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2 ,大小:46.45KB ,
资源ID:127120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7120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T引流并发症和处理措施修改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引流并发症和处理措施修改版.docx

1、T引流并发症和处理措施修改版第一篇:T引流并发症和处理措施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普外科2011年4月制定 普外科专科护理操作技术并发症与处理 T管引流并发症和处理措施 1) 引流管堵塞 预防: 防止引流管扭曲、折叠、受压,使管腔通畅。 严密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如发现引流液内有泥沙样结石,及时通知医生。 处理: 排除引流管扭曲受压。 通知医生挤压引流管或用生理盐水轻轻冲洗T管,并用注射器回抽胆汁。 2) 逆行感染 预防: 引流管固定低于引流口,引流袋悬挂于床边。 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尤其是倾倒引流液,更换引流袋时。 保持引流口周围敷料干燥。 处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

2、 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变化,一旦出现体温升高,腹痛,及时通知医生。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引流口敷料有渗液,及时通知医生予以更换。 3)T管脱出 预防: 告知患者及家属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妥善固定引流管,保证病人翻身、活动时T管不受牵拉。 护理时动作轻柔。 处理: 立即通知医生,严密观察患者腹部体征。 立即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胃管插入术并发症和处理措施、造口护理并发症和处理措施见护理部2010年10月制定的专科护理操作技术并发症与处理内容。 第二篇:并发症处理导尿操作并发症处理 (一)尿道黏膜损伤 1.发生原因 (1)操作者技术不规范,插管获拔管时动作粗暴。 (2)操作者技术不熟练、患者精

3、神紧张,在插管时发生尿道括约肌痉挛,易造成尿道黏膜损伤。 (3)所选用导尿管粗细不合适。 (4)使用气囊导尿管时,插管深度不够既向气囊内注水造成气囊压迫后尿道,导致黏膜水肿出血。 (5)引流袋位置放置不当,致使引流管过度牵拉,气囊压迫后尿道,导致黏膜水肿出血。 2.临床表现 (1)尿道内疼痛。 (2)尿道外口溢血。 (3)排尿困难。 ()尿潴留。 3.预防 (1)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操作时手法轻柔,插管速度要缓慢,男性患者插到两个弯曲和三个狭窄出时尤为注意。 (2)操作者置管前认真评估患者,并向患者做耐心解释,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取得患者的配合。 (3)选用合适的导尿管,插管前充分润滑导尿管,以减

4、少插管时的摩擦力。 (4)男性导尿时将气囊导管插入膀胱见尿后需再插入6cm以上,这样才不至于损伤患者的后尿道。 (5)患者翻身、床上活动时,引流袋位置摆放合适,避免过度牵拉。 4.处理流程 通知医生拔除导尿管病情允许鼓励患者多饮水遵医嘱用药观察尿液颜色记录 (二)尿路感染 1.发生原因 (1)操作者无菌观念不强。 (2)引流装置的密封性欠佳、留置导尿管时间长、尿袋内尿液反流、机体免疫功能低下造成尿路感染。 (3)留置尿管期间,尿道外口清洁、消毒不彻底造成上行感染。 (4)尿道不全梗阻、前列腺增生的患者置管后易发生尿潴留,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2.临床表现 尿频、尿痛、尿急,感染严重时有寒战、发热

5、,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 3.预防 (1)操作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所用物品严格灭菌。 (2)选用质地柔软的导尿管,引流装置应低于膀胱的位置,防止尿液反流,也可选用防逆流引流袋,定时更换集尿袋,及时倾倒尿袋的尿液。 (3)每日会阴部消毒擦洗13次,及时清洗尿道口以保持清洁。 (4)尽量避免长期留置尿管,对需要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应定时夹闭,开放导尿管,以训练膀胱的功能。 4.处理流程 通知医生病情允许鼓励患者多饮水遵医嘱用药观察患者病情及尿液的量、色、性状症状加重拔除导尿管记录 (三)虚脱 1.发生原因 尿潴留患者短时间内大量放尿,腹腔内压突然降低,血液大量滞留在腹腔血管内,导致循环血量减少,血

6、压下降而发生虚脱。 2.临床表现 头晕、恶心、呼吸表浅、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有的伴有肌肉松弛、周身无力,严重者伴有意识不清。 3.预防 对膀胱高度膨胀且极度虚弱的患者,放尿速度要缓慢,一次放尿不能超过1000ml。 4.处理流程 立即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位通知医生手指掐压人中穴吸氧遵医嘱建立静脉通路、用药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记录 (四)尿潴留 1.发生原因 (1)长期留置导尿,一直开放引流,未训练膀胱充盈与排空的功能,导致膀胱功能障碍。 (2)泌尿系统感染时,尿路刺激症状严重者影响排尿致尿潴留。 (3)导尿管滑脱而致无效引流。 (4)患者不习惯卧床排尿而致尿潴留。 2.临床表现 (1)患者有尿

7、意但无法排出。 (2)尿潴留严重时,膀胱明显充盈胀大,下腹痛难忍。 3.预防 (1)对确需长期留置导尿者应定时夹闭,开放导尿管,以训练膀胱的功能。 (2)及时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对尿路刺激症状明显者。可给予碳酸氢钠口服碱化尿液。 (3)检查引起尿潴留的原因。 (4)调整体位和姿势,选择适宜的环境,诱导排尿。 4.处理流程 (1)检查尿管是否通畅必要时冲管如仍不通畅拔除尿管重新留置导尿观察尿量记录 (2)排尿困难加强心理护理诱导排尿提供隐蔽的排尿环境通知医生遵医嘱处理留置导尿记录 (五)拔管困难 1.发生原因 (1)导尿管原因:导尿管老化变性、气囊腔堵塞致气囊内气体或液体排出困难。 (2)患者的原

8、因:患者精神紧张,尿道平滑肌痉挛。长期置管,尿垢形成,使导尿管与尿道紧密黏贴。 2.临床表现 (1)常规方法不能顺利拔管。 (2)拔导尿管前,气囊内气体或液体不易抽出。 (3)拔管时患者感觉尿道疼痛。 3.预防 (1)选用优质导尿管,置管前认真检查气囊的注、排气情况。 (2)气囊腔堵塞者可在膀胱充盈的情况下用导尿管内置导丝刺破气囊拔除导尿管。 (3)对于精神极度紧张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使患者尽量放松。 (4)拔管前从尿道口注入少量石蜡油,并轻轻转动,以防黏膜、血痂与尿管粘连。 4.处理流程 通知医生遵医嘱对症处理记录 (六)引流不畅 1.发生原因 (1)导尿管原因:引流腔堵塞、导尿管在

9、膀胱内反折打结、导尿管折断。 (2)气囊充盈过度,压迫刺激膀胱三角区,引起膀胱痉挛,造成尿液外渗。 (3)导尿管受外力牵拉变形,影响尿液引流。 2.临床表现 留置尿管后无尿液流出或引流尿量减少,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尿潴留。 3.预防 (1)留置尿管期间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15002500ml)、多活动。 (2)长期留置导尿管者,遵医嘱每日做密闭式膀胱冲洗一次,定期更换导尿管。 (3)防止导尿管反折、折断,不要过度牵拉导尿管,防止导尿管变形。 (4)对于膀胱痉挛者,遵医嘱给予解痉药物。 4.处理流程 检查尿管无菌注射器抽吸调整尿管位置观察尿量必要时更换导尿管 (七)误入阴道

10、1.发生原因 老年期女性由于会阴部肌肉松弛,阴道肌肉萎缩牵拉,使尿道口陷于阴道前壁中,造成尿道外口异位。 2.临床表现 导尿管插入后无尿液流出,而查体患者膀胱充盈、膨胀。 3.预防 (1)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2)如为找不到尿道外口引起导尿失败,则应仔细寻找尿道外口。 4.处理流程 导尿管误入阴道拔出尿管重新更换尿管重新正确插入。 肌肉注射操作并发症处理 (一)硬结形成 1.发生原因 (1)同意注射部位反复、多次、大量注射药物。 (2)药物浓度过高、推注速度过快、用力不均匀、注射部位过浅等。 (3)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 (4)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2.临床表现 局部肿

11、胀,可扪及明显的硬结,伴有局部肌肉萎缩、疼痛。 3.预防 (1)避免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注射时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 (2)注射药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ml,注射速度要缓慢,准确掌握注射深度。 (3)对于一些难吸收的药液,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吸收。 (4)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选择合适的针头,熟练掌握注射技术。 4.处理流程 停止在此部位注射局部热敷或按摩,用50%硫酸镁热湿敷观察记录 (二)神经损伤 1.发生原因 (1)注射时针头刺中神经或靠近神经部位。 (2)药物直接刺激神经或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形坏死。 (3)2岁以下的婴幼儿选

12、择注射部位不准确。 2.临床表现 神经支配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出现局部肌肉萎缩。 3.预防 (1)遵守操作规程,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开神经和血管走行部位进针。 (2)正确掌握给药途径,注意观察注射过程中及注射后的局部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 (3)2岁以下的婴幼儿选择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4.处理流程 患者主诉注射区麻木或放射痛立即拔针停止注射通知医生遵医嘱局部理疗、热敷,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严密观察肢体运动功能状态记录 (三)针头堵塞 1.发生原因 (1)抽吸瓶装药品时瓶塞橡胶造成针头堵塞。 (2)注射药物过于粘稠、药液未充分溶解、悬浊药液、针头过细等均可造成针头

13、堵塞。 2.临床表现 注射推药物时阻力大,无法将注射器内的药液注入体内。 3.预防 (1)抽吸瓶装药物时,以45的角度穿刺进入橡胶塞,可减少橡胶赛堵塞针头。 (2)根据药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针头,对黏稠药液、悬浊液应充分溶解,并选择合适的针头抽吸药液。 4.处理流程 拔针更换针头向患者说明原因并致歉重新选择注射部位另行注射 (四)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1.发生原因 (1)针头本身有质量问题,如针头过细、过软、针头钝、针尖有钩等。 (2)穿刺部位有硬结、瘢痕。 (3)注射时体位摆放不当,使局部肌张力高。 (4)注射操作不规范。 (5)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不匹配,刺入过深等,均可造成针头弯曲或针体

14、折断。 2.临床表现 针头部位弯曲变形或针体折断在患者体内,注射无法继续进行。 3.预防 (1)选择质量合格的针头。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和瘢痕。 (3)注射时取舒适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 (4)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勿将针体全部刺入组织内。 (5)如出现针头弯曲,应明确弯曲的原因,更换针头后重新注射。 (6)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宜小,刺入深度酌减。 1.处理流程 稳定患者情绪患者保持原体位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针体如已完全没入皮肤通知 4 医生需手术取出观察局部记录 (五)局部或全身感染 1.发生原因 (1)无菌操作观念不强。 (2)注射用具、药物被污染。 (3)注射部

15、位消毒不严格。 (4)注射部位针眼因清洗不当造成污染。 2.临床表现 (1)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局部压痛明显。 (2)若感染扩散,可导致全身菌血症、脓毒败血症,患者出现高热、畏寒、谵妄等症状。 3.预防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2)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3)注射部位用碘伏消毒,由内向环形消毒,直径不小于5cm。 (4)注射后局部避免沾水,以防止污染。 4.处理流程 评估初步诊断通知医生遵医嘱抽血送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静脉输入抗生素监测体温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记录 (六)注射部位渗液 1.发生原因 (1)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药液。 (2)每次注射药量过多。

16、(3)局部血液循环差,组织对药液吸收缓慢。 2.临床表现 推注药液阻力较大,注射时有少量液体自针眼流出,拔针后液体流出更明显。 3.预防 (1)选择合适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在肌肉较丰富之处注射。 (2)掌握注射剂量,每次注射量以25ml为宜,一般不宜超过5ml。 (3)有计划地轮换注射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 (4)注射后及时热敷、按摩,促进药业吸收。 (5)再注射刺激性药物时,采用Z字形途径注射法预防药物渗漏至皮下组织或表皮,以减轻疼痛及组织受损。 (6)采用“留置气泡技术”即用注射器抽取适量的药液后,再吸进0.20.3ml空气,注射时,气泡在上,当全部药液注入后,再注入空气,可防止药液

17、渗液。 4.处理流程 采取合适的体位在局部适度按压患者暂时不要运动穿紧身衣服观察局部皮肤记录 静脉输液并发症处理 (一)静脉穿刺失败 1.发生原因 (1)操作者心情紧张,技术不熟练。 (2)患者本身不配合,操作时躁动不安。 (3)血管条件差。 (4)穿刺针选择不当,如患者血管较细,而穿刺针粗,刺破血管。 2.临床表现 (1)穿刺后针头无回血,药液流入不畅,穿刺部位隆起,患者感觉疼痛。 (2)穿刺部位皮下瘀血、青紫。 3.预防 (1)护士要有娴熟的穿刺技术,穿刺前认真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易暴露、弹性好、走行直、清晰宜固定的血管进行穿刺。 (2)对于躁动不安患者、儿童穿刺成功后对穿刺肢体妥善固

18、定。 (3)选择合适型号的针头进行穿刺。 4.处理流程 立即将针头拔出局部按压止血向患者表示歉意按操作流程再行穿刺 (二)药液外渗 1.发生原因 (1)操作者技术不熟练,穿刺失败。 (2)患者躁动或不慎将针头从血管内拔出。 (3)患者病情较重,血管通透性发生改变。 (4)反复穿刺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对血管造成物理性损伤。 2.临床表现 (1)穿刺部位肿胀疼痛。 (2)皮肤温度降低。 (3)化疗药、高渗药以及强力缩血管药物外渗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3.预防 (1)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慎重选择穿刺部位,根据血管条件选择穿刺针头。 (2)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针头,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尽早发现药液外渗情况,

19、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3)选择给药途径时,要熟悉药物对局部的作用,了解药物的酸碱度、浓度所导致的血管通透性改变。 4.处理流程 立即停止给药拔针后局部按压通知医生渗出药液理化性质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观察局部皮肤记录 (三)静脉炎 1.发生原因 (1)操作过程中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对血管造成刺激。 2.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为沿静脉走行的条索状红线,伴肿、热、痛及功能障碍。 (2)全身:表现有畏寒、发热、乏力等。 3.预防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以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3)有

20、计划、合理更换注射部位,延长血管使用时间。 4.处理流程 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抗炎治疗局部湿热敷患肢抬高、制动观察肢体皮肤记录 (四)发热 1.发生原因 (1)输液操作过程未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原则。 (2)输液器具灭菌不合格、原材料不合格或使用过期物品等原因,都会造成输液反应的发生。 (3)液体灭菌不合格或护士在配制药物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原则,致使液体被污染。 2.临床表现 (1)发冷、寒战、发热。 (2)轻者体温在38左右,重者初起寒战,继而高热达40. (3)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周身不适等症状。 3.预防 (1)输液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原则。 (2)输液前检查药液质量

21、、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 (3)合理应用药物,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液体要现用现配。 4.处理流程 (1)轻者减慢输液速度观察 (2)症状没有缓解者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遵医嘱用药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送检填写输液反应上报表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记录 (五)急性肺水肿 1.发生原因 (1)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 (2)患者自身有心、肺功能不全,或年老体弱、小儿等。 2.临床表现 (1)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咳嗽、出冷汗、胸闷、心前区有压迫感或疼痛,脉搏细速、心律快、节律不齐。 (2)咳泡沫样血性痰。 (3)肺部遍布湿罗音。 3.预防 (1)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对老人、儿童、

22、心、肺功能不全者输液速度不宜过快,液体量不宜过多。 (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严格遵医嘱调节输液速度。 4.处理流程 迅速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停止输液,患者取端坐位两腿下垂湿化瓶中加入20%30%的酒精高流量氧气吸入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平喘治疗四肢轮流扎止血带观察病情变化记录 (六)空气栓塞 1.发生原因 (1)输液器内空气未排尽,存有残存空气。 (2)输液器莫菲氏滴管以上部分有破损。 (3)加压输液时无人看守。 (4)输入温度过低液体。 2.临床表现 (1)患者突发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频死感 (2)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因严重缺氧而发生死亡。 (3)听诊心前区可闻及挤压海绵样的声音。 3.预

23、防 (1)输液时必须排尽输液器内的空气,检查输液器是否呈密闭状态。 (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液体输毕后及时更换,加压输液时要专人在旁守候。 (3)输入液体要保持一定的温度,避免较低温度液体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产生气体。 4.处理流程 夹闭静脉通路立即让患者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通知医生高流量氧气吸入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记录并重点交班。 (七)血管栓塞 1.发生原因 (1)长期静脉输液造成血管壁损伤及静脉炎,致使血小板黏附于管壁,激活一系列凝血因子而发生凝血致血栓形成。 (2)静脉输液中的液体被不溶性微粒污染,可引起血栓栓塞。 (3)配液时溶解药物不充分,有大分子结晶微粒。 (4

24、)配液环境不洁净,在输液前准备工作中的污染,如切割安瓿、开瓶塞,加药过程中反复穿刺溶液瓶橡胶塞。 2.临床表现 (1)引起局部红、肿、热、痛、压痛、静脉条索状改变。 (2)不溶性微粒进入血管后,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塞。如阻塞严重致血循环障碍,局部血液供应不足,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3.预防 (1)减少或避免长期大量输液。 (2)正确切割安瓿,切忌用镊子等物品敲开安瓿。在开启安瓿前,以75%乙醇擦拭颈段可有效减少微粒污染。 (3)正确抽吸药液,抽药时不能横握注射器,即“一把抓”,应采用正确的抽吸方法。 (4)配液时要充分溶解药物,减少大分子结晶微粒。 (5)正确选择加药针头

25、,选择有侧孔加药针头,以减少斜面针头切割胶塞产生的微粒污染液体。 (6)重视配液环境,尽可能选择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以减少因空气中不溶性微粒带入液体而造成污染。 (7)输液终端滤器可截留任何途径污染的输液微粒,是解决微粒危害的理想措施。 4.处理流程 评估初步诊断通知医生抬高患肢制动停止在患肢输液局部热敷做超短波理疗必要时使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观察肢体温度、动脉搏动、末梢循环及功能严重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记录 口腔护理并发症处理 (一)口腔黏膜损伤 1.发生原因 (1)操作过程中,裸露的血管钳或棉签尖部直接碰伤口腔黏膜及牙龈。 (2)护士操作时动作粗暴。 (3)昏迷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使用开口器

26、协助张口方法不正确或力量不当,造成患者口腔黏膜损伤。 (4)漱口液温度或浓度不当,造成口腔黏膜灼伤。 2.临床表现 口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疼痛、溃疡形成。 3.预防 (1)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患者口腔黏膜损伤。 (2)对凝血机制差的患者,擦洗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防止碰伤黏膜及牙龈。 (3)对需要使用开口器协助张口的患者,应将开口器包上上纱布后从臼齿处放入;牙关紧闭者不可 用暴力使其张口。 (4)根据口腔具体情况选择温度、浓度适宜的漱口液。 4.处理流程 (1)口腔黏膜损伤安慰患者遵医嘱使用漱口液观察口腔黏膜记录 (2)口腔黏膜溃疡减轻过度焦虑情绪遵医嘱用药观察病情饮食指导记录

27、 (二)吸入性肺炎 1.发生原因 (1)多发生于意识障碍的患者。 (2)口腔护理清洗液、口腔内分泌物、呕吐物误吸入气道。 2.临床表现 发热、咳嗽、咳痰、气促、胸痛。 3.预防 (1)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将头偏向一侧,防止漱口液流入呼吸道。 (2)口腔护理所用棉球要拧干水分,不可过湿,操作前后清点棉球数量。 (3)神志不清的患者不可漱口,以防误吸。 4.处理流程 遵医嘱抗感染治疗体温过高者给予物理降温吸氧协助排痰观察病情变化记录 (三)窒息 1.发生原因 (1)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在为神志不清或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将棉球遗留在口腔,导至窒息。 (2)操作前未将

28、患者的义齿取出,操作时义齿脱落造成窒息。 (3)为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因患者不配合造成擦洗棉球松脱,掉入气管或支气管,导致窒息。 2.临床表现 突发吸气性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端坐呼吸,三凹征阳性,严重者出现昏迷,甚至呼吸停止。 3.预防 (1)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每次擦洗只能夹取一个棉球,若光线不足,应用手电筒辅助照明检查,防止棉球遗漏在口腔内。 (2)棉球擦洗时,操作前后清点棉球数量。 (3)认真检查牙齿情况,操作前看牙齿有无松动,活动性义齿应在操作前取下。 (4)对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患者尽量在其较安静的情况下进行口腔护理。 4.处理流程 迅速畅通气道通知医生吸

29、痰、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做好气管切开手术前准备观察生命体征记录 (四)口腔感染 1.发生原因 (1)口腔护理用物被污染、治疗操作中无菌技术执行不严格等,易造成口腔感染。 (2)口腔卫生差,牙垢和牙石过多。 (3)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营养代谢障碍、年老体弱等,可继发口腔感染。 (4)昏迷患者长期缺乏食物对口腔腺体的刺激,使唾液减少,易造成内膜干燥和细菌繁殖。 2.临床表现 (1)轻度:溃疡发生在舌前1/2处独立,溃疡少于3个,可进低温饮食。 (2)中度:舌体有多处溃疡,大小不等,疼痛厉害。 (3)重度:溃疡面直径大,弥漫全舌,疼痛剧烈并伴烧灼感,进食严重受限。 3.预防 (1)严格执行无菌操

30、作技术原则及有关预防交叉感染是规定,遵循“一人一物一用”的原则。 (2)易感患者要嘱患者保持口腔清洁,清醒患者尽量早晚刷牙,经常漱口、昏迷或生活不能自理者,由护士用生理盐水或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 (3)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鼓励患者多进食。 (4)注意对长期使用抗生素患者,观察有无真菌感染。 4.处理流程 评估初步诊断通知医生遵医嘱选用漱口液及口腔护理液疼痛较剧烈进食困难者在局部用药中加普鲁卡因饮食指导做好交班记录 皮内注射并发症处理 (一)疼痛 1.发生原因 (1)患者精神高度紧张、恐惧。 (2)药液浓度过高,推注速度快且不均匀。 (3)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操作者手法不熟练。 (4)注

31、射时消毒剂水针头进入皮内。 2.临床表现 (1)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疼痛。 (2)患者紧张、烦躁。 3.预防 (1)心理护理,取得患者的配合。 (2)采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酶对药液进行溶解。 (3)应选择4至4号半锐利皮试针头进行注射。部位:前臂掌侧中段。 (4)待皮肤消毒剂干燥后方可进针注射。 (5)熟练掌握注射技巧,做到准而快地进针,缩短刺皮时疼痛的持续时间。 4.处理流程 安慰患者分散注意力进行熟练的注射 (二)局部组织反应 1.发生原因 (1)药物种类或性质不同,局部发生变态反应强弱不一。 (2)药液注入过快或超量注入。 (3)皮内注射后,患者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 (4)护士操作不熟练,反复进针刺激局部皮肤。 2.临床表现 注射部位红、肿、疼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