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26.82KB ,
资源ID:127111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7111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选择简答阅读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选择简答阅读习题.docx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选择简答阅读习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 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选择题】【课内简答题】【课外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选自论语先进(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6 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子路(前542前480), 姓仲,名由,字子路。曾晳(生卒年不详),名点, 字子晳,曾参的父亲。冉有(前522前489),姓 冉,名求,字子有。公西华(前509 ?),复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四人都是孔子的弟子。侍坐, 在尊长近旁侍奉。 【以吾一日长乎尔

2、,毋吾以也】意思是,因为我年 纪比你们大一点,人家不用我了。以,因为。后一个 “以”是“用”的意思。一日,指很短的时间。毋, 不。一说“毋吾以也”的意思是,你们不要因为 我(年纪大)(感到拘束)就不说了。这里后一个 “以”同“已”,是“止”的意思。毋,不要。【居则曰】(你们)平日说。居,平日、平常。则, 那么、就。 【不吾知也】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 【则何以哉】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率尔】轻率,不加考虑的样子。尔,相当于“然”。 【千乘(shng)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 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摄乎大

3、国之间】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摄, 夹处。 【加之以师旅】有(别国)军队来攻打它。师旅, 指军队。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 【因之以饥馑(jn)】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 因,接续。饥馑,泛指饥荒。【为之】治理这个国家。为,治。之,指千乘之国。 【比及】等到。 【有勇】(人人)都有勇气。意思是把军队整顿好, 可以抵御侵略。 【知方】知道为人的正道。方,道,指是非准则。 【哂(shn)】微笑。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 (的小国)。方,计量面积用语,多用以计量土地, 后加表示长度的数词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的意思。如,或者。下文“如会同”的“如”同。 【

4、可使足民】可以使人民富足。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 能力是不够的,)要等待修养更高的君子(来推行 了)。这是冉有的谦辞。如,至于。俟,等待。【非曰能之,愿学焉】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 意在这方面学习。这是公西华的谦辞。能之,能 做事。 【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天子、 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代是大事。 【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xing) 时的穿戴。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 种礼帽。端和章甫在这里都用作动词。 【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

5、,主持赞礼和 司仪的官。所谓“小相”,也是公西华的谦辞。 【鼓瑟希】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接近尾声。希, 同“稀”,稀疏。 【铿(kng)尔】铿的一声,指止瑟声。 【舍瑟而作】把瑟放下,站起来。作,起身、站起来。 【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 【何伤】何妨。意思是有什么关系呢。 【莫(m)春】即暮春,农历三月。莫,同“暮”。 【春服既成】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春服,指夹 衣。成,定。 【冠(gun)者】成年人。周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 加冠礼,表示成年。 【童子】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沂(y)】水名,在今山东曲阜南。 【风乎舞雩(y)】在舞雩台上吹吹风。风,用作 动词,吹风。舞雩,台名,是鲁国

6、求雨的坛,在今 曲阜东南。雩,求雨的祭祀仪式,伴以乐舞,故称 “舞雩”。 【咏】唱歌。 【喟(ku)然】长叹的样子。喟,叹息声。 【吾与点也】我赞成曾晳啊。与,赞成。 【已矣】罢了。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治国要用礼,(可是)他 (子路)的话毫不谦让。让,谦让。 【唯求则非邦也与】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唯,句首语气助词,无实义。邦,国。 【安见】怎见得。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宗庙祭祀、朝见天子, 不是诸侯国的事又是什么呢?意思是,公西华说的 也是国家大事,不过讲得谦虚罢了。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 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为,做。之,指 诸侯。二、文言现

7、象积累:1、找出句中的通假字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 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 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2、古今异义如会同,端章甫 会同, 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加之以师旅 师旅, 古:泛指侵略的军队 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3、词类活用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 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落后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相、大相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 勇气4、判断文言句式以吾一日长乎尔: 状语后置 毋吾以也:宾语前置 不吾知也

8、: 宾语前置 即:“不知吾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宾语前置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宾语前置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状语后置 异乎三子者之撰: 状语后置 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 状语后置 为国以礼:状语后置 5、划线重点实词解释: 居则曰:居,闲居,平时在家 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加之以师旅:加,加到上 比及三年:比及,等到 且知方也:方,道,是非准则 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 异乎三子者之撰:撰,陈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何妨 咏而归:咏,唱歌 吾与点也:与,赞成 6、解释重点虚词以 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 毋吾以也:动词,认为 则何以哉:动词,做 加之以师旅:介词,

9、用 如 如或知尔:假如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如其礼乐:至于 而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舍瑟而作:连词,表顺接。 非诸侯而何:连词,表并列。7、一词多义方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 且知方也:道,是非准则 尔 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 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 鼓瑟希,铿尔: 助词,相当于“然”尔何如:你如 如或知尔:假如 如五六十:或者 如其礼乐:至于 宗庙之事,如会同:或者为由也为之:管理,治理愿为小相焉:做 赤也为之小:替三、重点句子翻译: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翻译: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以为【这样就不说了】。2、如或知尔,则何

10、以哉?”翻译: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3、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翻译: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4、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翻译: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5、非曰能之,愿学焉。翻译: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6、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翻译:(曾晳)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7、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翻译: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

11、唱着歌走回家。8、夫子何哂由也?翻译:你为什么笑子路呢?9、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翻译: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四、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率尔(shui) 长乎尔(zhng) 为小相(xing)B饥馑(jn) 千乘之国(shng) 喟然(ku)C鼓瑟(s) 以俟君子(s) 冠者(gun) D哂之(x) 浴乎沂(y) 铿尔(kng)【解析】D哂shn。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 )A.千乘之国(shng) 吾与点也(y) 风乎舞雩(y) 浴乎沂(xn)B.毋吾以也(w) 莫春(m) 三子者之撰(zhun) 铿尔(kng)C.冠者五

12、六人(gun) 愿为小相(xing) 饥馑(jn) 哂之(shn)D.喟然叹曰(ku) 曾皙(x) 以俟君子(s) 舍瑟而作(s)【解析】A 沂(y) 3、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摄(夹)乎大国之间 比(比较)及三年B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何伤(妨害)乎C吾与(赞成)点也 宗庙会(诸侯相见)同D其言不让(谦让) 孰(谁)能为之大【解析】 A比,等到。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唯求则非邦也与B莫春者,春服既成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解析】D。A“与”通“欤”;B“莫”通“暮”;C“希”通“稀”。5、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13、 )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侍:侍奉B居则曰 居:闲居、平时C如或知尔 知:了解D以吾一日长乎尔 长:成长【解析】D长:年长。6、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 乎:语气词,吗 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连词,或者C.子路率尔而对曰 而:连词,表修饰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如:连词,至于【解析】A介词,比。7、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率尔而对曰 率:轻率 B.吾与点也 与:赞成 C.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撰写 D.且知方也 方:道,准则 【解析】C撰:才能。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 其

14、闻道也固先乎吾B因之以饥馑 毋吾以也C如或知尔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D如或知尔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也【解析】B。A、比;B、用、拿/认为; C、如果;D、有人。 9、下列句中的“尔”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子路率尔而对曰C鼓瑟希,铿尔 D夫子莞尔而笑【解析】A。代词,你们;其余三项均是作词尾用。10、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则何如哉 如:假如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如:至于C宗庙之事,如会同 如:至于D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或者【解析】C如:或者。11、下列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句式的一项是( )A浴乎沂,风乎舞雩 B不吾

15、知也C则何以哉 D毋吾以也【解析】 A为状语后置句。12、下列加点字词不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A)A.鼓瑟希,鏗尔 B.如会同,端章甫C.风乎舞雩 D. 三子者出,曾皙后【解析】A。A“希”通“稀”,是通假字。B.如会同,端章甫:端: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章甫:布制礼帽,用作动词:戴着礼帽。 C.风乎舞雩:名词用作动词,吹风,乘凉。D. 三子者出,曾皙后:名词用作动词,跟在后面。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求也为之,比及三年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A相同,相同 B不同,不同C不同,相同 D相同,不同【解析】D(“为

16、”均作动词用,治理;“如”至于/或者)14、联系全文,下列哪些句子体现出了孔子的循循善诱( )A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B吾与点也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D夫子哂之 【解析】 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15、与“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解析】C。例句是介词,因为;A动词,用,做;B介词,用;D句中语气词,可不译。16、与“夫子何哂由也”中的“何”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D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解析】B。例句是为什

17、么;A什么;C与“如”连用,意思是怎么样,如何;D什么。17、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因之以师旅 因:因为 C以俟君子 俟:等待 D鼓瑟希 鼓:弹奏?【解析】B 。“因”应为“接着”。18、“亦各言其志也”的“其”应讲作( )A他 B你 C自己 D其中【解析】C。自己。19、下列句子中“方”的解释与例句的“方”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方六七十A有朋自远方来 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解析】B 。例句“方六七十”中的“方”,意为“方圆”。A.“有朋自远方来”中的“方”,意为“地方”。B.“方七百

18、里”中的“方”,意为“方圆”。C.“方欲行”中的“方”,意为“正”。D.“不能成方圆”中的“方”,意为“方形”。20、下列句子词类活用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是( )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C风乎舞雩,咏而归 D范增数目项王【解析】B。B是形容词作名词用,其余三项均是名词作动词。2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是( )A居则曰:“不吾知也。”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C异乎三子者之撰 D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解析】C。C介宾短语后置,其余三句均是宾语前置。22、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比及三年 比:比较C以俟君子 俟:等待 D鼓

19、瑟希 鼓:弹奏【解析】B 。B比:等到。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加之以师旅 以刀劈狼首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其礼乐C异乎三子者之撰 何伤乎D唯求则非邦也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解析】A。A.均为“拿”“用” ;B.或者/至于 C.介词,与、和/语气词,呢;D.就/却。 2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提问时,曾皙鼓瑟正近尾声,他“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生动地体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B曾皙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C曾皙描绘的这幅理想蓝图既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

20、年隐含的出世隐居的心态。D听了曾皙的回答,孔子喟然长叹。这喟叹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那种理想境界的向往。【解析】B。“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不妥,应是“用移情入景,以景抒情”的方法,描绘出了一幅春光明媚、惠风和畅的理想蓝图。25、选出对孔子弟子述志时的语言和 神态动作所表现出性格特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D )A .子路:“率尔对曰”表现其坦率莽撞。B .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表现其谦虚谨慎。C .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表现其沉稳自知。D .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坐”表现其清高闲散。【解析】D。D应是从容洒脱而又谦恭。26.下面对文章的内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21、( ) A开始交待了谈话的内容与方式,四位弟子环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发大家各言其志,起到了打消顾虑、缓和紧张气氛的作用,既符合孔子作为师长的身份,又表现了孔子随和的性格特征。B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这种毫不谦让的积极态度与他那充满自信的回答内容相一致。他志向远大,声称能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大国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义之邦。C子路谦虚不够、自信有余的态度引起了孔子的微笑。这微笑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表现了孔子的豁达态度。D公西华的回答显得彬彬有礼,他可能意识到孔子对子路不够谦让的批评,说起话来谨慎得多。他愿意治理一个

22、小国家,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诸君子。【解析】D。D项,彬彬有礼的是冉有。在他之后公西华的回答更加谦虚。他不自诩能治理国家,而委婉地表示,愿意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怎样治理国家。五、简答:1、熟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人物述志性格描写方法启示子路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治理“千乘之国”从政有抱负,坦诚,但性格比较鲁莽、轻率、自负。神态、语言、描写冉有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从政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敦厚、谦虚。语言描写。公西华愿为小相“宗庙之事,如会同”从政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忍让,虚心。语言描写曾皙莫春者咏而归。异乎三子者之撰。淡

23、泊于功名、从容不迫。豁达、洒脱。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人物孔子态度孔子评志子路哂之“其言不礼”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不够谦虚。冉有叹之求则非邦也。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公西华惜之与“赤则非邦也与?”“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赞成他的治国志向,肯定他的谦虚态度,但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曾皙与之“吾与点也!”与孔子的观点相同,得到孔子的赞扬。2、孔子为什么“喟然叹曰我与点也” ?答:曾晳的答话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这一景象既符合儒家礼义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心态,深深地感动了他,因而他“喟然叹曰我与点也”。3、孔子的“志”是什么

24、?答:“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春秋之末,天下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为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4、谈谈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答:本文突出地体现了孔子“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循循善诱”“春风化雨”的教育方式。当时,弟子们一旁侍坐,曾皙鼓瑟(乐以教和)。孔子和他的四个弟子便展开了有关志向的心灵的对话。5、你觉得孔子是怎样的一位老师?答:孔子是一位和蔼可亲 爱护学生,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循循善诱的老师。六、

25、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一)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注释:【1】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

26、: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4】輶:分量轻。(二)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1】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

27、:“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取材于吕氏春秋)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时不胜月 时:季节B.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 戚:为悲伤C.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相与:一同、都D.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行:行为【解析】D行:品行。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C )A.故善日者王 B.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王者敬日 不可胜日志也C.此之谓也 D.察其秋毫若白垩之与黑漆 其人拜之以牛【解析】C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思;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有争议)

28、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小事之至也数: 小事出现得很频繁B.大荒者亡: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C.霸者之善著焉:霸主的功业很显赫D.赐失之矣:赐,你丢失了机会啊【解析】D正确翻译: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翻译:道德的分量轻得像毛发,民众(却)很少能举动它;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翻译:你不肯拿回赎金,(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同胞赎身了。5.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情。请根据要求作答。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答: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标题字数限定2-5字)答:积微短文围绕重视积累微小事物,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最后得出珍惜每一天的君主就能称王天下的结论。察微短文论证了只有明察秋毫,大事才不会出现过失,作为论据的两个故事,通过“孔子见之以细”,得出“观化远也”的结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