政令畅通的体 现, 故 B项错误 ;监察制度的美满 , 并没有改变唐朝中枢机构的建 制, 故 C项错误 ;御史台掌管监察职权 , 同时,尚书省左右丞又对御 史有所监视 , 即“劾御史举不当者” ,可见唐代的监察制度较前有 所美满 , 故 D 项正确。9.C 宋代的“职官分离 , 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 务” ,据此可知其行政效率有所低落 ,
16、 故 A项错误 ;题干提及了宋 代的“职官分离 ,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 , 并没有 详细地介绍其中枢机构的变革环境 , 故 B项错误 ; 宋代文官被朝廷 授予“职”来表现其特别职位地方 , 而文官大多为进士身世 , 这说 明科举制度功效得以增强 ,故 C项正确 ;在秦朝就已经完成了“官 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转变 , 故 D 项错误。10.B 官员建言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权的至高无上权势巨子 , 故A 项错误 ; 由材料“若必加罪 , 后复谁敢有言者” , 可知有利于官 员踊跃建言 ,加强对国度的责任感 , 故 B项正确 ; 材料的主旨是官 员建言题目 , 故 C 项错误 ; 官员建言与提高官
17、员的政治文化本质无 直接的联系关系 ,故 D项错误。11.B 古代驿传制度始于富商时期 , 故 A项错误 ; 由材料“元朝政 府在全国设置驿站达 1 383 处, 汉地由兵部统领 , 北地由 通政院统领 , 陆则以马、以牛 ,或以驴 ,或以车,而水则以舟” 可知,元朝政府在全国设置驿站增强对地方的统治 , 这有利于国度的同一 ,故 B项正确 ;材料强调驿传制度而非民族干系 , 故 C项错 误; 材料强调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而非交通工具的前进 ,故 D项错误。12.A 根据材料“至元二十五年 (公元 1288 年), 因唐制吐蕃来朝 见于宣政殿之故 , 更名宣政院”可知元朝时期承继唐制并创新 ,
18、在中间多数设立宣政院 ,故 A项正确; “置院使二员 ,同知二员 ,副使 二员 , 经历二员 , 都事四员 , 管勾一员 , 照磨一员”可知人员分工设 置进步工作效率 ,与中央集权无关 , 故 B项错误 ; 宣政院是管理西 藏宗教和军政事件的中间构造 ,无宣战权 ,故 C项错误 ; 宣政院是 办理西藏的机构 , 故 D 项错误13.参考答案 :(1) 特点: 减少对考生考试资格的限制 ; 使殿试成为 定制 ; 注意对科举考试的范例办理 , 确保考试公平 ; 富厚考试内容 , 比力注意实用。(2) 西方原有选官方式存在弊端 ; 科举制具有优越性 ; 科举制 选拔体现了启蒙运动所倡导的思想 ; 西
19、方人士的推许和表彰。 14.参考答案 :示例一论题 : 三省六部制下体现肯定的分权与制约。阐述 : 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掌决策、审议和实行职能 , 相权一分为三 , 体现分化事权 ; 三省既分工合作 , 又相互管束和监 视, 体现相互制约 ; 三省六部制是中间官制 , 以皇权政治为中央 , 三 省长官均对皇帝负责并在肯定水平上控制君权。示例二论题 : 三省六部制促使君主集权体制美满。阐述 :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掌决策、审议和实行职能 , 三省分工与互助 ,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 三省相互管束和监视 ,利于 减少统治者的决策失误 ; 以皇权政治为中央 , 利于加强皇权与中央 集权、削弱相权 , 促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走向美满。 解析: 首先, 从材料中“六省中的尚书、门下、中书是朝廷构造 ,三省的主座都是宰相。其中尚书省系执行机关”的信息得出三省 六部制下体现一定的分权与制约的看法 , 或者从“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得出三省六部制促使君主集权体制完善的观点; 其次 , 根; 最后 , 表述成文并总, 论述须史论联合。据论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多方面论证结。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 : 明白写出论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