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117.65KB ,
资源ID:127435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7435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黄姓黄国江夏郡.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黄姓黄国江夏郡.docx

1、黄姓黄国江夏郡黄姓黄国江夏郡LT顼之孙,伯翳又辅佐禹治水,伯翳和禹的辈分、代数、年代不会相差太远,据女修是颛顼苗裔孙而推,伯翳应是颛顼的玄孙、禹的族孙最为合适。如果相差太远,他们是不可能同朝而治,更不可能相见。史记中记载黄帝,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娶西陵之女嫘祖为正妃,生二子。长子玄嚣(青阳),次子昌意。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逝世后,由其孙高阳接班,成为颛顼帝。秦本纪还对伯翳的后人进行了记载:伯翳(大费)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大廉,就是鸟俗氏;另一个叫若木,就是费氏。费氏的玄孙叫费昌。费昌正处于夏桀的时候,他离开夏,归附了商汤,给商汤驾车

2、,在鸣条打败了夏桀。大廉的两个玄孙叫孟戏、中衍,太戊帝请他们给自己驾车,并且给他们娶了妻子。自太戊帝以后,中衍的后代子孙,每代都有功劳,辅佐殷国,所以赢姓子孙大多显贵,成为诸侯。中衍的玄孙叫中潏,中潏生了蜚廉,蜚廉生了恶来。父子俩都凭才能力气侍奉殷纣王。周武王伐纣的时候,把恶来也一并杀了。当时,蜚廉为纣出使北方,没有被杀,回来纣王已死。蜚廉还有个儿子叫季胜,季胜生了孟增,孟增生了衡父。衡父生了造父。造父有功于缪王,周缪王把赵城封给造父,造父族人从此姓赵。由此可以推测黄氏的分封,很可能是中衍的某一位后代子孙。由此可见蜚廉是殷纣王时期人,造父是蜚廉的玄孙(第五代)是周缪王时期人。史记把黄氏排在蜚廉

3、氏之前。所以,黄氏的出现应该在殷纣王之前,也就是商朝末期之前。殷本来叫商,商王盘庚迁都于殷,就称殷,整个商朝后来就称殷商或商殷。但是史记中没有记载伯翳之后哪一位分封为黄氏。黄国故城志说伯翳长子大廉封在黄,建于公元前2148年春,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故城隆古乡,就是现在的潢川县隆古乡。汉书郡国志曰:故黄国,赢姓。东汉学者蔡邕在汉交趾都尉胡夫人黄氏神诰中说:“夫人江陵黄氏之季女,字曰列嬴,其先出自伯翳,别封于黄,以国为氏”。由此可见黄氏出自嬴姓,于史有据,上古时期世系为:黄帝-昌意-颛顼帝-女修父-女修-大业-伯翳-大廉为了让大家更清楚、更直观的查看黄帝后裔的分支,我根据史记制作了黄帝世系表,由此也纠

4、正了各种家谱对黄帝后裔和辈分的错误记载。(见附录)然而南朝王俭姓谱说:“黄,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为楚所灭,其后以国为氏”。唐朝林宝修撰的元和姓纂(成书于812年)说:“黄,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为楚所灭,以国为氏”。南宋郑樵通志(成书于1147年)在氏族略中说:“黄氏,嬴姓,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黄国故城在,楚与国也。僖十二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亦嬴姓十四氏之一也”。郑樵虽然说,黄,陆终之后,但也承认黄氏嬴姓,是十四氏之一。清朝王相百家姓考略说:“黄商音,江夏郡,颛顼帝曾孙陆终之后,封于黄,子孙以国为氏”。他们都认为黄氏是陆终之后。陆终,根据史记楚世家载:颛顼生称,称生卷章

5、,卷章生重黎及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六子: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诸多黄氏家谱记载陆终之后为先祖,但史记却无这样的记载。是陆终的那位后人“受封于黄”呢?黄氏家谱有说昆吾的,也有说参胡(惠连)的,也有说会人的,不一而论。史记载:“季连姓芈,楚其后也。昆吾夏之时尝伯侯,桀之时汤灭之。彭祖氏,殷之时尝伯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那么倒是会人可能性大些。沙舟在考释百家姓中说:“会人的后裔,名莱言。周初封于会,在今河南密县东北,西周时为郑所灭;而相距不远的黄国亦为周初所封。故此封于黄的可能是会人的另一支。这样,子孙以国为氏的理据也许会充实些。参胡斟姓国名,封地不详,春

6、秋时已绝祀之后”。广东开平黄氏族谱宋庆元四年(1198年)谱序说:我黄氏浱出陆终之季子讳云者,轩辕黄帝七世孙也。支持了陆终第四子封于黄这一观点。 清顺治十七年孟俊纂修光州志,在卷之十官秩封爵中说:“颛顼高阳氏封曾孙陆终于黄”。明宋濂诸暨孝义黄氏族谱序称:“黄为嬴姓十四氏之一。出于陆终氏,后受封于楚。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犹有黄国故城。黄既为楚所并,子孙散之四方,以国为氏”。北宋江夏黄氏族谱序称:“考我黄氏陆终之后有南陆公,兄弟三人,公居其二,食邑于黄,遂因地而赐姓焉。黄地在河南汝宁府光州十二里有黄城”。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御赐源流谕说陆终次子“惠连封于黄国,以国为氏。尔姓故出于黄帝,而封于

7、惠连为授姓祖也”。台湾黄氏大宗谱:以陆终长子昆吾之子高,为一世祖,又云:十三世石,佐周有功,赐姓为黄。宋朝邓名世著古今姓氏书辩证对元和姓纂进行考辨,在第十五章中记载:“黄,出自嬴姓,少昊金天氏裔子曰昧,为水官,号玄冥师,生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有功。颛顼嘉之,封汾川,其后为沈、姒、蓐、黄四国,以国为姓。东周时黄人出仕诸侯,卫懿公有前驱将黄夷,晋乐盈之党有黄渊是也。齐威公霸诸侯,黄人尝盟于贯、于阳谷。鲁僖公二年楚灭黄,其族遂仕楚,春申君歇即其后。西京杂记曰:故有东海黄公,能制蛇御虎,立兴云雾,坐成山河,汉丞相霸,太尉琼,世居江夏。后汉尚书令香,居会稽余姚。香孙南阳太守子廉,名守亮,又居

8、零陵。魏侍中权,又居巴西。香尝为东郡太守,又家东郡。唐贞观所定虢州江夏郡三姓,泉州安南郡六姓,括州松阳郡三姓,曹州东阳郡十一姓,濮州濮阳郡六姓,皆有黄氏。元和姓纂有江陵、洛阳、晋安三族,皆唐世士人新望”。关于少昊,史书有诸多不一样的说法,有的说他是黄帝之子,也叫少暤、少皓、少颢,就是玄嚣,又称青阳氏,金天氏,穷桑氏、云阳氏或称朱宣,被后世尊为“大华夏显宗康皇帝”或“白帝”,是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同时也是东夷族的首领。有的说少昊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西方天神,他的父亲是太白金星,母亲是天山仙女皇娥。有的说少昊,己姓,一说嬴姓,名挚,号金天氏,在帝位84年,寿百岁崩,其后郯子国尊为高祖(见春秋)。史记

9、中集解服虔曰:“金天,少璤也”。然而史记对少昊为帝却不予认可。只说玄嚣是黄帝之子,号青阳,没有做过帝。五帝本纪曰:“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台骀是玄嚣的第五代孙,玄孙。裔子:后代子孙。左传杜预注:“裔,远也,玄孙之后曰裔”。五帝本纪索隐曰: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得其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唯青阳与夷鼓同己姓,昌意与苍林同姬姓。史记对玄嚣姓嬴也不认可,认为玄嚣姓己,昌意姓姬。关于台骀,史记在郑世家中记载:简公二十五年(前541年)郑国浱子产到晋国看望晋平公的病情,晋平公说占卜因实沈、台骀作祟而病,子产向晋平公解释说:台

10、骀治水有功,颛顼帝把汾水流域封给他,台骀驻太原(今晋阳),汾水,洮水之神,沈,姒,蓐,黄四国实际掌管他的祭祀。现在晋国灭亡了这一带国家,统治了汾水流域。这两位神灵都不会危害你。原文是:“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并没有说少昊金天氏。少昊二字是邓名世所加。晋平公夸赞子产:“你真是学识渊博的人啊 ”!并送给子产很贵重的礼物致谢。史记说是晋灭黄,并没有记述黄等四国的以后事实。而邓名世虽然参考了这一史实,但却说楚灭黄,黄以国为氏,显然牵强附会,加进了自己的主观臆想。楚灭的是江、黄、道、柏之黄,并非沈、姒、蓐、黄之黄。否则只能说子产编造了谎言,以显示自己的学识渊博。为什么黄氏族谱多以陆终之后为姓氏发源?其一

11、主要是写谱时多以参考姓谱、元和姓纂、通志、百家姓考略等姓氏书籍所致,很少去参考史记;其二南宋郑樵通志说黄氏“楚与国也”,明宋濂诸暨孝义黄氏族谱说“黄氏出于陆终氏”误导了后人。中华姓氏通史也认为陆终黄氏发源地至今仍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未解之谜。另外,南宋淳熙乙巳年(公元1185年)由著名理学家蔡元定作序的徐氏宗谱记述:“伯益公以前荒邈难稽,史传互异,罔所适从,而皋陶生伯益尤经书未载,出于杂记,今不敢漫宗,故谱牒自伯益公始。伯益,名大费,佐禹平水土,封嬴邑侯,娶姚氏生二子。长大廉,封陆氏后为嬴;次若木,夏仲康封徐国君,食邑东海,生四子,分四姓,长征国、次终黄氏、三季胜马氏、四简赵氏。征国,夏袭徐国君,

12、徐氏得姓始祖,生子房。房,一作王房,夏袭徐国君,生子仁。仁,夏袭徐国君,生子豹。豹,夏袭徐国君。以上皆葬东海郯城北七里”。文中说若木的第二个儿子叫终,黄氏。但是并没有说他就是陆终,却肯定了他是伯翳之后。综上所陈列的史实,虽然黄氏来源有诸多说法,但都是黄帝之后裔,都是以封地为氏,也即是以国为氏。还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伯翳、陆终都是颛顼帝的第五代孙,台骀是颛顼帝的第四代族孙。黄氏远古得姓血源祖当推伯翳,因为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候态度是慎重和严谨的:“太史公曰:五帝三代之记尚矣,自殷之前诸侯不可得而谱,周以来乃颇可着。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不可录。故疑则传疑,盖其慎也。”(三代世表)。又

13、有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可见司马迁当年写作时参考了家谱书籍,如果当时有家谱记载黄氏是陆终之后,司马迁是不会熟视无睹的,况且,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姓氏家谱书籍,编写的时间都在史记之后,充分说明史记的内容更具有真实性、权威性。不管伯翳,陆终、还是台骀,都是黄帝的子孙,黄帝是黄氏的远古第一始祖更为确切。黄 国黄国的记载最早见于左传:桓公八年(前704年):“夏,楚子合诸侯于沈鹿。黄、随不会,使薳章让黄。楚子伐随,军于汉、淮 之间。”说的是这时楚国方兴,以霸主的身份在楚地沈鹿约会诸侯,黄、随二国都没参加,结果,随国受到讨伐,淮水的黄国由于相距较远,躲过一劫,但也遭到楚国的

14、斥责。庄公十九年(前675年):“十九年春,楚子御之,大败于津。还,鬻拳弗纳。遂伐黄,败黄师于碏陵。”鲁庄公十九年,楚文王首次伐黄,黄国部队在碏陵战败。僖公二年(前658年):“秋,盟于贯,服江、黄也。”左传僖公三年:“秋,齐侯、 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谷。”说的是黄国参加了在宋地举行的谋划伐楚的齐国、宋国、江国、黄国等四国会盟。第二年,四国又在山东阳谷盟会。僖公四年:“秋,及江人、黄人伐陈。”说的是前655年秋天,黄、江二国攻打陈国。僖公五年:“楚斗谷于菟灭弦,弦子奔黄。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皆弦姻也。弦子恃之而不事楚,又不设备, 故亡。”说的是前655年弦国依仗是江、黄、道、柏的姻亲

15、国,不服侍楚国,又不设防,被楚国灭掉,弦国国君逃奔黄国。僖公十一年:“黄人不归楚贡。冬,楚人伐黄。”说的是前649年冬,楚国借口黄国不向其进贡,攻打黄国。僖公十二年:黄人恃诸侯之睦于齐也,不共楚职,曰:“自郢及我九百里,焉能害我?” 夏,楚灭黄。说的是前648年夏,黄国依仗是江、黄、道、柏共同和齐国关系好,且都城离楚国很远,楚国怎么样我呢,这年夏天黄国被楚成王灭掉。黄国故城志说:伯翳长子大廉封于黄,建国于公元前2148年春,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故城隆古乡,就是现在的潢川县隆古乡。光州志却说:颛顼高阳氏封曾孙陆终于黄(嬴姓子爵)。我们在黄姓中已经论证过,陆终是颛顼帝的第五代孙,是玄孙而非曾孙。前文黄

16、姓中考证大廉是伯翳的长子,大廉的玄孙孟戏、中衍给太戊帝驾车,中衍的后代子孙,每代都有功劳,辅佐商朝,所以嬴姓子孙大多显贵,成为诸侯。黄氏由嬴姓分封出来,很可能就是中衍的后代其中之一。中衍第六代孙叫蜚廉,第七代孙叫恶来,蜚廉、恶来都在殷纣王手下做官。根据年龄的推算,蜚廉氏应当是商朝第29代帝王太丁所封,因为太丁在位时经常对外发动战争,蜚廉氏很可能因战功得到了蜚廉氏这个封号。太丁在位时间是公元前1112年公元前1102年。黄氏是赢十四氏之一,据史记记载黄氏比蜚廉氏更早一些分封的。那么黄国黄氏分封应该在商朝的那个时间呢?那么,我们还要从头说起:太戊帝是商朝的第9位帝王,在位57年,死后,其子继位,就

17、是仲丁帝,这一年是公元前1418年。仲丁帝在位11年,他死后,诸弟争夺王位,开始了九世之乱。后来其弟外壬继位,在位10年。外壬死后,其弟河亶甲于公元前1397年继位,商朝第13位帝王,在位9年。至公元前1388年,河憻甲死后,其子祖乙继位。从公元前1418年公元前1388年这30年中,历经三位帝王,黄国应该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封赐的。因为这段时间内,商朝发动了对蓝夷和班方的战争并取得了胜利,平定了诸侯叛乱,还在争夺王位,为了稳定王权,笼络人心,肯定会封赏有功之臣的。中衍的某位子孙或者曾孙因有功被封为黄氏诸侯。根据史记分析,很可能是河亶甲在位封赐的。那时候诸侯有封地而不称国,称食邑之地,或称城,所以

18、黄国有黄城之称。后汉书载:王制云:东方曰夷。夷就是根的意思。夷有九支:分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因为东夷人生性温顺,容易用道义驾驭,以至于有君子国、不死国出现,所以孔子这样的圣人都愿意住在九夷地区。武乙衰败时,东夷逐渐强盛起来,他们迁到淮河,泰山一带,渐渐在中原地区生活,后来周公平定了东夷。竹书纪年载:“(夏)后相,二年,征黄夷”。相是夏朝的第五个皇帝,在位28年(前1954年-前1927年),相二年即公元前1953年。所以黄夷的起源早矣,至今有四千年的历史。左传中一直不称黄国,而称黄人。江国而称江人。但那时黄人是诸侯国已是无疑的了。史记陈杞世家载:周武王灭商后,对帝王之后和有功

19、之臣进行分封:如舜的后代封于陈,禹的后代封于杞,殷的后代封于宋,伯夷的后代封于齐等。黄国应当在这个时候重新正式分封的。司马迁说:“周武王时封诸侯的有一千多人,等到周幽王、周厉王以后,诸侯相互合并。江、黄、胡、沈之类的小国数不胜数,因此没有将它们的详细情况写入史记之中”。史记陈杞世家还说:“伯翳之后,至周平王时封为秦,项羽灭之,有本纪言”。(本纪指秦本纪及秦始皇本纪)这仅仅是秦氏和赵氏而言,并非伯翳其他后人。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现了伯夷和伯翳不同的名字,司马迁是不会那么疏忽大意的。恰恰证明了伯翳和伯夷并非是同一个人。许多书把把伯翳和伯夷混为一谈,是错误的!黄国的古城位于今天的信阳市潢川县西北6公里的

20、隆古乡境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遗址呈长方形,东西长1500米,南北长1800米,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至今残存高处有10米,低处3米左右,基宽59米,上宽10米左右。可想当年之巍峨。其建筑规模符合春秋时期“子爵,城三里”制度。从古城规模看,黄国属当时势力较大的诸侯国。1975年,在潢川出土三件黄国青铜器,其中有铭文“黄孙须颈子伯亚臣”。1972年,湖北省随县出土的青铜器群中,有一件黄国铜鼎,铭文是“黄季作季嬴宝鼎,其万年子孙永宝用享”。证明了古代黄国曾与随国联姻。季赢是黄季的夫人,她的宝鼎给其女儿作为陪嫁,带到了随国。1983年4月,在光山县宝相寺发掘了黄国国君孟夫妇合葬墓。夫妇均用三

21、重棺,陪葬物品二百多件。其中有铜器铭文上有“黄子作黄夫人行器则,永福宝,灵终灵後”。这是黄孟的妻子死后,其子为她制作的陪葬品。可是,好多专家却误认为是黄孟为妻子所制作。行器:国君出行所用的装备物品。则:等画物也-说文。福:受天之福。灵後:女神。这句话意思就是:儿子我为母亲制作行器等物品,将永远是您享用的宝物,虽然您的灵魂终止了,但是您已经成为上天的女神。黄国故城内有土台称“黄君台”,黄君台上有一池塘称“天池”,神奇的是天池水清四季,久旱不涸。公元2000年以后,在黄氏宗亲的努力下,在黄国故城内重建了仿古式殿堂和春申君陵园,成为海内外黄氏寻根祭祖之地。但是大家往往误以为黄国就是潢川县。潢川县只是

22、黄国的都城所在地。历史上的黄国疆域很大。有史为证:方舆胜览:黄州,荆州域,春秋为黄国之地。黄州府志:黄州,春秋为黄国地。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黄陂县志:黄陂春秋属黄国之地,楚成王灭黄归楚。黄陂即今天的武汉市黄陂区。黄安县志:黄安,周封建为黄国。黄安就是今天的湖北省红安县。麻城县志:麻城为春秋弦、黄二国之地。公元前11世纪后麻城属黄国地。麻城即今天的湖北省麻城市。新县县志: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新县所属的光山县部分,麻城县部分,红安县部分均属黄国之地。新县即今天的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在光山县南。商城县志(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编):高阳氏(颛顼帝)封曾孙陆终于黄城(即商城

23、)。西周为黄国地。商城即今天的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固始县志:夏、商(约公元前21-前11世纪)大别山北麓及史、灌河流域蓼、黄国地。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境域为蓼、蒋、潘、黄诸国地。固始县即今天的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由此可见,黄国疆域北起淮河,南抵长江,西连罗山县,东接安徽省,南北长达200多公里,可谓大矣。黄国南边为弦国,弦国疆域大致占光山县,新县、麻城市、罗田县各一部分,在黄国的半包围之中,西北东南走向,是黄国的姻亲国。公元前655年被楚国所灭。弦国国君逃到了黄国,黄国不畏强楚,收留了他,说明黄国是很仗义的。黄国的西边是江国,江国疆域大致在今天罗山县北半部和正阳县南半部一带,都

24、城在今天的正阳县大林乡江湾村,淮河北岸,和黄国同为嬴姓分封国,两国关系密切,所以史书经常把江国、黄国相提并论。据左传记载:文公四年(前623年)江被楚灭。江国的亡国让同为嬴姓分封的秦国很伤心,秦穆公为江国穿孝服哀。由此也可以证明司马迁史记记载由嬴姓分封出黄氏、江氏、秦氏、赵氏等十四氏的真实性。如果黄国是陆终之后,那么同为陆终之后楚国怎么能攻打他和灭掉他呢?更不要说黄国向楚国纳贡之事,同室操戈,手足相残,显然与周礼不符!道国,在今河南省确山县北部和汝南县南部一带。和江国等一样依附强齐,但是齐桓公死后,齐国内乱势弱,楚国则乘机北扩,灭掉了道国。道国子孙以国为氏。柏国,在今河南省西平县境内,是春秋时

25、期古帝柏皇氏后裔的封地。都成在师灵,被楚所灭。随国,是姬姓古国。中心区域大致在今湖北省随州市,是春秋战国一个较大的诸侯国。春秋早期与黄国等诸侯联合抗楚。公元前640年被楚国打败,双方言和。公元前632年汉阳诸姬姓已全部被楚所灭,随国沦为楚国的附庸。公元前506年,吴国攻破楚国都城郢,楚昭王逃到随国,随国收留他,抵住吴国压力,拒绝交出楚昭王,有恩于楚。但是后来楚国还是灭掉了他,只是灭亡的晚一些,随国与黄国是姻亲国。江 夏 郡郡,始见于战国时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后汉起,郡为州的下级单位,郡下置县。隋朝废郡,县直隶于州。唐朝武则天曾改州为郡,旋复之,明清称府。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1年)分衡山

26、郡及南郡共十四县置江夏郡,郡治在西陵(今武汉市新洲区一带)。有说汉高祖元年(前201年)设江夏郡,汉书认为此说是错误的。黄石市志载:公元前278年秦昭襄王二十九年设江夏郡,时间更早。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说江夏郡属荆州刺史部。江夏郡下辖十四县:西陵、竟陵、西阳、襄、邾、轪、鄂、安陆、沙羡、蕲春、鄳、云杜、下雉、钟武。东汉时省襄、钟武二县,增设平春县,南新县。魏、吴各置江夏郡,魏江夏郡治在上昶城(今湖北省安陆市西北),吴江夏郡初治在沙羡(今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晋灭吴后,晋太康元年(280年),将原魏江夏郡治迁回安陆旧城,改吴国所置江夏郡为武昌郡。南朝刘宋时,江夏郡定治于汝南县城(今金

27、口)。当时,江夏郡与汝南县在金口并治。至隋灭陈,江夏郡、武昌郡皆废,入鄂州。隋炀帝时及唐代中期,曾两度改鄂州为江夏郡,乾元元年(758年)后,江夏郡一名始废。江夏郡在历史上存续从汉武帝设立算起880年,从秦昭襄王设立算起时间长达1036年。但是“江夏”一名,并没有泯灭。隋开皇九年(589年)改汝南县为江夏县,移县治于鄂州城。直至中华民国(1912年),为纪念辛亥革命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寓“因武而昌”之意。1995年撤销武昌县,设立武汉市江夏区至今。江夏区在武汉市西南。阅麻城县志、黄石志、黄梅县志、黄冈县志江夏区志、罗田县志、英山县志、广水县志、信阳州志等地方志书均有关于属江夏郡的记载。然往往有误

28、以为江夏郡在湖北省的安陆、云梦、武昌、或者说是今江夏区,这就错了。这些地方只是当年郡县治所所在地,并非江夏郡实际管辖的范围。要知道江夏郡辖十四县,就如说今天的湖北省会在武汉,你能说武汉市就是湖北省吗?江夏郡十四县,在河南省东南部有五县:1、鄳县(meng):前汉地理志:江夏郡有鄳县。并注明县治在今信阳市罗山县。信阳区划认为它的治所在罗山县高店乡。然信阳县地名志说在平桥区东边浉河北岸闵岗,汉置,属江夏郡。东汉建武初封邓邯为鄳侯,即此。湖北省广水市志载:广水汉属江夏鄳县地。东汉分属江夏郡鄳县、平春县地。证明鄳县管到了湖北省的地盘。所以在信阳市西南有鄳扼关,又称平靖关,是义阳三关之一,在三关之西,也

29、是天下九塞之一。信阳县志载:汉置鄳、钟武,属江夏郡。罗山县志也说:汉置鄳县,属江夏郡。2、钟武县:信阳县地名志说在平桥区东12里浉河北岸闵岗村,辖境约今天信阳县东部及罗山县西部地区。西汉初置,属江夏郡。汉宣帝元康初年,封长沙项王之子刘度为钟武候即此。东汉省钟武,地入平春县,南朝永初,复置钟武县。北魏永安三年(公元530年)废。然信阳区划却说钟武县治所在平桥区东中山铺。中山铺离闵岗很近,此两说存疑。陈善同重修信阳县志说:鄳,故城在信阳县南。钟武,故城在信阳县东南十八里庙。但都在信阳县境内无疑。3、平春县:信阳县地名志载:今平桥区平昌关,淮河北岸。东汉建武四年(公元79年)汉章帝封子全为平春王,侯

30、国,即此,属江夏郡。晋太元间(公元376-396年)为避讳改称平阳,移治所仁顺(今信阳市)。而旧城废。南朝梁孝建三年(公元456年),析平阳仍置平春,属义阳郡,不再属江夏郡。这个时候恢复的钟武县仍属江夏郡,可见江夏郡当年曾管辖到信阳市淮河以北的的地方,范围之广。4、西阳县:光山县志载:汉初,设立江夏郡,境内置西阳、轪县。成帝封东平思王子为西阳侯,建西阳侯国。王莽时改县。5、轪县:(dai)西汉(110年)改轪侯国置县,属江夏郡。治所在河南省光山县西北。信阳州志载:三国时,鄳、钟武二县,属江夏郡,属吴国。新县县志也说:东汉时,新县属荆州江夏郡。以上举了那么多史志进行考证,就是想说明江夏郡非湖北省

31、安陆、云梦、江夏区小范围之地,而是地跨湖北、河南两省,存续800多年,黄国灭亡后,黄氏后裔子孙在这个广阔地域上进行生息繁衍。在江淮之间的江夏郡是在黄国的故土之上,包含弦国、随国部分国土,与黄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江夏郡也是旧楚国的疆域之地。所以河南省南部称江夏黄氏也就顺理成章了,祖籍江夏郡的黄氏人在世界各地都有。特别是东汉时期,江夏郡安陆出了个大孝子黄香,更让江夏郡名扬天下。黄香做过尚书令、魏郡太守。其父黄况,做过叶县令,其子黄琼,官至太尉,封邟乡侯,卒赠车骑将军,谥忠侯。其孙黄阁官仆射中郎将。其曾孙黄琬,官至太尉,司隶校尉,封阳泉乡侯,与司徒王允等共同谋划诛董卓。黄香、黄琼、黄琬三人列入后汉书传记。黄香,皇帝赞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使黄香声名天下尽知。从此江夏郡黄氏声名鹊起,成为名门望族。让黄氏后裔引以为荣。所以黄氏祠堂有“徽流江夏,景焕阳春”、“江夏世胄”许多带江夏字眼的楹联和匾额。又因春申君黄歇墓在江夏区郑店有一座。有家谱还说黄歇居江夏县黄鹤乡仁义村。使得“江夏”更为深入黄氏人心。以致有郡望:江夏郡,堂号:江夏堂。因此江夏郡是黄氏的郡望所在之地,而非姓氏的起源之地。姓氏起源乃潢川县黄国故城也。钰瀚曰:黄氏由来历史悠久,从第一始祖黄帝至昌意,至颛顼帝,至女修父,至女修,至大业,至伯翳,七世矣。伯翳嬴姓,其后因功分封出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