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113.26KB ,
资源ID:12708631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7086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推动优质学校行政管理保障教育品质.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推动优质学校行政管理保障教育品质.docx

1、推动优质学校行政管理保障教育品质推動優質學校行政管理保障教育品質陳木金(國立政治大學教授兼總務長)邱馨儀(臺北市立景興國小輔導主任)中文摘要首先,本文探討世界各國對優質學校的重視與具體作為,探討臺北市優質學校指標內涵及具體思維,並從2006年優質學校中之三玉國小、內湖國中為例,闡述優質學校與校長學校行政管理策略內涵之關係與啟示,作為提升學校經營質量、落實學生學習的論述,期盼以實施校長評鑑推動優質學校經營的思維,作為中小學經營優質學校,豐富精緻教育之參考。其次,經由本文的分析與探討優質學校的行政管理內涵指標的知識管理、e化管理、品質管理及績效管理的觀點,乃是期望提供學校經營者在推動優質學校的行政

2、管理策略,發展建構一所優質學校推動精緻教育的參考方向。另外,本文探討分析以優質行政管理策略推動優質學校經營的思維,以校長之計畫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教學視導及公共關係作為中小學經營優質學校,推動優質學校行政管理保障教育品質,豐富精緻教育實施之參考。關鍵詞:1. 優質學校 Great School2. 教育品質 Quality of Education3. 學校行政管理 School Management4. 校長專業能力 Principal Professional Competence壹、緒論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世界各國莫不以提昇國民品質、腦力、創意、競爭力做為教育的目標,各國紛

3、紛提出教育改革的相關政策與措施。美國聯邦教育部在1982年提出藍帶學校計畫(Blue Ribbon School Program),選拔全國辦學最成功的學校,其關注在行政領導、教學、課程、學生成就、家長參與的傑出表現。這些學校的傑出,證明了家長、教師、行政人員和學生的承諾、團隊工作和努力的結果(張明輝,2003);美國也在國家品質獎(Baldrige National Quality Program)的項目中,設有國家教育品質獎(Education Criteria for Performance Excellence),足見對教育品質的重視與肯定。英國在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上任

4、後,為提昇中小學學校教育品質、提高學生學業成就標準,推動燈塔學校(Beacon School)計畫的教育改革措施。燈塔學校由國家教育及技能部認定,要成為燈塔學校必須連續三到四年經過英國皇家督學評定為傑出學校,並有明確的證據顯示,學校在某些教育措施有極為突出的表現,提供優質的教育環境與活動,並且有助於提昇學生的學業成就。所謂的突出表現,包括:課程發展、行政領導與管理、資賦優異教育成長等方面(吳清山、林天祐,2003);2005年英國又提出14-19歲青少年教育與技能白皮書(1419 Education and Skills ),對教育的內涵與品質作更進一步的規範。日本在2001年提出邁向21世紀

5、教育改革七大戰略計畫彩虹計畫(The Education Reform Plan for The 21st Century-The Rainbow Plan),能達到孕育人性豐富的日本人、伸展每個兒童的才能、新時代新教育的營造與修訂教育基本法等目標。香港於1997年10月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中,宣佈設立優質教育基金,以資助各項有助於推動香港優質教育的各項計畫;1998年成立優質教育基金;1999年6月正式推出傑出學校獎勵計畫,以獎勵學校優良的工作和表現,鼓勵分享前線教育經驗,提倡學校追求卓越成就,及抽取得獎學校的成功因素以作深入推介(香港教育統籌局,2002);並於2004-2009年由教育統籌局

6、資助優質學校改進計劃(Quality School Improvement Project,簡稱 QSIP),透過整全、互動、有機的全面學校改進計劃,透過大學與學校的夥伴協作,把大學的理論和知識,與前線教師的實踐經驗結合,使教師的能量得到提升,在教學上能面對社會不斷改進中所帶來的新要求和挑戰,令學生在學習上更有效;同時更希望學校能建構良好的團隊文化,達至上下一心,成為不斷進步的學習型機構,為學生的利益而共同努力(趙志成,2006)。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於2004年提出臺北市優質學校經營計畫手冊,以領導、行政管理、課程發展、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專業發展、資源統整、校園營造、學校文化等九向度指標,呈

7、現優質學校精緻多元風貌。 校長是學校教育的重要推手,也是學校發展的領航者,其領導是否得法關係著學校行政與教學的成敗,因此校長的素質與表現相當重要(謝文全,1999)。許多校長學的研究顯示,校長的領導方式對於學校組織氣候、教師組織承諾、學校變革的能力具有影響力,對於學生學習成就更有正向的影響。許多學者亦指出,有效能的學校和有效能的校長密切相關(林明地,2002;陳木金,2002;Lodge, 1998;Murphy & Louis, 1994)。因此,校長領導與學校經營是密切相關的。 本文首先介紹臺北市優質學校的發展與內涵,接著說明優質學校行政管理的內涵,再分析推動優質學校行政管理保障教育品質的

8、校長作為,然後以2006年臺北市優質學校行政管理類特優之學校示例,最後提出結論,說明推動優質學校行政管理策略,保障優質的教育品質實施。貳、優質學校計畫的發展與內涵分析一、優質學校計畫的發展臺北市自2003年10月召開第一次專案小組會議,經過多次學者專家會議、集結各校校長研議討論意見,研發出優質學校指標與精緻教育臺北市優質學校經營手冊,擘畫出系統周密的學校經營藍圖。其研發過程簡介如下:(1) 專案小組諮詢研擬階段 2003年10月至2004年1月間,由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由(以下簡稱教育局)吳局長清基與陳副局長益興主持召開五次專案小組研究會議,以專案諮詢方式進行,邀請專家學者、中小學校長代表、臺北市

9、教師研習中心主任及研究員、教育局人員等共同參與,經過理論與實務的對談、理想與實務的思考,由教師研習中心彙整而成臺北市優質學校指標(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4)。(2) 領導人員參與研討階段2004年6月至8月間,首先委請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辦理優質學校指標釋義領導者研習,邀集教育局科室主管、督學及校長們進行研討與疑義釐清;接著,由臺北市教育發展中心彙編為精緻教育臺北市優質學校經營手冊初稿,提送校長會議中討論參與,溝通理念、釐清疑義。歸納其重要過程如下(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4)。(三)專案小組綜合統整階段2004年9月至10月間,由教育局召開兩次精緻教育臺北市優質學校經營手冊綜合統整小組會議,

10、針對前階段教育視導人員、校長會議之意見與建議,重新檢視修正原有草案;2004年10月手冊修正後,送請首先委請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辦理優質學校指標釋義領導者研習,邀集張明輝教授與吳清山教授審閱定稿後付梓,臺北市優質學校經營手冊正式出版,正式成為2005年實施的藍圖。 圖一、優質學校教育指標圖二、優質學校內涵:一所優質學校係指學校在各方面均有良好的績效。教育指標是作為評估教育運作之預期結果的具體項目、及描述教育系統重要特徵的具體事項。臺北市優質學校教育指標(詳如圖一)的發展與建立,係以輸入過程輸出系統模式作思考,從學校行政領導開始,透過學校全員參與運作,形塑學校文化,進而達到經營優質學校之目標。因此

11、,校長的角色與功能更顯重要。在輸入要項方面,包括領導(道德領導、趨勢領導、專業領導、整合領導);在過程要項方面,包括行政管理、課程發展、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專業發展、資源統整、校園營造;在輸出要項方面,包括學校文化(共塑願景、全員參與、團隊合作、和諧溫馨、持續創新、永續發展)。臺北市優質學校指標,經過逐年修正,目前包括九大項:校長領導、行政管理、課程發展、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專業發展、資源統整、校園營造及學校文化。學校校長可將優質學校教育指標視為指引學校教育運作、呈現教育標竿的具體項目,在指標下訂定學校未來發展之長、中、短程計畫,從教育願景、學校教育目標、處室經營目標、教師教學目標到學生學習目

12、標做整體性的規畫其概念分析架構。 參、優質學校行政管理的內涵分析張明輝(2005)在優質學校教育指標行政管理、領導與學校文化指出,學校行政的經驗傳承成為一項相當重要的課題,如果吾人能將學校行政工作的內容及實際運作的流程儲存於電腦之中,則將會降低人異動所帶來的不便,使學校行政工作能持續維持正常運作。在臺北市推動的優質學校方案協助學校精緻發展,有許多校長推動優質學校的成功推展案例,依據臺北市優質學校發展的指標內涵推動學校行政管理工作,學校經營績效及成效都相當優良。例如,分析臺北市2006年優質學校評選活動榮獲行政管理類優質獎的二所學校:台北市三玉國小及內湖國中的方案。台北市三玉國小以實現化學校的行

13、政服務,運用e化技術在行政流程、知識分享、親師服務、走動管理及建置WEB化校務行政平臺上,進而提昇整個學校的服務品質,這方案自九十年開始,迄今已有五年的發展,目前仍持績運作及不斷改進中,只要連上三玉國小的網站(http:/www.syups.tp.edu.tw/),幾乎可以一覽無遺(臺北市教育研究展委員會,2006)。台北市內湖國中以想像未來,決策現在做為學校推動優質行政的思維,並綜合學校本位管理的新角色期待及學校行政的功能要求,發展出排除本位主義,降低行政經驗傳承障礙,創造行政專業及尊嚴,以行政效能提升學校效能的行動架構,透過SWOT找出行政管理所面臨的問題及因應之道,在知識管理、e化管理、

14、品質管理及績效管理等項目規劃出策略及行動措施,詳細的優質學校行政管理策略,請參考網站(http:/www.nhjh.tp.edu.tw/),並能落實執行及評估,創造出卓越的績效(臺北市教育研究展委員會,2006)。深入分析台北市三玉國小及內湖國中這二所學校推動優質行政管理的的方案,發現雖然兩校採取的策略不同,但都能掌握優質學校行政管理四大指標:知識管理、e化管理、品質管理及績效管理的內涵,進行規劃、執行、評估及省思,透過推動優質學校行政管理的四大向度策略,協助學校發展出一套優質學校之經營系統知識,使其得學校在經營管理系統的特徵內,蘊藏混沌規律秩序結構之美,校長推動優質行政管理經營優質學校,並且

15、卓著成效,獲得評審最高的評價脫穎而出,兩校推動優質行政管理經營優質學校的方案內容,值得作為學校經營管理者之引用與參考。以下茲將優質學校之行政管理內涵指標加以分析,包括:知識管理、e 化管理、品質管理及績效管理等,推動優質學校行政管理策略,保障優質的教育品質實施。茲分述如下:一、知識管理張明輝(2005)指出,知識管理特別重視組織的人力資本,培養組織成員的專業能力,以及提升組織的生產能力及創新能力。此外,面對全球化及滿足顧客需求的競爭趨勢,亦促使企業將員工視為知識型組織的員工,重視其專業發展的生涯規劃。因為知識風起雲湧,科技日新月異,展望二十一世紀,各領域似乎都惶惶然找尋未來的出路,因為一陳不變

16、的固定因應方式或模式,已不足以應對時代的蛻變。因為在知識時代,知識管理是組織因應變革的一種策略,知識管理能夠發揮極大的力量,如果知識管理策略能在教育的現場中受到採用、效果受到肯定,則知識管理研究的成果對於學校經營的幫助必更為卓著。如何推動優質行政管理經營優質學校的知識管理,茲歸納以下六項指標內涵,作為中小學經營優質學校,豐富精緻教育之參考。1.活化學校知識管理部門或組織:係指學校設置知識長(Chief of Knowledge, CKO)的人員,負責有關組織知識管理的工作。2.培訓學校成員具備知識管理素養:係指學校特別重視組織的人力資本,培養組織成員的知識管理專業能力的培訓情形。3.建置利於知

17、識管理的校園環境:係指學校運用資訊科技等方法,配合學校環境特色,建置利於知識管理的環境。4.建立學校知識庫及分運用平台:係指學校對組織中的知識進行蒐集、組織、儲存、轉換、分享及運用平台建置的情形。5.建立知識轉化與創新的機制:係指學校對經由上述知識管理過程,促進組織不斷創新及再生,以提高組織生產力的情形。6.整合或連結校內外發展知識管理能力:係指學校對重要例行活動資訊置於學校網站中,方便隨時上網查詢,充分發揮知識管理的功能。二、e化管理張明輝(2005)指出,學校行政電腦化,就是運用電腦協助處理學校行政工作。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電腦已成為學校行政管理所必需的工具,學校行政中的許多事項,均可運用

18、電腦處理,以節省人力。此外,學校行政人員亦可透過終端機的資料顯示,有效掌握校務現況資料,以提供學校行政決定的正確參考資料。如何推動優質行政管理經營優質學校的e化管理,茲歸納以下六項指標內涵,作為中小學經營優質學校,豐富精緻教育之參考。1.建立學校e化管理的組織制度:係指學校對行政電腦化,就是運用電腦協助處理學校行政工作之管理制度的建置情形等。2.充實優質的e化管理基礎環境:係指學校對網路上所設置的周邊設備,如有線、無線網路及共享設備的建置情形。3.建置e化管理的行政與教學資源庫:係指學校對電腦化資料庫的建置情形,如人事、學籍、課程、設備、財務、圖書、教學資源等。4.提升人員e化管理的進階資訊素

19、養:係指學校對校園網路的建置的進階培訓情形,如教師網頁、部落格、教學資料庫製作能力培訓。5.達成具體的e化管理的層級廣度:係指學校對利用e化管理增進學校教育人員彼此間的互動與溝通,有效提升行政效率的情形。6.建立e化管理績效回饋的檢核機制:係指學校對利用e化管理重要業務及活動之資料的績效,提供改善e化管理的專業成長環境。三、品質管理張明輝(2005)指出,品質管理是維持品質與持續提昇品質的原理原則與方法,而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則係以品質為中心,建立一個能在成本、交期、安全、激勵等各方面能充分完成 工作品質的體制。其核心理念係強調綜合性管理

20、、顧客至上、持續改善及全員參與。如何推動優質行政管理經營優質學校的品質管理,茲歸納以下六項指標內涵,作為中小學經營優質學校,豐富精緻教育之參考。1.建構學校全面品質管理的組織文化:係指學校主管人員親自參與,並身體力行,為品質文化的變革賦予動力的實施情形。2.規劃建立學校品質管理的願景與圖像:係指學校對規劃維持品質與持續提昇品質的原理原則與方法之願景與圖像的訂定。3.推動組織運作,執行品質管理的績效:係指學校對透過組織中全體成員的參與,來改善組織營運或提昇產品品質,滿足顧客需求情形。4.建立過程檢核與品質管理的評估系統:係指學校對以品質為中心,建立一個能在成本、交期、安全、激勵等各方面評估工作品

21、質體制。5.建立以需求與滿意為導向的服務系統:係指學校對強調綜合性管理、顧客至上、持續改善及全員參與,以需求與滿意為導向的服務系統。6.運用PDCA循環精神為原則的品管:係指學校運用PDCA循環精神為原則的品管系統,不斷蒐集、分析整理,作為持續改進的依據。四、績效管理張明輝(2005)指出,績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係指一套有系統的管理活動過程,用來建立組織與個人對目標以及如何達成該目標的共識,進而採行有效的員工管理方法,以提昇目標達成的可能性林文律(1999)指出:學校辦學的績效所指為何?好校長究竟何義?眾說紛云,但校長既然是一校之長即應肩負著學校績效的重任。陳

22、木金(2001)研究指出,校長的計畫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教學視導能力、公共關係等可作為甄選好校長的評鑑指標,推動優質學校的參考。如何推動優質行政管理經營優質學校的績效管理,茲歸納以下六項指標內涵,作為中小學經營優質學校,豐富精緻教育之參考。1.訂定近、中、長程學校績效表現參照指標:係指學校建立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及學習與成長等構面績效表現評估,作為績效管理的指標。2.規劃績效管理程序訂定相關管理辦法:係指學校能訂定對目標以及如何達成該目標的績效表現共識辦法,進而作為績效表現管理的依據。3.建立績效管理制度落實績效管理執行:係指學校對將績效表現指標的任務與策略,加以具體行動化以創造競爭優勢

23、的執行情形。4.強化會議功能評估績效管理機制:係指學校透過會議機制協助將績效評估聚焦在策略議題上,並整合資源於策略重點有效執行。5.落實教職員工服務考核績效管理制度:係指學校能落實對各同仁工作滿意情形、同仁升遷情形、同仁在職進修實施的績效管理情形。6.運用績效管理策略達到學校教育目標:係指學校運用績效管理整合組織資源於策略重點有效執行,加速組織願景的實現。肆、推動優質學校行政管理保障教育品質校長是學校組織的行政首長,如何運用有效的科學方法,對於學校內人、事、財、物等業務,作最妥善而適當的處理,以促進教育進步,達成教育目標來面對組織變革的挑戰。國內學者林文律(1999)研究校長評鑑時指出:學校辦

24、學的績效所指為何?好校長究竟何義?眾說紛云,但校長既然是一校之長即應肩負著學校績效的重任。一所優質的學校,經由校長能力的展現與校長學校行政管理策略呼應。但是,國內外有許多的研究發現,初任校長經常表現出:孤獨、焦慮、挫折感、懷疑自信、對工作產生不確定等心境。例如,Lashway(2002)在Trends in School Leadership一文指出,在最近五年來學校領導研究的趨勢,政策制定者和學校領導者都發現教育領導工作者面對了變革及未來趨勢的挑戰。其研究發現校長們並不覺得他們有足夠的權力和資源勝任工作,使得他們必須以超時工作來彌補。其次,Lashway(2002)指出,半數以上的現任校長想

25、在十年之內退休,這也顯示出由誰繼任領導的問題。其更指出在推動教育改革的過程之中,校長們可能都曾經歷兩種感受:1.害怕改變;2.缺乏技能;3.不知該如何做。另外,陳木金(2004)對於許多初任校長的工作訪談,初任校長可能面臨學校經營及專業發展的多元問題,培訓機構如何進行協助,也是值得深入的瞭解。因此,如果能夠找到一些可用的增能策略來培育校長能力的專業發展,推動優質學校行政管理來保障教育品質應該是可行的參考策略。例如,趙雅鈴(2006)提出內湖國中校長經營的主要策略包括:1.策略領導理論中的設定方向、洞察力(眼光、願景)、注重大局,有長遠目標與設定框架。學校每年都訂有發展學校願景之教育行動方案及教

26、學主題,結合所有成員的心力來實踐。2.形塑學校特色策略,建立友善家庭的學校氛圍、營造創意的校園空間環境、以創意行政團隊贏取各項殊榮,提振學校聲名及開展有特色的領域活動課程,給孩子們合作學習的機會及增進對學校的認同、喜愛學校。3.建立友善家庭的學校氛圍。4.營造創意的校園空間環境。5.創意的行政團隊。擬定擬訂四項具體優質學校行政管理的發展策略:知識管理、品質管理、e化管理及績效管理,推動學校行政管理體現校長與優質學校的密切關係,更進一步保障高品質教育的實施。以下試從優質學校行政管理之校長作為的內涵指標分析,其內容包括:計畫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教學視導、公共關係等校長工作的評鑑,推動優質學校

27、行政管理策略,保障優質的教育品質實施。一、優質學校行政管理之校長作為一:計畫能力校長是學校的領導者,透過計畫之功能的發揮,有效結合學校之人力、物力、財力和其他的資源,以達成學校目標。從特別權力關係而言,校長之計畫的職責可從以下四方面指標進行優質學校行政管理之校長作為:整體性計畫、未來性計畫、程序性計畫、績效性計畫。1. 整體性計畫:計畫必須具有共同的目標與功能,整體計畫底下另有其分類計畫及從屬人員。各部門之間關係密切並相互作用。因此,目標管理的原則,首先要說明的是個體目標如何支持單位目標,單位目標又如何支持配合整體目標。2.未來性計畫:計畫是指對未來之事務的籌畫,以及在各種方案尚未付之實施以前

28、,對整體規畫的預估和瞭解。因此,就計畫的本質來看,它具有未來性。3.程序性計畫:計畫是應該在合理的推理程序下發展出來的。4.績效性計畫:計畫為了避免人力、物力及時間之浪費,選擇最合適有利之方案的活動。二、優質學校行政管理之校長作為二:組織能力校長是學校的領導者,透過組織之功能的發揮,有效結合學校之人力、物力、財力和其他的資源,以達成學校目標。從特別權力關係而言,校長之組織的職責可從以下六方面指標進行優質學校行政管理之校長作為:組織需受到法制之限制、組織需講求效率、組織要符合人性、組織要適應環境、組織應便於決策、組織應顧及平衡原則。、組織需受到法制之限制:法制是一種相對於組織所特別具有的一種約束

29、力。通常,法制對公家機關組織之約束比較嚴,組織之各部門及其權責,都有其明確的法律條文依據。組織法規內也必須明定相互隸屬之關係、層次、單位區分、及工作人員之職稱、職等與員額等。、組織需講求效率:組織的行政管理具有效率,才能發揮組織最大的功能和獲得其應有最豐碩的成果。如對人員作專長分類,對事作職位分類,提昇效率的方法有多種而後再求人與事的適切配合,另外,如單位之區分、工作之簡化等也有助於效率的增進。、組織要符合人性:組織目的需經由人來實現,則人是組織的最重要因素,因此人在組織中如何使其提高意願及發揮潛能,這就是管理者重要的課題。、組織要適應環境:組織本身即是一個環境,而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間也存有相

30、互影響相互依存的作用,因此組織應適應環境而隨時調整。、組織應便於決策:管理者是決策運作之關鍵,在處理事務時不但要顧及決策的執行,更需適應環境的變動,因此能繼續不斷的作新的決策也是管理者的責任。、組織應顧及平衡原則:組織不但要求其本身的生存,更要追求整體性的均衡發展。因此組織應顧及平衡,才能使組織在穩定中成長。三、優質學校行政管理之校長作為三:管理能力校長是學校的領導者,透過管理之功能的發揮,有效結合學校之人力、物力、財力和其他的資源,以達成學校目標。從特別權力關係而言,校長之管理的職責可從以下三方面指標進行優質學校行政管理之校長作為:人事管理、設備管理、財政管理。、人事管理:人事管理為組織中關

31、於人力資源的管理與服務,包括人員選用、訓練、人與事的密切配合,人與人間關係的調整、協調與合作、福利與健康等工作,以發揮組織的團隊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學校人事管理包括人員任用、進修、考核、士氣、福利等五項目。、設備管理:設備是指所有的物材,而物材包括財產與物品。為使教育工作順利推展,學校必須有充分的設備,換句話說,為了達成學校目標應該隨時保持、利用、和改善其設備。、財政管理:雖然已擬定好完整的教育計畫,但仍然必需有財政的支持,才能順利執行所有計畫。學校財政管理是依政府所定之預算與其他相關規定所授權而作有效運用。學校經費預算則指有關學校全年所有歲出之總結,而其編列之金額總數則能顯示學校的教育計畫之

32、規模。學校應有其長期計畫而再依據其計畫編列每年之預算。因此預算應依據最合理的原則編列並執行之。四、優質學校行政管理之校長作為四:教學視導校長是學校的領導者,透過教學視導之功能的發揮,有效結合學校之人力、物力、財力和其他的資源,以達成學校目標(邱錦昌,1999;林明地,1999;楊振昇,1999)。從特別權力關係而言,校長之教學視導的職責可從以下四方面指標進行優質學校行政管理之校長作為:臨床視導、發展視導、區分視導、同僚視導。、臨床視導:臨床視導是一種注重教師課堂教學的視導方法,經由課堂的教學過程,以獲得教師和學生對教學的觀念、知識與態度等資料,經由對這些資料的分析,以及視導人員和教師的合作關係,形成了臨床視導的程序和策略,最後目的則在於增進教師的教學知能,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Cogan,1973)。、發展視導:發展視導的主要五項功能。(1)能提昇教育的品質,改良課程,並增進教師教學及思考的能力。(2)能促進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