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29.53KB ,
资源ID:1269416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6941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最新题集.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最新题集.docx

1、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最新题集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最新题集 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1)两首词都写到了春,可是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请分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李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好在何处?黄词构思巧妙,说说你的理解。(4分)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

2、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 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3分)(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赏析。(3分)3.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8分)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注:碛(q)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2)本诗运用衬托

3、对比和虚实相生 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解: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梅花:梅花落曲牌名。(1)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 ,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6分)5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4、。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鹧鸪天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晞:晒干。(1)这两首词同写对亡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苏词上阕有“无处话凄凉”一语,贺词上阕虽无“凄凉”二字,却无一语不凄凉,说说鹧鸪天上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4分)(2)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意境。(4分)6、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送杜十

5、四之江南白居易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 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哪些含义?“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2)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何联系?(4分)7.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黄氏延绿轩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芜,丛生的草。(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 有什么作用?(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8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8分)读长恨辞宋李觏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6、。马嵬清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的的感慨,长恨歌是何人的作品?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阐述。(4分)(2)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是否一致,请作简要分析。(4分)9、春思 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春光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注:春思写也于作者被贬时。历乱:花枝烂漫的样子。洛城:诗人的家乡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县。(1)两首诗中描写的春景相同吗?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2)两首诗都是抒情的佳作,任选其中一首,结合作品的

7、三四两句赏析其巧妙的构思。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 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 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2分)(2) (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3)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1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每小题3分)苏幕遮草梅尧臣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 晓。独有庾郎 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8、。【注】庾郎,指南朝的庾信,他才情横溢,少年得志,“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窣地,拂地;春袍,指初入仕途的低级官员穿的青色章服。(1)“嫩色宜相照”一句在词中有多方面的作用,请作简要赏析。(2)综观全词,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12阅读下面晏几道 的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临江仙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晏几道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1)两首词在时序安排上是否

9、相同?请作简要分析。(2分)(2)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3)简析“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2分)13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山馆余靖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远岫 穿云翠,畲田得雨肥。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注:岫:山畲田:焚烧田里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田地首联、颔联,诗人怎样表现自己的境遇、情怀?试做具体分析。(2分)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 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5分)夏日西斋书事司马光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小院

10、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3分)15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宿云梦馆欧阳修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奋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一、二两句诗做简要分析。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蝶恋花暮春苏轼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

11、。山青一点横云破。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注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 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1)词的上片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3分)(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4分)(3)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4分)1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台城,古都金陵的核心,

12、从东晋到南朝结束,一直是朝廷台省和皇宫所在地。(1)第二首台城中柳色“依旧烟笼十里堤”与第一首的哪一句可形成照应?“鸟空啼”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滋味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最是“无情”?(5分)(2)这两首吊古伤今的古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6分)1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0-11题。苏溪亭戴叔伦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1).这首诗描绘的是何时景色?诗人抒发的是什么情感?为什么?(请简要说明分析)(4分)(2).宋代词人贺铸 的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与本诗“燕

13、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的写法非常接近,你以为哪一句好,为什么?(5分)1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夏日三首(其一)张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1)这首诗运用反衬手法表现环境的“清”,请具体说明。(3分)【提示】从贯穿全篇的角度考查。逐联说明反衬手法的运用。(2)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2分)(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3分)2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4、。垂柳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注释】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仕女节日游赏之处。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既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饿损纤腰”:暗含“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1)古典诗歌讲究炼字。前一首诗中的“逐”字和后一首诗中的“绊惹”在用法上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2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柳”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的“柳”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4分)2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 ,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金陵驿文天祥草合离宫 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

15、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注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送去元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宿于驿站时所作。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1)本诗首联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现实?(4分)(2)文天祥在宋亡后写的诗,悲壮慷慨,气贯长虹,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6)2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秋波媚陆游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 池馆,应待人来。注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

16、南郑)西北,正对南山。霸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1)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3分)(2)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1、(1)两首词分别表达了离愁别恨和爱春惜春之情。(大意相同即可)(2)李词的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物喻情,用春草喻离愁别恨生动而贴切,意蕴丰富,充分传情。春草一望无际,如同离愁之绵远春草之细密如同离愁之盘曲郁结等。黄词在构思上新颢、曲折。作品中写春天消逝,作者如失去亲人,各处找寻,把春拟人化,希望春回与己同住,回到现实,无人知春去处,问询黄鹂,知春已去蔷薇处,暗示夏

17、季到来,巧妙地表达了春的可爱,要珍惜春天,别让它轻易流逝的情感。2、(1)有道理。因为诗歌的意境不仅指诗所描绘的寄寓着诗人情思的生活图景,而且含有言外之意,画外之情。理解意境,读者必须展开想像,联想,于头脑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产生身临其境之感。(2)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孤苦无依,对不能完成使命的一丝忧郁之情。3、(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2分)(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4分)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2分)4、(1)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2分)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1分)(2

18、)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运用了通感(移觉)修辞手法,(1分)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1分)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1分)5、(1)鹧鸪天上阕先写自己重归故地,物是而人非,“为何不能同归”的感叹表达出作者悲从中来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又以“梧桐半死”和“鸳鸯失伴”“为喻。将自己丧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评分标准:本题4分。由重归故居的感受切入,“比”的手法的运用,两点各2分,能结合词意阐述清楚即可)(2)苏词通过梦境来写人,描绘出妻子对镜梳妆、见到久别的丈夫喜极而泣的情景,表现了夫妻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贺词通过细节来写人,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

19、补衣的情景,表现了贫贱夫妻患难与共之情(评分标准:本题4分。写法、意境各2分。只要能分清二者在写法上、表意上的区别即可;写法与意境可合并作答亦可分开作答)6、(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2)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前三句

20、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7、(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第一小题考查关键词的表达作用,对于问作用的题要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叠音词一般都有音韵上的作用,也可以增强表达效果。第二小题是对关键句的情景理解。答题时一般要描绘出其所描绘的景象,指出其所蕴涵的感情。8、(1)白居易(1分),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1分)。李诗 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1分);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

21、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泪失所的悲剧。(1分)(2)两诗的表现手法一致,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1分)(1)不同。贾诗中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机盎然的春日图:“青青”写出草色的碧绿,“黄”写出初春杨柳的色彩,“历乱”写出桃花盛开之状,“香”突出李花的香气。武诗描写的则是春意阑珊,杨柳的颜色由初春的鹅黄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在雨中落尽,露出在树上啼鸣的流莺,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4分)(2)贾诗抒发的迁客之愁,被贬之恨。诗人不说自己愁浓难于排遣,却怨东风冷漠无情;不说自己因愁而百无聊赖、无心赏春,却说春日更惹出许多

22、新恨。构思新奇,把谪居伤春的情怀表现得异常浓烈。武诗抒发的是思乡之情。诗人想象奇特,将强烈的乡思形象化,仿佛“乡梦”可以像柳絮一样,被春风吹送故乡去,“吹”与“逐”字的运用,使得本来带有惆怅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明丽温馨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4分)10、(1)答:“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1分)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1分)。(2)答:“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1分)

23、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1分)。(3)答: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1分);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1分)。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2分)。11、(1)以青青春草衬托初入仕途的年轻人踌躇满志英姿勃发的风采;以草色和服色的相映生辉,巧妙地把写景和写人贯通起来,使全篇内容和谐自然。突出初春之草的生机逼人,与下阕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形成强烈对比。(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语句明显不通,扣1分。)(2)写春草易衰、春光易逝,表达了惜春之情。写少年得志,草怨归迟,表达了对仕途的失望之情和思归之意。(第一

24、点1分,第二点2分。意思对即可。语句明显不通,扣1分。)12、(1)不同,临江仙上片写现时“春恨”,下片追忆当年初见小蘋及“当时”的情景,采用的是倒叙;鹧鸪天采用的是顺叙,上片写当年佳会,过片写别后思念,结尾写别后重逢。(2分,只写“倒叙”“顺叙”,无具体分析,得1分。意思对即可)(2)临江仙表现的是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同时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鹧鸪天上片表现当年欢聚时豪情欢畅,逸兴飞扬。下片表现的是重逢后的惊喜之情。(4分,每首词2分,意思对即可)(3)反衬。在微雨落花清美的景色中,以燕子双飞来反衬愁人独立,无情之燕犹得双飞,有情之人反而独立,令人惆怅不已,从而构成了一个凄

25、艳绝伦的意境。(2分,表现手法1分,表达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13、作者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表现情怀,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更表现了诗人此时心情的黯淡、孤寂。(1分)树因秋色而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徊寻巢,映衬了诗人内心的悲哀。(1分)穿云翠是生动而美丽的景象。得雨肥意味着丰足。(1分)这是乐景写哀的手法。(1分)美好的景物反衬出诗人的穷困潦倒和黯然神伤的心情。(1分)14、(1)夏日大雨将至,榴花未全开,槐影沉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志不得伸、压抑苦闷的心情。(景物2分,情感2分,共4分)(2)司马诗“地偏”两字,明写住地偏远,实则储蓄地表现了不为朝廷所用的孤寂(或:辞官后朋友同僚尽散的冷落

26、);陶诗 “地自偏”,说明居地虽处闹市,可心情却因摆脱了官场束缚而愉快和超脱。(两诗表达的感情各2分,共4分)15、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人,渴望团圆的思想感情以及思念不得的悠悠愁绪。(2分,点出“思念家人,渴盼团圆”意思的计1分,点出“思念不得的愁绪”意思的计1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第一句借“北雁”“岁欲昏”点出季节和时令(1分),第二句用“私书”暗点妻子的来信或家书(1分)。岁暮正是与家人团圆的时节,妻子的来信(家书)更勾起归家之念,于是诗人渴盼团圆的情感自然就显现出来了,而秋凉“岁昏”,则烘托出了难以团聚的愁绪。(1分,点出诗句中所写的大雁和岁暮与诗人思想感情的关系的即可计分,不够准确的

27、酌情扣分)16、(1)堕花;老柳;开过花的樱桃(2)虚写(或“想像”)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2分);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2分)(3)“点”或“破”(2分);突出了青山的高峻(2分,言之成理即可)17、(1)万户千门成野草(1分)“鸟空啼”的“空”是“白白的”、“徒劳的”的意思,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隐含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史变迁,已经面目全非,鸟儿却无所谓的啼鸣。于乐景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表现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伤。(分析同“隔叶黄鹂 空好音”)(2分)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

28、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2分,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且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2)刘禹锡诗:重在对比,前两句回忆昔日的繁盛,后两句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韦庄诗:通篇侧面烘托,以自然景物的“无情”反衬人的无限伤痛与感慨。或:通篇着重于现实景物的描绘,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阴雨、江草、鸟鸣、柳阴等景物,渲染出一幅凄清而令人伤感的画面。(两首诗的分析共6分:答对艺术手法得2分,分析具体准确得4分。不结合具体诗句的答案说对了也只给2分。)18、

29、(1).描绘的是暮春时的景色,抒发的是怨别的情感。第一句“苏溪亭上草漫漫”描绘出野草疯长,遍地青青的景色,它与第三句的“春事晚”共同表明了此时已是暮春。第二句“谁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的形式托出的倚阑人给人以凝眸深思的印象,它想什么呢?第三句诗人借感叹“燕子不归春事晚”,道出了心中的真情:红颜将老,游子何以还不归。第四句“一汀烟雨杏花寒”所描绘的景色具体而婉曲地传出了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2).“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好。因为诗人写的虽是眼中景,却暗寓着心中情,使无形之情因之而可见,无情之景因之而可思。(分析:你看: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将尽,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

30、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一切景语(即)皆为情语,情景融浑无迹。作者化虚为实,把情绪、心境和感触等物化,变无形为有形。)(参考:“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好。因为诗人借当前季节的风物-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一口气连用三个比喻不仅巧妙地回答了“闲愁都几许”的问题,而且同时又是在说:我这愁恨,已经够多了,偏又赶上这春末夏初草长絮飞、愁雨不止的时节,越增我无限的愁怀恨绪。意绪巧叠,令人回味无穷。)19、(1)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1分);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1分);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

31、清静(1分)。(2)“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1分);“纳”字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1分)。(3)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1分)、清闲的心境(1分)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1分)。20、(1)本是东风吹得柳枝飘拂,用“逐”字则说是柳枝在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蓬勃生机。唐诗“绊惹”用法同李诗“逐”字,本是春风吹柳,却说柳枝有意撩逗春风,表现出垂柳的调皮与风情万种。(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用春日之柳的繁华得意反衬秋日之柳的衰落憔悴,寄托了作者的迟暮之伤与沉沦之痛。后一首,一、二句先极写垂柳之美,三、四句笔锋一转,联想到“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意,巧妙地讽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