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1.05MB ,
资源ID:127318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7318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地电地磁前兆异常的落实31地电地磁前兆观测与异常概述31.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地电地磁前兆异常的落实31地电地磁前兆观测与异常概述31.docx

1、地电地磁前兆异常的落实31地电地磁前兆观测与异常概述31第3章 地电地磁前兆异常的落实3.1 地电地磁前兆观测与异常概述3.1.1 理论基础地球电磁学包括地电学、地磁学两大分支,其监测地震的物理基础来自物理学中电学和磁学以及建立在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研究基础上的电磁感应现象以及介质的电学性质.因此,地电地磁前兆是在现代电磁学基础上发展的,它是电磁学理论在地球介质条件下的应用。地震是发生在地球内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内部介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在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将伴随有介质电磁性质的改变或电磁场的变化以及介质的电学性质变化。因此,地球电磁学应用于地震监测的基本任务就是利用地球电

2、磁学方法的理论和技术,探索与孕震过程有关的地球介质的电磁性质及电磁场的变化,为地震孕震过程的研究及地震预测提供理论基础。3.1.2 观测项目目前,我国的地电地磁观测项目可分为三类:1. 地电前兆观测项目用于测量岩土层电学性质的方法按测量可分为地电阻率法和地电场法以及土地电法等,主要用于地震预测的方法是地电阻率法与地电场法。2.地磁前兆观测项目主要用于测量地磁的相对和绝对磁场强度,如地磁场总强度(F)、垂直分量(Z)、水平分量(H),磁偏角(D)和磁倾角(I)。常用的地震预测方法有转换函数法、差值法、空间相关法、低点位移法、幅相法、日变畸变法以及流动地磁法。3.大地电磁前兆观测项目主要用于测量地

3、下或地表感应电磁场,常用方法有电磁波辐射法和大地电磁法等。3.1.3 主要干扰因素地电地磁前兆观测资料的取得主要靠设于固定台站或流动台(站),依据仪器观测系统长期定点测量的结果。在我国目前各地所设立的地电地磁观测台站(点),由于观测技术系统及环境变化等问题,在观测资料中常常会出现与地震孕育和地壳应力状态无关的动态,这种与地震孕育和地壳区域应力状态变化无关的变化,总称为干扰,依据干扰源的成因可归纳为三类:1.观测仪器系统的干扰地电地磁前兆观测仪器包括测量仪、记录器、显示器、供电电源以及有关接收系统的供电、测量电极线路、电磁传感器、滤波器等。地电地磁观测要求仪器、设备具有较高的长期的稳定性。仪器设

4、备的性能若有变化,观测资料就会出现较大的影响。因此,识别干扰及地震前兆异常时,首先应检查仪器、设备的性能,特别是有关仪器本身长期稳定性能的检查。2.观测场地环境变迁的干扰所谓观测环境是只指观测台站附近12km以内场地内的各种含金属的建筑物,在此范围内若有变电站、变压器、高压输电线、大型工厂内的机电设备以及地下埋设水、电、煤气金属管道、管网等建设,以及高速公路、电气化铁路兴建,都会给地电地磁观测值造成极大的影响。另外,有些地方浅层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或长趋势下降或上升,也会使地电阻率测值出现“年变”动态干扰或长趋势的变化。3.外空场的干扰太阳黑子活动、电离层变化、磁扰、磁暴以及离观测台站附近的电视

5、、通讯频道改变都会使地磁和电磁辐射前兆观测结果产生极强的干扰。另外,特大的天气过程(暴雨、大风),空气湿度出现较大变化时,也会给地磁、电磁辐射及地电阻率观测造成较强的干扰。3.1.4 异常的判断方法与步骤地电地磁前兆异常判定方法可大体分作三个步骤。(1)在观测物理量出现变化之后,须通过查阅报表、记录、询问有关人员或进一步检查现场,分清是否由观测系统的电源、仪器以及风扰、磁扰、工业游散电流所致,如果观测的变化与这些原因有关,则观测数据离散属增大或出现系统偏差;若与这些原因无关,则确定为地电磁观测值发生了异常变化。(2)在认定为地电磁异常变化之后,须进一步查阅记录或巡视场地,核实是否为局部环境干扰

6、所致,以区分地电磁变化为地震前兆异常还是干扰异常。(3)进一步区分是非震异常还是震兆异常。根据经验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异常形态; 异常要素的量级; 多台综合观测结果。3.2 地电阻率前兆异常落实3.2.1 概述1.地电阻率前兆观测及其物理量地电阻率法是采用分布于地球表面固定观测点上的固定测量装置,定时观测地球介质视电阻率值,获取其值随时间变化的一种地震前兆检测方法。目前在台站使用的观测仪器有DDC-2自动补偿仪和ZD8A、ZD8B型自动观测仪。每日观测5次或连续观测,取其日平均值为地电地震监测的基本物理量,有时也采用小时均值,作为分析研究短临信息的瞬时物理量。2.地电阻率异常的判断准

7、则地电学科分析预报指南规定,对地电阻率的趋势变化,其持续时间6个月以上者采用月均值或五日均值为判断异常的基本量;持续时间6个月以下者采用日均值为基本量。一般情况下,当地电阻率均值偏离正常值的相对变化幅度1.5%,且超过正常时段标准偏差3倍时,即判定为异常变化。3.地电阻率异常参数值的计算地电阻率异常参数包括异常持续时间和异常幅度。(1)异常持续时间。判定为异常变化后,向前追索至异常开始偏离正常值之时,即定为异常的起始时间。从异常起始时间到分析数据截止时间或异常恢复时间之间的时段定为该异常的持续时间。单位分别为月、日。(2)异常幅度。在异常持续时间内,地电阻率偏离正常值的最大相对变化值的百分比定

8、为异常幅度。设正常值为,异常时段内最大偏离值为,则异常幅度按下式计算:3.2.2 主要干扰因素1.观测仪器设备故障干扰为适应长期连续观测和地震监测预报的需要,地电测量仪器应具有长期稳定性。仪器性能随时间的变化必然会给地电阻率测值带来干扰影响。图3-2-1是兰州地电台DDC-2A电子自动补偿仪(1972.61974.5)的标定结果。由图看出,该仪器的长期稳定性较差,其变化幅度可达1.1%,且不是一个方向变化,很难与地震前兆异常区别。另外,仪器设备漏电、接点接触不良、测量仪器准确度不高、电流不稳等都会使观测数据离散度增大或产生系统偏差。例如,河北大柏舍地电台因观测室潮湿使DDC-2A电子自动补偿仪

9、内部漏电而引起电阻率测值的变化,如图3-2-2所示。当8月24日对仪器进行烘烤后,漏电被排除,电阻率测值恢复正常。2.观测线路系统漏电干扰影响地电阻率测量装置敷设于室外,当长期使用且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和保养而破损时,将会产生线路系统漏电,使地电阻率测值发生变化。特别是遇到雨雾潮湿天气,这种干扰影响会更加明显,地电观测线路漏电干扰大小与漏电点的位置有关。特别是供电线路与测量线路之间产生的漏电,其后果更严重。供电线漏电点在两测量极之间时可引起电阻率的减小,在此之外使电阻率增大。测量极处漏电点附近时干扰最大,漏电点在供电极附近则观测结果无影响。测量线漏电并漏电点位于供电极附近时干扰影响最大,图3-2-

10、3.地电观测规范上已有明确、具体确定漏电影响的落实方法。3.工业游散电流干扰工业游散电流是指通过供电设备及用电设备(如变电站、变电器、电汽化铁路、大型工业区等)的接地线或漏电点泄漏到大地中的交、直流电流。这种干扰使电阻率测值发生突跳、离散度增大。4.风扰与磁扰悬空假设的测量线随风大幅度摆动时,切割地磁场磁力线,在测量线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这是地电测量中常见的一种干扰。同样,当磁暴和强磁扰出现时也会在地下或线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这两种干扰都会使地电测值离散度增大。5.高压线干扰地电测线与高压线平行架设时,容易在测量线路中产生高电压的感应电动势,给地电测量带来干扰,使地电阻率测值的离散度

11、增大或产生系统偏差。6.地电阻率年变化干扰多年观测结果显示出以年为周期的地电阻率年变化。其原因一般与台基岩层电性特征和地下水位变化有关。其幅度大小和形态特征因台而异,地电阻率年变化一般是冬春季为极大值,夏秋季为极小值,但也有个别台站与此相反,即冬春季为极小值,夏秋季为极大值。年变化幅度一般为百分之几,个别台可达20%30%,如图3-2-4所示。7.地下金属管线的干扰随着城乡建设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地表下的金属管线敷设也越来越多。地电测区内的金属管线敷设将会改变地下供电电流的分布状态,从而可能给地电观测带来严重干扰,图3-2-5是山西太原台测区内埋设地下金属管线的实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金属

12、管线的干扰大小与其相对地电测线的距离和位置有关,距离越大,则影响越小,平行测线影响显著,斜交或垂直测线则影响次之或不明显。另外,金属管线的类型和规格不同,对地电干扰的程度亦不同。8.大型建筑物的基础设施干扰大型建筑物的基础设施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另外还有地下供排水的金属管道设施,这些良导电体在测区内的增设和存留,都将会影响地电阻率观测结果,使其发生异常变化,特别是高速公路和电气化铁路等地面设施,有时影响也相当严重。9.大型水库干扰大型水库的蓄水、排放或库岸周围的渗流,将会对距其一定范围内的地电观测产生影响,使地电阻率出现趋势性或似周期性干扰变化。10.地下水开采、工业污水渗入干扰介质电阻率与

13、其含水量及其矿化度密切相关。地电测区或其周围地下水的大量开采排放、污水蓄积渗入,都会使浅层介质含水量发生变化,从而使地电阻率出现阶跃或趋势性干扰变化。例如,河北昌黎台1982年后出现了地电阻率趋势性异常变化,经多次反复落实,并对其周围井孔的井液温度、电阻率进行测量,1986年在测区内又进行电测剖面测量,结果查明该台地电阻率趋势性异常变化与测区西部地下热水的扩散和大量开采并渗入地下以及温泉浴池污水排放渗入地下有关。3.2.3 异常落实工作程序地电阻率前兆异常落实工作程序,如图3-2-6所示。3.2.4 异常落实方法1.观测资料的核实因在资料抄录编报或上报传送过程中会出现差错,人为造成地电阻率变化

14、的假象。因此,首先应对资料的准确性逐一进行核查。2.地电观测仪器设备的检查与测试对台站观测仪器设备(测量仪器、电源、电流表等)的前期多次标定结果进行分析处理,以了解其长期稳定性变化;现场开展仪器多项指标的实际测试和检查,并作好记录。3.地电观测线路的检查与测试用地电观测规范规定方法对室内布线面板和室外测线的绝缘性能和漏电情况进行检查测试,看其结果是否满足地电观测规范指标要求。如有漏电现象,则应详细查看外线架设情况、破损程度,绝缘子的破损情况,导线有无与树枝及其它物体接触等。必要时应采用分段检查的方法,最终查出漏电点的确切位置,并予以排除。4.电极接地电阻的检查与测试用接地电阻测试仪对所有电极的

15、接地电阻进行测试。如有超出地电观测规范规定指标者,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予以处理,如增加电极个数或更换新电极等措施。5.地电测区环境条件的调查地电测区环境条件的变化是地电观测中较为多见的一种干扰因素,因此,对地电测区环境变化情况的现场调查使地电阻率异常落实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调查应采取现场踏勘和与有关当事人、知情人座谈访问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内容主要有:地下金属管线的敷设与拆除、大型建筑物的基础设施、水库兴建、场地开挖、地下水开采与排放,水位变化等以及上述变化的时间、规模、地点、方位等。6.资料收集收集包括地电异常变化时间在内的较长时间的地下水位、降雨、地温等有关资料。7.现场对比测量和试验研究根

16、据上述的落实和调查结果,开展相关的对比测量和试验研究,进一步查清可疑干扰因素对地电测值的影响程度,并给予定性或定量排除。(1)埋设临时的电极对比观测试验。埋设符合地电观测规范接地电阻要求的新电极进行新、旧电极对比观测,以查明原电极因阻值变化对电阻率测值的影响大小。(2)更换仪器设备对比观测试验。更换性能良好的仪器设备(测量仪器、电源、电流表等)进行对比观测,以确定因仪器设备性能变化而引起的地电阻率测值变化的干扰幅度。亦可采用分析研究仪器设备的标定结果加以排除。(3)交流电网的断、供电对比观测试验。对于工业游散电流或高压线路的干扰,可采用断、供电的方式进行对比观测,以查明其对地电阻率测值的影响大

17、小。(4)地下金属管线的挖、埋对比观测试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地下金属管线的挖、埋对比观测试验,进一步查清其对地电阻率测值的影响及干扰大小。图3-2-5同时展示了太原台金属管线的挖、埋对比观测结果。(5)开展等位线、电测剖面等物探方法的测量。实施该方法测量,一般在重大异常落实中已查明存在有可疑干扰源(如无条件挖埋的良导体存在、蓄水的渗入、污水的聚积、扩散与渗入等)又难以确定其性质的情况下,往往采用该方法。将测量结果绘制出等电位或等电阻率平面图,分析可疑干扰源对地电阻率测值的干扰影响和幅值。8.地电阻率干扰因素的数学处理(1)地电阻率年变化消除的数学方法。在我国地电阻率测量中,多数地电台

18、站都观测到不同程度的地电阻率年变化,给识别地震前兆异常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资料分析中,首先对有年变化的资料进行预处理,一般可采用数学的方法消除年变化。根据各台年变化的规律性程度,分别采用滑动富氏分析法(SFA)和距平方法(月距平、五日距平)的数学计算,具体计算方法详见地震预报方法指南(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1990)。(2)相关分析方法。经调查分析,认为台站的地电阻率资料可能与地下水位变化、降雨或河湖积水多少等因素存在着相关关系时,可采用单因子或多因子的相关计算方法予以识别与排除。通常用得较多的是单因子的线性相关分析。通过二者的相关计算,结果得到地下水位变化或降雨量等对地电阻率测值的干扰

19、量。那么实测值与的差即为消除该干扰因素影响后的电阻率变化,即:3.2.5 异常的震兆性质判定1.地电阻率异常变化的技术性判定经对异常变化的全面调查与落实,如认定资料传递无误,观测系统仪器设备工作正常且其性能稳定,室内外线路绝缘良好,测区环境条件未有任何改变,则可认为观测到的异常变化真实可靠,是地壳介质电导率的客观变化。2.地电阻率异常变化与未来地震相关性的分析对地电异常变化的历史观测资料与同期可控范围内的历次地震的对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给出对应率、漏报率和虚报率等参数。根据统计结果,给出该异常变化可做为前兆异常的可能性。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分析认证,最后确认该异常变化的震兆意义。3.2.6 异常落

20、实工作结果报表经过上述各项工作之后,一般要求填报地电前兆干扰分析与前兆异常落实工作结果的报表(3-2-1),分类分项逐个填写干扰因素分析与前兆性质判定的工作结果,作为地震前兆卡片(表1-2-1)的附件提供给震情分析预报部门使用。3.3 地磁前兆异常的落实3.3.1 地磁前兆观测及其物理量地磁观测分为绝对观测与相对观测,分别观测地磁场总强度(F)、垂直分量(Z)、水平分量(H)、磁偏角(D)和磁倾角(I)。在地震预报中,目前主要应用垂直分量(Z)和总强度(F),其次为水平分量(H)和磁偏角(D)。目前地磁预报地震的方法主要有6种:转换函数法、差值法、空间相关法、低点位移法、幅相法、日变畸变法。3

21、.3.2 主要干扰因素(1)各种各样的电磁干扰:常见的有太阳活动、电离层变化、工交用电、各类磁性物质、地电观测等。最常见的是大量、普遍存在的强磁性物质和弱磁性物质的干扰,在观测中须要特别注意。(2)气象因素干扰:常见的有特大天气过程、外空磁扰、磁暴等。(3)观测仪器因素干扰:主要是仪器故障、仪器性能不稳定等。3.3.3 异常落实工作程序地磁前兆异常落实工作的一种程序,如图3-3-1所示。然而,不同的仪器观测及不同的分析预报方法中,主要的干扰因素与前兆异常的基本特征等有所差异,因此异常落实工作的内容、方法与步骤等也有所不同。3.3.4 质子旋进磁力仪绝对测量的异常落实方法和步骤(1)研究异常台站

22、的历史资料及震例情况,分析引起异常的可能原因,制定落实异常的方案和步骤;(2)检查仪器性能,进行对比观测,确定台站仪器设备是否正常;(3)检查、监测仪器室内外环境是否有变动,如仪表、工具、铁器、桌椅等是否靠近仪器室或遗留在仪器室内,必要时检测室内磁场分布,研究磁场梯度值有无变化;(4)利用在室外建立的永久性观测墩检测台站内环境是否有变化;若墩差与以前不一致,应在台站内查找干扰源,如台站自身的改建,其他手段的干扰,以及水泥、钢材、铁器、水管等磁性物质的移动、增减等;(5)调查台站外围或距台站较远的大环境是否有变动,如大型建筑、大型工程施工等;(6)台站间观测时间要同步,授时不准可导致出现异常;(

23、7)若异常持续时间较长,还要检验异常是否因对比台站之间的长期或短期变化所致;(8)当台站质子旋进磁力仪观测值有较大变化时,要与台站磁变仪磁照图作对比分析,以便初步确定是受干扰还是磁场变化较大所致;(9)注意气象因素的影响,如大的天气过程,气温很低等可能导致测值不可靠。3.3.5 地磁转换函数法的异常落实方法和步骤转换函数法一般是利用地磁几分钟至3小时左右的短周期信息所做的一种分析预报方法,在磁变仪磁照图上量取短周期事件的三要素()的变化量(即采样)。根据采样数据进行计算,求得转换函数值和值。一般很小,有时也很小,因此量图的精度和可靠性是落实异常的关键。其异常核实的方法和步骤可分为:(1)检查台

24、站资料的连续性,磁变仪精度,磁变仪工作稳定性,标度值稳定性和可靠性;(2)地磁短周期事件形成要清晰,是孤立的扰动事件;(3)量图的精度、可靠性要满足要求;(4)选择适当的周期范围,即在该周期范围内,转换函数值稳定;(5)调查台站内、外是否存在明显的干扰,选取的短周期事件尽可能避开日变化较大的时段;(6)若异常持续时间较长,还要研究该台站转换函数值是否存在季节变化、年变化和其它有序性的非地震因素引起的变化。3.3.6 低点位移法、幅相法、日变畸变法的异常落实方法和步骤这三种分析预报方法均是用磁变仪的相对观测资料做的一种方法,其异常持续时间很短,幅相法为10天左右,日变畸变法为1至数天,低点位移法

25、以天为单位,均是短临性质的异常。由于所用资料时段很短,受外界干扰影响的因素较少,落实异常应注意以下四点: (1)磁变仪工作稳定,标度值相对稳定;(2)查清是否为特大磁暴和特大天气过程的影响;(3)调查台站内外是否有大的干扰;(4)数据的核实(与台站核实,与附近同经度台站比较),逐台逐日核实异常时段的数据,关键是核实极小值的时间是否为一天的真正极小值的时间。3.3.7 非前兆异常的形态特征图3-3-2为非前兆异常形态类型。根据25个地磁绝对观测台站90个台组的差值曲线,归纳出非前兆型异常形态如以下8类。(1)线性漂移。虽然差值曲线起伏和摆幅不大,但不是平直的,而是线性递减或递增如图3-3-2a,

26、这可能是由于两者的长期变化不同造成的。(2)非线性漂移。虽然差值曲线摆幅不大,但起伏较大,很难找到较长时间的平稳时段,总是处于不平稳状态之中(图3-3-2b),这可能是由于两者的长期变化有时相同有时不同造成的。(3)差值曲线总是处于趋势变化之中。差值曲线摆幅虽小,但找不到较长时间的平稳时段,总是处于一种趋势变化之中(图3-3-2c),这可能是由于两者的长期变化速率发生了变化或两者中一个上升速率由小(大)变大(小)造成的。(4)大幅度摆动。虽然差值曲线可以找到一个平稳的基线,但大幅度摆动(图略)可能是由于两者的长期变化同步,而每天的同时观测值多数不同步造成的。(5)脉冲和湾扰。在差值曲线中时有脉

27、冲和小的湾扰出现(图略),这不是临震现象,这可能主要是由于外空干扰(如磁暴、雷电等)和地电观测等干扰造成的。(6)半方波和方波形态。差值曲线虽有长时间的平稳正常状态,但有半方波出现(图3-3-2d),这可能是由于调整了仪器的工作状况或有干扰物一次性靠近或远离探头(如铁椅、铁锹等整件物品的搬近搬离)造成的。若将干扰物一次性放回原处,就会出现方波形态。(7)锯齿状形态。差值曲线具有地磁前兆异常的逐渐趋势性下降(升)的形态,但是,恢复不是逐渐的,而是突变性的,如图3-3-2e中的、的形态,可能是由于其中一个台站,有的人值班时注意调整仪器的工作状态,使之正常工作,有的则不然,在不正常的条件下继续观测,

28、导致观测数据漂移,待进行再调整为正常时,曲线就会出现突变现象。图3-3-2e中的形态是前兆异常形态,并有地震对应。(8)干扰异常与前兆异常形态相似。差值曲线既有长期的正常平稳段,又有逐渐偏离基线的异常形态和转折点(图3-3-2f),但无地震对应,经调查落实和定量计算后认为,是由于距离台站约150km处盖楼房引起的,当楼房盖好之后,曲线就平直了。这种干扰异常形态,应特别引起注意。3.3.8 异常落实工作结果报表经过上述各项工作之后,一般要求填报地磁动态干扰分析与前兆异常落实工作结果的报表(表3-3-1),分类分项逐个填写干扰因素分析与前兆异常的前兆异常判定的工作结果,作为地震前兆工作卡片(表1-

29、2-1)的附件提供给震情分析预报部门使用。3.4 电磁辐射前兆异常的落实3.4.1 观测及其原理1.电磁辐射方法及观测仪器室内外岩石破裂和野外爆破试验都证明了岩石在破裂过程中有电磁辐射现象产生,地震电磁辐射现象与地震发生之间关系的观测研究起于70年代,在实践中逐渐得到发展,但至今观测仪器种类繁多。表3-4-1中列出几种常见的仪器及其技术参数。2.电磁辐射观测原理与分析电磁理论对变化的电场与变化的磁场有经典的表述,即电磁场包括电场和磁场两部分,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其接收应采用不同的传感器。地震震源在地下,因此应设法尽可能接收来自地下的电磁场变化,同时向超低频方向发展。目前,采用埋地电极传感器接收准

30、静电场变化电场和使用埋地磁感应线圈为传感器接收准确磁场感应强度的观测较多,也有的采用地面磁天线、鞭天线或电容传感器。但其整机及中断仪器系统,是基本一致的,其接收原理与方法如图3-4-1所示。具体的观测方法,可分连续自动模拟记录和微机自动数据采集处理与图形回放两类方法。3.电磁辐射前兆异常的一般特征(1)成组性。电磁辐射前兆异常是随机的,它的出现呈阵发状态,一组一组的。信息波组有长有短,持续时间不一,组与组的间隔时间、有的几十秒,有的几分钟,还有的相隔几天甚至更长。1次中强地震,其前兆信息提前量,一般1个月左右,有的长达3个月,随发震时间的临近,异常起状变化越来越大,异常延时长度越来越长。图3-

31、4-2是华北地区5次中强以上地震前约1个月时段内记录到的3个时段前兆异常图。(2)振幅变化。电磁辐射短临前兆异常,其振幅的大小,也是随机改变的,而其变化的趋势是逐渐增大。大约300km以内的一个56级地震,模拟记录在临震阶段其准静场电压(振幅的平均值),约1020mV上下;准静磁场磁感应强度的等效毫伏数,与电场的振幅大体相当。(3)周期变化。电磁辐射异常信息的周期变化非常复杂,从低频到高频都有反映。即使采用低频段接收,其变化也是相当复杂的,但其变化的总趋势,也是越来越升高。总之,地震电磁波前兆异常的出现是随机的、成组的、持续的,振幅和周期是变化的、短暂的、定时的、不变的信息,则可能是干扰因素。3.4.2 主要干扰因素1.仪器系统干扰有的仪器系统制造粗劣,稳定性差,即使有的仪器的制造工艺比较严格,但由于其电子元件或元器件质量欠佳,或者传感器系统安装施工欠妥,也可能使仪器系统的稳定性差。2.场地干扰台址附近一定距离内的工业和民用电器,都有可能造成干扰。常见的干扰有大型变压电器启闭和负载不平衡、电焊、大型电机启闭、大型管线、市电线路漏电和虚接和近距离家用电器线路故障及虚接破损等。较近范围内的较大流动铁器,则会给磁分量接收,造成一定困难。3.外空干扰若仪器系统抗干扰能力欠佳,互频段选择不够理想时,外空电磁场如通讯、发射台、大气电磁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