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9 ,大小:159.60KB ,
资源ID:126984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6984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语文教学技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语文教学技能.docx

1、语文教学技能 绪论榜样的力量: 孔子,是最伟大的教育家,他时刻在告诫我们,怎样才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孔子,首先是一个快乐的语文教师 孔子首先是一个快乐的语文老师。 论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快乐”的基调。 他还是一个懂得生活情调的人。 他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 他不仅把快乐作为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把它视作一种生活理想。1、你的学习生涯快乐吗?请说说学习生活中快乐的故事?2、你知道哪些相关的教育故事?3、你即将成为一名教师,你为快乐学习设想过准备过什么?说说你的具体方案。4、快乐不是附加在学习之外的行为,怎样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孔

2、子是个强调人道主义的语文老师他说的“仁”是人心的境界,仁者爱人。所以他教语文,教的是如何修身、如何为人。孔子的学生樊迟曾毕恭毕敬问老师什么叫做仁?老师只告诉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叫做仁。樊迟又问什么叫做智?老师又告诉他两个字:知人。了解别人就叫智慧。语文课堂应该是心灵的教堂。语文不仅要塑造着中国人的价值观,更应该成为每个人终身的必修课。爱你的学生,了解你的学生,你将是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教育你的学生以仁爱之心爱人,以感恩之心待人,以宽容之心接纳人,你将是一位仁慈的语文老师。准备好了吗?你的学生上课开小差了,你怎么办?你的学生上课顶撞你了,你怎么办?你的学生对老师的讲解提出异义了,又怎么办?孔子

3、是个追求平等的语文老师他来自平民,也把教育带给了平民。在他眼中,贫贱者与富贵者永远平等。他教学的方式:不是强制,而是说服。他不在意对错误的惩罚,而强调对正确的奖励。他随时随地可以施教,没有后来那些可怕的清规戒律。你认为该怎样对待优等生和差生才是平等的?不在意对错误的惩罚”、“重视对正确的奖励”你是怎么理解的?在具体操作中怎么实施?关于清规戒律你有什么要说的?西方的教育,特别是美国的教育相对来说要自由无拘束一些,你觉得照搬可行吗?怎么样做才科学的合理的?孔子是一个强调学习思考并行的老师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也是我们今天特别强调的:重视过程。经历过程,思考过程,在过程中学会思考,从

4、而训练思维能力。回想你的语文学习,你重视学习过程了吗?举一两个例子说明。缅怀先人,再看看我们今天的教育,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今天的孩子快乐吗?我们的教师快乐吗?我们的孩子享受到乐平等的教育吗?我们的教育人吗?在你的学习生涯中,有没有哪位老师让你难以忘怀?有没有那么一些往事至今牵绕你的情怀?当你踏入师范院校的大门那一刻起,你有没有思考过教师的职责?你有没有设想过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你将成为怎样的一位教师?把榜样的力量融合到当今的时代,教师必备的素质与修养可以从几方面进行归纳,这也是我们每个教师努力的方向。以此共勉,共同进步!一、语文教师的思想品德修养(一)正确的政治方向1、坚持社会主义教育2、热爱社

5、会注意祖国3、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牢固的专业思想1、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乐为人民教师2、热爱语文教育,立志当语文教育家(三)高尚的道德品质1、热爱学生,诲人不倦2、团结同事,集体协作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四)健康的审美情趣1、审美标准客观2、审美情感高尚3、审美趣味健康二、语文教师的学业和知识修养(一)专业知识修养1、语言学的知识2、文字学的知识3、文章学的知识4、文艺学的知识5、美学的知识(二)教育专业知识1、教育学知识2、心理学知识3、学科教育学知识(三)文化科学知识1、思维科学知识2、社会科学知识3、自然科学知识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能让你的课堂空灵生动,能让你的学生受益无穷。 一篇

6、普普通通的小说,教师以他丰厚的学养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同时还给学生打开了绚丽的天地,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开启了一条思维之路。关于知识结构,有一段话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牢固的专业知识能让语文课堂充实有效,能够让学生脚踏实地的积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各种外围知识,它能使语文教学变得立体,变得灵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如逻辑知识,可以让教学条理清晰; 哲学知识,可以让语文教学内容富有思辨色彩,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天文地理知识,可以开阔学生眼界,丰富教学内容;艺术能让课堂生动有趣; 教育心理知识,能够让语文教学在更合理更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熟练的操作技能又将以上丰富多彩的

7、知识有机整合,从而构建一个能让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课堂。这样的教学才能既让学生即时受益(考试),同时也能终身受用。杜甫诗:“水深鱼极乐,树茂鸟知归。”秋野五首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现代社会要求:要抛弃蚂蚁搬家式的“堆砌”,提倡密蜂酿蜜式的“提炼”。三、语文教师教师教学能力修养 (一)语文教师的备课能力 1、驾驭教材的能力 2、了解学生的能力 3、设计教学的能力 4、编写教学方案的能力 (二)语文施教能力 1、组织教学的能力 2、教学表达的能力 3、教学听知的能力 4、教学书写的能力 5、教学应变的能力(三)语文考评能力1、考评学习成绩的

8、能力2、评价教学质量的能力怎样驾驭教材:总体感知课文(方法、内容) 1、通过文章的标题获得文章哪些信息?你有了哪些阅读期待? 2、通过对文章大体浏览,对文章有哪些大概的了解? 3、你通过什么顺序一步一步认识阿长的? 4、通过哪些关键性的语句,你知道作者写这篇回忆文章的意图是什么? 通过以上方式,从以上几个方面,获得对文章的总体认识。这是阅读的起步。四、语文教师的科研能力修养 (一)调查研究的能力 (二)选题定向的能力 (三)收集资料的能力 (四)开展实验的能力 (五)撰写论著的能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演变 一、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81924) 二、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 当时

9、研究的重点是教师的“教”,很少涉及学生的“学”。 三、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 把研究对象由单独研究教师的“教”拓展为同时研究学生的“学”。 四、语文教材教法时期(19391978) 重视语文教材的研究。 “国语”“国文”都统一称为“语文”。 这个名称与“语文教学论”、“语文教学论”等名称长期并存,显示出对语文教材研究的重视。五、语文教学法与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 从教材教法的研究上升到教学理论研究。 六、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 强调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七、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 ) “语文教育学”强调的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个性完美发展

10、的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强调的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语文学科的课程与教学。终极目标是通过实践过程达到的,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它的实践过程。 从强调终极目标到强调实践过程实际上是自身本质的回归。总结: 回顾20世纪以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轨迹,其基本趋势就是: 研究教也研究学; 研究具体操作也研究基本理论; 研究教学也研究课程; 研究显示也研究历史和预测未来。 理论联系实际是这门学科发展的基本途径。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及任务 第一节、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一、“语文”名称的由来 1949年开始正式启用“语文”这个名称。 叶圣陶:“什么是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叫书面语言。语就是

11、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和书面语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二、“语文”名称的歧义 (一)语文即语言文字 (二)语文即语言文学 (三)语文即语言文章 (四)语文即语言文化三、语文课程基本性质的认识 学科性质是学科实践的基本依据。对学科性质作出什么样的界定,就会确定什么样的教学目的,提出什么样的教学任务,编出什么样的教材等。其逻辑演绎过程为: 学科性质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材规范教学目标。 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1949年以来,大体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 1、1963年以前,人们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研究,主要确认“语文”到底指什么,即界定它的范筹。 2、1963年以后人们确认了

12、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正因为如此,所以,在之后的语文教学大纲中开宗明义的给 语文下了这样的定义:“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 3、1996年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前言中开宗明义地提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修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改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这部大纲对语文教育思想最大的贡献。 4、2001年制定的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

13、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 2003年公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有相同的提法。最新的贡献有两点: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第二,第一次提出了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概念,从语文素养的高度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基础地位。” 语文素养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经过学习和训练发展起来的语文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探究能力、创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界定: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要点有: (一)语文是重要的工具学科 1、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

14、文在组织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方面实现着跨时空的交际作用。 2、语文还是思维和想象的工具。 3、语文也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工具。 (二)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凝结着文化的结晶,打下了深深的文化烙印。 语文教材所选用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它汇集了古今中外的思想及其文化精华,成为人类灿烂的文化成果,对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它帮助学生继承和吸收我国和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高思想道德修养,陶冶精神情操,开阔视野,丰富人生阅历,这是其他基础课所不能代替的。 语文课程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它是人生道

15、德教育最生动最活泼的形式。它不是抽象的说教,不是硬性的强加,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画面;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一件件扣人心弦的事件去打动人心,让你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受到熏陶,这种作用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巨大的,永远的。 请举例: (三)、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语文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文化,但这种文化有特殊性。其主要特殊之处在于人类创造它的目的还让它负载文化。让它作为文化的载体而是文化得以交流。语文学习不仅仅把语文作为文化来学习,还要把它作为载体来学习。 请举例: 其它课程都把语文作为教学的工具,不是目标,而语文课程是把掌握和运用这种工具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目标。 所以,有人说,学习语文并非仅仅

16、是因为它们本身是博学或智慧的一部分,而更因为它们是一种手段,可以使我们获得知识,并把知识传给别人。 这就很清楚的说明了语文作为文化的特殊性。 2、语文是一种特殊的工具。 它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任何语言的形式都是同其思想情感内容一起存在的,语文学习不能离开它负载的文化,离开了就成为空洞无物的东西。所以他不同于一般的生活中使用的工具。 只有带着智慧和美感,语文才能进入人们的心灵,就是说,只有负载着人文性,语文这个工具才能发挥作用。 3、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使之区别于其它课程程;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使之区别于其它工具。所以,语文这个工具不是一般的工具,是融入了人文性的工具;语文的人文性不是一般的人文性,人文

17、性负载在语文工具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是这样辩证地统一在一起。 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对立统一,正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统一,工具性是科学主义的,它强调了语文本身是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各种外在的目的,其中核心目的是培养人的工具理性。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不仅强调了语文不仅是一个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对于实现人的梦想、价值和追求的意义。其中核心意义在于人文主义精神。因此,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质上是实现培养人的完整性。教学中,做到工具性人文性和谐统一,互相渗透。避免走科学主义的极端;避免作为政治道德说教的附庸;也不能工具人文分离。四、语文学科的特点 (一)知识性:语文负载着人类

18、对世界的认识及其结果,包含了各种知识信息。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有筛选信息的能力。 (二)实践性:语文活动是一种实践活动,言语的习得就是通过不断的正确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所以,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并从中得到体验,获得感悟。 (三)综合性:它是中学各学科中综合性最强的。它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育功能融智育、美育、德育于一炉;语文能力训练读写听说不可分割等等。 (四)社会性:语文在社会实践中产生,有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社会处处是语文,人们时时学语文,用语文。所以,语文教育者要创造条件,开展活动,把学校、家庭、社会的语文教育活动连成一体,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近

19、。(五)审美性: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富有情感美。 同时,语文又是美的对象,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它有丰富的外形美和内质美,如语言的音乐美;文字的绘画美;词句的含蓄美;段落的匀称美等等。语文课本集结了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和实用文章,包容了美的各个领域和各种形态,有赏心悦目的自然美;有催人奋发的社会美;有令人欣羡向往的艺术美所以,语文也是一个综合的美育的课堂。对语文课的理解听读课文,实际上是对美的感受和欣赏;对语文的运用说话和作文,实际上是对美的感受和欣赏;对语文的运用说话和作文,实际上是对美的表现和创造。 语文科应利用语文这把打开美的的大门的钥匙,通过语感、文感的磨练,实现“美感”的积淀,发挥

20、其“美化人”的功能。第二节 语文课程目标 一、语文学科教育目标的 含义 含义:是依据国家教育方针,依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学习内容的学习,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而达到的目标。 二、确立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 (一)导向作用:语文课程目标的确定可以是期望明晰,使教学任务明朗化,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引导语文教学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从而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提高教学效率。(二)推进作用: 1、对教师来说,可以使教师从总体上保持教学思路的基本一致性,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2、对学生来说,认识和确定目标可以激发其强烈的参与感;学生达到了目标,还会增强其学习的成功感,从而对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

21、(三)控制作用: 1、语文课程目标控制着教学内容,包括语文教学内容量的多少,难度的大小等。 2、控制教学进程:包括教学过程阶段的安排,时间的长短等。 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通过信息反馈,依据课程目标进调节。(四)评价作用:是否达到或者何种程度上达到教学目标,是衡量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尺度,是衡量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尺度之一,也是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分析,评价课程目标自身合理性的重要反馈信息 。 (五)管理作用:语文课程目标及其分层次分类别的规定,给语文教学的一切 活动提供了可检查可评定的内容。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明确了目标就是明确了教学质量管理的方向和目标,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就

22、可以实施较为符合教学 实际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较强的管理和指导。我的叔叔于勒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促使我们语文教学必须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挑战。 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的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评价力和创造性,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我的叔叔于勒为例:(导向作用)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流程: 1、寻读:主人公,线索。 2、理读:情节,

23、结构。 3、品读:人物,语言。 4、说读:主题等。 每个环节达到某个目标,最后达到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进而逐步达到小说教学的目的。 (管理;控制作用;评价等作用)三、语文课程目标体系 (一)语文课程目标的要素与结构 1、语文材料与知识结构: 即语文材料涉及的语言文字知识以及有关文体常识、文学名著与文学常识、有关历史与文化常识等。 2、语文能力要素与智力结构:语文能力一般公认为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大要素。这些要素与观察、记忆、思考、想象等智力因素紧密结合,构成现代语文学科教育目标的核心部分。3、语文人格要素与整体结构 众所周知,学习语文与学习做人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语文学科教育目标体系不仅应

24、当包括语文学习方面的结构要素,面且应当包括人格塑造方面的结构要素,并且使这两大结构要素珠联璧合,在有关语文学科指导思想的整合下融汇贯通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二)现行语文学科教育目标体系 1、指导思想 2、整体目标 3、具体要求与阶段目标 4、现行语文学科教育目标评价第三节 语文课程的价值转型与目标重建 一、语文课程价值转型 首先,新课程体系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但是并不排斥课程体系承担的、社会所赋有的人才选拔功能。 其次,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包括:追求教育民主;追求多元主义价值观;回归生活世界;关爱自然;尊重个性发展;追求个性与

25、社会性的统一。 二、语文课程目标重建 主要表现: 1、确立新的知识观。要点:知识的不确定性。 2、建立新的学生观。要点:重视个性。 3、建立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新建课程目标有许多特点: 1、三个维度五个领域。纵向是三个维度,是隐性线索,横向是五个领域,是显性线索。 2、明确性与模糊性。 3、连续性和阶段性。我的叔叔于勒教者反思:(新课程新精神) 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读好文本。这是对话的基础。通读文本,并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阅读才是自由的阅读,有效的阅读。 二、为学生创设主问题有层次地探究文本。这是对话的关键。作为世界文学的精典名篇,既有内容的广度

26、,又有思想的深度。寻读,解决主要人物和线索人物的问题,这是打开文本的钥匙;理读,解决作品的思路,这是学生最易获得的感性认识,并通过理性探究体会构思精美;品读,通过品读细节认识人物形象,并进而学习人物塑造的方法,这是小说阅读的中心任务;说读,表达自己对文章主题、美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这是阅读的更高层次。 这样,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探究文本的意义和阅读活动的乐趣。 三、让学生在探究与对话中表现并强化语文能力。 探究式阅读让合作学习的思想得到最好的实践。 小组探究活动中,谁发言,谁记录,谁补充都有明确的分工。而在表达中,要求学生努力达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提练整合小组的观点,说句意

27、连贯、层次清晰、语言精美的话的目标。 学生“唱戏”,老师搭台。把时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形成整体,让三者交流、碰撞、沟通。学生可以挑战文本权威,教师也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阅读教学课堂成了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究的舞台,也成了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的舞台。 第四节 新课程目标解读 一、总目标 (一)具体内容:各项目标各有侧重,但是界限不是绝对的,具有三个维度五个领域之间的互相交融、互相渗透的关系。该目标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突出了新的教育思想。即: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突出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要求;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

28、本质。 总目标共十个条款,前五项从宏观着眼,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论两个维度。后五项,从具体的语文能力着眼,侧重知识与能力。(二)主要精神:总目标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以及和谐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语文素养而提出的。所以,它的基本精神具体说来,突出了一下思想: 1、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主体的内在需要。 这种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述,是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的。换句话说,学生的情感道德教育,价值观的建立,并不是外部强加的,也不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光靠灌输是无法建立的。语文教学,要依靠无数文质兼美的文章,给孩子们带来内心深处的无比快乐,从而不断积累

29、一种美好情怀。知识的获得,也要尊重学生的内部自然。教育家郭思乐有过充满智慧的联想抛秧的启示。抛秧由于尊重了秧苗的内部自然,保护了根系的自然生长,同时给了它自然生长的空间,所以它能快乐生长,所以能高产。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尊重人的内部自然,所以,不能有好的学习效率。 奥修语:当鞋子合脚的时候,脚就被忘记了。我们教育工作者,重要的是要给学生提供一双合适的鞋子,有了这个合适的环境,儿童的内部自然就得以尊重,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学习方式上,提倡自主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习主体的内部激发力。 2、突出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要求。 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的能力等。 3、突出语文课程实践

30、性的本质。 明确:实践与训练的本质差异。训练更多地强调机械的重复;实践重视的主动参与,特别是思维参与。 语文实践的策略和方法: 狠抓课堂教学指导实践方法。 以课堂为阵地,指导实践方法;以课文为例子,加强学法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实践活动。 拓展实践空间,提高语文能力: 开展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走向社会、生活、提高写作能力。 二、阶段目标: (一)识字写字 在识字写字方面,同样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阅读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尤其是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一种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过程。 1、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在情感态度上强调阅读兴趣和习惯。 3、在阅读过程方法上,强调朗读,而且贯穿在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中。4、语文知识和表述上新课标有较大变化。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运用,应该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所以在操作上应避免抽象的解释概念。要在大量的阅读中培养学生的 语感能力。 5、重视积累。 (三)写作 为了降低写作难度,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三学段都称“习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