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0 ,大小:71.78KB ,
资源ID:126873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6873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科院普通地质学与矿床学历年真题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科院普通地质学与矿床学历年真题答案.docx

1、中科院普通地质学与矿床学历年真题答案前言:本资料为本人根据07年至13年中科院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地质学与矿床学的历年试题编纂而成,本资料中也有部分题目比较重要但尚未考到同样须重视,因时间比较紧,编纂时比较仓促,加之本人水平有限,故错误在所难免,请考生在复习时仔细加以鉴别、比较并进一步完善,另中科院出题比较灵活,填空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课外知识,考生们一定要注意多收集资料、博览群书,才能尽量拿到高分,本资料仅作为参考之一,考生们仍需以教材为依据,多看、全面看、一字不漏的反复看,再结合本资料,应能取得较理想的成绩。普通地质学一名词解释1.层理:岩石沿垂直方向变化所产生的层状结构。2.岩浆作用:岩

2、浆的发育、运动及其固结成岩的作用。3.平卧褶曲:轴面近于水平,两翼岩层产状近于水平重叠,一翼岩层为正常层序,另一翼岩层为倒转层序的褶曲。4.威尔逊旋回:威尔逊在研究了大陆裂解到大洋开闭的过程后,将大洋盆地的的形成及构造演化归纳为六个阶段,人们称之为威尔逊旋回。5.砂岩:一种已固结的中粒碎屑沉积岩,其中粒径0.6252毫米的砂粒含量占50%以上,其余为基质或胶结物,砂粒的主要成分为石英,其次为长石、云母、岩屑等,胶结物的成分有硅质、铁质、钙质。6.基性岩浆:又称玄武岩浆,其SiO2含量为45%-52%,铁、镁氧化物的含量低于超基性岩浆。岩浆的温度为1000-1200,粘性一般较小。7.标准化石:

3、对于研究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应该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这种化石称为标准化石。8.软流圈与岩石圈:地下从平均为70km深处开始到大约220km深的地带,物质是固态和液态的混合物。由于混有液态物质,所以这一地带的物质比较“软”,易于发生塑性流动,故称之为软流圈。软流圈以上的部分物质均为固态,具有较强的刚性,称为岩石圈。它包括整个地壳及地幔最顶部。9.球状风化:几组方向的节理将岩石分割成多面体的小块。小岩块的边缘和隅角从多个方向受到温度及水溶液等因素的作用而最先破坏,而且破坏深度较大,久之,其棱角逐渐消失,变成球形或椭球形,这叫球状风化。它是物理风

4、化和化学风化联合作用的结果,但以化学风化起主要作用。11.撞击作用:撞击作用是指陨星坠落对行星的冲击并使其表面发生变形甚至变质的作用,变形的典型产物是圆形的陨石坑。12.断层角砾岩与磨砾岩:断层两侧的岩石在断裂时被破碎,碎块经胶结而成的岩石称为断层角砾岩与磨砾岩。前者碎块为棱角状,其大小参差常见于正断层,后者碎块圆滑,常见于逆断层或平移断层。13.地震预报三要素:何时、何地、发生何种震级的地震。14.转换断层:一种横切大洋中脊的剪切断层。它不同于常见的平移断层,断层的运动方向和运动性质在断层的两端发生了转换,由平错变化为拉开,表现为以脊轴为界,左右两侧的地质体整体地作同步的分离运动。15.等深

5、流沉积:等深流沉积是细砂、粉砂与泥质物的互层,砂质物分选良好,普遍为水平层理,有时也有递变层理和内部侵蚀的痕迹。16.滑坡:块体在重力、水压力、地震震动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沿斜坡向下滑移的现象。17.非晶质矿物:内部的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不呈规律性重复排列的固体物质。18.碱性长石:钾长石与钠长石因其中含有碱质元素Na与K,故常称碱性长石。19.结晶分异作用: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的高低可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依次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这种作用称结晶分异作用。20.递变层理:同一层内碎屑颗粒粒径向上逐渐变细。21.动力变质作用:是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岩石在强烈定向压力下发生变化的一种变质作

6、用。(在断裂构造产生的强应力的影响下,发生的一种变质作用。它使原来的岩石及其组成矿物发生变形、破碎等机械作用,也常有一定程度的重结晶作用。)22.变质作用: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构造变化,形成新的结构、构造或新的矿物与岩石的地质作用,称为变质作用。23.类质同象: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此种现象称为类质同像。24.硅酸盐矿物:为金属阳离子与各种硅酸根相化合而成的含氧盐矿物。25.晶体:晶体是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即有序排列)的固

7、体。26.大陆边缘:大陆边缘是大陆与洋底的过渡地带,大陆边缘有两类,一类为稳定大陆边缘;另一类为活动大陆边缘。27.颜色与条痕:颜色是矿物吸收了白光中某种波长的色光后所表现出来的互补色。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28.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29.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矿物和岩石,通过与大气、水以及生物的接触,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转变成松散的碎屑物甚至土壤的过程。30.地质学思维方法论:将今论古;以古论今,论未来;活动论。31.风化壳:由风化作用形成分布于大陆表面的风化产物所组成的不连续薄壳。32.浊积岩:浊流沉积是由砾、砂

8、、粉砂等细碎屑物与泥质物组成韵律交互层,具有清楚的递变层理及印模等构造,由它固结而成的岩石称为浊积岩。33.喀斯特:将以主要为地下水(兼有部分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地质作用所产生的地貌,称为喀斯特。34. 接触变质作用:发生在火成岩(主要是侵入岩)与围岩之间的接触带上并主要由温度和挥发性物质所引起的变质作用。35.混合岩化作用:当区域变质作用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温度很高时,岩石受热而发生部分熔融并形成酸性成分的熔体,同时由地下深部也能分泌出富含钾、钠、硅的热液,这些熔体和热液沿着已形成的区域变质岩的裂隙或片理渗透、扩散、贯入,甚至和变质岩发生

9、化学反应,以形成新的岩石。这种作用即为混合岩化作用。36.片麻岩 具有片麻状构造,中、粗粒粒状变晶结构并含长石较多之岩石。37.板岩 具有板状构造。原岩主要是粘土岩、粘土质粉砂岩和中酸性凝灰岩。38. 岩石地层单位: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将地层分层,建立起地层系统和层序。这样划分出来的地层单位。39.地震:是指地壳某个部位的岩层应力突然释放而引起的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40地震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41.倾伏褶曲 褶曲枢纽向一端倾伏,两翼岩层走向发生弧形合围。42.复背斜与复向斜 大规模的背斜两翼被次一级的(或较小的)褶皱复杂化者,称为复背斜;大规模的向斜两翼

10、被次一级的(或较小的)褶皱复杂化者,称为复向斜。43.隔档式褶皱与隔槽式褶皱 由一系列紧闭尖棱背斜和开阔平缓向斜相间排列而成的褶皱,称为隔档式褶皱;由一系列紧闭的向斜和开阔平缓背斜相间排列而成的褶皱,称为隔槽式褶皱。44.节理:在地质作用下,岩块发生一系列规则的破裂,但破裂面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此破裂称为节理。45.侵蚀基准面与局部侵蚀基准面:入海的河流,其下蚀深度达到海平面时,河床坡度消失,流水运动停止。因此,海平面高度是入海河流下蚀深度的下限。海平面及由海平面向大陆内引伸的平面,称为侵蚀基准面。不直接入海的河流,以其所注入的水体表面,如湖水水面、主流的水面等为其侵蚀基准面,称之为局

11、部侵蚀基准面。45.河流侵蚀方式、方向:方式有溶蚀作用、水利作用、磨蚀作用。方向有下蚀、旁蚀、溯源侵蚀。46.流水搬运物质的形式:底运、悬运、溶运。47.准平原:削高填低作用使广大地区形成零星分布、高度不大的剥蚀残丘,整个地区变平坦,这种近似平原的地形即为准平原。48.夷平面:地表演变到准平原阶段后,若地壳重新上升,准平原被抬高并遭受流水切割成为山地,此时山地顶部则残留原有准平原遗迹,它们代表了已被破坏的原来准平原的表面,称为夷平面。49.冰川作用、冰期和间冰期:气候寒冷时期,冰川大规模发生,冰雪覆盖面积迅速扩大,称为冰川作用。冰川作用发生的时期,称为冰期。气候温暖时期,冰川消融,冰川面积大大

12、缩小,称为间冰期。50.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上的岩石其空隙被气体充滞,液态水不饱和,称为包气带。51.海进与海退:海平面上升,海水向大陆漫进,海岸线向陆地迁移,称为海进。海平面下降,海水后撤,海岸线向外海迁移,称为海退。52.同质多像: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温度、压力)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形成不同的矿物的现象。53.科里奥利效应:地球上一切物体的运动包括水的运动,同样都会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发生偏转,其偏转方向在北半球者向右,在南半球者向左,这种作用即为科里奥利效应。54:贝尼奥夫带或毕鸟夫带:在沟弧系中,地震都位于海沟靠大陆一侧,其震源深度的变化规律相当明显,在近海沟

13、处均为浅源地震,远海沟处出现中源地震,到大陆内部出现深源地震,其震源排列呈一个由海沟向大陆方向倾斜的面,这个面即为毕鸟夫带。二简述题1.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前者主要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变质作用;后者主要以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都发生在地球上,都同时受到重力和地球自转力的影响。正是这些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或明或暗、或急或缓不断地作用于地球并改变地球的面貌。2.火山的喷发

14、方式及其产物是什么 火山喷发方式有二:一种是岩浆沿管状通道上涌,从火山口中溢出,称为中心式喷发;另一种是岩浆沿地壳中狭长裂缝溢出,称为裂隙式喷发。 由火山喷发物形成的岩石统称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它包括火山碎屑岩和熔岩。岩浆在火山通道内冷凝而形成的岩石,如组成火山颈的岩石,称为次火山岩。3.河流冲积物的特征(1)分选性较好。这是由于流水搬运能力的变化比较有规律。2.磨圆度较好 较粗的碎屑物质,在搬运过程中相互之间以及碎屑物与河底之间不断摩擦,变圆滑。3.成层性较清楚。这是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具有规律性变化。4.韵律性。特征类似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沉积物在剖面上有规律的交替重复出现,称为韵律性。5.具

15、有流水成因的沉积构造。河流沉积物中常见有特征性的波痕、砂丘以及交错层理等原生构造。4.简述湖泊的生物沉积作用潮湿气候区的湖泊中生长着大量生物,如在湖岸边浅水地带生长大量沼泽植物,在较深水地带可生长浮水植物,低等的菌类和藻类繁殖尤其快速,为生物沉积作用提供了丰富的生物来源。干旱气候区生物沉积作用不发育。在寒带或温带较冷地区的淡水湖泊中,常有大量硅藻繁殖,硅藻死亡后的躯壳可堆积成为疏松多孔的硅藻土。5.冰蚀地貌(1)冰斗 雪线附近的围椅状的半圆形洼地,是冰斗冰川的源地。(2)鳍脊与角峰 在平行发展的两冰斗之间的分水岭变得愈来愈窄,形成象鱼鳍一样的山脊,称为鳍脊。如果同一山头有三个以上冰斗同时进行溯

16、源侵蚀,可形成锥形的孤峰,称为角峰。 (3)冰蚀谷 它是由山谷冰川剥蚀而形成的谷地。(4)羊背石 突起于冰床上的坚硬基岩受刨蚀后变为一系列低缓的椭圆形小丘,其长轴方向与冰川流动方向一致,且迎流坡较平缓,并有许多冰擦痕或磨光面,背流坡为陡坎。6.湖泊的成因类型(1)构造湖 由构造运动形成的湖盆。(2)火山口湖 湖盆为火山口塌陷下陷而成。(3)河成湖 湖盆由河流的侵蚀与沉积而成。(4)冰川湖 湖盆由冰川的刨蚀作用形成。(5)海成湖 湖盆由海水的侵蚀和沉积而成。(6)溶蚀湖与陷落湖 湖盆经溶蚀而成者称为溶蚀湖,湖盆由地面塌陷而成者称为陷落湖。(7)风蚀湖 湖盆因风蚀作用而成。(8)堰塞湖 湖盆的形成

17、是因河谷被山崩所形成的岩块或火山喷出的熔岩流阻塞,或冰川谷被冰川终碛堵塞。(9)人工湖水库 由人工筑坝堵塞谷地而成。(10)冰盖湖 分布在南极大陆冰川之下,为巨大的液态水体。7.化学风化作用及其主要方式 化学风化作用是地表岩石在水、氧及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发生化学成分变化,并产生新矿物的作用。它的作用包括以下主要方式:1.溶解作用 水是溶剂,尤其是自然界的水,总含有一定数量的O2、CO2以及其它酸、碱物质,它们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能溶解大多数矿物。2.水化作用 有些矿物能够吸收一定量的水参加到矿物晶格中,形成含水分子的矿物,称为水化作用。3.水解作用 弱酸强碱盐或强酸弱碱盐遇水解离成带不同电荷的离

18、子,这些离子分别与水中含有的H+和OH-发生反应,形成含OH-的新矿物,称为水解作用。4.碳酸化作用 溶于水中的CO2形成C032-和HC03-离子,它们能夺取盐类矿物中的K、Na、Ca等金属离子,结合成易溶的碳酸盐而随水迁移,使原有矿物分解,这种变化称为碳酸化作用。 5.氧化作用 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矿物中的某种元素与氧相结合,形成新矿物;另一方面是许多变价元素在缺氧的成岩条件下所形成的矿物中是以低价形式出现的,当进入地表富氧的条件下它们易于转变成高价元素的化合物,导致原有矿物解体。8.简述河流沉积作用发生的原因第一,河流的不同部位流速发生变化。第二,河流流量随气候或季节而变化。第三,搬运

19、物增加,负荷过重。第四,如局部地段河底变平坦,涡流减弱等,也能引起河流沉积。9.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有根本性差别。陆壳位于大陆,占地壳面积的1/3;陆壳物质密度2.7g/cm3,纵波波速6km/s;其厚度大,平均35km,高山区最厚可达60-70km,平原区最薄近于20km;陆壳的成分接近于中性火成岩,其下层为深变质岩,表层多沉积岩;陆壳的形成年代老,内部构造很复杂。地壳中最古老的岩石仅产于陆壳之中。洋壳位于大洋底,占地壳面积的2/3; 洋壳物质密度3.01g/cm3,纵波波速7km/s;其厚度小一般5-10km,平均7-8km;洋壳由玄武岩与橄榄岩组成,表

20、层有不厚的沉积物。其内部构造简单,分布在地球上的洋壳都是中生代以来形成的。10.什么是地球内热?其来源是什么 地球内部是热的,而且以各种方式不断向外散热。在地球形成的早期有大量星际物质向地球坠落,撞击释放出的动能转化成热能。同时,地球在变得越来越致密的的过程中,其内部物质按相对密度进行分异,重者下沉,轻者上浮,位能便转化成为热能。由放射性元素衰变而产生的。放射出来的、质点与射线被周围的物质吸收转变为热,从而提高了物质的温度。构造运动或岩石断裂使各岩块相互摩擦生热等。11.什么是大气圈?研究大气圈有什么地质意义大气包围着固体地球,形成地球最外一个层圈,称为大气圈。大气圈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第一、

21、大气中的成分是许多地质作用得以发生的物质因素。第二、大气圈是生命的保护层。第三、由于大气圈存在,地球表面才具有适宜的温度。第四、风的作用。12.简述地质学思维的方法论将今论古 这一方法论的基本思想是:“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即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去推测过去,类比过去,认识过去。以古论今,论未来 是地质思维中另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因为人们今天能够直接加以观察的的地质作用往往只是漫长的地质作用过程中的一个片段,而在过去的地质记录中往往保留了某一地质作用的全部过程。因此,认识了过去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现在并且预测未来。活动论 是当代地质学研究的指导理论。大陆、海洋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活动

22、和演化的,固定不变的认识是不对的,必须实事求是的去看待和认识地球。13.岩浆喷出过程会产生哪些气体产物气体以水蒸气为主,其含量常达60%以上。此外有二氧化碳、硫化物(硫化氢、硫的氧化物)、硫,以及少量CO, H2, HCL, NH3, NH4CL、HF等。14.什么是稳定同位素?哪些属于稳定同位素就目前检测技术来说,尚未发现能自行衰变的同位素。在原子序数小于83,质量数小于209的同位素中,除14C、40K、87Rb具放射性外,其余都是稳定同位素。如18O、17O、16O、12C、13C、32S、33S、34S、36S等。15.简述风蚀地貌(1)风蚀洼地 因风蚀而形成的洼地。(2)风蚀谷和风蚀

23、残丘 由暴雨和洪流的强烈冲刷所产生的并因风蚀而扩大的谷地称为风蚀谷。如风蚀谷不断扩大联结,地面仅残留许多孤立的高地,称为风蚀残丘。(3)风蚀城 层叠状的平顶残丘,犹如毁坏的古城堡。(4)风蚀蘑菇与风蚀柱 上大下小的蘑菇状地形称为风蚀蘑菇。垂直节理发育的岩石经长期风蚀后,易成为柱状,称为风蚀柱。(5)蜂窝石 又称石窝或石格子窗。它形成于陡峭石壁上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洞穴和凹坑,似峰窝状。此外,还有风蚀“金字塔”、风蚀“寿桃”、风蚀陡山、风蚀洞、风蚀桥等地貌景观。16.褶曲的野外识别方法 在野外辨认褶曲时,首先判断褶皱是否存在并区别背斜与向斜,然后确定其形态特征。首先应该知道,地形上的高低并不是判

24、别背斜与向斜的标志。经过较长时间剥蚀后,地形发生变化,可能出现地形高低与褶曲形态凸凹相反的地形倒置现象,除了地形倒置以外,有些山岭既非背斜,也非向斜,而由单斜岩层组成,称为单斜山。另一方面,岩层的倾斜状况亦非判别背斜与向斜的可靠标志。倒转褶曲、同斜褶曲以及平卧褶曲的两翼岩层则均向同一方向倾斜,如果单从倾向看,会错误地将后三种褶曲当成是单斜。 褶曲存在的标志是在沿倾向方向上相同年代的岩层作对称式重复出现。就背斜而言,核部岩层较两侧岩层为老;就向斜而言,核部岩层较两侧岩层为新。据此可以区分出背斜与向斜。如果进一步观测与比较两翼岩层层序及其倾向与倾角,即可确定褶曲的形态。除了观察褶曲的横剖面特点以外

25、,常常还需要了解褶曲枢纽是否倾伏,并确定其倾伏方向。17.地下水有哪些主要类型一、根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划分的类型(1)包气带水 包气带中含有的水。(2)潜水 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的饱和水。(3)承压水 充满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二、根据含水层空隙性质划分的类型(1)孔隙水 存在于孔隙中。(2)裂隙水 存在于岩石裂隙中。(3)喀斯特水 存在于可溶性岩石的溶蚀裂隙、洞穴、暗河中。18.地壳中常见的七种造岩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橄榄石、辉石、角闪石。19.三大类岩石的形成与演化关系 三大类岩石具有不同的形成环境和条件,而环境和条件又随地质作用的发生而变化。因此,

26、在地质历史中,总是某些岩石在形成,而另一些岩石在消亡。如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的情况相同)通过风化、剥蚀而破坏,破坏产物经过搬运、堆积而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受到高温作用又可以熔融转变为火成岩。火成岩与沉积岩都可以遭受变质作用而转变成变质岩;变质岩又可再转变成沉积岩或熔融而转变成为火成岩。因此,三大类岩石不断相互转化。20.海地扩张有哪些证据(1)地磁场的南北极每经过一定时间就要发生一次交替,称为地磁场转向。目前已经建立了最近地质时期的地磁场转向年代表。(2)海底磁异常条带的发现 洋脊脊轴两侧玄武岩地磁条带呈对称式分布,而且各地磁条带的宽度与地磁场转向期(含事件)所持续的时间长短成比例,这有力地证

27、明了海底扩张的存在。(3)深海钻探所揭示的海底年龄 深海钻探结果表明,洋底最老岩石年龄不超过2亿年,而且洋底岩石的年龄随着远离洋脊轴部变老。(4)洋脊潜水考察发现洋脊裂谷带中堆积有刚喷出不久的玄武岩;玄武岩中发育有许多断裂。断裂走向多数与脊轴平行。(5)洋壳剖面的发现 在大西洋洋中脊北延长线上的冰岛,发现了露头连续的洋壳剖面蛇绿岩套,从上至下依次为沉积物、枕状玄武质熔岩、席状岩墙及堆晶辉长岩橄榄岩,更下为变质橄榄岩。(6)洋底海山与地幔柱 在太平洋洋底,其中发育一系列玄武质海山,多呈北西向线状排列,其火山锥的年龄由东南向西北方向依次变老,它们是岩石圈板块从南东向北西运动经过地幔柱时所形成的热点

28、作用而成。(7)海底转换断层的发现与确认 横切洋脊有一系列大规模的转换断层。转换断层是一种发生在大洋洋底、与洋脊错位有关、不产生增生与消亡的特殊类型的断层。相邻块体的剪切运动只在两个转换点之间发生,一过转换点将无断裂活动。转换断层的发现与论证,不仅证明了海底的扩张,还说明了海底扩张的运动方式。21.河流阶地的成因分类(1)堆积阶地 距河床近,阶地面和阶地斜坡全是由粗细不一的河流沉积物质组成,无基岩暴露。(2)基座阶地 阶地斜坡下方有基岩暴露,阶地面上堆积有河流沉积物。这表明早先河流已切过冲积物而达于基岩之中。(3)侵蚀阶地 距河床远,地势稍高,阶地面和阶地斜坡均见有基岩裸露,阶地面上偶有零星河

29、流沉积物分布。22.显生宙时期生物进化的主要阶段 早古生代以生长在海水中的无脊椎动物与低等植物的繁盛为特色。藻类、三叶虫、头足类、笔石、腕足类、低等珊瑚等十分丰富。 晚古生代以陆生植物的繁盛和脊椎动物登上大陆为特色。在大陆出现了高大的乔木、鱼类、两栖类及爬行类。在海洋中出现了蜒类,同时三叶虫及笔石在晚古生代末期灭绝,头足类、腕足类、珊瑚等发展成为新的种属。 中生代脊椎动物中的爬行类极其繁盛。各种恐龙横行天下。白垩纪初期出现鸟类,中生代早期,裸子植物繁盛,中生代晚期,被子植物开始取代裸子植物的地位。新生代是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的天下。23.世界火山的分布(1)环太平洋火山带 这一带上有活火山300

30、余座,占全球活火山数的60%以上。环太平洋火山带主要喷发中、酸性岩浆,尤其以喷发安山岩浆为特征。(2)地中海印度尼西亚火山带 这一带共有活火山70余座。这一火山带喷发的岩浆性质从基性到酸性均有。(3)洋脊火山带 它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洋脊部位。这一带有活火山60余座。(4)红海沿岸与东非火山带 这里有活火山22座。24.变质岩的结构与构造(1)变晶结构 指岩石在固体状态下,通过重结晶和变质结晶而形成的结构。(2)变余结构 变质程度不深时残留的原岩结构。1.变成构造 通过变质作用而形成的新构造。(1)斑点状构造 岩石中某些组分集中成为或疏或密的斑点。(2)板状构造 岩石具有平行、密集而

31、平坦的破裂面,沿此面岩石易分裂成薄板。(3)片理构造 岩石中片状或长条状矿物连续而平行排列,形成平行、密集而不甚平坦的纹理片理,沿片理方向岩石易于劈开。岩石的矿物颗粒细小且在片理面上出现丝绢光泽与细小皱纹者称为千枚状构造,矿物颗粒较粗肉眼能清楚识别者称为片状构造。(4)片麻状构造 组成岩石的矿物以长英质粒状矿物为主,伴随有部分平行定向排列的片状、柱状矿物,后者在前者中成断续的带状分布。(5)块状构造 矿物均匀分布,无定向排列。(6)拉伸线理 岩石中的矿物颗粒或集合体、岩石碎屑、砾石等在温度和剪切应力的联合作用下,被强烈剪切拉长、定向排列,呈现为平行密集的线状构造。2.变余构造 变质岩中残留的原

32、岩的构造。 25.火成岩的构造1.块状构造 岩石中矿物排列无一定规律,岩石为均匀的块体。2.流动构造 岩石中柱状或片状矿物或捕虏体平行而定向排列。3.气孔构造与杏仁构造 前者指出现在熔岩中或浅成脉状侵入体边缘呈圆球形、椭球形或不规则形态的空洞。气孔中有矿物质充填者,称为杏仁构造。4.枕状构造 水下喷发形成的玄武岩、安山岩中的构造。5.球状构造 岩石中矿物围绕某些中心呈同心层分布,外形呈椭圆状的一种构造。6.晶洞构造 侵入岩中具有若干小型不规则孔洞的构造,孔洞内常生长晶体或晶簇。7.层状构造 岩石具有成层性状。26.冰川的类型(一)大陆冰川 大陆冰川呈面状展布,延展面积可达几百万平方公里以上。冰层厚度达数千米。(二)山岳冰川(1)冰斗冰川 分布在雪线附近、呈围椅状的半圆形凹地称为冰斗,主体位于冰斗之内,仅有一短小舌状体(冰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