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166.78KB ,
资源ID:1273183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7318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三历史三轮复习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docx

1、高三历史三轮复习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考前必背】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目的:巩固统治。(3)内容: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被封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4)作用: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分封制所建立的诸侯

2、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周王权的集中。2、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3)作用: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考

3、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首先表现为皇权至上另一体现是“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中央集权制度内容(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大权总揽;“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军国大事操纵在皇帝手中。(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4)制订了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5)制定法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3、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

4、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考点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制的弊端。汉景帝才难晁错的建议,着手削夺诸侯国的封地,结果爆发了七国之乱。(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中朝 设置刺史监察地方。实行推恩令解决了诸侯国问题。(3)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唐朝三省六部制(1)结构: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 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1)背

5、景:唐末藩镇割据发展为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2)措施: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3)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4、元朝: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地方上推行行省制度。中央:元废三省,设一省制(即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

6、机构,以提高行政效率。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设行省制(如云南、辽阳、岭北等),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行省制度巩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促进了边疆的开发,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奠定了明清时期的行政区划,影响深远。考点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明朝:废除丞相,相权、皇权合而为一,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明朝设立内阁: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借“胡惟庸案”废丞相,权分六部,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并不参与决策);明成祖设立内阁; 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设厂卫特务机构。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2明朝的内阁明

7、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出现。但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和决策机构,只备顾问,升降与职权由皇帝决定。3、清朝设立军机处时间:雍正年间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职权: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只跪奏笔录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课堂规范演练】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0分钟完成)1、(2012浙江文综T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

8、“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 B.C. D.2.(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T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3.(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T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4.(2012山东文综T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

9、,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5.(2011北京文综T13)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6.(2013山西模拟)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象灯谜”的场景。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

10、别。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影响 B个人素质的差异 C宗法制的影响 D封建家长的喜好7.(2013惠州调研)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后来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 这里的“天下法”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皇位世袭制8.(2013南通模拟)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作者赞赏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9(2013广东六校联考)“淳

11、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A重用亲信 B频换丞相 C分化事权 D废除宰相10.(2013湖南名校联考)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二、非选择题(本题满分22分,最多用时15分钟,第(1)问限字60字,第(2)问限字60字,第(3)问限字30字,第(4)问限字80字。)11阅读下列

12、材料: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材料三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它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与渐进的制度改革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从1689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并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据大国崛起解说

13、词整理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3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2分) (限60字) (2)观察材料二中三幅图,说明每一幅图反映当时中国政治政体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归纳中国政治体制发展的趋势。(6分) (限60字) (3)据材料三,说明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特点和表现。(4分) (限30字)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的认识。(7分) (限80字) 【解题方法指导】选择题型及解答方法【题型特点】选择题属于客观型试题,是标准化、科学化考试的主体题型。选择题具有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准确性、知识范围的宽广性

14、、知识要素的多样性的特点,在高考命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新高考选择题的命制,特别重视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强调能力立意,从史证角度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问题、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辨析判断思维的能力。纵观近几年高考选择题的命题,据历史选择题命题呈现的方式、考查的角度、能力等方面,主要分为文字材料型选择题、图表型选择题、概念型选择题、结论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比较型选择题、逆向型选择题、探究型选择题等重要类型。 例2011课标全国卷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

15、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社会制度的影响,旨在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由此将国和家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天下一家的思想观念,这对于后来秦汉的统一产生重要影响。A、D两项与当时的史实不符;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是百家争鸣时期法家思想的体现,B项不符合题意。 【方法总结】 解答历史选择题必须注意审题、解题,巧用技巧。(1)审题要“三看三思”:三看题干: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看材料和关键词语,

16、明确内涵外延。三思选项:一思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二思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材料和要求;三思备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2)运用“六步法”解答思路:审(审题考查范围和方向)读(解读题干材料或情境)抓(命题立意或中心思想)找(求答项的关键词)联(联系所学知识)析(逐项分析,得出符合题意答案)。(3)运用技巧:选择题解答的主要技巧有四种:排除法、史实支撑法、转化法、理论分析法等。排除法:即解答选择题过程中将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掉,进而得出正确答案。根据不同类型排除法可以分为排“误”法、排“正”法、排“异”法等三种方式。史实支撑法:即以史实(现象、观点)证(判断、确定)史实、或以史实(现

17、象、观点)证(判断、确定)观点,是广泛用于材料情境型、结论型、概念型、逆向型选择题等多种题型的解题技巧。转化法:就是转换思维角度,以历史主干知识为依托,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特殊的(个性的)变成一般的(共性的),一般的(共性的)化为特殊的(个性的)。这种方法往往是在对材料和问题的再处理基础上,从知识和思维的角度进行转换,多用于材料型选择题。理论分析法:就是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革命理论与实践之间、内因与外因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来分析、解答问题的一种思路或思维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解答“根本原因、历史根源、本质、根本目的、根本上反映或者说明”类选择题。【跟踪训练

18、】 1诗经公刘曰:“食之饮之,君之宗之。”这与下列哪个制度的思想是相一致的(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国并行制 D中央集权制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 平民社会, 穷苦子弟, 栖身僧寺, 十年寒窗, 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 )A. 分封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自主自助训练】一、选择题1.【2012济宁期末考】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国家大事完全

19、通过占卜来决定2.【2012青浦质检】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古代中国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开始实行分封制C. 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D.礼乐制度的崩溃3.【2012衡水质检】据成书于清代的华西邹君记记载,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名下一千亩土地交给儿子,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这主要表明( )A重农思想影响工商业发展 B宗族制度在古代有重要意义C租佃经营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D人们

20、注重对私有财产的支配4.【2012青岛期末考】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5.【2012南昌调研】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 )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6.【2012安徽名校模拟】诗经公刘曰:“食之饮之

21、,君之宗之。”这与下列哪个制度的思想是相一致的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国并行制 D中央集权制7.【2012南京一模】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 D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8.【2012聊城五校联考】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下列首先实践上述政治思想的是( )A封邦建国 B确立皇帝制度

22、 C置“三公”“九卿” D全国郡县化9. 【2012普陀一模】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10.【2012衡阳六校联考】秦统一后郡县制遂遍行全国,司马迁说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晋书以为统一后又有所增设,可达四十郡之多。对郡县制的认识正确的是废分封、行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元代所设行省与秦始皇所设郡的数量一致 废分封、行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

23、制A B C D11.【2012长宁区期末考】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朝的郡国并行制12.【2012静安期末考】下表乃根据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整理而成,此表反映的现象是姓名官职出身萧何相国县吏陈平丞相游士周勃太尉吹鼓手樊哙左丞相狗屠灌婴太尉布贩A西周:“封建亲戚”B秦朝:“独尊儒术”C西汉:“布衣将相”D隋唐:“金榜题名”13.【

24、2012济宁质检】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是是指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14.【2012虹口区期末考】“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上述材料反映出 A. 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保持一致B. 元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C. 元朝在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 D. 元朝推行的民族

25、政策15.【2012南京一模】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二、非选择题(22分)16.【2012上海崇明期末考】皇权与相权 材料一: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康有为拟

26、免跪拜诏材料二:艺祖(宋太祖)继位之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材料三: 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8分) (2)根据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明清三个时期君权相权的变化,并分析其本质。(14分) 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课堂规范演练】1、【点评】本题以诸侯国间婚姻关系为切入点,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考查西周主要诸侯国所属类型。考查学生比较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西周有三类诸侯国:同姓贵族、异姓功臣、先代王室后代。试题有思维难度,备选项干扰性强

27、,极易选错,错因在于混淆主要诸侯国类型。2.3.【点评】通过阅卷后的数据分析,该题主要错选B项或C项,其主要错误是:(1)混淆了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概念。误认为郡县制的设置加强了君主专制。在复习中,要准确区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两个不同的概念,并掌握其在中国历史上的演变过程。(2)未能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材料明确提出“郡县制为公天下之端”,而非“之端自秦始”,从而得出秦始皇实行制度法令的统一。由此,在情境型选择题下,解题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深刻内涵。4.【点评】本题考查唐代最高统治者将中枢行政权下移与分散的根本目的。题目以高宗的一项措施为材料,以相权的分散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和解读

28、材料的能力。易错选为C。错因是没有把握统治者的根本目的。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加强君权,削弱相权措施的理解,实际考查对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概念的区别。通过对阅卷后的数据分析,该题容易错选A、B、D三项,其主要错误是:误选A或B项,是犯了同一个错误,都错误地把削弱地方权力的措施理解为削弱相权的措施,其实A、B两项的做法或措施都是为了削弱地方,而加强中央集权;误选D项的原因是审读选项时不够细致,清朝不存在相权与皇权的斗争,不是因为军机处的设置,而是从明朝初期就废除了宰相一职。67.8.9.10.11.解析考查中国古代、近代政治制度,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变革以及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

29、由材料中“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到“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可以总结出“天下变局”是指统治者由世袭贵族到出身布衣,国家体制方面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第(2)问观察三图可知分别为秦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其特征就一目了然了,发展趋势由专制走向民主。第(3)问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特点把握材料的关键词“和平与渐进”、“议会高于王权”即可解答。第(4)问的认识从适合国情、与时俱进、尊重文明多样性等方面回答即可。答案(1)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2)图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图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图三:人民民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3)特点:采用和平渐进的方式;议会高于王权。表现:建立君主立宪制。(4)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没有优劣之分;要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