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0.60KB ,
资源ID:1273160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7316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从鸡兔同笼的不同教学设计讲起.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从鸡兔同笼的不同教学设计讲起.docx

1、从鸡兔同笼的不同教学设计讲起教学设计重在“切合实际”从“鸡兔同笼”的不同教学设计讲起 “鸡兔同笼”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近期,笔者听了好几节“鸡兔同笼”的课,也看到了很多各具特色的教学设计,有些思考,特写下一些文字和老师们探讨。 先简述我们所见到的几种教学设计策略。 1.一节课渗透多种思想。在“鸡兔同笼”教学中,将化繁为简、画图、枚举、假设、方程等多种方法(思想)一一体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评判讨论、对照比较等过程,实现优化,最后通过巩固练习等途径,重点掌握假设和方程两种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策略,在我参加的教研活动中,是最常见的。 2.一节课突出一种思想。一节课突出一种思想,就是以

2、上面数种思想中的某一种为核心思想,通过一节课进行专题教学。据笔者见到的比较有影响的方案至少有这么四种:一,完全以画图来解决问题的。因为不适合六年级,所以选择一、二年级学生来上。二,专题教学枚举的。因这种策略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比较容易掌握,所以也改换为在三四年级上。三,专题教学假设的。在五年级、六年级上的均有。四、专题教学方程的,放在六年级上。不仅教一元一次方程,还有提升到教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而且教学方程往往还与“建模”思想相联系。 一个内容,有这么多完全不同的教学设计策略,在小学数学中,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现象。这原本是一件好事,然而,教师们却无从学习和选择因为不同的设计策略,适用的上课年级是不

3、同的,而且达到的教学效果也是炯异的(这是从数学技能或数学思想层面上而言的)。所以,不管是从应对教学评价或质量检测的角度,还是从认识本课教学价值和定位本课教学目标的角度,都使教师们很困惑:“鸡兔同笼”到底该怎样教呢?这就不得不促使我们思考:同一个内容,缘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设计?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些教学设计呢?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几种不同策略产生的根源。 一节课将化繁为简、画图、枚举、假设、方程等多种思想一一渗透,是教材(教参)的意图。在教材中,当呈现“鸡兔同笼”的原题后,小精灵首先说的就是“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将原题改换成数据较小的例1,这就是化繁为简的思想。然后呈现了表格,引导

4、学生填表解决例1,这就是枚举的思想。接着以小精灵“还有其它方法吗”,教材专题介绍假设的两种思路,这是假设法。最后“还可以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介绍方程法,突出方程思想。教材甚至还安排了“抬腿法”的阅读材料。另外,在教参中,也有“注重体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的明确要求。 可见,教师们设计出了“面面俱到”的教学方案,正是他们仔细钻研教材、深刻领悟教参要求的体现,原本无须指责。 而一节课突出一种思想,是因为教师们在解读教材,挖掘教材内涵时,充分地意识到“鸡兔同笼”中蕴涵了丰富的数学思想,这些思想方法都极具价值,教透了任何一种,都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技能的提升。在这种

5、认识的指导下,教师们依据个人的观点,选择了自己认为“鸡兔同笼”中最有意义的思想方法,进行目标定位和教学设计。如有的设计理念为“以鸡兔同笼问题为载体,教学最原始,而又最能广泛迁移的尝试。”有的设计理念为“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想想、画画,运用形象思维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前文所列举的五种设计策略,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应该说,这样的观点无可非议,从追求教学的效益来看,从教学应该要“教懂学透”的角度来看,笔者也从心底里认同这样的观点。 那么,既然以上种种设计策略都有支撑的理由,是否就能够说明这些设计都是有意义的,都是值得我们仿效的呢? 并不完全是!因为,教学设计的有

6、意义与否,我们不能以单一的指标来衡量,如是否符合教材意图,是否具有创新精神等。一个具有示范作用的、值得大家模仿和学习的教学设计,它的核心要素应当是“切合实际”,这个“切合实际”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切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意义。 课堂教学最直接、最实际的意义,就是在40分钟的时间里,通过教师有目的、有方法地教,学生能切实地获得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更朴素地说,也就是学生上了40分钟的课,总得有了新的认识,掌握了新的本领。如教学了小数加减法,下课时学生就应该已经懂得了计算的道理,会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计算了。备“鸡兔同笼”的课也应当如此。而我们审视上文中一节课渗透多种思想的教学设计,不难想象,就一堂课的时

7、间,要教学的方法(思想)却有四五种,“贪多嚼不碎”,学生哪可能把这些都理解和掌握呢?灵活运用当然更不用提了。笔者举一例再作说明。在上述的设计中,“鸡兔同笼”用方程法解答,往往最多只能占到约15分钟的教学时间。在这15分钟里,要展示学生方程的列法,要请学生说理,要组织学生讨论,还要练习巩固。期间,需要突出的有设句的写法、等量关系的确定、方程的列法、方程的解法等环节。这些环节,像设句、列方程、解方程,都不同于(明显难于)五年级所学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甚至可以说,能将4X2(8X)26去掉括号、合并同类项,大部分学生没有15分钟的专项训练,恐怕是很难熟练掌握这项技能的。更何况,要是遇到2X4(8X)2

8、6,即2X4X的情况,要费的周折就更超乎想象了。由此可见,15分钟,说能教会学生列方程解,能让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这实在只能是一种理想。 尽管有一些课堂实录,展现了本课是能够同时教学多种思想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教学所选用的班级,其学生的整体水平是相当高的,这种水平并不是绝大部分学校六年级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这样的设计也仅仅只适用于这种特殊群体,而没有普遍的适用性。因此,笔者不敢苟同“鸡兔同笼”中一节课渗透多种思想的设计理念,因为正常情况下,这样的设计很难实现教学的实际意义。 2.切合教材编排的实际状况。 既然一节课渗透多种思想的设计方案不妥,那么,一节课专攻一种思

9、想的设计策略,就一定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吧? 也有!学校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人才培养活动,它依据特定的内容(教材),面对特定的群体(相近水平学生组成的班级),开展科学合理的教学行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依据知识构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认知规律,经过相对广泛的实践和严密的论证,从而编进教材的。因此,“鸡兔同笼”这个内容设置在六年级上册,必定是有其道理的。(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都把该问题安排在高年段,可见这个内容是适合高年级学生学习的。)既然排在了六年级教材中,那么我们就应该面向六年级学生进行教学。但是,上述的一些教学设计,为了突出一种思想的教学,却调整了教学对象,选择一至五年级来上的均有。

10、这样随意地更改教学对象,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将“鸡兔同笼”移至一二年级教,设计者觉得是有意义的,也是有充分道理的。可是,认为放在三四年级教的,同样觉得有意义有道理。谁的意见正确呢?如只有其中一种是正确的,那么,另外的方案,学生不就成了试验品,枉费精力了吗?如几种都是正确的,教材如何编制呢?尽管是可以在不同年级重复教学,尽管是可以将教学的层次螺旋上升,但总体效益低,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肯定就是不能回避的事实。另外,移至其它年级进行教学,价值是否胜过在六年级进行教学,有没有人对此进行过科学地评估呢?总之,将安排在六年级的“鸡兔同笼”放在其它年级教学,慎重程度是值得推敲的。 事实上,笔者也觉得在一

11、二年级教学画图解决问题,在三四年级教学枚举等,都是极有意义的。笔者从见到的几份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的确也感受到了设计者运用“鸡兔同笼”的素材,将这些设想演绎得淋漓尽致。 但是,我们可能忽略了一点:能体现用画图解决问题的,能让学生感受枚举思想的,并不是唯有“鸡兔同笼”这个素材可用。“鸡兔同笼”也并不一定是学习画图解决问题、学习枚举的最好载体。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其它的素材,或挖掘其它教学内容中蕴涵的这些因子开展教学。这样的措施,既实现个人的教研追求,又不影响教材的现实框架,那才是两全其美的事呀! 3.切合学生认知的实际水平。 在上述专教一种思想的设计策略中,安排在六年级的,尚有专题教学假设和专题教学

12、方程的。笔者以为,相对而言,这样的设计策略可供借鉴的成分比较大。但是,倘若深入分析,这两种设计策略因与学生认知的实际水平契合度不同,产生的教学效果还是有差异的。 先说假设。我们知道,假设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假设的思维方式,在之前五年多的学习中,有过一些体验。尤其是在解决一些判断题和应用题时,接触到“假设”的次数是不少的。如“一辆汽车上山时每小时行30千米,从原路返回下山时每小时行50千米,求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尽管这种假设与“鸡兔同笼”中的假设有所区别(前者只是简单的假设赋值,后者关键是有假设后推理和调整的过程。也因为此,枚举

13、时先假设全部是鸡,列方程时假设鸡为X,这些方法中尽管都有“假设”,但笔者觉得这些“假设”与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中的“假设”也是有区别的。)然而,学生具备的这些体验,已经能够成为他们在本课深入学习假设法的认知基础。同时,六年级学生,其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也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这更为他们学习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创造了充分条件。因为假设中推理、调整的过程,不到这个年龄层次的学生,往往因思维水平受限,很难过这一关。这或许也是教材要将此内容安排在高年级的重要原因。因此,专题教学假设的策略,是比较切合六年级学生认知实际水平的。 反观方程。笔者前文指出,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一元方程,在设句、

14、列法、解法上,明显超过五年级所学方程的难度。同时,X为减数的方程,现行教材回避教学,学生又不会解答。学生的这些认知基础,导致他们对于列方程解“鸡兔同笼”没有亲近感(“鸡兔同笼”的方程解法不受师生欢迎,是公认的现状)。在这样的情况下,强调方程,引导学生去“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事倍功半是可以想见的。再细究其内因,我们都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是鸡兔同笼问题的最佳模型”,而现在因学生知识基础之故,我们能教的只能是抽象度不高、简化性不强的一元一次方程。两者之间的不协调,就是问题的根本。同样的原因,才会出现有些教学设计想要突出“建模”思想,却不得不以两三个课时来进行本课的教学,而且效果还不佳的现象。因

15、此,笔者窃以为,从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现状看,“鸡兔同笼”中专题教学方程的策略,相比假设法,现实性要低一些。(要说明的是,笔者并不赞成将本课提升到二元一次方程的做法,但笔者相信,待到学生具备二元一次方程基础的时候,用方程组解“鸡兔同笼”必定能成为学生最乐学乐用的方法,理解“数学模型”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我们都有如此的体会!) 综上所述,笔者个人陋见,在六年级“鸡兔同笼”教学中,做强假设法的教学,不失为一种可行性相对较强的教学策略。笔者如下的教学思路,不知是否可行? (1)呈现“鸡兔同笼”例题(可选用古题数据),揭题。 (2)向学生提出用假设法解题的要求,使得课堂的研究方向直接指向于假设法。 (3)从

16、基本的假设思路入手(如假设全部为鸡,或假设全部为兔),通过学生的尝试、探究,通过反馈、交流,使学生掌握用基本的假设思路解题的技巧,体验假设的思想方法,并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练习中进行巩固。 (4)拓展至一些特殊的假设思路教学,如“鸡兔同笼”中的“抬腿法”、“砍足法”、“安脚法”,让学生充分感悟假设的巧妙和灵活,并再次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上述过程中,核心的是尝试、探究、反馈和交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里,我们要让学生完整地经历“假设计算推理调整”的过程,从中去体验假设的基本思路。其中的难点是“推理调整”,对于此,我们可以用多种措施去突破。如,可以以一些精细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领

17、悟。问“为什么脚会少了呢?”“每次把兔子看成鸡,相差了几只脚呢?”“总共少的脚数与每次相差的脚数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算出来的数表示的是鸡还是兔?”这些问题犹如抽丝剥茧,能使假设的思维步骤清晰地展现出来,使学生真正想通弄懂。也可以充分运用直观手段直击难点,攻而克之。如借助画图,以数和形的结合,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推理调整”的原理。另外,在整个过程中,做好两种基本假设的对比,做好后续的巩固和提升,开展一些特殊假设思路的教学,等等也是学生牢固掌握假设技巧、深刻感悟假设思想的重要环节。 我想,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学可学,切合学生的实际;与教材要求基本吻合,切合教材的实际;学生能掌握方法,思维能得到发展,切合教学的实际。这样的教学,不就是很有意义的数学教学吗? 笔者以上的认识不一定正确,设想也相当粗浅,啰嗦的文字,无非是想突出这样的观点:1.对教学的认识要到位。我们的教学要追求有效,要注重能让学生切切实实地学到知识、技能和思想。 2.对教材的使用要合理。我们对教材解读要深入,处理要科学,教学设计要在有效的基础上求创新,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求创新。 3.对学生的分析要准确。我们要全面地分析学情,从而作出最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