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8 ,大小:1.26MB ,
资源ID:1269101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6910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制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制复习.docx

1、自制复习 基本概念: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政策1. 內地:社會保障是大概念,包括: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濟、优待撫恤、社會互助2.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制度,社会保障是因为社会成员不能参加正常的劳动,或因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其基本生活时,由政府和社会依法对其提供的最低限度的经济上的帮助。”3. 社会福利-指国家和社会通过各种福利机构及福利企业向社会成员提供超值服务或福利津贴,使社会成员在基本生活水平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福利待遇的保障制度。特征提示:内容广泛;待遇丰厚;平均分配;主体多元。 4. 社会保险-:以社会劳动者为保障

2、对象,在劳动者因年老、疾病、生育、失业、死亡等原因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从而部分地或全部地失去正常工资收入时提供物质帮助,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特征提示:有偿提供;强制性;对等性。哪五险?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5.社会救助也称社会救济,它是指国家和社会对无劳动能力和无生活来源的人以及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社会及经济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者,给予临时或长期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是指政府对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居民和因自然灾害遭受损失或发生其他不幸事故而生活困难者提供资金与实物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特征提示:国家或政府;财政支持;最低层次保障。5. 社会政策-有两层含义,

3、既是指以提升福祉为目标的政策制定活动,也是指对这类活动的学术研究。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之异同(欧美理解)(1) 社会保障是在人的生活遭致威胁或危险的状况下,由国家和社会提供解脱困境的安全保障(2) 社会福利是为了实现或追求一种更理想的幸福生活和状态(3) 社会福利既包含了旨在保证最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的内容,又把超越于基本生活保障而目的在于提高全民福利水平的非保障性内容包括在内,它既提供了资金保证,又提供了一般社会保障所不包含的社会服务。(4) 社会福利是一个比社会保障更为宽泛的概念,社会保障是作为社会福利的子制度出现的,而不是相反补缺型福利模式和制度型福利模式的主要差别(参考ppt、黄晨熹 社会

4、福利 格致出版社 2009、岳经纶等主编,中国 社会政策,格致出版社,2009年 )残余模式(补缺型)-强调自我依赖,人们肯定市场和市民社会在提供社会福利方面的主导作用,只有在家庭和市场失效之后,社会公共福利机构才应该介入并提供相应的社会救助,政府在福利分配方面的作用很小。(美国,香港,中国)制度化模式(制度型)-强调政府在福利供给中的主导作用,主张把社会保障作为人们的基本社会权利。(北欧国家)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章社会保障的历史发展和理论流派1.社会保障发展的主要发展阶段、标志(1)1601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济贫法,从而使社会慈善救助发展为社会救助。 新济贫法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

5、度的萌芽(2)现代社会保障形成制度以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颁布为标志(3)贝弗里奇报告 奠定了福利国家的雏形,是英国为重建社会保障体制而提出的。(4)“社会保障”这一术语运用于政府的收入维持制度,始于1934年的美国罗斯福“新政”;最早出现于1935年美国的一部法律社会保障法2.社会保障主要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主张、思想(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第三条道路)(一)新自由主义学者:哈耶克、弗里德曼实践者:撒切尔夫人、里根思想: 1、 (经济、政治)自由、公正、不干涉主义2、大市场、小政府;3.反对福利国家政策(威胁个人自由、效率低下、破坏经济)4、福利服务市场化运动,市场主导、竞争5、国家应提

6、供最基本的福利社会安全网(二)社会民主主义崇尚集体主义、国家干预强调平等和民主化政府介入市场经济福利国家政策(三)第三条道路马克米廉、凯恩斯、贝弗里奇、马歇尔1.自由市场是最佳的经济运行方式,但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2.国家干预主义3.国家在福利领域的主导作用4.但要限制国家行为不能过多提供福利5.福利提供的多方参与3.社会保障主要的制度模式(福利国家模式,保险型保障模式,自助储蓄型保障模式,混合型,国家保障型(单位保障型)及其代表国。1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以瑞典、英国为代表2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 -以美国、日本为代表 3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以新加坡公积金制度和智利的养老保险为代表4.

7、混合型5. 国家保障型(单位保障型)-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一)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 以公民权利为核心,确立了福利普遍性和保障全面性原则 以国家为直接责任主体 以国家为全体国民提供全面保障为基本内容 以充分就业、收入均等化和消灭贫困等为目标 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责任关系取代了建立福利国家之前的雇主与雇员、领主与农奴以及社团伙伴之间、家庭亲属之间的责任关系(二)社会保险型保障模式 建立政府、社会、雇主和个人之间的责任分担机制,实现风险保障的互济性 强调受保障者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以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为核心 实现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协调(三)强制储蓄型保障模式-新加坡公积金制度 以雇主和雇员为责任主体 政府

8、只充当一般监督,而由官方性质的中央公积金局负责管理 完全积累模式 无互济性-智利(养老保险)模式 雇主不缴费而只由劳动者个人缴费 由私人机构管理养老基金的运营 个人账户上的强制性储蓄只能用于养老-香港(养老保险)模式 雇主、雇员分担缴费 私人机构管理(四)混合型保障模式 -福利保障与保险保障乃至储蓄保障并存 -现收现付与部分积累乃至完全积累并存(五)国家保障型(单位保障型)第三章 我国改革前后的社会保障制度概述1.我国改革前后的社会保障模式特征改革开放前:-国家单位保障制改革开放后:-国家社会保障制(一)改革前国家单位保障制框架与特色框架-国家保障板块 城镇单位保障板块 农村集体保障板块特色-

9、国家负责 单位包办 板块分割 封闭运行 全面保障(二)转型时期的制度变革=-国家社会保障制的基本确立制度转型的时代背景-经济改革所带来的变化动摇了国家单位保障制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基础-国家单位保障制自身亦存在着缺陷,并在实践中造成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 存在的问题: 消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国家财政负担严重 管理体制僵化、效率低、成本高改革的目标: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项目主导方式适应经济体制形式国家单位保障制中央政府政策主导计划经济单位化国家社会保障制国家立法主导市场经济社会化2.改革后我国城镇主要社会保障制度、困境、存在问题及

10、如何改革。 养老金制度改革从分散走向统一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启航 失业保险确定 1999年失业保险条例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三、我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 (困境) 1.快速的城镇化进程 2.人口老龄化 3.就业方式多样化四、我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存在问题1.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现了劳动者的身份差别2.以户籍制度为基础,体现了城乡、区域差别3.费率过高4.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公共服务能力不足5.管理和监督体制不健全五、改革建议1.打破户籍制度的壁垒2.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全覆盖与社会保障权益的顺畅转移3.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公平化4.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管

11、理能力和效率5.加强社会服务自身能力的建设第四章 社会救助(*)社会救助体系(制度/内容视角)-城镇低保制度、农村低保制度、灾害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法律援助制度、心理救助制度社会救助的制度构成、特征与功能。社会救助构成 - 最低生活保障、住房救助、 扶贫、急难救助、法律援助社会救助特征(1)对象具有选择性 (2)救助标准低 (3)一般是短期的社会救助的功能 缓解贫困 推动社会公平 国家调节社会需求、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2.中国社会救助筹资模式 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来源于财政和社会捐赠两个渠道,但是地方政府依然是资金的主要责任者。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的不同保障项目(多方面对比,如,对象

12、标准权利与义务对等关系资金来源机构等)比较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保障对象薪金收入者,其他劳动者生活在贫困线下的公民资金来源个人和企业(雇主)缴纳为主政府救助政府财政拨款和社会捐款,个人不缴资保障水平基本生活水平最低生活水平给付标准被保险人原有收入水平缴费额大小根据资产调查情况经办主体政府专门机构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团体权利与义务对等关系保障手段提供保险津贴为主,相关服务为辅资金、物资并重贫困的概念、划分,贫困线的定义与测量方法“贫困是指物质生活困难,即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他们缺乏必要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生活处于困难境地。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贫困又分为绝对贫困和相

13、对贫困: 绝对贫困是根据实际生活状况(是否达到最低生活需求的水平)来确定的;而相对贫困是根据统计标准来确定: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人们满足生存的需要是否处于匮乏状态。 前者主要是指建立在维持生存的基础上。 标准在哪里?“一般社会成员从事正常社会活动所需要的最低消费量,不仅包括达到最低营养标准所需要的食物消费,还包括其他必需品的消费和一部分参与社会基本活动所需的支出” 后者是指与其它较为不贫困的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相比较的基础上。(有的将相对贫困线确定在总体人均收入的二分之一的标点上。有的将低于平均收入40%的人口规定为相对贫困人口。还有将其收入低于平均收入三分之一的社会成员视为处于相对贫困状态。

14、)贫困可分为灾害性贫困、地区性贫困和结构性贫困。 1灾害性贫困。主要指自然界的旱灾、水灾、雹灾、霜灾、虫灾、地震等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损害而导致一部分人群暂时性贫困。 2地区性贫困。由于历史的和自然条件原因,我国不少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贫困地区(简称“老、少、边、穷”地区),长期以来交通闭塞,科技文教事业发展缓慢,经济落后,人民群众生活困难。 3结构性贫困。在现代社会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及个人能力方面的多种原因,个人收入水平有较大的差异,以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最低收入水平为标准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线,按当地物价指数计算,低于这一水平的入口被纳入结构性低收入户。导致结构性贫困的原因

15、是: (1)自身的因素;劳动者劳动技能差或劳动能力欠缺或因身体残疾等长期失业; (2)家庭因索,由于赡养人口多,劳动力少,或因家中有长期慢性疾病或重病患者等; (3)外部因素,如遭受意外天灾人祸、企业亏损以致破产而失业等贫困线=:一般是用一个或若干个与贫困高度相关又可观察、可测量的社会、经济指标来衡量贫困的程度。 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定法1: 1、标准预算法(又称为市场菜篮法)-是指为了维持社会所公认的最起码的生活水准的必需品的种类和数量,然后根据市场价格来计算相应的所需的现金,这个现金额度就是贫困线。 2、恩格尔系数法-主要是指家庭食品支出与总收入(有些是总支出)的比值,它随家庭收入的增加而下降

16、,恩格尔系数越大就越贫穷。 3、生活形态法-主要是从生活形态入手,提出一系列与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等方面有关的问题,然后根据被调查者回答,从中选出若干个缺失指标,根据这些指标确定哪些是贫困者。生活形态法更加具体,且将贫困的涵义扩大了社会层面,但关于该办法的客观性以及是否存在一个“贫困门槛”也存在很多争议 4、国际贫困标准-即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中为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及如何拓展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社会救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近年来,社会救助资金的来源渠道逐渐趋于多元化。 1. 各级政府财政拨款。一般预算拨款和临时拨款。 2企业、单位

17、、团体的资金。 3国际、国内各界的捐助。 4上述各项资金的银行存款利息。 5. ?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的背景,政策内容(对象、申请资格、待遇标准、资金来源),存在问题与对策 背景 自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社会福利中一直担任传统“父爱主义”角色,建立了以工作身份为基础的“单位制”职业福利,社会成员对单位存在显著的生存依附关系。由于实行“充分就业”政策,城市贫困问题并不突出。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因部门职能关系的变更和经济改革主导削弱传统职业福利的政策转变,其不利的社会后果日渐显露出来。城市贫困人口不断增加,下岗和失业人口越来越成为贫困人口的主体(二)政策内容1.对象: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

18、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全体城市贫困居民)主要包括三类人员: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根据这一规定,失业人员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间,只要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以同时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期限届满后,不管其是否重新就业,只要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可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19、。2.申请资格: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而且家庭成员的人均收入必须低于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线3.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确定与调整:地方政府制定,目标是满足“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且“适当考虑水电燃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市或县人民政府会同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厘定援助标准。4.低保资金来源:由地方各级政府列入财政预算。5城市低保问题2 困边缘人员难以被现行制度覆盖保障标准偏低资金缺口较大与再就业机制缺乏有效衔接 低保制度准入、退出和过程管理难6、城市低保对策(1)扩大低保的覆盖范围(思考:如何扩大?)(2)适当提高待遇标准。调整的原则是,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应随物价指数的上

20、升和职工工资的提高而相应增加。(3)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投入(思考:如何加大?)(4)优化过程管理:准入、退出与动态把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政策内容(目标,对象、申请资格、待遇标准、资金来源)1.政策目标:“稳定、持久、有效的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并且有助于“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公平”2. 对象:-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标准3申请资格-4.保障标准:-当地政府根据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确定低保的援助水平。5.保障资金:-地方政府负责,中央政府对财政有困难的地区给予补助农村五保户制度的主要政策内容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旧的) 产

21、生于1950年代,1956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 农村中无法定抚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弱、孤、寡和残疾人 五保:一是保吃,供应粮、油及零花费用;二是保穿,提供衣服被褥等必需品;三是保住;四是保医;五是保葬。 供养经费主要由县、乡、村三级组织提供。 两种方式: 一种是集中在敬老院供养,住进敬老院的老年人的经济来源是由其所在的村集体组织提供粮食和资金,由乡镇企业收入、乡村提留和地方财政给予一定补贴。 另一种方式是对老年人分散供养,即由村级基层组织负责给予照顾。 五保对象是否入敬老院等社会福利设施中生活,由其自己决定,不得强迫。从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情况看,农村五保户主要是分散供养200

22、6年,国务院颁布新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重申“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1.五保对象: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抚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2.供养内容:粮食、燃料、衣服、零用钱、住房、医疗、丧葬和义务教育。3.供养形式: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4.供养资金:地方政府筹集,纳入公共财政范畴5.申请:享受五保救助待遇应当由本人申请或经村民小组提名,经村民委员会审核、报乡政府批准,并发给由民政部门统一制定的五保供养证书。五保供养的实际标准不低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具体标准由乡级政府规定

23、,其救助经费和救助实物从村提留或乡统筹中列支或从集体经济的收入、集体企业上缴的利润中列支。6.待遇标准: 目前,全国平均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为:集中供养每人每年2654元,分散供养每人每年1898元。标准依据: 一般而言,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由设区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按照不低于当地农村居民家庭上年度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70%确定。包括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应当给予照料;办理丧葬事宜。 第五章 养老保险(*)我国的社会保险体系中国社会保险体系-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特点一:规模大特点二:速度快特点三:高龄化特

24、点四:少子化特点五:空巢化养老保险的含义、类型、对象、筹资模式(1) 养老保险的涵义养老保险是国家强制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险,是劳动者在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退休后,从政府和社会得到一定经济补偿、物质帮助和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2) 养老社会保障制度类型国民年金(福利型模式):瑞典养老保险(投保资助型):德国、法国储蓄保险型(智利、新加坡)单位制(国家保险型) (课本p165166)中国社会养老保险的主体是基本养老保险,此外还有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1)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它居于多

25、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二层次,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部决策执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费可由企业完全承担,或由企业和员工双方共同承担,承担比例由劳资双方协议确定。企业内部一般都设有由劳、资双方组成的董事会,负责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事宜。(2)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也称个人补充养老保险,是劳动者在完成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后,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自愿参加、自愿选择经办机构的一种补充保险形式,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1、法律依据主要是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2、适用范围所有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实

26、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帮工,均应纳入实施范围,申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三)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对象和实施范围(一)养老保险的保障对象养老保险的保障对象和实施范围(即养老保险覆盖面):从一般意义上说,是全体劳动者。但是,实际实施的程度往往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的制约,一定时期需要针对不同行业的劳动者的特点而有所选择。1、世界各国养老保险的对象界定(1)德国养老保险的保障对象(投保资助)(2)加拿大养老保险的保障对象(福利国家)(3)新加坡养老保险的保障对象(强制投保) 2、中国养老保险保障对象计划经济:城镇工人市场经济:从工人到居民3、基金筹集筹资方式征税制征费制

27、自由筹资制 (课本p172173)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的财务模式:现收现付式、完全积累式和部分积累3、基金筹集财务模式当前世界上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模式有现收现付式、完全积累式和部分积累式三种。a.现收现付制现收现付制即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以横向收支平衡为原则,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模式,所谓横向收支平衡,就是以当年所有进款用于需要者并予以支付,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为以后积累基金。优点:(1)不必承担长期风险;(2)不受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实际获得的保障水平将随实际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3)同时管理方便,测算相对容易。缺点:(1)缺乏长远规划,没有积累。由于着眼于短期平衡,发生大规模风险的可

28、能性很小,因此风险储备金相对较少。(2)难以应对人口年龄结构或经济结构的急剧变化,很可能会出现支付危机。b完全积累制这是一种根据远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模式,指投保人从劳动生涯开始时就为自己的医疗、事故、失业和养老逐月存储一定数量的资金。优点:(1)自我保障的激励机制强.(2)不受年龄结构变动的影响:渡过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有较充足的基金,不存在支付危机,也不会引起代际转嫁负担的社会矛盾,国家、资方负担较小。(3)它有利于国家积累资金,成为国家调控中、长期宏观经济的又一手段。缺点:(1)储备基金难以抵御通货膨胀的影响;(2)基金投资和管理的难度大,因此要承担基金保值增值的风险。c部分

29、积累制这是根据分阶段收支平衡的原则筹集社会保险基金的模式。它介于现收现付社会统筹模式和完全积累模式之间,即在现收现付社会统筹模式的基础上,在国家、企业和个人支付能力范围内,比现收现付社会统筹多征集一部分金额作为积累基金,使收大于支,从而积累一部分基金,以适应人口结构变动的需要。实施这种模式,需注意应安全、有效地使积累基金保值增值,避免因通货膨胀而贬值。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形式即为部分基金积累制,从理论上分析,二者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但实践中仍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探讨。(1) 现阶段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的是部分积累式,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办法。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不得低于本人缴费工资的8%(2) 社会统筹+个人账户(企业缴纳+个人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内容(政策依据、对象、筹资模式、资金来源与结构、缴费率、计发方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