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0.50KB ,
资源ID:127569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7569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送友人教学反思简短.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送友人教学反思简短.docx

1、送友人教学反思简短送友人教学反思简短(最新版)编制人:_审核人:_审批人:_编制单位:_编制时间:_年_月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

2、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3、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送友人教学反思简短这是送友人教学反思简

4、短,是优秀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送友人教学反思简短第1篇 李白送友人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诵读、体会诗歌语气并会背诵诗歌,了解李白的创作风格。 2、能力目标:品味诗歌语言,分析其表现手法,领悟诗歌鉴赏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诗人通过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朋友的深挚感情。 重点与难点:通过品味诗歌语言领会诗人所运用的手法及抒发的感情。 教学方法:引导、交流、点拨。 课堂实录(节选) 一、 导入新课: 大家回忆一下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引导学生齐背)。诗人为何说“君问归期未有期”?(停顿) “好男儿志在四方”古代许多文人立志远图,报效国家或羁旅他

5、乡,然而古代道路崎岖坎坷,交通工具落后,亲友之间一别多年再会难期,正所谓“归期未有期”所以他们更重别离,因而备酒饯行,折柳相送,以诗相赠,来表达离愁别绪。所以,多数送别诗情调低沉,那麽,李白的是否也是这样?咱们今天就赏析一首送别诗李白的佳作送友人。 二、了解李白(引导学生回忆交流,略) 三、诵读与品味: 1、学生自读体会 2、引导学生展示 3、诵读语调交流 老师:谁来点评一下这首诗的语气? 学生1:老师,我觉得这首诗虽然是送别诗却毫无哀伤之意。 学生2:我也有此感觉,所以读的时候应明快达观一些吧。 老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2:描写的景物空阔辽远,“萧萧班马鸣”中的“鸣”显出一种豪气,而“萧

6、萧”豪迈中蕴涵着凄凉。 老师:你能给大家作个示范吗?(此生读诗)。 老师(面向大家):读得如何?全班掌声响起。 老师:大家的眼睛很明亮,对你表示赞许。下面咱们齐读一遍,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情来,开始。 老师:看来大家感受比较深刻,读得很好。大家是怎样理解诗人情感的?(停顿)语言是传情达意的工具,作者也是运用他们最精练的语言来表达其最深挚的情感,能否从其他的地方举一些语言运用精练的例子? 学生3:“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 老师:好在哪里? 学生3: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春天写活了,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老师:说得好!还有吗? 学生4:“僧推月下门”中的“推”与“敲”的故事。若用“推”就

7、是说门是僧人自己关的,表现出他的孤寂;若用“敲”则说明还有其他人但是却能产生以声衬静的效果。 老师:有道理,认识很深刻。 学生5:老师我能举一个非诗歌的例子吗? 老师:当然可以。 学生5: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中的“紧”字,写出了风的紧雪的急,还烘托出当时那种紧张的气氛。 老师:看来你是一个细心而善于思考的人啊其实他们刚才所说的是动词和形容词,究竟还有没有其他的词语?下面咱们就具体品味一下这首诗的语言。请再读一遍这首诗,找一下诗中都有哪类词语。 学生6:名词、也有动词、形容词。 学生7:还有数词和量词。 老师:请举例说明。 学生7:名词有“青山”、“白水”、“孤蓬”、“浮云”、“落日”、

8、“斑马”、“游子”,数词和量词有“一”、“万”和“里”。 老师:其他的呢? 学生8:动词有“横”、“绕”、“征”、“挥手”。 老师:这些词都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大家交流一下。(2分钟) 学生9:青山和白水,比较明丽,然而孤蓬、浮云、斑马给人飘泊不定之感,与游子相照应,但是我却不明白,既然这样,为什么还写那色彩明丽的山水呢? 老师:大家说呢?(学生疑惑)。 老师(引导):李白是什么性格的人呢? 学生9:他是浪漫主义诗人,是比较乐观的人。 老师:那麽,这首诗送别诗,有没有哀伤之意呢? 学生9:没有。这正表现了李白的豁达与乐观 老师:所以这首诗虽为送别诗却感而不伤这就是源于李白的达观的高贵品格。

9、老师:那些动词呢?大家认为哪些更好? 学生:“横”、“绕” 老师:好在哪里?(学生疑惑)。 老师(引导):首先要看这两个动词前后分别连接的是什么词。比如说“横”,前后连结的是名词,综合考虑,然后再跟“绕”的运用对比。 学生10:“白水绕东城”, 水是动的,那应该是“绕”把水的动态写出来了吧。 老师:说得很好,“横”呢? 学生8:“横”描绘出了山的静态。 老师: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学生11:老师,这样看来,“一”和“万里”也应综合考虑了。也就是说在此一别就是万里,有一种惜别之情,而“斑马”又增强了这种感情。 老师:对。大家的发言很精彩。着首诗在同学们的积极探讨下越来越清晰了,所以我们通过品味诗

10、歌语言,就能够了解诗人,就能与他们进行时空对话。其实这里所说的名词就是诗歌中所说的意象,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意象语言,那么,什么是意象呢?大家已经体会到,它首先是客观物象,其次还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其实还有一类语言叫做情感语言,如“鸿雁不堪愁里听”、“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愁”、“悲”还有常出现的独“断人肠”等,就直接蕴寄作者的情感。而其他的词,如动词、形容词、数词等,我们就称他为特定词语。鉴赏诗歌时,我们都应该认真品味。 客观物象 意象语言 寄予情感 情感语言 如:其他诗歌中的“愁”、 点拨与展示 :思想情感 “悲”、“独”等。 动词,如:这里的“绕”、“横”。 特定词语 数量词,如:“一”、

11、“万里”。 形容词,如:萧萧 老师:那么,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能否体会出来? 学生7:用了较多的意象,应是借景抒情吧。 老师:对,那么谁能够从表现手法思想情感上对这首诗总结一下呢? 学生2:这首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老师(点拔):借什么景呢?也应具体说出来。比如借“孤蓬”、“浮云”、“落日”、“斑马”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然而诗中的“青山、白水”色彩明丽给人以感而不伤之意,表现出李白的达观的高贵品格。 老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从品味语言入手去鉴赏下面一首送别诗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以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为重点。(以下首先学生自己品味,然后学生交流、展示,老师点拨

12、、总结。) 回顾与反思 “诗歌与散文”新课程目标指出:“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可见,它对我们的要求是:一、培养鉴赏诗歌的兴趣;二是使其获得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怎样办呢?我认为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品味、交流,在感悟品味中,培养其鉴赏兴趣,在交流中逐步获得审美情趣,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其逐步认识鉴赏诗歌所运用的一般方法。 另外,从平时的学生做诗歌鉴赏题的情况来看,鉴赏无从下手,组织答案没有语言可写。其根本原因,一个是不知如何鉴赏,另一点就是鉴赏时没有清晰的抓手。我想,运用这种课堂模式,就能够弥补学生的这种缺陷,使其领会到怎样

13、鉴赏,从哪里着手鉴赏,鉴赏时有话可说,同时能够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应该说一下目标的设置了。当时综合考虑新课标和学生现实状况两个因素,于是就设置了这三个目标,基本上是按先读后品再背,最后巩固拓展的方式进行的,其中以品味语言为中心,因为在品味语言时,其诗歌手法(表现手法学生已有较多认识)和思想内容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然后再经方法点拔使其彻底清晰。 送友人教学反思简短第2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诵读、体会诗歌语气并会背诵诗歌,了解李白的创作风格。 2、能力目标:品味诗歌语言,分析其表现手法,领悟诗歌鉴赏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诗人通过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朋友的深挚感情。

14、重点与难点:通过品味诗歌语言领会诗人所运用的手法及抒发的感情。 教学方法:引导、交流、点拨。 课堂实录(节选) 一、 导入新课: 大家回忆一下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引导学生齐背)。诗人为何说“君问归期未有期”?(停顿) “好男儿志在四方”古代许多文人立志远图,报效国家或羁旅他乡,然而古代道路崎岖坎坷,交通工具落后,亲友之间一别多年再会难期,正所谓“归期未有期”所以他们更重别离,因而备酒饯行,折柳相送,以诗相赠,来表达离愁别绪。所以,多数送别诗情调低沉,那麽,李白的是否也是这样?咱们今天就赏析一首送别诗李白的佳作送友人。 二、了解李白(引导学生回忆交流,略) 三、诵读与品味: 1、学生自读体会 2、

15、引导学生展示 3、诵读语调交流 老师:谁来点评一下这首诗的语气? 学生1:老师,我觉得这首诗虽然是送别诗却毫无哀伤之意。 学生2:我也有此感觉,所以读的时候应明快达观一些吧。 老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2:描写的景物空阔辽远,“萧萧班马鸣”中的“鸣”显出一种豪气,而“萧萧”豪迈中蕴涵着凄凉。 老师:你能给大家作个示范吗?(此生读诗)。 老师(面向大家):读得如何?全班掌声响起。 老师:大家的眼睛很明亮,对你表示赞许。下面咱们齐读一遍,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情来,开始。 老师:看来大家感受比较深刻,读得很好。大家是怎样理解诗人情感的?(停顿)语言是传情达意的工具,作者也是运用他们最精练的语言来表达

16、其最深挚的情感,能否从其他的地方举一些语言运用精练的例子? 学生3:“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 老师:好在哪里? 学生3: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春天写活了,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老师:说得好!还有吗? 学生4:“僧推月下门”中的“推”与“敲”的故事。若用“推”就是说门是僧人自己关的,表现出他的孤寂;若用“敲”则说明还有其他人但是却能产生以声衬静的效果。 老师:有道理,认识很深刻。 学生5:老师我能举一个非诗歌的例子吗? 老师:当然可以。 学生5: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中的“紧”字,写出了风的紧雪的急,还烘托出当时那种紧张的气氛。 老师(微笑):看来你是一个细心而善于思考的人啊!

17、(面向大家)其实他们刚才所说的是动词和形容词,究竟还有没有其他的词语?下面咱们就具体品味一下这首诗的语言。请再读一遍这首诗,找一下诗中都有哪类词语。 学生6:名词、也有动词、形容词。 学生7:还有数词和量词。 老师:请举例说明。 学生7:名词有“青山”、“白水”、“孤蓬”、“浮云”、“落日”、“斑马”、“游子”,数词和量词有“一”、“万”和“里”。 老师:其他的呢? 学生8:动词有“横”、“绕”、“征”、“挥手”。 老师:这些词都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大家交流一下。(2分钟) 学生9:青山和白水,比较明丽,然而孤蓬、浮云、斑马给人飘泊不定之感,与游子相照应,但是我却不明白,既然这样,为什么还写

18、那色彩明丽的山水呢? 老师:大家说呢?(学生疑惑)。 老师(引导):李白是什么性格的人呢? 学生9:他是浪漫主义诗人,是比较乐观的人。 老师:那麽,这首诗送别诗,有没有哀伤之意呢? 学生9:没有。这正表现了李白的豁达与乐观 老师:所以这首诗虽为送别诗却感而不伤这就是源于李白的达观的高贵品格。 老师:那些动词呢?大家认为哪些更好? 学生:“横”、“绕” 老师:好在哪里?(学生疑惑)。 老师(引导):首先要看这两个动词前后分别连接的是什么词。比如说“横”,前后连结的是名词,综合考虑,然后再跟“绕”的运用对比。 学生10:“白水绕东城”, 水是动的,那应该是“绕”把水的动态写出来了吧。 老师:说得很

19、好,“横”呢? 学生8:“横”描绘出了山的静态。 老师: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学生11:老师,这样看来,“一”和“万里”也应综合考虑了。也就是说在此一别就是万里,有一种惜别之情,而“斑马”又增强了这种感情。 老师:对。大家的发言很精彩。着首诗在同学们的积极探讨下越来越清晰了,所以我们通过品味诗歌语言,就能够了解诗人,就能与他们进行时空对话。其实这里所说的名词就是诗歌中所说的意象,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意象语言,那么,什么是意象呢?大家已经体会到,它首先是客观物象,其次还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其实还有一类语言叫做情感语言,如“鸿雁不堪愁里听”、“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愁”、“悲”还有常出现的独“断人肠

20、”等,就直接蕴寄作者的情感。而其他的词,如动词、形容词、数词等,我们就称他为特定词语。鉴赏诗歌时,我们都应该认真品味。 客观物象 意象语言 寄予情感 情感语言 如:其他诗歌中的“愁”、 点拨与展示 :思想情感 “悲”、“独”等。 动词,如:这里的“绕”、“横”。 特定词语 数量词,如:“一”、“万里”。 形容词,如:萧萧 老师:那么,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能否体会出来? 学生7:用了较多的意象,应是借景抒情吧。 老师:对,那么谁能够从表现手法思想情感上对这首诗总结一下呢? 学生2:这首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老师(点拔):借什么景呢?也应具体说出来。比如借“孤蓬”、“

21、浮云”、“落日”、“斑马”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然而诗中的“青山、白水”色彩明丽给人以感而不伤之意,表现出李白的达观的高贵品格。 老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从品味语言入手去鉴赏下面一首送别诗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以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为重点。(以下首先学生自己品味,然后学生交流、展示,老师点拨、总结。) 回顾与反思 “诗歌与散文”新课程目标指出:“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可见,它对我们的要求是:一、培养鉴赏诗歌的兴趣;二是使其获得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怎样办呢?我认为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品味、交流,在感悟品味中,培养其鉴

22、赏兴趣,在交流中逐步获得审美情趣,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其逐步认识鉴赏诗歌所运用的一般方法。 另外,从平时的学生做诗歌鉴赏题的情况来看,鉴赏无从下手,组织答案没有语言可写。其根本原因,一个是不知如何鉴赏,另一点就是鉴赏时没有清晰的抓手。我想,运用这种课堂模式,就能够弥补学生的这种缺陷,使其领会到怎样鉴赏,从哪里着手鉴赏,鉴赏时有话可说,同时能够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应该说一下目标的设置了。当时综合考虑新课标和学生现实状况两个因素,于是就设置了这三个目标,基本上是按先读后品再背,最后巩固拓展的方式进行的,其中以品味语言为中心,因为在品味语言时,其诗歌手法(表现手法学生已有较多认识)和思想内容也自

23、然而然地感受到了,然后再经方法点拔使其彻底清晰。 送友人教学反思简短第3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李白送别诗的特色,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熟背全诗 2.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人送别友人的真挚而复杂的感受,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友情观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李白这首送别诗的特色 2.把握孤蓬这一诗歌传统意象,掌握重要的表达技艺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1.赏析横和绕的表达作用。点拨:如将横字改为矗和屹有何差异? 矗屹写出了山的挺立与高耸,但却少了雄伟的气势。横字写出了山的横亘与绵延,写出了青山横亘外城北面的

24、雄伟气势,突出了山的静态美。 2.赏析绕字的表达作用。点拨:如换成流字如何? 流字用得过平,没有写出送别地点的突出的地貌特征。而绕字却写出了波光鳞鳞的流水缓缓绕过城东潺潺而过的特征,突出了水流的动态美。 3.青白颜色词的选用的表达作用? 写出了色彩明丽的送别环境。 4.总结: 诗人运用工整的.对偶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送别环境中山雄伟的静态美和水潺潺流动的动态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虽是别离,却全不见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反而给人以色彩明丽、节奏明快的感觉。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1.理解孤蓬这一意象。 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

25、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形象地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 2.诗人表现这种感情的手法是怎样的? 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写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本诗结尾有什么特色? 以场景作结,衬托手法。 2.效果如何? 班马,离群的马。诗人离别之情却不明说,却以写马衬托。连马儿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3.评价诗人送别诗的情感基调。 新颖别致,不落窠臼。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而又豁达乐观。 4.板书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