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70.33KB ,
资源ID:1269421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6942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当下中国面临的建筑短命建筑问题及应对策略.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下中国面临的建筑短命建筑问题及应对策略.docx

1、当下中国面临的建筑短命建筑问题及应对策略 当下中国面临的建筑短命建筑问题及应对策略 内容提要; 当下的中国正处于快速建设过程中,短命建筑现象随处可见.本文就这一现象展开 讨论,系统分析短命建筑造成的后果,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关键词:短命建筑 政府 浪费 城市规划 文化断层 政绩 住宅产业化 Short-lived building government waste City planning Cultural fault Political achievements Industrialization of residential首先列出一组数据。据统计,2002年中国城镇共拆迁房

2、屋1.2亿平方米,相当于当年商品房竣工面积3.2亿平方米的37.5%;2003年中国城镇共拆迁房屋1.6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4.2%,相当于当年商品房竣工面积3.9亿平方米的41.3%。中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这一切却只持续25到30年时间。1消耗全世界40%的水泥钢材,造出不到30年的建筑2每年拆掉上百亿元建筑材料,耗费1183万吨原煤。2003年,中国城镇共拆除1.61亿平方米房屋,按每平方米需水泥200公斤、钢材60公斤计算,总共浪费了3220万吨水泥和966万吨钢材,均占我国2003年竣工房屋所需钢材和水

3、泥的8.9%;若按每吨水泥300元、每吨钢材4000元计算,则仅建筑用的水泥和钢材就损失了483亿元;另外,按生产1吨水泥消耗145公斤原煤、生产1吨钢消耗741公斤原煤计算,则共浪费掉1183万吨原煤。3拆房产生大量建筑垃圾,每年可达4亿吨在过度消耗水泥、钢材、煤炭等资源的同时,大量的重复建设的“短命建筑”,制造大量建筑垃圾。据国家住建权威部门研究报告,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方米建筑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吨至600吨;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至12000吨建筑垃圾。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至4

4、0%,每年产生新建筑垃圾4亿吨。这些垃圾的运输、处理和存放,都会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而与亮丽景观相伴的,却是高楼大厦出人意料的“短命”。翻阅近年来的新闻报道,不难发现许多并不完整的建筑的“死亡名单”。除了这些引人关注的地标性建筑以外,还有大量普通住宅,在建成后不长的时间内就因为各种原因被提前拆除,其数量无法统计。这些正处在建筑寿命“青壮年”的建筑非正常“死亡”,越来越引起各方关注。如此严重的建筑短命现象必然会带来许多的后果。1 短命建筑造成巨大浪费,城市记忆随之流逝引用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说过的一句话“建了十多年或几年的房子被炸掉,有的建成后还未使用就被炸掉,这些仍然能够长

5、久使用的建筑变为废墟,无疑对资源和环境都是一场灾难。” 正是在这场“拆了建、建了拆”的运动中,我国创造了两项世界第一在消耗了全球最多的水泥和钢材的同时,我们也生产出全球最多的建筑垃圾每年高达4亿吨,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垃圾总量的30%40%。“短寿命”与资源高消耗并存,已成为我国建筑产业的一大通病。同时,“短命”的建筑也造成大量投资付诸东流。建设花钱、拆迁花钱,重建更是花钱,如沈阳夏宫当年投资即超过2亿元。而就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作为奥运会官方接待饭店的凯莱酒店还投资了上千万元对酒店进行了重新装饰和布置。2建筑过于“短命”也造成了城市记忆的缺失现在的老北京人感叹北京城里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和

6、胡同已所剩无几,到处是新建起来的高楼大厦。他们担心以后的年轻人会不会以为北京城原本就是这样。他们认为政府可以拆迁,但也得有保护和继承,然而 现在新盖的房子有几个带着咱们中国自己的建筑特色?他们还经常回忆过去,那时街坊邻里互帮互助,有事没事聚在一起喝酒聊天。而现在,大家很少聚了,即使见面,话题也总是“谁家又拆迁了,能拿多少补贴”之类的。同时频繁拆迁可能会破坏城市固有的邻里关系和社会网络,给民众生活和心理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而对于一些外来居民,由于建筑频繁更新,会导致他们能承受得起的住房单元数量减少,被迫迁移住址或重新寻找就业机会,从而增大了他们进入城市的成本。“频繁拆迁会让一些人处于没有安全感

7、和归属感的焦虑状态,无法实现安居乐业,这还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不仅如此,建筑频繁拆除会让我们的文化处于断裂状态,香港人还可以去陆羽茶室喝茶,但是在上海,很多人也许只能去星巴克了,传统的东西难以为继。我们现在能找到的历史悠久的建筑,全部是古人留下来的文物,建筑寿命这么短,我们如何能靠建筑来保存民族发展进步的记忆!3 建筑短命的流行,不仅造成经济负担、资源浪费、环境压力,还会导致一些权属纠纷。处于使用年限内的建筑被拆除,还会造成资源耗费,并因产生大量粉尘和废弃物,也会增加环境负荷。短命建筑的后果相当严重,不仅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对大家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如不采取措施,现在建成的工程十几年后或者

8、在更短的时间内又将翻修或拆除重建,我们可能就会陷入永无休止的大建、大拆和重建的圈中。我国每年因为建筑施工质量的问题,一年的隐性建筑损失约在4500亿元人民币。 建筑业对环境影响大,资源消耗多。如何节约资源,物尽其用,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短命建筑与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相背离,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有人说:“买一套房子,贷款还完,差不多也该拆了”。“短命建筑”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精神相悖,由于今天我国的建设规模基本达到高峰,烧制水泥用的优质矿料出现短缺,配制混凝土的砂石在许多地方已十分紧张。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一届政府一套规划的短视行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曾说,许多建筑并

9、不是因为质量问题而拆除,问题出在不理性、不科学、难以持续的城市规划上。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须以科学的规划来引领。而在制定了合理规划之后,一些城市的住房和城市建设,规划变更频繁,标准制定落后,也是建筑短命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没建成就被拆除的合肥维也纳森林花园小区,根据官方说法,该小区影响了合肥城市景观中轴线黄山路与大蜀山之间的山景,爆破之后可以将贯穿省城东西的黄山路“拉直”。是小区建设规划在先还是城市景观规划在先,并没有公开。当下“一届领导一套规划”的现象和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关,我们历代王朝从来都是推倒旧的,重建新的,这种新的就是好的价值观一直影响到今天。所以每一届领导上任时,

10、往往认为除旧布新才是对的。2崇拜GDP、大搞形象工程的错误政绩观“拆一次创造了GDP,再盖一次又创造了GDP”。近年来一些地方为建“标志城”、“月光城”,政府砸巨资重塑“包装”,名为“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旧城改造,实为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名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实为重复建设以追求GDP,进而追求地方官员的政绩。在这种错误政绩观的引导下,一些不该拆的房屋被大量拆除。如位于武汉的首义体育培训中心综合训练馆,投入使用仅仅10年,便于去年被拆除。其理由是该馆位于即将动工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和纪念碑之间,不得不为武汉耗资200亿打造的“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计划”而“献身”。错误政绩观指导下的拆旧建新,带来的

11、GDP增长是表面的,并没有实质性增加社会财富和经济价值。相反,不正常的拆建本身浪费了巨大的财富和资源,除了能带来政绩,对社会经济毫无益处。3拆迁卖地的利益驱动相对于形象工程带来的政绩,在近年来土地价格快速上涨的背景下,拆迁置换出土地带来的卖地收入,更能让人对新建筑“痛下狠手”。多数短命建筑的背后,都有房地产开发的身影。例如,仅13年的浙大湖滨校区3号楼被拆,其置换出的土地以24.6亿元的天价整体出让用于商业开发。北京的凯莱酒店拆除后,也将在原址巨资重建一座五星级的“国际化高端商务酒店”。总结前三点就是在城市建设指导思想上急功近利,重速度、轻质量;对政绩工程和GDP的盲目崇拜;加上开发商的商业利

12、益。三者相结合,造成目前大量不该拆的房屋大量被拆除。 4无法回避的质量问题不可否认,在遭到提前拆除的短命建筑中,也有因质量问题和缺乏高质量维护而被迫拆除的。抛开人为因素,建筑的寿命主要取决于房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与此息息相关的是施工用料的质量和工程设计质量。质量对建筑寿命的影响能有多大?以日本为例,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百年住宅”的建设构想,建设房屋时使用的都是标号40以上的混凝土,而中国大部分短命建筑使用的都是标号20的混凝土,仅此一项差距就使房屋至少短寿十几年。相对于现在人们对建筑品质的需求,我们传统的建设方式已经落后了。在传统的建设模式下,建筑不仅寿命短,而且往往伴随着低舒适度和

13、高能耗。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国家相关制度的不完善等。 那么,如何让短命建筑变得“长寿”。1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城市建筑应树立可持续理念哪些建筑该拆,哪些不该拆,不应该是一两个人说了算,应该有明确的标准规范。国外有业内专家成立的委员会,包括建筑、规划、文物、文化等行业的权威人士,共同论证以决定是否允许拆除某个建筑。对于某些重要建筑的拆迁,甚至可以举行听证会。而我国现在缺乏这样的模式,仅做到了对挂牌的文物拆迁“一票否决”。同时,我认为,相关部门应该出台政策法规,严厉禁止没有质量问题的建筑提前被拆毁,也应该对违规拆除“短命”建筑的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从宏观看,规划应该成为引领百年建筑的龙头。首先应该进一步

14、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并在城市规划阶段细化建筑的寿命。按照城市功能的不同,建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标志性建筑,包括文化建筑、命脉建筑等,这些建筑需要有很长的耐久性,所以在规划局立项定位的时候就要定下它的年限。相对应的另一类是背景建筑,一般是民用住宅和普通商业建筑,这类建筑需要根据不同级别来规定使用年限。这种分类,方便在拆迁论证时有据可循。同时,要从实质上遏止中国建筑的“英年早逝”,还要切实强化城市规划的严肃性,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的执法力度。还要建立建筑拆除的法定程序,明确拆除条件,切实做到建筑拆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中国作为当前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在经济建设如火如荼的背后,城镇化发展速度与发

15、展质量失衡的矛盾亦逐步凸显。必须摒弃过去错误的发展思路,在根本的体制机制上有突破、有变革。要按照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领城市发展的脚步,让城市有喘息的机会!2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住宅产业化打造长寿命、高品质的百年建筑,除了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和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外,还需要转变生产方式,其关键是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所谓住宅产业化,即用工业化生产方式来建造住宅,“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这样的房屋建成后,不仅节约资源能源,而且方便建筑的维护和改造。都知道,住宅产业化在日本、美国、欧洲、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起步较早,产业化程度较高。在住宅产业化较为发达的瑞典,80的住宅采用以通用部件为基础的住宅通用

16、体系。在美国,住宅构件的标准化、商品化程度几乎达到100%。这也成为发达国家建筑寿命普遍较长的重要原因作为住宅产业化的实践者,万科集团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住宅产业化所提倡的理念。2008年6月,上海“万科新里程”项目打造出一批“积木型”住宅小区,成为全国首批利用工业化技术建造并投放于市场销售的商品住宅楼。万科通过采用工厂化、标准化、精确化的工艺,建筑的所有维护改造,都可以通过“更换部件”实现,从而提高建筑品质,延长建筑寿命。尽管有了一些先行者,但住宅产业化在我国的发展进度仍然较慢。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必要的法律保证、政策和资金支持以及相应的工作机制。因此,应该从四个方面来加大住宅产业化的推进力度,

17、一是通过宣传引导,使消费者和开发商理解全装修住宅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出台强制性成品住宅验收标准,把设备的质量和节能减排的效益纳入质量评定范围;三是调整税收政策,以鼓励开发商建设成品住宅;四是培育和完善全装修住宅产业链。3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有些国家、地区和部门单位非常注意建筑寿命的管理,多种学科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其成果实际地运用于管理的法规制度中,从而使管理体制、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社会舆论等都渗透着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观念和原则,有效地治理和预防着建筑资源浪费行为。日本打造“百年住宅”:用比中国质量更高的混泥土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百年住宅”的建设构想,建设房屋时使用的都

18、是标号40以上的混凝土,而中国大部分短命建筑使用的都是标号20的混凝土,仅此一项差距就使中国房屋至少短寿十几年。据2009年日本国土交通省建筑与住宅统计,日本房龄50年以上的房屋建筑面积占6.6%,30年以上的比例为38%。据2009年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统计,美国31.1%的住房已经有50年以上历史,58.8%的住房超过了30年。保护建筑成西方传统:匈牙利法定50岁建筑不准拆迁因对城市规划方面做得特别出色,西方诸多城市不会轻易建,也不轻易拆,所以很少有大规模的拆建。在布达佩斯市,政府就明文规定所有门面建筑超过50年的一律不准拆迁;法国对有20年历史的或在国内外有过影响的场所,都被政府立了标记

19、予以保护。在美国巴尔的摩市,一个废旧的电厂经过精心改造后,变身成为一个书店。整个建筑至今还保持着发电厂原有的红色砖砌外形,甚至保留了四根醒目的烟囱。如今,这座上百年的建筑已成为巴尔的摩市的标志性建筑这些不仅仅得力于建筑质量过硬,更提现了城市规划的谨慎长远,以及政府不及利益地保护。欧洲人以老建筑为荣:房屋经久耐用修缮紧跟时代保护老建筑,在欧洲是一种普世文明。在英、法等欧洲国家百年以上老宅比比皆是,许多老住宅在显要位置用醒目的阿拉伯数字标注着建造年代,说明当时的建造者对它能够经久耐用、世代相传充满自信。当今欧洲的居民也以能住上老住宅为荣,并且认为其建造年代越久价值越高。老住宅的门窗、地板、室内管线

20、和设备等都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多次更新,有时还对主体结构进行修缮,但其室内的现代化程度比新建住宅毫不逊色。对短命房问题要综合治理。 短命房现象看似简单,如果容易解决做到,或很快能解决,在这里也无须多谈。但在实践中,这是一个普遍存在、亟待解决的而又不易解决的难题。既要采取思想观念教育、行政处罚、经济制裁等必要的手段,还要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规范社会行为,让短命有罪深入人心,让惩治短命房有法可依,让短命房无立足之地。这将有助于逐步建立起节约型的建筑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迈向节约型社会。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缺乏可靠的构造及连接措施,我国的建筑不仅使用寿命短,而且很容易在灾害作用下发生多米诺骨牌似的连续倒塌

21、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建筑整体质量差是造成建筑短命化的又一个原因。偷工减料、施工质量低劣已经成为建筑的杀手。要切实提高城市建筑质量,需做好几方面工作: 1、 要严格执行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在保证建筑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的基础上,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要切实解决建筑行业“监理不理”的现象。“监儿不理”是造成建筑质量低劣的又一大因素,施工环节问题也可通过监理避免,要加强对监理公司的管理和治理整顿,使其切实负起监理方面的法律责任。2、提高建筑的设计质量,选材要合理、经济、节能。3、提高建筑科技水平,我国建筑钢材和水泥的轻度较低,建筑材料技术落后,所以必须注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加紧废弃物再生的循环技

22、术。关于建筑寿命,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有一条规定,“对符合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标准,在合理使用寿命内的建筑物,除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外,城市人民政府不得决定拆除”。由此可见,只有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严格城市规划修编制度,使城市有一个长远规划,使建筑拆迁有法可依,严肃追究违法拆除者责任,才是破解建筑“短命”之根本。我国还缺少对建筑寿命问题的专门研究。要把此问题作为立项课题项目。人的健康长寿问题已成为最热点的话题,对房子的长寿研究也要提到日程。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的发展道路,城市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建筑短寿是对城市领导者、管理者的挑战:实践方面,触目惊心的短寿房问题亟待解决,形形色色的浪费病亟待治理

23、。短命建筑问题也是对理论工作者的挑战:还缺少对这个问题的综合的、系统的、深入的、专门的分析和研究,缺少专著、专业学科、专门研究机构和专门人员,建筑寿命研究研究有待深入。挑战也是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 综上所述,国家有关部门应该立项专题研究短命房现象,组织开展对建筑寿命问题的综合研究,对“短命房”进行会诊;对短命房现象加以系统分析;对其产生、存在和发展变化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对其危害做出深刻分析;重新认识建筑领域落实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必要性;研究制定建筑业反浪费法规,综合治理短命房问题,全面建设和发展房地产市场。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浪费问题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不易解决的难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制定反浪费法规,实现管理进步,减少和预防城市建筑中的浪费,逐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不让楼歪歪,楼脆脆的状况再次出现。这是一项有巨大潜力的大有作为的而有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工作。参考文献 中国青年报 网易新闻 人民日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