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41.76KB ,
资源ID:127142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7142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谈具有特色资源的皖南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五篇》.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谈具有特色资源的皖南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五篇》.docx

1、浅谈具有特色资源的皖南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五篇浅谈具有特色资源的皖南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五篇第一篇:浅谈具有特色资源的皖南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浅谈具有特色资源的皖南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以石台县仙寓镇大山村王村为例摘要。本文对具有特色资源的皖南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出观点,认为在当今部分古村整体风貌破坏的背景下,应重视古村落的保护。以具有特色资源的古村落王村整治规划为例,通过其制定的层次性的整治方案及对于发展模式的思考,对具保护与发展进行阐述。关键词:特色资源古村落整治发展经营模式1古村落需要保护与整治皖南古村落一般没有系统的就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作出完整、系统的规划,古建筑残破较为严重,新建建筑没有一定技术

2、指导,其体量、布局、造型和材料都与传统民居大相径庭,造成古村整体风貌的破坏。忽视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传统的耕作方式、生活习俗正被现代化生活取代而逐渐消失。古村落正在被破坏,急需要保护与整治。2村庄的整治与发展的反馈关系村庄的整治与发展是一对辩证的关系,在实践的具体进程中,整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着更长远的发展,反过来发展是判断整治成效的尺度。在处理两者关系时应着眼于发展,立足于发展,整治必须适应与服从发展的需要。3具有特色资源的古村落的发展定位下面就笔者参与过的大山村王村的整治规划浅谈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大山村的土壤中富含微量元素硒,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癌症、心血管病等多种疾病具

3、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中国科技大学绿色科技中心化验大山村土壤硒含量高于普通土壤20倍,与陕西紫阳、湖北恩施并称国内三大富硒区,现有人口中80岁以上的老人占12%,被称为“长寿村”、“瘦子村”。王村的旅游资源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即自然、人文与特色旅游资源。本地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富硒,具有强烈的品牌效应和吸引力,自然旅游资源以山、水为主,人文旅游资源以民俗文化为主。各类旅游资源结构合理,特点突出。对于王村的整治规划是在分析现状条件的基础上,以政府和村委会、村民共同关注的发展问题为切入点,把村庄整治的目标定位在经济可行性及政府和多数村民可以接受的标准上,确定了“以村庄整治为载体,以养身度假旅游产业、观光

4、农业产业的发展为核心,促成村庄经济提升”的规划思路。3.1总体定位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旅游资源条件,以及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趋势,立足于山青水秀的自然生态环境,结合当地古村落人文环境、历史文化和传统的民俗文化,把王村发展总体定位为:以“富硒养身、特色乡村”为核心竞争力,以古村落为载体,以将军岩景区和谷景区为依托,生态文化为基础、民俗文化为特色、乡村风情体验为时尚、富硒产品为亮点,把王村打造成集养身度假、生态观光、乡村体验于一体的,怡人的生态度假地。并冠以“富硒福寿地,养生第一村”的美誉。3.2产业定位以村庄整治开发为契机,以“富硒”为品牌,以旅游业和富硒茶产业为龙头,带动富硒生态林业、

5、富硒生态农业、富硒生态养殖业等生态产业的发展。以改善当地经济环境,产生旅游影响,促进本地产业结构转型、优化升级、扩大就业,塑造本区乡村旅游品牌形象,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偏爱度,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完善乡村旅游及产业发展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3.3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定位根据王村旅游资源现状和市场感应分析,旅游客源市场开发总体定位是:以开发皖南、皖中、华东旅游市场为核心,拓展国内旅游市场为目标。在石台县大旅游的背景下以“两山一湖”为依托,牢牢抓住黄山、九华山、牯牛降风景名胜区的溢出客源,积极争取皖南、皖中、皖北省内市场,大力开发以沪宁杭为中心的华东客源市场。3.4客源定位1)以度假类客源为核心王村区

6、域的自然景观环境良好,但作为单纯的观光旅游并不是非常适合。在当前的旅游竞争形势下,要扬长避短,开发更大程度上依托市场和区位优势的度假旅游产品,以避免观光旅游产品的低水平、重复竞争。但是,休闲度假产品需要观光产品作为基础,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纯粹的观光旅游仍将大量存在,这需要王村在未来的旅游开发中处理好观光产品与休闲度假产品的平衡。度假类客源中也应以经济型大众养生度假客源为基础,以中高消费能力的度假客源为核心,才能够真正发挥旅游经济的带动作用。2)健身疗养类客源市场为目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的更多关注必然会推动健身疗养类度假需求的增长,健身疗养度假是旅游需求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富硒”品牌的

7、带动下,王村山青水秀的生态环境加之富硒产品的保健特质,将对健身疗养客源产生巨大吸引力,长时间滞留下游客能够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3)以“银发”客源市场聚人气。中国人口结构已经进入老龄化,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银发浪潮”将给我国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老年旅游喜欢轻松、稍缓的日程和具有康复保健功能、历史文化的项目,在目的地的选择上面,倾向于有益健康疗养的旅游胜地。健康疗养产品是王村特色,能够适合于各类消费水平的老年旅游者。4古村落的整治4.1总体整治思路建立层次性的整治方案:整体上以针对性的整治导则提出自上而下的指导控制,以重点地段及街巷整治的重点关注为中间衔接点,通过自下而上的

8、分户整治落实整体整治的初衷。据对王村现状的调查及基础资料分析,从产业发展出发,推动村庄在物质、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村内部的地形,以“投资少,见效快”的整治手段,从点到面,抓好重点地块、重点建筑的整治,搞好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该村自然环境优势,立足现状,降低实施启动的难度,调动村民参与整治的积极性。整治规划从3方面着手:1)分析现有存在问题,改变村庄脏乱差环境面貌,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改造村落建筑空间,梳理街巷空间,改善村容村貌。2)关注村落历史文化遗产,探索其在现在化过程中生存和延续的可能性和措施。3)了解当地的民俗民情和社会组织状况,引导各项产业合理、渐进和持续

9、发展。整治的内容主要为。道路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村庄的环境整治,建筑立面改造、绿化布置等。4.2建筑综合整治规划对村庄内的的每一栋建筑,通过综合评价其建筑建造年代、保存质量、风貌状况等条件,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整治的措施。分为重点保护类、一般保护类、整饰类、新建类和拆除类5种。1)重点保护类建筑。保留富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和质量较好的建筑,如祠堂、百年老宅等,采用原材料并严格按原样、原工艺保护修缮,同时进行定期修缮维护。2)一般保护类建筑。一般古民居宜定期修缮,在保证其房屋结构、建筑外形不变的前提下允许适当改造,改造后的民居仍应符合传统徽州民居样式,内部适当更新改进,增加卫生设计,满足现代生活需要

10、。3)整饰类建筑:对于一些近十年新建的建筑,建筑质量虽好,但风貌较差的建筑予以整治装饰,远期遵循住户意愿在规划指导下进行更新,使其与传统村落空间协调。4)新建类建筑。新建住宅形式建议采用联排形式,节省土地资源,整体布局紧凑,空间利用合理适,当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村民居住质量。住宅层数以2层为主,新建建筑造型要求结合王村传统徽派民居形式,灰瓦白墙。严格控制新建、加建,避免大面积不协调建筑的出现。随着旅游的开展,可以根据需要适当改变使用性质,可将部分民居做为游客租住,部分民居除古民居观光外可开展一定的商业活动,如古董售卖等等。5)拆除类建筑。拆除危房、简易房、露天猪圈和简易厕所及一些影响村容村貌的

11、农村附属用房,对布局不合理或影响景观及道路畅通的建筑也予以拆除。4.2.1屋顶整治1)将所有的平屋顶改为黛瓦坡屋顶,同时去除屋檐的杂色,呈现皖南古村落粉墙黛瓦的特色。2)增设马头墙和披檐,更能突显徽派建筑的特点。4.2.2墙面整治1)去除新建建筑墙面上的各式瓷砖,改砖砌抹灰,做旧处理,保持古村落的历史肌理。2)保持墙面装饰材料一致,使整个墙面的色彩淡雅朴素。3)对于那些老旧的石灰和砖墙面则予以保留,体现历史沧桑感。4.2.3阳台整治1)将一些实心阳台栏杆改做成砖雕或木雕的徽派建筑形式,也可直接用铝合金等其他材料做成具有一定图案的阳台栏杆。2)同时保证阳台的色彩与整体建筑淡雅的色调相统一。4.2

12、.4门窗整治1)可在门的上方增加徽派门罩,也可对门的面料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具有仿古特色,更具亲和力。2)对于一些新建建筑的窗户可在其外部增设木格栅。3)对于那些老旧的门窗则予以保留。4.2.5村内道路整治1)将现状水泥路面改为青石板路面;在现遗存石板路面基础上铺细砂、鹅卵石,加以适当整修;村内小园林的路面铺装以鹅卵石或鹅卵石青石镶嵌铺装方式为主。2)结合村内地形,地势高差太大的部分道路可建成梯步形式,台阶踏步改用自然条石、石块铺砌。3)保留现状已成形的宅间路和宅前道场,再将步行道理通、理顺,配置绿化,形成完善的村中步行系统。4)在村内主要道路设置路灯。4.3重点地段整治4.3.1村口地段古村落

13、的村口国人常常通过风水手法的运用以及长时间的苦心经营,将该地带营建成为山石犬牙交错、清流左环右绕、建筑各抱地势、树木郁郁葱葱的风景之地,形成了“水口园林”。规划在王村村口区域结合地形、地貌,充分利用蜿蜒的沧溪构筑水口景观。种植风水林,梳理植物,保护百年古储,修缮沧溪亭、廊,铺设滨水卵石路,形成“老树古亭飞檐翘角,廊桥一曲青顶红柱”的意境。4.3.2祠堂地块宗祠是村落氏族文化的根,是子孙寻根问祖之地,整治修缮古祠堂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规划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完整地再现王村古村辉煌的历史面貌,延续古村历史文脉。在规划中,切实搞好古宗祠建筑与周边环境保护,对于周边严重影响建筑及环境景观的一层平

14、屋顶建筑,予以整治改造。与祠堂相对的现状公房建筑改为历史展览馆,展示王村古老的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整治规划祠堂前的场地,广场为青石铺装,古树下设条石坐凳,组成良好的休闲空间,去掉遮挡视线的杂草灌木,使得游客在广场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宗祠及村口园林全貌,充分体验王村林木茂盛、古树参天的环境特色。恢复广场开阔与古朴典雅的氛围,强化景观营造与地貌、历史文化的有机联系,营造人与历史人文和谐的意境。4.3.3公用茶场用房地块现状公用茶场用房建于xx年,砖木结构,为两层坡屋顶,建筑风貌一般,规划将其功能转换为茶艺展示馆。对附属用房进行优化,拆除质量较差的储藏室和一侧的猪圈,梳理出馆前场地铺以青石板。整治建筑立

15、面,使其成为传统风貌与现代功能融为一体的王村文化展示面。4.3.4生命研究院地块村口沧溪北侧坡地规划建设生命研究院,促进当地有机农产品、长寿食品、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科学研究与开发,构筑一块科研、文化、休闲相结合的人文景观点。4.3.5主要街巷提取五条现状条件较好的街巷进行整治,街巷两侧建筑整治手法均以皖南传统民居做法为依据,沿街建筑作为一个连续的整体进行恢复性设计,设计中注重沿街立面的延续性和完整性;运用更换木质门、窗、阳台栏杆,补配木质阳台、吊脚柱,正立面适当加建马头墙、院落围墙、更换小青瓦等方法,最大限度地使沿街建筑与传统皖南砖木结构民居在材料、体量、虚实、色彩上相一致,最大限度地恢复历史原

16、貌;建筑细部设计建议参照石台当地的民居建筑立面特征和形式;除古色古香的照明灯笼及旅游标识系统外,沿街建筑正立面禁止出现附着物,如空调挂机、现代广告牌等等,商店广告牌应为木质牌匾;现有附属建筑占用步行路面、影响旅游功能的,宜马上拆除整治。适当梳理出街巷节点的开放空间,街巷空间是“线”、广场是其中重要的“点”,它既有道路连接的作用又有人流集中的特点,是村民主要活动的空间。4.3.6沧溪沿岸沧溪河的驳岸应本着“自然、野趣”的风貌特点加以修砌,切忌“人工化、城市化”的做法。沧溪两侧驳岸保存较好,可基本维持原貌,以自然缓坡为主,可在坡上适当位置种植景观花卉,改善景观环境。局部地段适当整修,但是修砌材料应

17、严格采用当地自然石材,并注意石块堆砌手法的一致性。4.4分户整治通过现场对各户资料的调查,分户建立家庭档案,在整体整治的框架下,以各种整治方式为指导,针对各户实际,对各户提出具体整治方案。主要包括建立各户平面整治、立面整治等指导各户整治的图纸文件。5发展途径的探索5.1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王村现有乡村旅游产业、农业基础较为薄弱,相关政府部门的旅游投入能力有限,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建议政府部门制造良好的投资舆论,营造优越的富硒产业投资环境,密切与相关投资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便利条件,同时积极鼓励和扶持广大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及农牧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以此推动村庄发展。因此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

18、现代产业发展战略,这是王村产业发展的最佳选择。5.2经营方式的选择目前古村落旅游经营模式大体分为四类。四种经营方式分别是租赁经营、股份制经营、集体经营和国营。在不同经营模式中,资产所有者的地位不同,收益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租赁经营。租赁经营者有的是国有上市公司或集团公司,有的是民营企业,大都以利润或税收包干加提成的形式租赁古村落最精华的古建筑作为景点以吸引游人。游览户和全体村民虽然都不同程度上享有古村落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收益,但村民参与旅游经营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租赁经营者,特别是国有上市公司或企业,本身有发达健全的营销网络体系,资金雄厚,开发力度大,能够迅速提高古村落的知名度,形成接待规

19、模。股份制经营。村集体或村民一方以有形旅游吸引物入股,另一方以资金入股。由于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股东之间容易形成合力,促进古村落的开发。集体经营。这种经营模式一般由村办旅游开发公司负责开发、经营、保护,古村落旅游收入是村集体收入的一部分,游览户和全体村民都能充分享受旅游开发所带来的收益。根据需要和能力,一部分村民直接在古村落从事旅游经营活动。国营。例如。潜口民宅系文物部门采取原拆原建的方法,将散落在潜口周围不便保护的10座明代典型建筑集中建于一处而形成的村落型的明代山庄。文物部门将其辟为游览点,收入所得主要用于弥补文物保护和从事旅游经营活动所需相关开支。王村旅游定位是休闲养生度假游,在富硒

20、的环境中去养生度假,使其在自然资源的限制下,注定其接待量不会大,不能产生足够的利益,租赁经营没有市场。同时石台县各级政府财政力量稍显不足,国营方式可行性不大。集体经营是“共产主义”的一种形式。村民集体投资,平均收益,避免争夺客源现象。集体经营对提高村民对村庄的保护意识有较大意义,股份制经营是集体经营的一种形式,因此推荐集体经营的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当地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推进企业加农户、企业加基地等富硒土壤、水资源开发模式,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围绕带头产业,逐步形成与资源特点相适应的区域化经营格局,延长产业链。以让农民充分享受到富硒资源、品牌开

21、发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从而使富硒产业走上企业与农民共赢、共同发展、长足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无论租赁经营或国营,还是股份制或集体经营,不论村民的民居是否是游人参观点,生活在古村落里的村民以及由村民日常生产、生活所构成的场景,是古村落旅游必不可少的环境,古村落的每个村民及其活动已经成为古村落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古村落旅游的灵魂之一。6结语具有特色资源的古村落要充分利用其特色资源的优势,采取较可行的发展方式,通过发展进而达到保护的目的。参考文献1保继刚,苏晓波.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j.地理学报,xx(3):427436.2李玉臻.丽江古城旅游发展问题对四川古镇的开发与保护启示j.康定民族师范高

22、等专科学校学报,xx,17(5):3132.3黄巧灵.休闲小康旅游的灵魂j.旅游学刊,xx(2):94潘建民,黄进.论桂林发展休闲旅游的战略选择j.高等专科学校学报,xx(6):59.5卢松,陆林.西递旅游地居民的环境感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xx,28(2):230233.6廖奔.古徽州地区族居古村落考察报告r.xx.第二篇。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文章从“中国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的实际工作出发,对东阳市古村落的现状进行了一个深入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对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模式上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以期对古村落的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一、项目背景为进一步

23、发掘我市的传统村落资源,弘扬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村落,根据国家有关部局申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通知要求,金华市从去年四月份开始组织传统村落的调查登记和申报工作。为了加强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东阳市成立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引导、协助各乡镇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完成此次的申报工作。申报初期共提交了15个村落的申报材料。笔者有幸参与了此次“中国传统村落”的申报工作。传统村落是一个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传统建筑、村落格局、环境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四大要素是传统村落申报的重要标准。通过前期的调研及对各古村落资料的整理,在这整个参与过程中发现各乡镇在申报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

24、利于申报工作及未来古村落保护规划工作的开展。(一)申报资料的完整性此次“中国传统村落”项目申报需要“传统村落调查表”和“汇报ppt”两份材料,为建立传统村落的基本信息档案,获取最新的第一手资料,需要各乡镇对本村落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但从各乡镇提交的材料来看,发现其基础资料的完整性参差不齐。一类是村落资源丰富,资料度的完整性和详细度上都较好;第二类是村落资源相对匮乏,资料不完整且阐述略为简单,例如,缺少地形图及相关照片的辅助说明;第三类是村落资源丰富,但相对应的资料却不完整,体现不出本村落的独特性,例如在建筑类型、非物质文化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地挖掘。由此反映出各村落的现状发展不均衡,乡镇对各

25、自村落档案的记录水平参差不齐,也间接反映出项目申报小组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各村落的调查表是每个村落的身份证明,档案填写的完整程度、详细度以及真实度都会对此次申报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从古村落保护角度出发,古村落基本情况内容填写的越完整、越详实,对下一步的保护发展规划就越有利,越能发现村落自身的价值特色和保护重点。(二)申报材料的规范性通过对各乡镇上交材料的梳理,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村落的选址特征、结构肌理、建筑类型、传统文化等内容表述不清、不全,未按规定要求制作申报材料,未能充分展现村落的传统资源。尤其在ppt的制作上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主要体现在展示照片的处理方式上。“选址特征”可以

26、从村落风水、故事介绍入手阐明祖先选在此地的理由,建议放置村落古地图加以补充说明;“结构机理”:若有故事则应放置能表现故事的图纸。例如河流贯穿全村,在图上就应表现河流,形似七星拱月的造型,使大家通过图片就能一目了然,若没有类似的图纸,则可以直接放总图;另在旁边附上主要景观照片,并附上文字说明;“建筑类型”应注意类型的丰富性,可以将不同年代、不同类型的建筑都予以展示。例如:庙宇、祠堂、民居、戏台、书院、村民、手工作坊、六畜舍等。入选申报材料之用的图片每一张都应添加标题,并附上说明,不能采用拉伸、渲染等手段使图片失真;在文字陈述部分,要突出重点,可以使用特殊字体、色彩进行格式处理;基本信息里,户籍人

27、口占常住人口、传统建筑占村庄总面积的比,要合乎比例,若被判定为空心村或传统建筑占比少于30%,将不列入保护范围。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古村落的损坏消失,意味着时代传承的历史文化积淀的消失,更意味着大批具有旅游潜在价值的资源的消失,是区域人民精神、文化、经济的多重损失。在申报过程中申报小组成员必须秉承严谨的工作态度,意识到申报工作的重要意义。(三)项目负责人的统筹与协调在项目进展反馈协调会上,各乡镇传统村落项目申报负责人汇报了各村的项目进展情况。与会人员基本上是由乡镇代表与年轻的驻村干部组成。会议中反馈出来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对各自村落历史环境要素、建筑特色、非物质文化等村落特色元素的挖掘不够深入。一

28、方面是因为对所处环境太过熟悉,反而进入了一个视觉的盲区,忽视了本村独有的传统特色元素;另一方面,各乡镇没有组建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的调研申报小组,使调查的资料缺乏广度和深度。作为此项目的直接负责人,乡镇领导应重点关注村中的长者,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深入挖掘村落的传统资源,获取有关村落发展过程中的一手资料。而在文字资料的整理、村落照片的采集等技术方面的工作可以主要由大学生村官、年轻的驻村干部来完成。在调研过程中乡镇干部应召集相关项目负责人就大家采集的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与总结。二、古村落现状调研(一)村落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新农村建设及城市化的进程中,由于缺乏对村落的保护意识,以及在整治规划的实践

29、上存在诸多的问题和误区,使得部分古村落的整体村庄风貌、周边环境、传统资源、建筑古迹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一些表现古村落传统文化的种类品级开始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村庄内部建筑问题复杂。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迫切需要改善自身的居住条件,于是在村中大拆大改,这部分新居建筑,尤其是自建房缺乏规范指引,布局散乱。新旧建筑在建造材料、造型风格、外观、装饰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各种新式建筑与传统风貌格格不入。村庄内随处可见任意临时搭建或破旧不堪的废弃建筑,严重影响了村庄的整体风貌。另外,村内的维修保养机制不健全,许多房屋呈现破败不堪的景象。出于增收的角度考虑,村内大量的

30、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定居,这也使得村内出现了诸多大门紧锁、年久失修、满目疮痍的乡土建筑。此外,新农村建设中的误区使得不少村内的建筑类型渐趋单一化、新居建筑呈现雷同化的趋势。其中,不少村落过度开发利用,出现了很多不恰当的仿古建筑,使得古村落呈现不伦不类的状况。部分村落内的道路交通系统混乱、可进入性差。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诸多村庄内路网不成体系,处于树状的无序生长形态,道路泥泞,不适合村落发展的需要。形成较早的村落,其传统资源越丰富,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越高,那么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机率就越大。因此村落保存相对完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申报传统村落的优势条件。(二)公共服务及基

31、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现有的服务设施较为局限,集中体现为村内的小店铺及传统的宗庙或文化礼堂,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基础设施设备在原有陈旧的基础上又存在普遍老化的现象。环卫设置配套落后、村内没有排水沟渠,垃圾随意堆放、清洁力度不足且民众的环卫意识较低;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诸多村庄内普遍缺乏集中的公共绿化地和娱乐休闲用地,环境品质不足,村民的生活质量不高。(三)村民保护意识薄弱除了保护发展较好的个别村落外,大部分村落的村民没有在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上形成自觉的保护意识。由于部分外迁的户主将其闲置的老宅外租给了大量来当地谋生的外来务工人员,这些人员成了村内特殊的一类村民。这些务工者普遍素质不高、乱

32、丢乱扔垃圾,缺乏基本的村落保护意识。村民认识不到自身村落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因此,许多村落环境、格局风貌等不断遭受破坏。尤其是一些表现传统文化、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民俗文化,例如,非遗、龙灯、文物出土、传统手工艺等濒临消亡。考虑现实收入的原因,不少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更是后继乏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三、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对策思考(一)制定出台古村落保护利用的相关规定首先从政府层面给予制度上的规定。地方政府应在摸清区域内古村落的整体情况后,科学编制保护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古村落整治、更新的区域和范围,明确具体实施的政策、措施。严格限定古村落核心区、改造区的改进,严格限定扩建和室外的装修等。通过对建筑风格、高度、密度、色彩等控制指标,保存古村落原有的结构肌理。真正体现“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生活延续性”的保护原则。其次,政府在加大对古村落保护和发展投入的同时,应多发挥其引导作用,规划调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