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1.78MB ,
资源ID:127027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7027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docx

1、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1. 信息的特性1)事实性(客观性) 指信息客观反映现实世界事物的程度。 信息能够反映了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因为,信息来源于物质,但信息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它可以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 事实是信息的中心价值,是信息最基本的属性; 不符合事实的信息不仅没有价值,而且可能价值为负。我们总是希望获得准确的符合事实的信息,但是获得的信息有时是不准确甚至是不符合事实的。2)价值性 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是劳动创造的,是一种资源,因此是有价值的。例如索取商业情报或者查阅文献付费即信息具有价值的体现。 3)不完全性

2、关于客观事实的信息是不可能全部得到的,这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程度有关。在数据收集或信息转换要有针对性,要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只有正确地舍弃无用和次要的信息,才能正确地使用信息。 关于客观事实的知识不可能全部得到,往往也没有必要。只能根据需要(具体的应用环境)得到相关的数据。4)转移性(可传递性) 由于信息具有脱离事物而相对独立的特性,因而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使之在时间上或空间上进行转移。 在时间上的转移称为存储;在空间中的转移称为通信。 信息传递需要借助载体,并且其成本远远低于物质和能源的传输。 信息的传递不会减少信息量,但可能造成信息的贬值。5)共享性 这是信息资源与其它资源根本不同的

3、一个特征。表现在一个信息可以为许多人共同享有,信息资源本身也不会因为人们的使用而减少。 信息的共享性是受控制的。例如,家乐福超市的每天销售额的信息对于该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说是共享的,但是对于沃尔玛的管理人员来说这些信息是不共享的。6)变换性 信息是可变换的,它可以由不同的载体和不同的方法来承载。 信息的转移和变换两个性质十分重要,这使得它可以用一种形式存储起来,用另一种形式再发出,从而对人类知识的积累、传播和交流发挥巨大的作用,并使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能够保持信息的联系,从而能够更好的改造环境。7)时效性 信息的时效是指从信息源发送信息,经过接收、加工、传递、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时间间隔愈短,

4、使用信息愈及时,使用程度愈高,时效性愈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信息的价值会越来越低,有的信息的价值会越来越大。 为了保证信息的有效性,要求信息的采集、加工、传输等过程要及时地执行。2. 信息的运动形式(构成要素)信息运动的要素:信源:信息的发布者,即传者;信宿:接受并利用信息的人,即受者;媒介:用以记录、保存和重现信息的载体;信道:信息传递的途径、渠道;(声波、电磁波、线路) 反馈:受者对传者发出信息的反应。信息运动形式:3. 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输入数据,经过对数据加工处理后输出各种信息的系统。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是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控制管理、检索和传输。4.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

5、念、特点、功能、结构1)概念:管理信息系统: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它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与组织的管理思想相结合,为组织的目标服务,支持组织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2)特点a. 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b. 它是一个对组织(甚至组织的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c. 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d. 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3)功能a)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输入、传输、储存、处理、输出等。b)计划功能-提供各职能部门的计划;按照不同的管理层次提供相应的计划报告。c)控

6、制功能-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比较执行与计划的差异;分析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辅助人员管理并及时加以控制。d)预测功能-运用现代数学方法、统计方法或模拟方法,根据现有数据预测未来。e)辅助决策功能-采用相应数学模型,推导出最优解和满意解,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4)结构MIS网络分布主要有以下两种结构形式:C/S(Client/Server,客户-服务器)结构;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5. 诺兰模型第一阶段:初始阶段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

7、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 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第二阶段:传播阶段(普及)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入开始大幅度增加。但此时很容易出现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的现象,缺少计划和规划,因而应用水平不高,IT的整体效用无法突显。第三阶段:控制阶段在前一阶段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之后,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计算机的使用超出

8、控制,IT投资增长快,但效益不理想,于是开始从整体上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组织协调,解决数据共享问题。此时,企业IT建设更加务实,对IT的利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目标。在这一阶段,一些职能部门内部实现了网络化,如财务系统、人事系统、库存系统等,但各软件系统之间还存在“部门壁垒”、“信息孤岛”。信息系统呈现单点、分散的特点,系统和资源利用率不高第四阶段:集成阶段(整合)在控制的基础上,企业开始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建立基础数据库,并建成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企业的IT建设开始由分散和单点发展到成体系。 此时,企业IT主管开始把企业内部不同的IT机构和系统统一到一个系统中进行管理,使人、财

9、、物等资源信息能够在企业集成共享,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IT系统和资源。不过,这样的集成所花费的成本会更高、时间更长,而且系统不稳定。第五阶段:数据管理阶段(继续加强整合应用)企业高层意识到信息战略的重要,信息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真正进入到数据处理阶段。 这一阶段中,企业开始选定统一的数据库平台、数据管理体系和信息管理平台,统一数据的管理和使用,各部门、各系统基本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IT系统的规划及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第六阶段:成熟阶段到了这一阶段,信息系统已经可以满足企业各个层次的需求,从简单的事务处理到支持高效管理的决策。企业真正把IT同管理过程结合起来,将组织内部、外部的

10、资源充分整合和利用,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其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数据处理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则显示出信息技术时代的特点,由于办公自动化机器的普及、终端用户计算环境的进展而导致了发展的非连续性,这种非连续性又称为“技术性断点”第二章: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方法概述1. 系统开发的基本原则1)、适应性原则-系统适应企业管理的要求;企业适应信息化管理的模式。2)、效益性原则-成熟技术和先进技术的选择;人机界面的经济、友好、简洁设计;业务流程的改进。3)、系统性原则-整体功能是有许多子功能有序组合而成。4)、规范化原则- 开发工具、文档资料、项目管理的规范化。5)、递进性原则-总体规划、分步实

11、施。2. 系统开发的方式1)、委托开发适合于使用单位无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及软件开发人员或开发队伍力量较弱、但资金较为充足的单位。这种方式双方应签订系统开发项目协议,明确新系统的目标与功能、开发时间与费用、系统标准与验收方式、人员培训等内容。优点:省时、省事,开发的系统技术水平较高;缺点:费用高、系统维护需要开发单位的长期支持。2)、用户自行开发 用户自己组织力量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和开发,这种方式适合于有较强的系统分析、设计和编程及系统维护力量的组织和单位。优点:开发的系统能够适应本单位的需求且满意度较高,最为方便的是系统维护工作;缺点:由于不是专业开发队伍,容易受业务工作的限制,系统优

12、化不够,开发水平较低,容易造成一些不足,如系统开发时间长,系统整体优化较弱,需求难以规范,流程难以改进。3)、合作开发合作开发方式适合于使用单位有一定的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及编程人员,但开发队伍力量较弱,希望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技术队伍,便于系统维护工作的单位。这种开发方式双方共享开发成果,实际上是一种半委托性质的开发工作。优点:相对于委托开发方式比较节约资金,可以培养、增强使用单位的技术力量,便于系统维护工作,系统的技术水平较高;缺点:双方在合作中容易出现沟通问题,需要双方及时达成共识,进行协调和检查。4)、直接购买 目前,软件开发正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为了避免重复

13、劳动,提高系统开发的经济效益,也可购买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套软件或开发平台。优点:节省时间和费用;缺点:通用软件难以满足个性化需要,要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做软件改善和接口工作等二次开发工作。3. 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1)、系统规划是管理信息系统的起始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a. 根据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b. 明确组织总体信息需求;c. 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明确系统开发边界d. 制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计划,拟定系统规划报告2)、系统分析阶段该阶段主要任务:1、 提出问题2、组建开发组3、初步调查4、可行性分析5、编写可行性分析报告6、详细调查7、还原旧信息系统的逻辑模

14、型8、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构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是系统分析阶段的核心任务。)系统分析员使用一系列图表工具(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等)构造出独立于物理设备的新系统逻辑模型,并与文字说明一起组成新系统逻辑设计文档,即系统分析说明书3)、系统设计阶段该阶段的任务:依据系统分析说明书进行新系统的物理设计,提出一个由一系列物理设备构成的新系统设计方案。a. 总体设计阶段-系统空间布局设计、系统模块结构的设计、系统软硬件结构设计。b. 详细设计阶段-数据库设计和数据文件的设计、编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模块逻辑设计等。 所有这些设计的图表、说明等构成新系统的系统物理设计文档,称为系统设计说明书。4)、编码阶段编

15、码阶段是构造一个物理的新系统(全新开发或二次开发)。主要任务是:程序设计;模块测试;系统测试5)、系统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是新老系统的切换阶段。主要任务是:购置计算机硬件、系统安装调试;系统试运行;问题的修正;操作人员培训6)、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活动包括以下几项:新系统正式代替原系统 ,新系统正式运行;系统维护及新问题的处理 ;4. 结构化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先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阶段(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系统实施等); 在前三个阶段坚持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结构化划分:在系统调查和理顺管理业务时,应从最顶层的管理业务入手,逐步深入至最基层;在

16、系统分析、提出目标系统方案和系统设计时,应从宏观整体考虑入手,先考虑系统整体的优化,然后再考虑局部的优化问题。 在编码测试、系统实施阶段,则坚持自底向上地逐步实施,即组织人员从最基层的模块做起(编程),然后按照系统设计的结构,将模块一个个拼接到一起进行调试,自底向上、逐步地构成整个系统。5.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概念所谓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就是把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按其生命周期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任务,然后逐步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在每一阶段的开始与结束都规定了严格的标准。前一个阶段的结束标准就是后一阶段开始的标准,而每个阶段任务相对独立而且比较简单,便于不同人员分工协作,从而降低了

17、整个系统工程开发的困难程度。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 开发的阶段性2. 用户评价3. 文档管理4. 结构化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6. 快速原型法的概念快速原型法(Rapid Prototyping)首先快速构造一个功能简单的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对原型系统不断的测试、修改,逐步扩充完善,直到它的功能达到用户需求为止,从而得到最终的目标系统。原型系统就是应用系统的模型。它是待构筑的实际系统的缩小比例模型,但是保留了实际系统的大部分功能。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规划1. 系统规划的任务1)、制订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 信息系统发展战略必须与整个企业的战略目标协调一致。2)、确定总需求,制订信息系统

18、总体方案 在调查分析企业信息系统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方案,明确系统开发边界。3)、制订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 提出实现开发计划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进行整个系统建设概算 进行可行性分析。2. 战略一致性模型当企业处在信息化管理的初级阶段(业务流程和组织信息架构),业务部门根据现有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直接提出信息化需求,然后按照需求实施。如财务部门提出财务电算化的需求,运作部门提出库房管理的需求,信息技术部门会分别独立实施。当企业处在信息化管理的中级阶段(经营战略业务流程和组织信息架构),公司会制定整体的经营战略,业务部门会根据公司经营战略和目标的指导,对现有的业务流程和组织进行变革(业

19、务流程重组),然后由不同的业务部门分别提出信息化需求,然后分别独立实施。当企业处在信息化管理的高级阶段(经营战略信息技术战略信息架构),公司会根据整体的经营战略,通盘考虑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化需求,制定整体的信息化战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3. 信息系统规划的基本思路4. 企业系统规划法的步骤 (5)数据类分析 在总体规划中,把系统中密切相关的信息归纳成一种类型,称为数据类,如客户、产品、合同等,都可称为数据类。 定义数据类的方法 : 实体法 ; 功能法(6)定义信息系统结构实际上是划分子系统。根据信息的产生和使用来划分子系统的。它尽量把信息产生的过程和使用的过程划分在一个子系统中,从而减少了子系

20、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实现子系统划分的方法很多,“U/C矩阵法”是其中较为常用和有效的方法。(7)确定子系统实施顺序确定子系统实施顺序的原则:系统需求程度与潜在效益评估(采用评分的办法); 技术约束分析(评出每个子系统产生的数据有多少被其他子系统所共享)。(8)计算机逻辑配置方案计算机逻辑配置方案是从系统需求的角度提出对计算机配置的基本要求,不涉及具体硬件型号。(9)可行性分析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技术可行性、社会(管理)可行性、经济可行性5. 关键成功因素法的概念关键成功因素指的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法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

21、,并进行规划。第四章:管理信息系统分析1、 业务分析-业务流程图 业务调查的任务:对组织业务工作的流程进行描述。调查当前各环节的业务活动,掌握业务的内容、作用、及信息的输入、输出、数据存储和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过程等 业务流程图简介 :业务流程图(transaction flow diagram,简称TFD),就是用一些规定的符号及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业务处理过程。 业务流程图画法 业务流程图的绘制基本上按照业务的实际处理步骤和过程绘制。换句话说,就是“文本”用图形方式来反映实际业务处理过程的“流水账”。业务流程图图例没有统一标准,但在同一系统开发过程中所使用图例应是一致的。 业务流程图的绘制要点1

22、. 按业务部门划分2. 图中描述的主体是票据、帐单 3. 票据、帐单的流程路线与实际业务处理过程一一对应 业务流程图的作用 1. 业务流程图是系统分析员作进一步系统分析的依据 2. 业务流程是系统分析员,管理人员相互交流的思想工具 3. 利用业务流程图分析业务流程是否合理分析的内容 :1)、原有流程的分析。分析原有的业务流程的各处理过程是否具有存在的价值,其中哪些过程可以删除或合并,原有业务流程中哪些过程不尽合理,可以进行改进或优化。 2)、业务流程的优化。原有业务流程中哪些过程存在冗余信息处理,可以按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要求进行优化,流程的优化可以带来什么好处。3)、确定新的业务流程。画出新系统

23、的业务流程图。2、 数据建模分析-E-R图为了把用户的数据要求清楚、准确地描述出来,系统分析员通常建立一个概念性的数据模型(也称为信息模型)。数据模型中包含3种相互关联的信息:数据对象;数据对象的属性;数据对象彼此间相互连接的关系3、 功能建模分析-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功能建模就是用抽象模型的概念,按照系统内部数据传递、变换的关系,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直到找到满足功能要求的所有可实现的系统为止。 功能建模使用数据流程图表达系统内部数据的运动。数据流程 :数据流程指数据在系统中产生、传输、加工处理、使用、存储的过程。 绘制数据流程图时应注意的事项:(1)自上而下,逐层展开;输入输出,保持平衡;(2

24、)数据流程图的正确性检查 1)处理必须有输入和输出; 2)数据存储必须有输入和输出; 3)数据流至少一端是处理框; 4)数据流图中,需按层给加工框编号,通常在编号之首冠以字母,用以表示不同的元素,可以用P表示处理,D表示数据流, F表示数据存储, S表示外部实体。 5)父图中的输入和输出必须在相应子图中出现。 6)数据流图中无控制流。 数据流程图的特征: 抽象性:完全舍去具体物质,只保留数据的流动、加工处理和存储 概括性:把所有信息的业务处理过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数据流程图的作用 : 系统分析员用这种工具自顶向下分析系统信息流程; 根据逻辑存储,进一步作数据分析,可向数据库设计过渡;

25、根据数据流向,定出存取方式; 对应一个处理过程,可用相应的程序语言来表达处理方法,向程序设计过渡。4、 处理逻辑分析-结构化语言、判定树、判定表业务处理指的是业务人员处理业务的算法和逻辑关系。 业务处理的分析是对业务流程分析和数据流程分析的补充,也是系统设计处理模块的设计依据。第五章:系统设计1.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任务 在逻辑模型基础上进行物理模型设计 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程序、数据)和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技术方案 合理选择计算机和通信的软硬件设备 提出系统实施计划2. 结构化设计思想结构化设计方法:是在结构化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系统结构设计的技术,它是运用一套标准的设计准则和工具,采

26、用模块化的方法进行系统结构设计。结构化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是采用分解的方法,将系统设计成由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组成的结构。它是以系统的逻辑功能和数据流关系为基础,根据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借助于一套标准的设计准则和图表工具,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大小适当、功能明确、具有一定独立性且容易实现的模块,从而把复杂系统的设计转变为多个简单模块的设计,使系统开发的整体工作量变小。 结构化设计的核心是模块化。模块化:就是将系统划分为若干模块,大模块再划分为小模块的过程 。3. 耦合和内聚的概念和类别模块的独立程度可以由两个定性标准度量,这两个标准分别称为耦合和内聚。耦合:衡量不同模块彼此间互相依赖(连接)的

27、紧密程度;内聚: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独立性强的模块应是高内聚低耦合的模块。A、耦合的种类1)非直接耦合-两个模块间没有直接的联系,通过主模块的调用来实现相互关联。2)数据耦合-模块间通过简单的数据参数(不是控制参数、公共数据结构、外部变量)交换输入、输出信息。3)标记耦合-模块间通过数据结构(不是简单变量)传递信息。如高级语言的数组名,记录名,文件名等这些名字即为标记,其实传递的是这个数据结构的地址。4)控制耦合-模块间传递的信息不但有数据,还包括控制信息。通过传递开关、标志、名字等控制信息,选择另一模块的功能。5)外部耦合-共同访问同一全局简单变量。6)公共耦合-共同

28、访问一个公共数据环境(全局数据结构、内存公共区域)。7)内容耦合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两模块间就发生了内容耦合:1. 一个模块访问另一个模块的内部数据;2. 一个模块不通过正常入口转到另一模块的内部,如:GOTO,JMP指令。(汇编语言中);3. 两个模块有一部分程序代码重叠(汇编语言中);4. 一个模块有多个入口(一个模块有多种功能)。B、内聚的种类1)功能内聚-如果模块内所有处理元素属于一个整体,完成一个单一的功能,则称为功能内聚。2)信息内聚-在同一数据结构上,能够完成多个功能。根据不同的调用要求,执行不同的功能。3)通信内聚-如果模块中所有功能都使用同一个输入数据,或产生同一个输出数据,

29、则称为通信内聚。4)过程内聚-如果一个模块内的处理元素是相关的,而且必须以特定次序执行,则称为过程内聚。使用程序流程图作为工具设计软件时,常常通过研究流程图确定模块的划分,这样得到的往往是过程内聚的模块。5)时间内聚-如果一个模块包含的任务必须在同一段时间内执行,就叫时间内聚。例如,模块完成各种初始化工作,终止工作。6)逻辑内聚-如果一个模块完成的任务在逻辑上属于相同或相似的一类,则称为逻辑内聚。例如,把系统中与“输出”有关的操作抽取出来组成一个模块,包括将数据在屏幕上显示、从打印机上打印、拷贝到磁盘上等,则该模块就是逻辑内聚的。在逻辑内聚的模块中,不同功能混在一起,合用部分程序代码,即使局部

30、功能的修改有时也会影响全局。7)巧合内聚若一个模块完成一组任务,这些任务彼此间没有联系,即使有关系,关系也是很松散的,就叫做巧合内聚,也叫偶然内聚。偶然内聚的模块中,各元素间没有实质性联系,很可能在一种应用场合需要修改这个模块,在另一种应用场合又不允许这种修改。偶然内聚的模块出现修改错误的概率比其他类型的模块高得多。4. 系统结构图系统结构图:不仅表示了一个系统功能模块的结构关系,还表示了模块的调用关系以及模块之间数据流和控制流等信息的传递关系。系统结构图是结构化设计重要图表工具。5. 过程设计工具(程序流程图、盒图、PAD、PDL语言)6. 用户界面应具备的特性(1)可使用性(2)使用的简单

31、性(3)用户界面中的术语标准化和一致性(4)拥有Help帮助功能(5)快速的系统响应和低的系统成本(6)用户界面应具有容错功能(7)灵活性(8)可靠性7. 代码设计的原则、方法A、代码设计的原则 1、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容量(可扩充性)要足以包括规定范围内的所有对象。如果容量不够,不便于今后变化和扩充,随着环境的变化这种分类很快就失去了生命力。 2、按属性系统化 (标准化)分类不能是无原则的,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具体管理的要求来划分。分类应按照处理对象的各种具体属性系统地进行。3、分类要有一定的柔性不至于在出现变更时破坏分类的结构。所谓柔性是指在一定情况下分类结构对于增设或变更处理对象的可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