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2.13KB ,
资源ID:1276254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7625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讲解.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讲解.docx

1、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讲解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 存在主义文学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领域的直接表现,也是“二战”后法国文坛以至世界文坛上影响最大的文学派别之一。当我们读着诸如恶心、墙、局外人、西西弗的神话等这些存在主义文学作品的时候,最突出的感觉恐怕就是它们的荒谬感。荒谬感是现代派文学的显著特点,也是现代派文学对人生体验的主题之一,在这点上,存在主义文学作品表现尤为突出。存在主义文学是在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重要流派。“存在主义”这一名词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来的,十九世纪的丹麦哲学家克尔郭凯尔开始研究人类的存在问题,他提出: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有限的、暂时的,但人的存在可以实现“人

2、神统一”,可见人生是一种存在,死也是一种存在,因此,存在是无限和永恒的。他的存在主义理论是在基督教传统启发下形成的,故此他的存在主义理论也被称为有神论存在主义。德国另一位哲学家胡塞尔创立了现象学存在主义,现象学存在主义对后来萨特的无神论存在主义有着直接的启迪作用。萨特是当代存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当代流行的存在主义实际上就是指的萨特的存在主义。萨特存在主义的核心是:“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就是说,人的存在在先,本质在后;到这个荒谬的世界上来,虽然痛苦万分,但还要通过“自由选择”,找到生存之路,实现自己的价值,即通过自己的“自由选择”来早就和体现自己的“本

3、质”。“荒谬”是存在主义作品的基本主题之一。一、存在主义笔下的世界是多么的荒谬恶心是萨特的一部用第一人称写成的日记体哲理小说。小说中的主要任务洛根丁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法国人,在外漂泊了六年,后来又返回了法国,来到一个叫布维尔的城市的图书馆收集一位十八世纪的探险家勒邦侯爵的资料,几年来,他在这个小城里孤零零的活着,单调乏味、无所事事,有时到街上散步,到饭馆进餐,有时捡起地上的一小块废纸片,有时“认真”注视一个军官的皮鞋,晚上则到咖啡馆消磨时间,听一张名为在这些日子里的唱片,他与没有共同语言的饭店女老板睡觉。洛根丁偶尔还记下一些研究心得。他觉得这种单调的生活无聊透顶,以至于看到生活中的任何事物,例如

4、别人穿的衣服,说的话、甚至啤酒瓶等物品都觉得恶心。洛根丁完全生活在自我感觉之中,深深体会到外界的荒谬和无意义。他永远无法摆脱这种感觉,甚至连罗勒邦侯爵都使他烦的要命。在咖啡馆、饭店等地方,他白白的消磨着时间。后来洛根丁终于明白了存在本身就是荒谬,是没有理由的。他写道:“当你意识到这一点时,你感到恶心,于是一切都漂浮起来一切存在都毫无道理地出生,因软弱而延续,因偶然而死亡,对这个巨大而荒谬的存在,我愤怒的喘不过气来”。洛根丁的存在是自在的存在,不是自为的存在,所以他对自己的生活发生了疑问,感到了世界的荒谬,他在这个世界上也是个多余人,对自己和世界感觉茫然,于是就产生了恶心的感觉。然而恶心感正是觉

5、醒的表现。洛根丁毕竟发现了世界的荒谬,但是大多数人却茫然不觉,或视而不见,洛根丁通过自己的恶心来评论了这个荒谬异化的世界。墙也是萨特的一篇重要哲学小说,写的是1937年西班牙内战期间,三个人在即将被佛朗哥分子枪决之前的感觉,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将人生的恐惧感渲染的淋漓尽致,伊比埃塔是共和党人,汤姆是国际总队成员,若望还是个孩子,佛朗哥分子对他们进行了草草的审讯就判处三人死刑。在等待死刑执行的晚上,他们饱受死亡的精神折磨,夜晚有个法西斯医生来观察他们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的反应,若望非常害怕,伊比埃塔万念俱灰,汤姆强作镇定,却“尿裤子”了。天亮之后,佛朗哥分子先是枪毙了汤姆和若望,然后继续审讯伊

6、比埃塔,但是伊比埃塔拒不招认,审讯人让他再考虑一刻钟,然后就要被处决,为了嘲弄敌人,他故意谎说格里斯藏在墓地。没想到事有凑巧,格里斯为了不连累他人刚好躲进墓地,结果被佛朗哥分子抓获,伊比埃塔被释放了。当他知道情况时,“我开始晕头转向,最后摔倒在地上。我笑的如此厉害,连眼泪都笑出来了”。神经有问题的人往往如此。小说通过存在主义的化身伊比埃塔由生到死、再由死到生的曲折经历,不仅是控诉法西斯分子草菅人命,更主要的是嘲笑了荒谬的现实世界,反映了存在主义的生死观。伊比埃塔本来是想掩护战友,牺牲自己,结果却成了无耻的叛徒,所有的努力和斗争一下子完全失去了意义,变得荒谬和不可理喻。墙这个书名就有哲学意义,它

7、一方面代表实在的墙,即囚禁犯人的围墙,另一方面也代表无形的墙,即人与人之间的不可沟通的隔阂。恶心、墙等是萨特早期的存在主义文学作品,都显示了世界和人生的荒谬感。二、存在主义作品的荒谬感是对现实世界旧秩序的消极和积极的抗争存在主义作品中不论是人物还是情节,有时会让一般人感到不可理喻,甚至到了荒谬可笑的程度。但是当我们仔细思考以后,就会理解他们,甚至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加谬的小说局外人就是这样一部经典之作。小说中的莫尔索是一个“意识到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荒谬的”人。也可以说是一个在现代文明社会危机压迫下形成的存在主义“人”的形象。作品里作家揭示了主人公和客观世界不相容的关系。莫尔索感觉客观世界的一切

8、都是杂乱而荒谬的。小说开始的时候,莫尔索的母亲死了,但是莫尔索并没有象普通人那样痛哭流涕,而是无动于衷,漠然处之。小说的开头写道:“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说母死,明日葬。专此通知。这说明不了什么,也许是昨天死的。”作品一开始就用一种刻板、拘谨、干巴巴的语言来写莫尔索在母亲死后的感受,仿佛根本不是他的母亲死了,死者是一个与他毫不相干的人,莫尔索仿佛就是个与此无关的局外人。看不出他是去参加母亲的葬礼,而是去参加一个与他无关系的人的葬礼。他毫不悲伤的来到了母亲过去生活过的马朗沟养老院,院长问他是否要看看母亲的仪容,他说不必。他觉得世间的一切都是冷漠难熬的,唯有

9、看门人送来的牛奶和咖啡他才感到满意。母亲下葬时,母亲的老友们都凄然泪下,他却没有为母亲流一滴眼泪。于是被养老院的人认为是大逆不道。第二天,他偶然遇到了过去的同事玛丽,两人一起去游泳,还看了滑稽电影,之后还和玛丽在自己的房中过了夜。作品描写莫尔索的生活环境总是没有变化,它显得非常单调,莫尔索的日常生活也非常刻板,对周围生活的人也感到无聊透顶。后来,莫尔索以一种凡事无所谓的态度帮助邻居雷蒙向毒打过雷蒙的人报复。一天中午,莫尔索揣着雷蒙的手枪来到一个清泉边,由于天气炎热而精神恍惚,误杀了一个对他并无恶意的阿拉伯人,莫尔索被抓起来,并判以死刑。作品中反复出现“天气很热”、“太阳在天上越来越高”、“晒的

10、我两脚发烫”、“开始感受到太阳的压力炎热在迅速增长”、“往下倾泻着火雨”。这些具有象征、比喻意义的语句表现了莫尔索对世界的存在主义观点。作家用思辩的方法从他内心感受来反映这个荒谬的世界。莫尔索被捕后,法官对他如何杀人,是故意还是过失等情节似乎毫无兴趣,而是十分关心他他在埋葬母亲时“表现的麻木不仁”、还喝咖啡,吸烟且后来还去寻欢作乐等事实,认定他没有人性,“怀着杀人犯的心理埋葬了母亲,”是一个“预谋杀人的罪人。”小说把法官的审讯也写的荒谬可笑,与卡夫卡审判中“法庭审讯”同样荒谬可笑,只是莫尔索比约瑟夫.K要老实得多。这是因为卡夫卡笔下的约瑟夫.K只是一个普通人,并非存在主义的人。莫尔索与现实社会

11、格格不入,他索拒绝说谎、拒绝悔过,也不愿意见神甫,他认为既然要死,怎么死和什么时候死都无所谓了。他只希望在行刑的那天“有很多人来观看,希望他们对我报以仇恨的喊叫声。”咋一看,作品中的莫尔索是一个荒谬无比的人,麻木不仁、对一切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用日常观点来衡量,似乎不是弱智就是精神方面存在问题。然而莫尔索是个正面人物,他一向与世无争,实话实说,与女友、上司、同事和邻居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对社会和他人无害。他是我们还不十分熟悉的、不适应的存在主义荒诞的人,但是,他又是一个拒不接受社会强加于他的价值观念的人,是一个对世俗观念消极抗争的人。在单调枯燥的日常生活里,莫尔索按照本能需要生活着,看起来一切都

12、无动于衷,实际上是拒绝接受社会强加给他的价值观念,因此才被社会视为异己,视为“洪水猛兽”,必欲除之而后快。实际上,的却被世俗社会置于死地了。直到临刑的前夜,莫尔索对前来看望他的神甫说的话让神甫世俗势力的代表之一的神甫“气的两手发抖”,莫尔索向神甫发出了满腔的怒火,“我揪住了他长袍的领子,扯着喉咙大叫”,“他抵不上女人的一根头发,甚至连活着不活着都没有把握,因为他活着就如同死了一样。而我,我好像是两手空空。但是,我对我自己有把握,对一切有把握,比他有把握,对我的生命和即将到来的死亡有把握。是的,我只有那么一点把握。但是至少,我抓住了这个真理,正如这个真理抓住我一样。我从前有理,现在还有理,我永远

13、有理。我曾以某种方式生活过,我也有可能以另一种方式生活。我干了某一件事而没有干另一件事就是这个我将被证明无罪的黎明。什么都不重要,我很知道为什么,他也知道为什么。在我度过的整个这段荒诞的生活里,一种阴暗的气息穿越尚未到来的岁月,从遥远的未来向我扑来,这股气息所过之处,使别人向我建议的一切都变得毫无差别,未来的生活并不比以往的生活更真实。他人的死、对母亲的爱,于我何干。”莫尔索并非不珍惜生命,而是他懂得在荒谬的生活中,连未来的岁月都“吹来一种阴暗的气息,”使得现在的生活都不那么重要了。面对荒谬的世界。为了小事没完没了的争论、争吵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他对什么都是无所谓的态度,其实实在是“看破红尘、”

14、大智若愚的表现。于争名夺利、忙忙碌碌的普通人相比,莫尔索还算一个清醒的人。他虽然消极的以自己我行我素的态度反抗世俗,但那些“高明的”“法官”、“神甫”为代表的世俗势力在这个“局外人”面前变得渺小了,读者也从他身上意识到了世界的异化和人生的荒谬。如果说局外人中的莫尔索对荒谬的世界采取的是一种消极反抗的态度,那么,加谬的哲学随笔西西弗的神话就为我们解读了另一种抗争之路。西西弗的神话说的是众神对西西弗进行了“最严厉的惩罚,”让西西弗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石头由于自身的重力又滚了下去。诸神认为再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但西西弗是个荒谬的英雄,他藐视神明,仇恨死亡,对生活充满激情,

15、这必然使他遭受难以用语言尽述的非人折磨,他以自己的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没有效果的事业。这是为了对大地的无限热爱必须付出的代价。西西弗千百次的重复一个动作,搬动石头,滚动它并把它推到山顶。经过艰苦的努力之后,他的目的达到了。但西西弗看到巨石在几秒钟内又向着山下滚去,而他必须把这块巨石重新推上山顶。他于是又向山下走去。西西弗完全清楚自己所处的悲惨境地,但同时造成西西弗痛苦的清醒意识也造就了他的胜利。西西弗的胜利就在于;他掌握着自己的命运,他的岩石是属于他的,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西西弗回身走向巨石,他静观着自己一成不变的行动,他的命运是自己创造的,他为自己的创造和不屈而感到幸福。巨石就象我们每个人的生

16、活早上起床、工作、午饭、工作、晚饭、睡觉、偶尔干些别的事情,而这并不重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老、病、死任何人都是如此。没人能彻底说清楚我们的生活和奋斗到底有什么意义。但面对如“西西弗巨石”般荒谬的命运,我们每个人是否都能做到如西西弗那样一次次的推起巨石,用自己的努力奋斗,去创造自己的命运和幸福呢?加谬所说的“荒谬”实际上是一种感受,和萨特的“恶心”很相似,荒谬取决于人和世界,二者缺一不可,人一旦在平庸无奇的生活中提出“为什么”的时候,就是意识到了荒谬,而人也会变得更清醒了。西西弗的神话较局外人在反抗荒谬的世界和人生上又前进了一步。在加谬看来,没有任何一种命运是对人的惩罚,只要竭尽全力去对

17、待它就应该是幸福的。对生活说“是”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反抗,就是赋予这荒谬的世界以意义。存在主义作品通过荒谬感给我们描绘了一副生活的图景,恶心中的洛根丁感觉世界荒谬无比,但后来,小说将近结束的时候,他打算以“试写”另一本书的方法改变他的处境,来重新确定自己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也是一种超越、一种进步;“局外人”莫尔索面对强大的世俗力量,通过对外界漠不关心的消极态度进行了积极的抗争。同时也给了读者更多的启示和思考的空间;西西弗受诸神惩罚把巨石一次次推上山顶,诸神认为这就是“最严厉的惩罚”。但西西弗坚决的走向没有尽头的磨难,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命运的荒谬,但他没有停止努力,他成了自己命运的主人,也获

18、得了幸福。在这一点上,西西弗比诸神要高明得多。三、失去信仰的荒谬感是对世界荒谬性的内在感觉存在主义文学的先驱陀斯妥耶夫斯基有一句名言:如果没有上帝,一切都是可能的。尼采更是在其作品欢愉的智慧里面,借一个狂人之口喊出了:“神死了,杀死神的是我们”的口号。尼采所陈述的,不仅是自觉的摒弃信仰,也是先知性地陈述即将来临的、整个时代对神的摒弃。我们所说的存在主义作品,是指萨特、加谬等人的无神论存在主义作品。萨特、加谬等现代存在主义者都是无神论者。当然,单纯的争论有神无神是愚蠢之极的。不过,萨特、加谬等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却并非如此。他们意在引起人们对人生、对世界深深的思考我们到这个世界上来到底为了什么

19、?我们的方向到底在哪里?以前的人们笃信神灵的力量,正如想“帮助”莫尔索的神甫即是其中之一。但是存在主义的先驱尼采喊出了“神已经死了,是我们杀死了他”之后,在很多人中发生了共鸣。神从这些人的意识中走下了神坛,变成了荒谬的东西。于是矛盾和困惑产生了。而人类,正如一条船航行于没有边际的茫茫大海,哪里才是“彼岸”?哪里才是我们的港湾?我们来自哪里?去往何方?正在他们困惑的时候,有一个人突然跳出来,自称“伟大的导师(或者神)”,说这些他全知道,于是乎人们在他的指引下前行,以为能够到达“彼岸”,能够回到“家乡”。人们充满信心。但是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周围还是茫茫的大海,“伟大的导师(或者神)”也早已死去,人

20、们终于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之中,于是,荒谬感产生了。终于有一天,一个人大喊一声:神死了,是我们杀死了他。存在主义者清醒了,荒谬感产生了。存在主义文学在八十年代初才传入我国,也发生过很大的影响,九十年代还有一段时间的“存在主义热”,但是现在恐没有几个人知道存在主义了。“存在主义热”时期的“莫索尔”、“洛根丁”“西西弗”们大概都差不多已经“改邪归正”了吧!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尽管没学过存在主义,尚且知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相比较,和西西弗有些相似之处。在一个纷繁的世界里多几个“莫索尔”、“洛根丁”、“西西弗”并非坏事,相反,还会让我们更深入的认识世界、了解生活、认识自我、对大自然充满激情和热爱,为了自己热爱的东西,就要历尽磨难和艰难,因为痛苦和幸福本来是一对孪生兄弟,二者相辅相成,荒谬是能够产生幸福的。 2006年4月20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