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42.62KB ,
资源ID:1273864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7386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石壕吏阅读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石壕吏阅读答案.docx

1、石壕吏阅读答案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 ! 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 和 。(1 分 )2、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 分 )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 ?(2 分)4、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 ?(2 分)5、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 ?(2 分)6

2、、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 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2 分 )7、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 。(2 分)8、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 ?请简要分析。 (4 分) 参考答案:1、时间 地点2、总领。3、社会残酷4、战事紧,担心孙子和儿媳5、说明国家急需兵源6、担心家人,支持平息安史之乱。7、吏呼一何怒 ! 妇啼一何苦 !8、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 (1 分) 。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 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 ( 分析 1 分) ,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 (1 分) ,改 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 (1 分 )

3、 。阅读练习二:1、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答: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三男戍,二男死 ; 孙方乳,媳无裙 ; 翁逾墙,妇夜往。2、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 思想内容 (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答; 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 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 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 走。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 5-16 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 ;17-20 句老妇人主 动请求从军。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 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 描绘出战乱给

4、人民带来的沉 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 情。3、诗中有几个人物 ?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老妪,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 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蛮横, 凶暴无比。4、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 捉人 ?答: 捉字暗示当时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百姓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 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 ; 捉字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5、为什么夜间出动 ?答:一则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 二则表明县吏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

5、夜来个突然袭击。阅读练习三:1、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有吏夜捉人一句展开。2、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二男新战死。3、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出入无完裙。4、表明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句子是:独与老翁别。5、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 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6、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有吏夜捉人,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 出来的。7、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8、石壕吏中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 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9、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

6、!妇啼一何苦 !10、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 男新战死。11、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12、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13、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14、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 阳役,犹得备晨炊。15、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 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 我的三 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7、。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 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 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 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 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 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 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 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 只能与返回家中 的那个老翁告别。赏析:石壕吏 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 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 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 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 对安

8、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 首句暮投石壕村, 单刀直入,直叙其事。 暮字、投字、 村字都需玩味, 读者不能轻易放过。 封建社会里, 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 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 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 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 性。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 ; 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总 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 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有吏夜捉人一句, 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不说

9、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 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第一、表 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 ; 第二、表明县吏 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 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 ; 所以下面的事件发 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 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 ; 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 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吏呼一何怒

10、 ! 妇啼一 何苦! 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 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 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 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矛盾的两方面,具有主与从、因与果的关系。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 的。下面,诗人不再写吏呼,全力写妇啼,而吏呼自见。听妇前致词承上启下。 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是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 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 多次换韵,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这十三句诗,不是 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而县吏也决不是在那里洗耳恭听。实际上,吏呼一何怒,

11、妇啼一何苦 ! 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从三男邺城戍到 死者长已矣,是第一次转折。 读者可以想见,这是针对县吏的第一次逼问诉苦的。 在这以前, 诗人已用有吏夜捉人一句写出了县吏的猛虎攫人之势。 等到老妇出门 看,便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于是怒吼道: 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 ?快交出来 ! 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 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 ! 泣诉的时候,可 能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来交县吏看。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处境是够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 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

12、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 ?快交出来! 她只得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因为更无人与下面的 回答发生了明显的矛盾。合理的解释是:老妇说: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 只有 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 !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 !还不把她交出来 !老妇担 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 孙儿是有个母亲, 她的丈夫在邺城 战死了,因为要喂奶给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 ! 还 是行行好吧!(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两句, 有的版本为孙母未便出, 见吏无完 裙,所以县吏是要她出来的。 ) 但县吏仍不肯罢手。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 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

13、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 却照应开头, 涉及所有人物, 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 作者的感受。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老妇已被抓走,走时低声哭泣,越 走越远,便听不到哭声了。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 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 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 通夜未能入睡。 天明登前途, 独与 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前一天傍晚投宿之时,老翁、老 妇双双迎接诗人,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

14、只能与逃走归来 的老翁作别了。 老翁的心情怎样, 诗人作何感想, 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 地。此诗如实地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 面对这一切, 诗人没有美化现实, 而是 发出了有吏夜捉人的呼喊,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则是精炼。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 亦无议论语 ; 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 烈,倾向性十分鲜明。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丝毫没有给读者概 念化的感觉。诗中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概括 了双方的矛盾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复写吏,而吏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致词 的转折和事件的结

15、局中暗示出来。诗人又十分善于剪裁,叙事中藏有不尽之意。 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 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 又如只写了老翁逾墙走, 未写他何时归来 ; 只写了如闻泣幽咽, 未写泣者是谁 ; 只写老妇请从吏夜归, 未写 她是否被带走 ; 却用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既叙事又抒情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告诉 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 ; 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 就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正由于诗人笔墨简洁、洗炼,用了较短的篇幅, 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 妇啼一何苦

16、。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提问】1、“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 和 。(1 分)2、“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 分)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 ?(2 分)4、“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 ?(2 分)5、“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 ?(2 分)6、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这句话

17、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2 分)7、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 尖锐矛盾的诗句是: 。(2 分)8、“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 ?请简要分析。 (4 分) 【参考答案】1、时间 地点2、总领。3、社会残酷4、战事紧,担心孙子和儿媳5、说明国家急需兵源6、担心家人,支持平息安史之乱。7、吏呼一何怒 ! 妇啼一何苦 !8、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 (1 分) 。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 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 (分析 1 分) ,“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 (1 分) ,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 (1 分)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

18、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 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 “我的 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 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 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 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 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 音逐渐消失, 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 只能与返回 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赏析】石壕吏 是唐代伟大诗

19、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这首五言古诗通 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 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 反映了唐代 “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 深切同情。 此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炼, 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 爱憎 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诗风明白晓畅又悲壮沉 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杜甫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 和 。(1 分)2、“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 分)3、老妇的

20、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 ?(2 分)4、“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 ?(2 分)5、“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 ?(2 分)6、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2 分)7、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 。 (2分)8、“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 ?请简要分析。 (4 分)参考答案:1、时间 地点2、总领。3、社会残酷4、战事紧,担心孙子和儿媳5、说明国家急需兵源6、担心家人,支持平息安史之乱。7、吏呼一何怒 ! 妇啼一何苦 !8、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

21、已被带走 (1 分) 。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 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 (分析 1 分) ,“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 (1 分) ,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 (1 分) 。1、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答: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三男戍,二男死 ; 孙方乳,媳无裙 ; 翁逾墙,妇夜往。2、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 思想内容 (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答; 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 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 最后四句是结

22、局和尾声,暗示老 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 5-16 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 ;17-20 句 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 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 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 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 情。3、诗中有几个人物 ?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老妪,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 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刁蛮, 凶暴无比。4、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 “捉人”?答: ”捉”字暗示当时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百姓不顾

23、及百姓们的意愿, 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 ; “捉”字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5、为什么夜间出动 ?答:一则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 “捉”到 ; 二则表明县吏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1、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有吏夜捉人”一句展开2、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二男新战死。3、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出入无完裙4、表明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句子是:独与老翁别5、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 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6、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有吏夜捉人,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 出来的。7、石壕

24、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8、石壕吏中“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 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9、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10、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 男新战死。11、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12、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13、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14、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 阳役,犹得备晨炊。15、暗

25、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 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 “我的 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 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 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 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 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 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 音逐渐消失, 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 只能与返回 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赏析: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 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 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 “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 深切同情。此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炼,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 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诗风明白晓畅又悲壮沉 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