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9 ,大小:46.38KB ,
资源ID:1275158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7515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学思想政治.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学思想政治.docx

1、大学思想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1 新的学习理念:自主,全面,创新,终身。2 优良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3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4 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挑战: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面临新世纪新阶段发展任务的挑战。5 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德(人才素质的灵魂),智(人才素质的基础),体(人才素质的条件),美(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6 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8 社会主义

2、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名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9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知道地位。10 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11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12 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道德(观念上层建筑)与法律(制度上层建筑)。13 人的两种基本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主要

3、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1.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2.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一种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是信仰3.理想信念的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4.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有事崇高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5.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信心。6.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7.理想具

4、有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8.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史思想理想的根本途径。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名族精神1.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2.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3.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4.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抵御外侮。5.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爱国主义是中华名族继往开来的精神

5、支柱、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名族团结的纽带、是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6.国家的核心利益: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7.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爱国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9. 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10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1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12.时代精神的内涵: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

6、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13.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制度创新(其他一切创新的重要保障)、科技创新(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文化创新(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创新的基础在于人才,创新的希望在于青年。14. 爱国主义包含三个基本方面:情感(基础)、思想(灵魂)和行为(体现)。15.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1.人生观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7、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3.人生观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观的核心)、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方面体现出来的。4.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决定人生态度,决定人生价值标准。5.人生态度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的三种心理要素:认知、情感、意志。6.端正人生态度:认真、务实、乐观、进取。7.人生观的核心内容:为人民服务。8人生价值内在的包含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衡量人生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9.人的社会性决定了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10.人

8、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11.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需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12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一、社会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目标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二、个人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9、。13.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是的要求:走与人们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14.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合理调控情绪;积极参加集体劳动,增进人际关系。15.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16.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应坚持的原则:平等(前提)、诚信(保证)、宽容(必不可少的条件)、互助(必然要求)。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1.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2.道德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经济关系。3.道德的主要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最突出最重要的社会功能)。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

10、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4.人类先后经历的五种基本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于此相适应,出现了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5.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即灵魂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7.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具体分为三个层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最高层次);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8. 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9.个人品德的特点:实践

11、性、综合性、稳定性。10.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重点)、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11.社会公德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最基本要求)。12.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最基本要求)、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最高层次要求)。13.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1.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活动范围广泛性、活动内容公开性、交往对象复杂性、劳动方式多样性。2.维护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道德和法律。3.社会公德基本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4.公共生活中法律

12、规范的作用:指引作用(最首要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规范形式实现的。与之相适应的指引形式是:授权性指引,可以做什么活有权做什么;禁止性指引,不得做什么;义务性指引,应当活必须做什么)、预测作用、评价作用(评价标准是合法与不合法)、强制作用(其他作用的保障)、教育作用。5.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其中行政拘留处罚,按照不同的违法性质,区分为5日一下、5日至10日、10日至15日、并规定合并执行最长不超过20日。6. 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一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二是预防为主

13、,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其核心内容是强化环境管理,具体包括实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控制污染源和防治新污染等。三是谁污染谁治谁开发谁保护。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1.职业活动中道德和法律有许多共同的特征:鲜明的职业性、明确的规范性、调节的有限性。2.国家就业方针: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3.爱情三要素:性爱、理想(爱情生长的内在依据)、责任(试金石)4.恋爱中道德: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法律部门组成。2.

14、法律运行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3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1.1787年美国制定的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918年制定的苏俄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我国第一部由宪法字样的法律文件是清朝末年的钦定宪法大纲。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的修正案。2.宪法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公民权利原则、法制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3.我国的国家制度:人民民主专制制度(国体)

1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4.实体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程序法:所有诉讼法和仲裁法。5.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毛泽东思想和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论新阶段最先提出“马克思中国化”这个命题。李大钊是第一个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中去。2.1935年党的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3党的七大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1999年又载入宪法。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

17、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写入党章,2004年又载入宪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胡锦涛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十七大写入党章。4.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两次飞跃的理论成果的基本点都是: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5.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8、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6.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7.我们能够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理论依据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其时代背景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其历史根据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科学总结,其现实依据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对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8.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个方面创新。9.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帝国主义战争(一战)与无产阶级革命(1917俄国十月革命)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10.毛泽东思想核

19、心和精髓:实事求是。围绕的主题:中国革命和建设。11.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共产党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道德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军队建设原则: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权。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毛泽东特别注重从思想上建党。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即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12.毛泽东思想的活动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1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14.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

20、的若干问题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事实求实的评价。15.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历史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现实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16.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17.1982年,十二大,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这个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18.1987年,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

21、线。19.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他还提出了如何评价改革成败与是非得失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十五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十七大丰富了纲领的内容。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社会主义本质理论(1992年,南方谈话)、社会

22、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87年,十三大)、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992年,十四大)。21.三个代表的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度变化。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现实依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22.党在21世纪三大历史任务(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进现代化建设(核心)、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23.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2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

23、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25.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现实基础: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重要借鉴: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26.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7.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28.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2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和。30.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

24、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实事求是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邓小平提出的),实事求是(毛泽东提出的)。2为了揭露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做了系统的哲学论证。3.1941年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做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而且将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提到了有没有党性或党性纯不纯的高度。此后,毛泽东为中央党校

25、题写了“实事求是”四字作为校训。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4.毛泽东通过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5.1957年下半年以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不同程度的偏离。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6.毛泽东倡导的作风中最根本的东西是实事求是。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一个重要特征是实践性。9.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

26、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10.十二大以后,党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实质和核心),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1.中国最大的实际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2.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13.与时俱进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高于创造性。14.坚持求证务实的根本要求: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应用

27、规律。15.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16.解放思想通常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对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二是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之上,形成新的正确的认识。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始产生的标志: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8.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19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根本的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在思想办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统一。第三

28、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根本依据。近代中国(1840-1949),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名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们大众的矛盾。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同时也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19.5.4-1949.10.1)4.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党的

29、四大,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5.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6.分清敌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问题。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是因为他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名族资产

30、阶级。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在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8.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资产阶级手中。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10.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1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31、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12.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主要内容),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题中应有之义,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保护民主工商业(特色)。13.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1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

32、针,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5.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中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16.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的保证。17.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个法宝。18.党的建设:思想建设(首位、重点)、组织建设、作风建设。19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