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3 ,大小:81.72KB ,
资源ID:1277674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7767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课程理念试题大全.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课程理念试题大全.docx

1、新课程理念试题大全新课程理念试题新课程理念选择题A(附参考答案)1、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 ( B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共鸣 2、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B )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 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C )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2、,建立自信 4、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D )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 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 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5、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 D )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自由的人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A、 B、 C、 D、 6、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 C ) A、健康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7、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

3、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D )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 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8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 A. B. C. D. 以学生发展为本 培养环境意识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9、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C )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4、 D.解释、完成、背诵 10、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 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11.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D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2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A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13.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 A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14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

5、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 B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15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16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B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17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B )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1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 ) A.备课

6、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19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A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20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B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21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C )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22.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C )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23、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

7、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C )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养 24.( A )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25、阅读是学生的( A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 26、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 B )、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 B、学习方式 C、学习目的 27、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 (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 (2)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 (3) 多元智

8、能理论; 28、所谓“自我反思”是指() (1)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 (2)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3)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 29、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 (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2)教育叙事、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3)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30、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等教学方法。 (1)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2)观察法、思维法和探险性学习方法; (3)复习法、检测法和研究

9、性学习方法; 31、()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2、建构主义理论中阐述学习的四大要素是() (1)理解、记忆、协作、交流。(2)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3)自主、合作、探究、记忆。 33、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 A)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

10、质 A B. C. 34、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A B C)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35、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倡导(A B C ) A.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 B.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C.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6、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 B ) A.国家统一管理课程 B.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C.学校自主管理课程

11、37、下列属于课程改革提出的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有( A B C ) A.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 B.各种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C.信息化课程资源 38、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 A B )A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B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C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 39、新课程体系下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 A B C ) A.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基础上的教师自评为主 B.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C.校长、教师、学生、家

12、长共同参与评价 40、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任务有( A B C ) A.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B.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C.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41.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 B C ) 考试、选拔方式。 A.学生自由选择 B.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 C.综合评价的 42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逐步实现( A B C) A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革 B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C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13、 43、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 A )选择。 A必然 B必要 C必需 44、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 B )。 A改革 B创新 C变革 45、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 A )。 A发挥 B发展 C发扬 46、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 C )。 A变革 B改变 C变化 47、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 B )条件。 A重要 B基本 C必要 48、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 C )环节。 A重要 B必要

14、C首要 6、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 B )。 A、先进的教学观念 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 49、教育的根本功能是( C )。 A、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B、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D、为了一切学生 50、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 D )。 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 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 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 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 51、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 A )。 A、师

15、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 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 52、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 B )。 A、师生对话 B、师生交往 C、共同讨论 D、课堂活动 53、学科教学要以( C )为本。 A、教科书 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4、课程不是教学的( A )。 A、权威 B、方向 C、目标 D、计划 55、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 C )去实施教。 A、嘴 B、耳 C、心 D、眼 56、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 A )。 A、服从 B、尊重

16、 C、赞赏 D、引导 57、教师是学习的( D )。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 58、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B)时间的活动。 A、1/3 B、2/3 C、1/2 D、1/4 59、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A )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 60、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B )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61、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 )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62、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

17、 A ) A时代的要求 B教学要求 C家长的要求 D学校的要求 63、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C) A教材改革 B课堂教学改革 C课程改革 D教师素质提高 64、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 C ) A教学大纲 B学生发展特点 C国家课程标准 D课程改革纲要65、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 D ) A.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 B.针对性、时效性、积极性C.针对性、科学性、主动性D.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66、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 D )A.国家、自治区、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B.省、县、乡三级课程管理C.教育部、教育局、教务处三级

18、课程管理 D.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6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 (C ) A.保持距离,建立威严 B.加强了解,打成一片 C.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D.相互尊重,共同提高68、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 B )A.教材就是教科书 B.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C.教材就是课程 D.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69、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70、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B )A.人类至少有7种以上的智能,每一种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B.教

19、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的。C.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所以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 D.各种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他们有共同的发展规律。 71、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D )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72、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论述错误的是( B ) A.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B.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 C.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20、 D.教学设计需要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设计 73、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 A )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 74、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 A )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

21、立自主精神 75、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 A) 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教师要从课程整体设计高度、从学科知识技能整合视角、从教材知识技能的体系编排审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研究学生特点。 A. B. C. D. 76、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是( B ) A.教师对教科书的忠实取向 B.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 C.不需要教师重新学习,并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引入教学 D.只需掌握具体性的专业知识,不需要掌握方向性的专业知 77、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 D ) A.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B.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课堂统一 C.让学生学会知识 D.师生

22、的交往互动78、体现今后考试改革方向的是( C )突出考试的诊断、选拔和发展功能;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 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A. B. C. D. 79、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D ) A.问题性 B.开放性 C.过程性 D.综合性 80、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 C ) A科学、人文融合的理念 B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C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D创新教育理念81、新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目标均由下列哪些方面构成( C )知识与技能目标; 德育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力目

23、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B C D82、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 D )教育功能观的转变; 教师观的转变; 学生观的转变; 教学观的转变 ;评价观的转变。AB C D83、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哪些变化( C )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 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 A B C D 84、现行的教学大纲明显存在的弊端是( A ) 教学目标上只规定知识方面的内容;内容偏难、深、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刚性”太强,缺乏

24、弹性和选择性。 A B C D. 85、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 D ) 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标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 课标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 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 AB C D 86.下列关于课程改革的背景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D )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世界各教育发达国给我国教改的启示。 AB CD 87、新课程

25、结构区别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及调整原则是( A ) 均衡性 ;综合性; 选择性; 系统性 ;实用性。 ABC D 88、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 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89.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90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 A )几部分。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

26、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9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即( D)。 A、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B、课程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C、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92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 A )。 A、头脑风暴(

27、Brainstorming)B、辩论 C、合作性讨论 D、 异步讨论(如BBS、电子邮件讨论等)93、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9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C )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95.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成语是( C ) A、三心二意 B、三令五申 C、三言两语 D、三番五次 96.新课程结构明确

28、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A)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C、以分科课程为主 D、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相结合97.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B )A、均衡性发展性互补性B、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C、针对性发展性综合性D、针对性整合性自主性98.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D )A.十二大 B.十三大C.十四大 D.十五大99.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C )A.改革开放 B.“三个有利于”标准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和平与发展100.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 C ) A.小康社会B.信息化社会C.学习型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101.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 B ) A、课程性质 B、基本素养 C、教学原则D、评价建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