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5 ,大小:48.90KB ,
资源ID:1269834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6983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传播学.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传播学.docx

1、传播学 传播学 1949年施拉姆编辑出版大众传播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新学科的传播学初步形成; 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费尔德、霍夫兰、施拉姆被公认为传播学的奠基人。前四人被称为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也有人把施拉姆称作“第五位奠基人”。人们更把他看作传播学的集大成者。第一章 传播过程、传播模式与传播类型第一节 传播过程模式 一、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一)“5W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 首次清晰地阐释了5W传播模式。传播过程及其5个基本构成要素: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谁 说什么 通过什么渠道 对谁说 取得什么效果传播者

2、 讯息 媒介 受传者 效果控制研究 内容分析 媒介研究 受众研究 效果研究control analysis content analysis media analysis audience analysis effect analysis缺陷:1,它作为典型的线性模式,将传播过程,看作一种单向传送信息的过程,忽略了反馈,也忽略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忽略了传播过程与社会的联系。 第二节 传播类型 按照传播范围的大小和传播对象的多少来划分,可以把传播活动分成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网络传播、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

3、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大众传播就是大规模的媒介组织向大范围的受众传递大批量的信息的过程。第三节 实体传播的概念与新的传播分类一、新的传播分类:实体传播与符码传播 这个新的分类标准就包含在实体传播的概念中 (一)实体传播 实体传播是相对于符码传播而言的。如果我们从信息传播内容角度考察,被传播信息所指代的对象在场,换一种说法,信息与它所指代的实际事物为一体,就是实体传播。信息与它所指代的实际事物为一体是实体传播最重要的特征。我们采用“实际事物”的说法,是想表达实体传播有三种形态:第一种是实物传播,第二种是实事传播,第三种是动作、表情传播。

4、有必要指出,实体传播的三种形态在许多情况下是以综合一体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很难截然分割。1实物传播 实物传播可以有多种分类。可以把它分为静态实物传播和动态实物传播,也可以把它分为天然实物传播和人工实物传播等。显然,物质产品传播是一种重要的实物传播。物质产品传播之被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与其他实物传播相比,具有流布的广泛性和同类产品携带信息的类似性。 实物传播的独特之处,“在于以实物自身作为信息呈现方式传播自身 2实事传播 实事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和事件。由于实事具有不可复制性,所以其自身的传播能力有限,实际事件更多地被转化为符码传播,也就是被作为新闻来传播,才能得到更广的流布。实物很难从实事传播中分

5、离出去,因为任何生活活动或事件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具体的物质实物环境。只不过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主要关注实际生活活动和事件的传播问题时,就以实事传播冠名。 3动作、表情传播严格说来,动作、表情传播已经包含在实事传播中了,因为几乎所有的日常生活活动和事件都包含有行为或动作、表情。但由于许多动作类型有其特殊性,比如各项体育运动的动作、舞蹈、各种机器的操作动作、手术操作动作、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动作等等,不单独提示出来不足以显示其特征。随着电影、电视技术的发展,动作基本上都可以用符码的方式得到传播,比如体育比赛、手术操作、航天飞行器内外的航天员活动直播或录像等,都是动作的符码传播。但真实的实体动作传

6、播不能被符码传播所取代。比如,运动员训练中教练的示范动作,对优秀运动员的现场观摩等都是电视、电影不能代替的。(二)符码传播除了实体传播之外,所有的传播方式都是符码传播。符码传播就是信息被编成符号、密码、数码进行传播,信息与信息所指代的实际事物对象是分离的。信息与信息所指代的实际事物对象相分离是符码传播最重要的特征,它的优势来源于此,它的缺陷也来源于此。信息被转化成口头语言、文字语言、图像等符号进行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显然,四大传播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所进行的传播都属于符码传播。事实上,所有的符码传播都离不开物质实体。就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传播来说,它们除了主要传播符码信息之外

7、,其自身作为物质产品实体纸张、收音机、电视机、电脑、手机等,也在传播着这些物质产品自身所携带着的信息。只是由于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传播符码信息,其传递出的自身携带的产品信息往往不被我们注意。广告也属于符码传播的一种方式当然,实物广告是个例外。演出是实事传播与符码传播之间的过渡。话剧、歌剧、京剧等的现场演出由于有真人在场,接近实事传播;但由于它并不是真实的生活(实事),是虚构、是模拟,所以不等同于实事传播。尽管它是一种中间状态,但笔者认为,从根本上说它依然属于符码传播。如果这些话剧、歌剧、京剧等的现场演出被电视转播,那就肯定是符码传播了。当传播者所传播的信息内容的实物不在场时,比如老师向学生讲述历史

8、事件就是符码传播。 二、研究实体传播的重要性实体传播和符码传播的概念也包容了原有的传播分类。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网络传播都可以在实体传播、符码传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六种传播类型,一般都可以归入符码传播中。但人际传播在许多情形下属于实体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在许多情形下也属于实体传播。大众传播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不过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产品(商品)用来传播信息的物质产品(商品)。 实体传播是符码传播的基础在传播理论上我们必须确立一个重要观念实体传播是一般意义上的传播即符码传播的基础。这是因为:第一,如果没有实体及其传播,符码传播就不会产生;如果没有实体及

9、其传播,符码传播就不能理解。实体传播与符码传播的这种源和流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简图表示: 实体传播:实体(信息源)受众 符码传播:实体(信息源)传播者符码(编码)受众(译码)第二,在相当程度上,符码传播为实体传播服务并接受实体传播的检验。一切符码传播最终还要回到实际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并接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检验。 第三,符码传播永远代替不了实体传播。第二章 控制研究传播者传播者对信息传播具有控制权,同时又受到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的制约。所以传播者研究也称为控制研究。 第一节 控制观念与控制体制 关于传播制度的理论的分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席伯特与施拉姆在报刊的四种理论Four Theory of

10、 the Press(1956)一书中将传播制度理论所作的分类:苏维埃极权主义理论soviet-totalitarian theory 社会责任理论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ory 自由主义理论libertarian theory 集权主义理论authoritarian theory二、资本主义传播制度与理论 资本主义传播制度与理论根植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包括自由主义传播制度与理论和社会责任传播制度与理论,也包括民主参与传播制度与理论。(一)自由主义传播理论与制度 弥尔顿于1644年发表论出版自由第一次公开表达了有关言论、出版自由的思想,他的思想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主义传

11、播制度的基础,是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基石。其中“观点的公开市场”及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成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传播制度的基本原则。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的人权宣言第11条规定:“自由传播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著作和出版自由”1791年,美国国会通过并开始实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订任何法律限制言论或出版自由。”自由主义传播理论的基本主张有:1)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许可。大众传播不受政府控制,传播者具有传播的自由。2)大众传播多样化、多元化,反映和代表多种不同的意见。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新闻出版不应接受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受强制。

12、3)大众传播业自由竞争、自由营业。4)在观点的公开市场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同样得到保证。早期自由主义理论对打破极权主义专制制度和等级支配观念,确立自由、平等和权利思想起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自由主义理论是与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这种制度所保障的并不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而是私有资本的利益。 (二)社会责任传播制度与理论 背景: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后,垄断竞争日益加剧,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传播业商业化、集中化、单一化也愈加严重,传播界滥用新闻、出版自由,侵犯公民权利的事件不断出现。同时,广播电视所使用的频率、频道等电讯资源也有限,而且会相互干扰,如不加有效管

13、制,就无法正常工作。人们对自由主义传播制度下的传播活动,传播体制的批评日益增加。人们认识到,放任、自由的传播业只能危害社会,传播工作者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1946年12月,针对美国传媒业现状,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提交了一份研究总报告书,1947年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名为: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大众传播总报告:报纸、电台、电影、 和图书A Free and Responsible PressA General Report on Mass Communication:Newspapers,Radio,Motion Pictures,Magazines,and books报告第一次提出了

14、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这个理论反过来为自由提供了制度性保证。 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中提出了对传播业的要求: 1)现代传播媒介要供给“真实的、概括的明智的关于当天事件的论述,它要能说明事件的意义。”2)现代传播媒介应当成为“一个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3)现代传播媒介要描绘出“社会各个成员集团的典型图画。”4)现代传播媒介要负责介绍和阐明社会的目标和美德。5)现代传播媒介要使人们“便于获得当天的消息。”社会责任理论并未完全抛弃自由主义的基本理论,它是在自由主义传统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三)民主参与传播制度与理论(Democratic-participant theory)1967年,美国学者J

15、A巴龙发表论文接近媒介一项新的第一修正案,首次提出“媒介接近权”的概念。 “六大控制观念”即: 集权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 苏维埃极权主义理论、 民主参与理论、 国家发展优先理论第二节 宏观控制社会制度往往从政治控制、经济控制、文化控制、受众控制四个方面,制约和影响传播制度。此外还有传播主体的自我控制和技术手段控制等。 一、 政治权利控制这是最主要的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政策控制、制度控制。(一)政府往往从四个方面对媒介进行控制:1规定媒介组织的所有制形式当前,媒介所有制形式有私有制、公营制、二元制、公有制等。2对媒介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3限制或禁止某些内容的传播4积极

16、支持或援助 二、经济控制 经济控制往往有以下形式: 1大型媒介集团的控制 随着兼并、联合或控股多种形式媒体的整合,媒介垄断趋势愈来明显,媒介托拉斯现象突出。2党派集团通过自己的影响,干预媒介经营和信息制作3广告商的控制 作为媒介主要收入,广告对媒体的制约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广告是每一个新闻媒体的经济命脉。三、受众监督控制首先,受众的控制可以通过社会舆论来实施。 其次,受众的控制可以通过反馈、预馈的形式出现。再次,各种受众团体也会对大众传播公开表述意见。1受众的选择权对媒介的控制 受众接触或使用媒介往往与满足的程度成正比,与费力的程度成反比。通过市场机制来制约媒介,使信息的内容和形式为受众服务。广

17、播节目的设置、报纸版面的调整往往依据节目的收视率、报纸的发行量。受众的选择对媒介的控制作用是巨大的。2个人的信息反馈 个人的信息反馈受到媒体的重视,主要在于两个因素:一方面,媒体从受众的反馈信息中了解信息传播的效果和受众的信息需求,有利于节目或版面的调整或设置。另一方面,尊重受众的意见,能够培养受众对媒体的忠诚度和信任度,提升媒体的影响力。3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体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4诉诸法律应该指出,受众监督控制并非只有积极作用,消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收视率的竞争中取胜是工作好的最重要标志。因此,“好新闻”即收视率的“大数字”。管理者只关心数字,数字标志成功或失败。四、文化控制文化控制

18、主要有两个因素: 1价值评判标准2文明开放程度 第三节 微观控制一、 把关和把关人1.1947年,美国学者、传播学奠基人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渠道一书中,首次提出“把关(gate-keeping)”。在传播活动中,把关是指对信息进行选择、过滤、加工的行为。把关人,指从事把关活动的人。把关人,既可以是信息生产或传播过程中加工、梳理的个体,也可以是复杂的单位组合体媒介机构或媒介组织。大众媒介的把关人不是一个人,而是在传播中可以控制信息流量、流向、影响着对信息理解的所有传播者,是一种系统。二、大众传媒把关的标准真实性和新闻价值;新闻传播法规和政策;市场价值三、把关过程及其实质1 把关过程 把关过程,就

19、是传播者在信息流动中进行过滤和加工的过程,它也是信息的生产和传播的过程。把关过程可以划分为搜集信息、过滤信息、制作信息、传播信息四个过程。2 把关过程的实质把关过程的实质表现在三个方面:1)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是依据传媒的一定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并非纯粹的客观、公正。这是一种“选择性”把关。2)把关受到媒介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是,与媒介的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优先入选,优先得到传播。3)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其中虽然也有记者、编辑个人的活动,但在媒介内部控制机制作用下,个人因素作用有限。第三章 内容分析第一

20、节 控制的实质是对传播内容的控制所谓控制是对媒体工作人员和媒体的控制,而控制媒体工作人员和媒体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媒体传播的内容。所以,控制的实质是对传播内容的控制。各国传播制度、传播体制的核心都是要控制传播内容。对传播内容的控制本身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在特定背景下能够维护传播有序、平稳运作,维持社会的安定; “扫黄打非”就是一种对传播内容的控制,显然,这种控制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是必要的。 另一方面,它在特定背景下又会一定程度上阻碍新闻自由和公众知情权的实现。历史上的新闻检查制度以及“禁书”的设定,在许多情形下限制了新闻自由和新闻信息以及多元知识的传播。第四章 媒介研究第一节 媒介及其比较研究一

21、、关于媒介的概念 传播媒介有两种含义:第一是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第二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 大众媒介就是大众传播所使用的,面向大众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现代大众媒介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被称为大众传播的四大媒体。第二节 大众媒介的社会功能一、从“三功能说”、“四功能说”到“五功能说” (一) “ 三功能说”“四功能说” 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最早提出大众传播的三个显著功能即:监视环境、协调社会以及传承文化。 1959年,查尔斯赖特为其补充了“娱乐”功能。由此形成了传播学中经典的大

22、众传播四功能说。 (二)大众传播媒介的“五功能说”1)传递信息,监视环境; 2)引导舆论,协调社会; 3)传承文化,教育大众; 4)提供娱乐; 5)形成传媒产业,为社会创造财富。 二、大众媒介的正面功能和负面功能(一)拉扎斯菲尔德与默顿的正、负面功能说拉扎斯菲尔德与罗伯特 默顿(Merton)合著的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Some Social Function of the Mass Media,对传播的正、负面功能尤其是负面功能进行了深刻分析(二)媒介的负面功能 首先,大众传媒持续不懈的宣传会使人们完全丧失辨别力,从而不加思索地顺从现状。大众传播的基本功能所产生的直接效果具有相反的两个方面:一方

23、面大众传播的优越地位和拥有最先进的的传播技术,使它能实现人际传播追求的个人能力所不能达到的目标。另一方面大众传播对别人的操纵和控制是建立在取消个人的多样化和独自思考的基础上的,大众传播过程削弱人际传播的作用甚至替代人际传播,改变着人与人之间、人与现实之间的自然联系模式。大众媒介不仅控制了对事件的传播和对事件的说法,而且左右着人们对现实的理解和判断。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信息作为财富源源不断地产生,而人的思想却有越来越贫乏的现象。人的创造性激情也在接受和处理大量的现成信息的过程中大大地丧失了。趋同与传播 随着传播的减少,群体内的差异增加了,系统结构崩溃,熵占据上风。随着群体内传播的增加,共同的见解越

24、来越多,结构发展了,趋同形成。因此一般说来,传播越多,趋同程度越高,而传播越少,趋异程度越高。一个群体内的人们在互相交流更为频繁时享有共同的看法,而在交流频率降低时就失去共同的基础。群体之间也是如此:当两个群体增加接触时,它们变得更为相近,而在它们失去接触时,共同点就减少。 主流化mainstreaming and 共鸣 resonance主流化发生于不同社会团体的大量看电视者,他们的意见趋同。我们所说的“主流意识形态”就是指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媒介传播的主要是主流意识形态所认可的东西,因而就使整个社会的基本意识趋同。共鸣发生在人口中的某些特定族群,教养效果在那里非常突出。 现代传媒在科技

25、的推波助澜之下,能够在瞬间把消息传遍整个文明世界,而且依靠传媒来获取信息资料的趋势正愈演愈烈,故现代传媒有“第三只眼睛”的美称。但问题是这只眼睛不受人的大脑的控制,而是由上层精英控制。正是这些精英决定着什么是问题,什么是难题、应该向大众公布什么和隐藏什么。因此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上真正发生的问题和传媒所报道的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传媒的确为大众的闲聊和政客的辩论设置了话题,另一方面又堵住了一些话题。所以大众通过传媒这一另一只眼睛所看到的世界,是与现实错位的。这种错位造成的结果是:大众与政府的认识高度一致,从而保证国家意识形态的规范化。媒介霸权media hegemony (葛兰西Gramsci)社会

26、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成为整个社会的统治思想。大众媒介被视为受统治阶级控制、帮助那个阶级控制社会其他人的工具。其次,“媒介是使大众的审美鉴赏力和文化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再次,媒介常以低廉的代价占用或剥夺了人们的自由时间。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项媒介负面功能就是所谓的麻醉精神the narcotizing dysfunction 。 这里所讲的媒介的麻醉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让人沉醉在虚幻的满足之中,二是由此剥夺人的行动能力。二、大众媒介的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一)大众媒介的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的含义 所谓显性功能是指看得见的功能。大众传媒的四种功能或五种功能属于显性功能,大众传媒的正面、负面功能基本

27、上也属于显性功能。而隐性功能不易察觉、不会马上表现出来,但又确实存在。比如,“拟态环境”和“拟态环境的环境化”以及“电视人”等,就属于隐性功能。(1)现实环境和“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然而,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通常人们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 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到一个共同的因素,这就是在人与他的环境之间插入了一个拟态环境,他的行为是对拟态环境的反应。但是,正因为这种反应是实际的行为,所以

28、它的结果并不作用于刺激引发了行为的拟态环境,而是作用于行为实际发生的现实环境。 客观环境 拟态环境 人们相应的反应在人与他的环境之间插入了一个拟态环境,他的行为是对拟态环境的反应。反应的结果并不作用于刺激引发了行为的拟态环境,而是作用于行为实际发生的现实环境。(3)“拟态环境的环境化” 1968年日藤竹晓在Lippmann的观点基础上,明确提出“拟态环境的环境化”问题,指出,许多的“拟态事件”包括语言、观念、价值、生活或行为方式等等,最初并不见得有代表性或普遍性,但一旦进入了大众传播渠道,很快就会演化为社会流行现象,变成随处可见的社会现实。他认为,大众传播虽然显示的是“拟态环境”,与社会现实之

29、间有很大的距离,但由于人们是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来认识环境和采取相应行动的,这些行动作用于现实环境,使得现实环境越来越有了“拟态环境”的特点,以至于人们已经很难在两者之间做出明确的区分。 (4)“拟态环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两难选择一方面,媒体为我们提供的这种“拟态环境”不等同于客观世界,然而我们又要依据这种不等同于客观世界的“拟态环境”去面对这个客观世界,在客观世界中去行动,去工作,去搏击。这样就难免在客观世界中碰壁,依据“拟态环境”去实践,是人类屡犯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需要通过媒体塑造的“拟态环境”来实现,离开媒体提供的这种“拟态环境”,人类没有更好的办法来了解

30、和认识范围几乎无限广大、内容丰富多彩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客观世界。尽管人们对媒体营造的“拟态环境”微词颇多,可是找不到更好的能够取代“拟态环境”的办法。于是,人们一方面力求媒体真实、客观、全面;一方面设法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水平。2,“电视人” 林雄二郎信息化社会:硬件社会向软件社会的转变(1973年出版)中明确提出了“电视人”的概念。“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表现在行为方式上是“跟着感觉走”,这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对比。同时,由于收看电视是在背靠沙发

31、、面向荧屏的狭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较弱。第三节 麦克鲁汉的媒介观 1964年出版的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 of Man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媒介即讯息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换个容易理解的说法,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因此,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二、media:the extensions of man媒介:人的延伸在麦克卢汉看来,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 三、 hot medium an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