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5KB ,
资源ID:1274681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7468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4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案西师大版.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4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案西师大版.docx

1、24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案西师大版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57页例1、例2,第57页上的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二第14题。【教学目标】 1掌握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2探索积的变化规律,促进学生对口算方法的理解。 3.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学习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 教师:同学们,秋天到了,果园里瓜果遍地,景色真美!下面让我们走进丰收的果园,去欣赏秋天的美景! (课件逐一播放主题图中的图片)

2、 教师:从这些图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回答:有30行苹果树,每行400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有桃树647棵,平均每棵收桃48kg。一共可收桃多少千克?收了231吨脐橙,每吨大约要32个筐装,一共要多少个筐?有500棵梨树,平均每棵收梨25kg,一共可收梨多少千克? (课件一一出示这些问题) 教师:要解决这些问题,你会列式吗? (学生口答)生活中很多问题都要用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来解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板书课题。 点评:这个环节主要解决为什么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情景,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为学习新

3、知奠定心理基础。 二、运用迁移,探究新知 1.教学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放大图)。 教师:下面让我们走进例1,看一看刚才同学们提到的第一个问题:有30行苹果树,每行400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为什么列式为40030? 学生:因为有30个400棵。 教师:能口算出这道题的答案吗?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说出多种想法。 比如: 学生1:因为4003得12个百,就是1200,40030的得数是4003的10倍,所以是12000。 学生2:43=12,然后再在12后面添3个0,就是12000。 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后看

4、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多少个0,就在乘得数的末尾添加几个0。 (2)课堂活动,及时巩固。 教师:请同学们做第77页的口算,答案填在书上,之后抽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集体订正答案!然后教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按课堂活动中的第二题对口令,以达到熟练程度! 点评:这部分内容继续用走进丰收的果园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该片断主要利用学生原有的口算基础来探讨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引导学生借鉴前面的口算方法来思考,在鼓励学生多种想法的基础上归纳出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1)教学例2。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请看例2,请大家把这道题做在书上! (抽一名学生板演)

5、教师:从这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请大家观察,53变成5030,因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第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第二个因数也扩大了10倍。 教师:积有什么变化? 学生:积扩大了100倍,也就是1010=100倍。同法教学从53变成50030的变化规律。 (2)师生共同小结。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倍;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倍。 (3)及时巩固。 (多媒体课件出示)根据243=72直接写出下列算式的积。2403=24030=240300= 学生口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主

6、要是在学生熟练掌握口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一组题的口算,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 三、尝试运用,巩固提高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公布答案,最后选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然后选一组让学生说说这当中积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3、4题。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58、59页上的例3、例4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习十二第14题。【教学目标】 1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能应

7、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合。【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12l2 12l10 2161 21640= 30420= 3041 11230 1124=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抽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 点评:通过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教师:从图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题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112。 教师:

8、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估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大约是120101200。 教师:可是题中不是要求我们算大约有多少千克,而是要算出它的精确值。这就要涉及笔算的问题了。同学们在前面学习过哪些笔算呢? 学生: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师用纸片盖住“121”中百位上的“1”,只留下“2112”。 教师:现在会算了吧?(学生:会算)请大家用笔算算出结果。 学生计算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所示: 教师:也就是说,同学们是把12分成10和2来分别和21相乘,再把它们的积加起来。两位数乘两位数是这样做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可不可以用同样

9、的方法来做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认为是可以的。 教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试一试。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再小组交流,最后抽一个同学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 教师:能说说你? 用2乘121得242,再用10乘121得1210,把两次乘积加起来,就知道12112的积是1452了。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如下所示: 教师:能说说第二次的乘积“121”中后一个“1”要对着十位写的理由吗?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21101210,后面这个“1”要对着十位写,才能表示1210,要不然就成了121了。 教师:这是笔算乘法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同学们要注意。和刚才估算的结果比,差异大吗? 学生:有一定差异。 教

10、师:所以,有时我们需要精确数时,还要用到笔算乘法。现在同学们会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了吗? 学生:会算了。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第60页中的课堂活动上的题。 学生完成后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然后全班集体订正答案。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一是突出笔算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笔算的应用价值;二是让学生先估算,再笔算,能在探讨笔算计算方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三是有效地借助学生原来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探讨新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四是关注学生容易出错的一些地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重研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2.教学例2。 教师:我们再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

11、例2情境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意,指导学生列出算式。 教师:大家会算22452吗? 学生:会 教师:请同学们把这道题的结果算出来。计算时要注意思考这道题和前一道题有哪些不同?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小组交流,然后再抽一个同学的作业到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请这个同学结合自己的计算回答上面三个问题。 学生:这道题和上一道题比计算上复杂得多,主要是在计算第二步时要连续向前一位进位。 教师:这是计算中最容易出错的地方,你是怎样解决的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把进位的数记在心里,也可以用很小的数字把它标出来,然后相加时再把这个小数字去掉。 教师: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12、引导学生说出:我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只是每一步乘的位数要多一些。 教师:我们再来研究一个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第60页的课堂活动。 教师:这群小朋友在争论什么?你认为他们谁说得对?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同学在争论34386的列式问题,这两种竖式都列得对,因为在乘法中,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结果不变。 教师:这样一来,不管在乘法算式中的三位数和两位数谁在前面谁在后面,我们都能计算了,请同学们算出这道题的答案。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从“做”入手,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完整地呈现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片断中的连续进位

13、是计算中的一个难点。用乘法交换律来计算 34386是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具体体现,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略) 四、课堂作业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14题。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59页例5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习十二第58题。【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用简便算法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水平。【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面各题。12636 305

14、18 28323 40229 学生计算后,选两道题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让学生对着竖式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教师:这节课就在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多媒体播放情景图。 引导学生说图意,并按图意列出算式47040。 教师:同学们会计算47040吗? 如果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计算,则鼓励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把47与4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如果学生只用一种方法算,则按以下的方式组织教学。把学生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 教师:能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 学生:我第一步是用0去乘470,得到的积是000;

15、第二步再用十位上的4去乘470得1880个十;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教师:这道题和我们面前研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有哪些不同?学生讨论后回答:这道题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0。 教师:这种比较特殊的题,还是用我们前面掌握的一般的计算方法来算,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种比较特殊的题,还是用一般的计算方法来算,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全是0,由于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一步计算没有意义。 教师:所以,特殊的题目应该有特殊的算法。这道题可以用什么特殊的方法计算呢?同学们可以用你们掌握的知识来探讨一下,看谁能找到简便的算法。 学生讨论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如果学生自己能探讨出新的算法,教师则在鼓励的基础上,

16、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如果学生探讨有困难,则可采用以下的教学设计。 教师:看来同学们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没关系,我们来看看小明是怎样算的。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面的算式。 教师:这个竖式和我们列的竖式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竖式多了一条虚线,并且只算了一步。 教师:先来研究这条虚线,哪个同学能猜出这条虚线表示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这条虚线把470和40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47乘4,另一部分是两个0。教师:474和47040的结果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哪一个算式的乘积小? 学生:474 教师:算一算474的结果。 学生算出474=188。 教师:和你们前面算出的结果比,小多少

17、? 学生:188比18800缩小了100倍。 教师:能解释缩小100倍的原因吗?引导学生思考出缩小100倍的原因是47比470缩小了10倍,4比40缩小的10倍,一共缩小了100倍。 教师:为了保持积的大小不变,小明对474的积作了什么处理? 学生:把474的积188扩大100倍。 配合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如下的板书: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小明的计算过程? 学生:小明是把470和40分别缩小100倍,先算474,算出结果后,再把乘积扩大100倍。 教师:这种算法和我们前面的算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这种算法要简便得多。 教师:如果用另一种算法该怎样算? 学生:先算234,再在它的乘积后面

18、添两个0。 教师:如果算38087呢? 学生:先算3887,再在乘积后面添一个0。 教师:为什么前一个算式要添两个0,后一个算式只添一个0呢? 学生:因为前一个算式是缩小100来算的,后一个算式只缩小了10倍。 教师:你认为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归纳出: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多少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教师:用这种方法算一算23040,38087,63250。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主要展示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末尾有0乘法的简便算法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由“发现、探索、小结”三个环节构成。通过学生用原来的计算方法计算末尾有0的乘

19、法,让学生直观地发现有一步计算是无用的,从中激发学生探索新的计算方法的需要;再通过对小明竖式的理解过程,让学生理解这种算法的算理;再通过学生的小结归纳,掌握这种计算方法。这三个环节层层相扣,展现了学生探索新算法的全过程,也体现了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较好地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要求学生先估算出结果,再进行笔算,看笔算结果。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要求学生先判断对或错,然后对错误的题说一说错的原因,并说一说防止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6、7题。第四课时【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20、第62页的例1及课堂活动,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理解。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做工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例1情境图、课堂活动的情境图)、视频展示台。【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这些知识在生活中都应用得相当广泛。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一)。 二、进行新课 1.准备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课件再出示:2台铺路机同

21、时给公路铺沥青,每台每天铺450m,一天一共铺多少米?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集体订正。 2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将准备题变成例1。 2台铺路机同时给公路铺沥青,每台每天铺450m,40天可以完成任务。这条公路长多少千米? (1)读题,分析理解题意。 (2)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强调计算要细心,结果注意单位换算。抽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并作指导。 (3)交流汇报,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解法: 450240 450402=90040=36000(m) 36000m=36km 教师:用到第一种解法的同学,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学生:先算6台铺路机每天铺路多少米,再算6台40天一共铺路多少米

22、,也就是这条公路的全长了。 教师:用到第二种解法的同学,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学生:先算每台铺路机40天可以铺多少米,再算6台铺路机40天一共铺多少米,也就是这条公路的全长。 教师:问题的单位是千米,计算结果我们还要注意什么? 学生:转化单位。 3小结。 教师: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和问题,再根据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最后根据这个思路完成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点评:此片断突出了学生是解决问题的主体,同时更强调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恰当地使用学生已知的知识,先以准备题作铺垫,让学生独立完成,为教学例1奠定基础。再设计了

23、“学生尝试自学,师生交流探究,归纳总结 4教学课堂活动。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的情境图。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的条件和问题以后,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尽可能指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 如:205428或205284。 教师:同学们发现解决这个问题和解决例1的问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让学生尽可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相同的地方包括:都是做工问题中求工作总量的问题。解决时都要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和问题,都要确定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不同的地方有:这道题计算的数要大一些,因此最好用笔算。 点评:该教学环节通过解决两个具体问题的对比,让学生掌握解决做工问题的一些

24、基本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思维活动的开放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四、课堂作业 1练习十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练习十三第2题。 指导学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引导学生讨论:题目中的“一共有18辆车? 一个月(30天)能运多少吨矿石?”是有用,为什么,再具体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第五课时【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59页例5【教学目标】 1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掌握做工问

25、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口算。1212= 12110= 2161= 3012= 30410= 11230= 11240=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抽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初步计算。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并注明“张阿姨每时

26、采摘120kg脐橙,她在果园里工作了30时;李叔叔每天包装304筐脐橙,他在果园里工作了18天。” 教师:从图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1:张阿姨30时采摘脐橙多少千克? 学生2:李叔叔一共包装脐橙多少筐? 教师:解决第一个问题应怎样列式? 学生:12030。 教师:的确,要让每个同学口算出12030的积,实在有些困难,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2:最好的方法是用笔算。 教师:为了计算更加准确,我们常用竖式计算,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2)尝试笔算 教师:以前在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那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该怎样列竖式计算呢?请你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尝试计算一下120

27、30的积,遇上困难可以向老师和同学求助。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3)探究明理。 教师: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算吗? (4)学生尝试自学第二个问题:李叔叔一共包装脐橙多少筐?注意引导学生和前一道题进行对比,计算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再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到视频展台展出,让该生说说自己的做法,强调进位,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把进位的数记在心里,也可以用很小的数字把它标出来,相加时不能加表示进位的这个小数字。 (5)小结。 教师:比较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在计算时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引导学生说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

28、法是相同的,只是每一步乘的位数要多一位。 教师:从上面的问题中你发现了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引导学生说出要求的都是工作总量,而每时采摘的千克数和每天包装的筐数都是工作效率,30时和18天都是工作时间,所以在做工问题中,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一是让学生在笔算不进位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尝试自学要进位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二是让学生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两个小问题,让学生抽象概括出做工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 三、巩固练习 内化新知学生独立完成第60页课堂活动,强调计算要认真仔细。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12题。第六课时【教学

29、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62页上的例2及课堂活动,练习十三第37题。【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理解。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一些价值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例2、课堂活动的情境图)、视频展示台。【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教师:前一节课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 二、进行新课1.教学例2。 多媒体课

30、件出示例2。 教师:你能从表中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略。 教师:要求该市至北京的铁路的长度,你想选择哪些信息?怎样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这里要解决的问题是求两地间的路程,根据“速度时间=路程”,要找出列车的速度和所利用列车的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可以求出列车一共行的时间。 学生2: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在题目中是已知的,可直接利用。教师:现在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2)合作学习,把自己的解法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3)全班交流,视频展台展示学生的作业:23-8=15(h) 102151500(km) 抽学生回答每步算式表示的意思,强调结果不需要准确值,用估算,结果要用约等号。 教师: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和问题,根据问题看需要选择哪些条件,再确定解决问题的总思路,最后根据这个思路完成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点评:此教学片断采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