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48.32KB ,
资源ID:127478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7478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docx

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导 论【学习要点及目标】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及演变。了解什么是西方经济学。明确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前提假设及研究方法。【关键概念】研究对象 现代西方经济学 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产生于15世纪,自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直被认为是能够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国家调节的重要理论,对概念、政策主张进行了综合和系统化的分析。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一、经济学所面对的经济问题:稀缺性 在社会生产和消费之间,消费是目的,生产则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如果说在一个社会中,人们的消费欲望(Wants)以及由这种欲望引起的对物品(Goods)和劳务(Service

2、)的需求(Needs)是有限的,而满足需求的手段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那就不存在需要由经济学来探索研究的问题。事实上,人的欲望和由此引起的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是无限多样永无饱和之日的。而用来满足这些需求的手段,也就是用来提供这些物品和劳务的生产资源却是有限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怎样使用相对有限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求的问题,这就是经济学所要研究并需要回答的经济问题。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Scarcity)。这里要注意的是,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相对的稀缺性,即从相对的意义上来

3、谈资源的多寡,它产生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这一矛盾。也就是说,稀缺性强调的不是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欲望无限性的有限性。但是,这种稀缺性的存在又是绝对的,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中。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二、生产可能性边界、选择与资源配置为了使相对稀缺的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求,经济学提出了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这个概念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的问题。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因此,用于生产某一种物品的资源多了,那么用于生产其他物品的资源就会减少。假如

4、一个国家可以利用的资源全部用来生产当年消费的消费品,那么这个国家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如果要实现扩大再生产,就要用一部分资源生产资本财货,这样,尽管在以后会有更多的消费品被生产出来,但可以生产出来供当年消费的消费品就会相应减少。这是一个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因此,一个国家如何兼顾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消费品和资本财货的生产中,是经济学必须提供答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所谓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曲线),就是在给定的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一个国家最大可能的资本财货与消费品生产的各种可能性组合。经济学通过如图1-1所示的一条曲线来表示这各种可能的组合。图1-1 生产可能性边界

5、A、C、E、B每一点都代表在给定的资源和生产条件下,一个国家最大可能的资本财货与消费品生产的可能性组合,所以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AB线还表明了,多生产一单位资本财货要放弃多少消费品,或者相反,多生产一单位消费品要放弃多少资本财货,因此,又称为生产转换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表明,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无限多样化的,但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即制造或提供人们所需物品和劳务的生产资源是相对稀缺的,有限的资源用来多生产某种物品就要少生产其他物品。在此可以有多种组合。如一个社会为了不断地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资本财货是无限的,为了提高当前生活,所需要的消费品也是无限的。但是,能够用于生产资本财货与消费品的资源是

6、有限的。由于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在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多种可能性组合中,究竟该选择哪一种,即一个国家关于消费品和生产资料这两大部类的生产组合,到底选择C点还是E点,或者AB线上的任何其他一点,这是个选择问题。所谓选择(Choose),就是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选择包括这样三个相关的问题。1. 生产什么物品与生产多少如前所述,人的需要是无限的,永无饱和之日,而生产资源是稀缺的。目的与达到目的手段之间的矛盾迫使人们必须在各种需要之间权衡比较,有所取舍。其次,人们还必须决定每种产品的产量应各为多少。如上例,当我们把权衡取舍的范围归结为消费品与资本财货

7、两大类时,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每一点代表了这个问题之各种可能的答案。那么,到底哪一点是最合理的?2. 如何生产,采用什么生产方法每种生产要素一般有多种用途,而任一种产品一般也可采用多种生产方法。例如,同一种产品,既可采用多用劳动少用资本的方法,也可采用多用资本少用劳动的生产方法。这里有一个生产效率的问题,即如何组织生产使生产要素能够最有效率地被使用的问题。3. 被生产出来的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即经济学所说的收入分配问题, 也就是为谁生产的问题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总是生活于组成一定社会形式的人群之中,所以生产总是社会生产。也就是说,社会的人作为劳动的主体,在有目的地作用于劳动的客体自然

8、物质时,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下进行劳动的。所以经济分析必然包括生产出来的产品归谁享用以及享用多少的问题。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也就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经济学是为解决稀缺性问题而产生的,因此,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由稀缺性而引起的选择问题,即资源配置问题。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许多经济学家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行分配的科学”。有的还加上一个问题,即现在生产还是将来生产,从而成为四个问题。三、资源配置、资源利用和经济体制前面说明了经济学是研究相对稀缺经济资源(如劳动、土地、资源、企业家才能)如何分

9、配给各种不同用途的问题,也就是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但实际上,在现实的经济社会中,还有另一方面的问题,那就是劳动者失业、生产设备和自然资源闲置是经常存在的状态。也就是说,一方面资源是稀缺的,另一方面稀缺的资源还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这种情况就是产量没有达到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给定技术条件下一个社会可能实现的最大产量,或称潜在的国民收入。这就给经济学提出了另一个问题,经济学必须要进一步研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用什么办法来改进这种状况,从而实现充分就业,使实际的国民收入接近或等于潜在的国民收入,这就是要研究稀缺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资源利用包括以下三个相关的问题。第一,为什么资

10、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为什么有时社会生产的资本财货和消费品的组合达不到AB线。换句话说,也就是如何能使稀缺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如何使各种消费品和资本财货的产量达到最大。这就是平时所说的“充分就业”问题。第二,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为什么产量有时高有时低,即尽管资源没变,但消费品和资本财货的产量为什么不能始终保持在生产可能线上。这也就是经济中为什么会有周期性波动。与此相关的是,如何用既定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消费品和资本财货,即实现经济增长。这就是平时所说的“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问题。第三,现代社会是一个以货币为交换媒介的商品社会,货币购买力的变动对由稀缺性问题所引起的各种问题的解决影响甚大。这样,解决经济

11、问题就必然涉及货币购买力的问题。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问题。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问题的经济体制基本有两种:一种是市场经济体制,即通过市场上价格的调节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与为谁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依靠价格的调节与刺激来实现;一种是计划经济体制,即通过中央计划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依靠计划来实现。当然,在现实中,许多国家的经济制度都是市场与计划不同程度的结合,但这种结合并不是一半对一半,总是以一种经济制度为主,以另一种为辅的。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市场经济从总体上看比计划经济效率高,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因为稀缺性问

12、题的解决离不开具体的经济制度,所以经济学的定义就应该是:研究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我们现在所讲的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的科学。西方经济学是市场经济的经济学。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现代经济学把经济学原理或经济理论,即有关经济问题的知识体系的全部内容,区分为两大组成部分或两大分支学科: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和宏观经济学(Macro- economics)。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包括:家庭(居民户)如何支配收入

13、,怎样以有限的收入获得最大的效用和满足,即实现效用最大化;单个企业(厂商)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利润,即实现利润最大化。微观经济学实际上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考察消费者对各种产品的需求与生产者对产品的供给怎样决定每一种产品的产销数量和价格。二是作为生产要素提供者的居民与作为生产要素需求者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怎样决定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和生产要素价格(工资利息与地租)。对于上述问题的理论分析,实际上涉及一个社会既定的生产资源被用来生产哪些产品,每种产品的产量和采用的生产方法,以及生产出来的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所以我们可以把微观经济学的内容看作是考察既定

14、的生产资源总量如何被分配使用于各种不同用途的问题,即前面所说的资源配置问题。鉴于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归根到底涉及价格问题,因而微观经济理论可以统称为价格理论,这包括产品的价格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同以研究单个经济单位为对象相适应,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Individual Analysis)。个量分析是研究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说过,微观经济学是“关于经济中单个因素诸如一种产品价格的决定或单个消费者或企业的行为的分析”。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研究

15、方法是个量分析。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的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是以以下三个基本假设条件为前提的:第一,市场出清。即坚信在价格可以自由而迅速升降的情况下,市场上一定会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Equilibrium)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资源闲置或浪费问题。第二,完全理性。即消费者和厂商都是以利已为目的的理性人(Rational Man),他们自觉地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第三,完全信息。即消费者和厂商可免费而迅

16、速地获得各种市场信息(Information)。只有在上述假定条件下,微观经济学关于价格调节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以及由此引出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才是正确的。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供给与需求的基本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理论、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分析、微观经济政策等。福利经济学虽以一个社会的经济福利问题为研究对象,而一般均衡分析同时考察所有各种产品的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以及所有各种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但由于都是以单个消费者的行为和单个厂商的行为作为出发点来考察社会经济行为,有别于宏观经济学,因而也被放在微观经济学中分析。二、宏观经济学

17、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称为宏观经济学。如果说,微观经济学是考察被使用的生产资源总量为给定的条件下,这些资源怎样被分配使用于各种不同途径的,因而微观经济学考察的是生产哪些产品和每种产品的产销数量以及它们的相对价格,那么,宏观经济学是要考察社会生产过程中被使用的生产资源总量大小是如何决定的(该变量在微观经济学中被假定为已知或既定)。同微观经济学相比,宏观经济学可以做以下四个方面的规范。(1) 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不是经济中的各个单位,而是由这些单位所组成的整体。(2) 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研究现有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3)

18、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整体,它所要考察的内容包括国民收入的大小、一般物价水平的高低及其变化、全社会就业和失业人数、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等问题。因而诸如国民收入理论和就业理论、货币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等,还有在经济科学的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等分支学科中,有关进出口贸易额和国际收支的大小以及外汇率的高低怎样决定的问题,都是宏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问题,都属于宏观经济分析。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其他理论是运用这一理论来解释整体经济中的各种问题。(4) 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在宏观经济分析中使用的一些经

19、济变量一般都是由微观的个量加总而成的。宏观的总量或总量的平均数,如由各个家庭一定时期(如一年)的消费和储蓄加总而成的全社会的消费支出和储蓄总额,各个厂商一年期间的投资加总而成的全社会的投资支出,政府在预算年度的收入和支出,一个国家一年期间的进口和出口总额,国际收支总额,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量(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国民收入和各行各业的就业人数加总而成的全社会就业量以及由各种产品的价格汇总计算出来的一般物价水平等,都是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时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或平均数,所以宏观经济分析和宏观经济学也可以译为总量分析和总体经济学。与此相对应,微观经济分析和微观经济学也可以译为个量

20、分析和个体经济学。 同微观经济学不同,宏观经济学是以市场机制不完善和政府应该、可以调节经济为假设条件的。宏观经济学是在此假设条件下,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经济理论。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者各有其研究的课题和相应的分析工具,存在着区别,但它们作为一门科学的一套理论体系或知识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又是密切联系的。首先,它们是整体及其构成的个体之间的关系。其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者是互为前提互相补充的。微观经济学以经济资源的最佳配置为目标,采取个量分析方法,而假定资源利用已经解决;宏观

21、经济学以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目标,采取总量分析的方法,而假定资源配置已经解决。它们都互相把对方所考虑的对象作为自己的理论前提,互相把对方的理论前提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经济社会,不仅有资源配置问题,也有资源利用问题,只有把这两方面的问题都解决了,才能解决整个社会的经济问题。最后,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行为的分析总是要以一定的微观分析为其理论基础。例如,就业或失业理论以及通货膨胀理论等宏观经济理论,必然涉及劳动的供求与工资的决定的工资理论,以及商品价格如何决定的价格理论。从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来看,以消费者效用极大化和生产者利润极大化为前提,在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条件

22、下,以传统的一般均衡微观经济分析的产品价格理论和工资理论为理论基础,经济学家可以合乎逻辑推理地建立起充分就业的宏观经济模型。另一方面,假如以垄断价格的价格刚性和工资刚性的微观经济行为方式为基础,用调整产量代替传统分析的调整价格以描述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学家可以对非自愿失业和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滞胀”等现象,提出合乎逻辑推理的解释。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所要研究的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既可以用实证的方法进行分析,也可以用规范的方法进行分析。 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首先表现在怎样对待“价值判断”上。所谓价值判断,是指对经济事物社会价值的判断,即对某

23、一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的判断。(1) 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和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规范经济学则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是以某些标准来分析处理经济问题,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2) 实证经济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规范经济学则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3) 实证经济学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因此实证经济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即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所得的结论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规范经济学则没有客观性,它所得的结论要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具有不同价值判断标

24、准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好坏会做出截然不同的评价,谁是谁非没有什么绝对标准,从而也就无法进行检验。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应该研究“是什么”的问题,结论的正确性应该是客观的、可检验的。但是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不应该是像自然科学一样的纯实证科学。因为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提出什么问题进行研究,采用什么研究方法,突出强调哪些因素,实际上涉及研究者个人价值判断的问题。二、实证分析方法:理论形成过程尽管经济学应该既是实证经济学,也是规范经济学,但在当代经济学中,实证经济学是主流,实证方法是经济分析中的最基本方法。实证分析是一种根据事实加以验证的陈述,而这种实证性的陈述则可以简化为某种能根据经验数据加以证明的

25、形式。在运用实证分析法研究经济问题时,就是要提出用于解释事实(即经济现象)的理论,并以此为根据做出预测。这也是形成经济理论的过程。1. 理论的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由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四个部分组成。(1) 定义是对经济学所研究的各种变量所规定的明确的含义。变量是一些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在经济分析中常用的变量有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存量与流量。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s)是“一种理论内所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s)是“一种理论内影响其他变量,但本身由该理论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变量”。内生变量又称因变量,外生变量又称自变量。存量(Stock)

26、是指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其数值大小与时间维度无关。流量(Flow)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的数值,其数值大小与时间维度相关。(2) 假设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因为任何理论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所以在理论的形成中假设非常重要,离开了一定的假设条件,分析与结论就是毫无意义的。例如,需求定理是在假设消费者的收入、嗜好、人口量、社会风尚等既定的前提下来分析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消费者收入、嗜好、人口量、社会风尚等前提不变就是需求定理的假设。离开这些假设,需求定理所说明的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的真理就没有意义。在形成理论时,所假设的某些条件往往不现实,但没有这些假设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27、 假说是两个或更多的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阐述,也就是未经证明的理论。在理论形成中提出假说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假说往往是对某些现象的经验性概括或总结。但要经过验证才能说明它是否能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因此,假说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来源于实际。(4) 预测是根据假说对未来进行预期。科学的预测是一种有条件性的说明,其形式一般是“如果就会”。预测是否正确,是对假说的验证。正确的假说的作用就在于它能正确地预测未来。2. 理论的形成在形成一种理论时,首先要对所研究的经济变量确定定义,并提出一些假设条件。然后,根据这些定义与假设提出一种假说。根据这种假说可以提出对未来的预测。最后,用事实来验证预测是否正确。如

28、果预测是正确的,这一假说就是正确的理论;如果预测是不正确的,这一假说就是错误的,要被放弃,或进行修改。 三、实证分析方法:实证的分析工具实证分析要运用一系列的分析工具,诸如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逻辑演绎与经验归纳、经济模型以及理性人的假定等。这里着重介绍在经济学中应用最多而在前面又未曾有过说明的均衡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经济模型。1. 均衡分析均衡(Equilibrium)是从物理学中引进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均衡是表示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方向不同的外力作用而合力为零时,该物体所处的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状态。经济中的均衡是

29、指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境界。这种均衡与一条直线所系的一块石子或一个盆中彼此相依的许多小球所保持的机械均衡大体一致。均衡形成后,如果有另外的力量使它离开原来的均衡位置,则会有其他力量使它恢复到均衡,正如一条线所悬着的一块石子如果离开了它的均衡位置,地心引力立即有使它恢复均衡位置的趋势一样。均衡又分为局部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与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来分析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一般均衡分析则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

30、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来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时所有商品的价格如何被决定。一般均衡分析是关于整个经济体系的价格和产量结构的一种研究方法,是一种全面的分析方法,但由于一般均衡分析涉及市场或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而这些又是错综复杂和瞬息万变的,从而使得这种分析非常复杂和耗费时间,所以在西方经济学中,大多采用局部均衡分析。 2.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又可分为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Static Analysis)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它完全抽掉了时

31、间因素和具体变动的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些经济现象的方法。比较静态分析(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就是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济总量在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即对经济现象有关经济变量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前后进行比较。也就是比较一个经济变动过程的起点和终点,而不涉及转变期间和具体变动过程本身的情况,实际上只是对两种既定的自变量和它们各自相应的因变量的均衡值加以比较。动态分析(Dynamic Analysis)则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总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总量在变动过

32、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这种分析考察时间因素的影响,并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待。在微观经济学中,无论是个别市场的供求均衡分析,还是个别厂商的价格、产量均衡分析,都采用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动态分析在微观经济学中进展不大,只在蛛网定理(Cobweb Theorem)这类研究中,在局部均衡的基础上采用了动态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主要采用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凯恩斯(Keynes)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采用的主要是比较静态分析方法。而其后继者们在发展凯恩斯经济理论方面的贡献,主要是长期化和动态化方面的研究,如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3. 经济模型经济模型(Economic Model)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现象中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简单地说,把经济理论用变量的函数关系来表示就叫作经济模型。一个经济模型是指论述某一经济问题的一个理论,如前已指出,它可用文字说明(叙述法),也可用数学方程式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