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0 ,大小:171.67KB ,
资源ID:126853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6853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心理学基础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心理学基础复习.docx

1、心理学基础复习第一章 导论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与每一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是紧密相连的。 一、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简称知、情、意。 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统

2、称感知。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所经历过的客观事物的反映。这是比感知觉更为复杂、高级的一种心理过程。 我们不仅能直接感觉、知觉客观事物,记住和回忆过去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同时还可以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思维,是认识过程的 想象是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与思维一样,想象属于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伴随状态。 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中都有注意现象。心理学

3、的主要研究内容: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意志过程: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有其自身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但是,它们不是彼此孤立的过程,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心理学的任务和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一)心理学的任务1心理学的理论任务2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揭示和描述人的心理现象;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活动。)(二)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的意义1理论意义(1)学习和研究心理学可以促进一些科学和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发展。(2)学习和研究心理学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心理发展的规律。(3)学习和研究心理学可以

4、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理论。(4)学习和研究心理学对邻近科学如文学、艺术、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实践意义(1)学习心理学,可以促进人们了解人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特点。(2)学习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生活中的心理事实,提高对生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3)学习和研究心理学,可以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社会适应能力。(4)从工作职业方面来讲,心理学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影响。第二章 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流派一、构造主义 冯特及其心理学体系的主要观点: (1)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 (2)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 (3)实验内省法。 冯特把心理元素分解为纯粹的感觉和简单的情

5、感 铁钦纳则把意识经验分析为三种元素:感觉、意象和感情。 感觉是知觉的基本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绪的元素。 华生的主要观点: (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 (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 (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二、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 1、强调心理学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心理学是一个纯客观的、实验的自然科学分支。” 2、基本研究模式: S-R 黑箱研究空机体研究输入输出分析 3、强调环境对人的决定作用 三、格式塔主义人的心理意识活动都是先验的“完形”,即“具有内在规律的完整的

6、历程”,是先于人的经验而存在的,是人的经验的先决条件。人所知觉的外界事物和运动都是完形的作用。人和动物的智慧行为是一种新完形的突然出现,叫做“顿悟”。四、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1)无意识学说:弗洛伊德把自己的心理学称之为深层心理学,他构筑的心理过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潜意识系统、前意识系统(下意识)、意识系统。(冰川现象:意识活动在整个精神活动者中占20%-30%左右,70%-80%的都是潜意识的活动。)(2)人格的结构 本我:处于潜意识中,是人的动物性一面。是生而具有的人的本能欲望和需要,大部分与性和攻击性有关,追求实时满足和缓解紧张,它服从快乐原则。 自我:是人的理性部分,1-2岁

7、左右开始形成。介于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是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逐渐发展出来的。使本我寻求享乐的要求置于它的控制之下,它服从现实原则。 超我:是人格中的道德成分,5岁左右开始形成。充分发展的超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两个部分组成。良心是儿童受惩罚而内化的经验,自我理想是儿童受奖励而内化的经验。遵循至善原则。(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自我起调节作用。)(3)释梦理论: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把梦的内容所表示的意义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表层意义,是梦的“显意”,指梦者可以回忆起来的梦的情境及其意义;二是深层意义,是梦的“隐义”,指梦者通过联想可以知道隐藏在显意背后的意义。 五、人本主义 反对精神分析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的

8、晦暗的、否定的、病态的和动物性的方面,是一种“伤残”心理学。 反对行为主义将人类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低级、简单的心理行为,是一种“机械”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一般认为,人本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个体现象学:尊重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人的责任:人对自己最终要发生的事情负责,人可以作出选择; 此时此地:人不应该成为过去经验的牺牲品,虽然过去经验会对我们产生很大影响, 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只有生活在此时此地,人才能充分享受生活; 人的成长:人有一种成长和发展的倾向。 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六、认知的观点代表人物:

9、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认知学派的基本观点:1、反对行为主义的S-R模式,认知学派试图探究人脑这个黑箱里面发生的事情。2、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心理过程理解为一系列的信息加工过程。3、认为人不是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人能够积极主动地加工信息。4、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的认知,即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言语、思维等。5、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科学性。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 录,以了解其心理的一种方法。实验法:就是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

10、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 所产生的影响的方法。由实验者操纵变化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 包括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心理测验法:是指通过运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来研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心理测验法经常被用来研究个体之间心理品质的差异,以及个体行为各个方面的关系。个案法:是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原因的方法。它可以是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过程进行较系统较全面的研究,也可以是对一个人的某一心理侧面进行研究。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第一节 感觉一、 感觉概述1、是刺激物作用于

11、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的个别属性反映。首先,感觉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感觉剥夺实验);其次,感觉是对内外刺激的反映;第三,感觉反映的个别属性。最后,感觉总是与过去经验联系在一起。2、感觉类别:首先,可以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肤觉、味觉、嗅觉)和内部感觉(动觉、平衡觉、内脏觉)。 其次,根据刺激能量的性质,可把感觉分为电磁能的、机械能的、化学能的和热能的四大类。 第三,也可以根据临床需要把感觉分为四类。二、 感觉的规律(一)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规律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二)感觉适应规律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

12、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这是在同一感受器中,由于刺激在时间上的持续作用,导致对后续刺激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明适应:从洞子里出来。暗适应:进入电影院例: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三)感觉后像 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后像。 后像在视觉中表现特别明显。视觉后像有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四)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这是同一感受器中不同刺激效应相互影响的表现。对比分两类: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例:月明星稀、先吃糖后吃广柑(五)不同感觉间

13、的相互作用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不仅决定于对该感受器的直接刺激,而且还决定于同时受刺激的其他感受器的机能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受器的机能状态都有可能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例:灯光暗,觉得音乐更响;灯光亮,觉得音乐轻。强烈的声音刺激使牙痛更甚(六)不同感觉间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七)联觉 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和表象,这种现象称为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印象,时而近似于感觉,时而近似于表象,好像是与直接感觉一起产生的,但不是由人们自己随意想象出来。例:冷色和暖色、沉重的音乐第二节 知觉一、知觉概述(一)定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

14、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过程。其组织功能依靠过去经验。是人对感觉信息的解释过程。)(二) 直觉与感觉的关系1、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依赖于感官,是对感觉的深入。 3、感觉是对刺激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对刺激物的整体反映。4、 要形成知觉,还必须依赖于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三)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对象是否属于人,可以把知觉区分为:社会知觉(对人的知觉)和物体知觉(除对人的知觉外,其他各种知觉)。二、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当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信息时,并非对环境中所接触到的一切刺激特征都

15、悉数接收,而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对这部分事物知觉得格外清晰,而对其他事物则感知模糊。(二)知觉的整体性(组织性)知觉的对象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我们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知觉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和组织起来的,对象知觉不是对象各部分简单的相加,而是各部分有机组成的。(三)知觉的理解性 人对于知觉的对象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予以解释。1 大小恒常性 2形状恒常性 3明度恒常性 4颜色恒常性三、 知觉的规律(一)知觉组织的规律1.接近因素规律 2相似因素规律 3完整倾向因素规律4好图形因素规律 5好的连续因素规律 6定势因素规律(二

16、)视空间知觉规律1生理线索 是指人眼水晶体曲率可以自动调节:看近物时,水晶体比较凸起; 看远物时,水晶体比较扁平,但这种调节一般只在10米内有效。2单眼线索 是指当人只用一只眼睛时也能感受到方位的深度,这主要是经验的作用。 (1)对象的相对大小(2)遮挡(3)结构级差:近处的纹理显得稀疏,远处的纹理显得紧密。 (4)空气透视(5)明亮和阴影 (6)运动视差:远处的东西走的慢,近处的东西走的快 (7)线条透视:当我们观察被摄对象时,对象的轮廓线条或许多物体纵向排列形成的线条,越远越集中,最后消失在地平线上 3双眼线索(1)辐合作用(2)双眼视差(三)运动知觉的规律1PHI现象(实际上没有动的刺激

17、物,在适当条件下却感知到它在运动)2自主运动(本身没动的物体,在仔细凝视下仿佛也运动起来了的现象。如:暗室中的光点)3诱导运动(静止的物体由于周围物体的运动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现象。云动好似月亮在动)第三节 错觉及其种类(1)方向错觉(2)线条弯曲错觉(3)线条长短错觉(4)面积大小错觉第四节 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遵循感觉规律,提高教学效果二、采用直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三、遵循知觉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四、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促进教学和学习效果多种感知觉协同活动,加深对形的概念的认识、弄清不同几何概念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第四章 注意力第一节 注意概述一、注意的概念是心理活

18、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基本特征:1.指向性:指人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朝向一定刺激物,而同时离开其余刺激物的特点,反映了心理活动的对象和范围。2.集中性:指人们把心理活动贯注并维持在某一对象上,使心理活动不断地深入下去,反映了心理活动的水平和强程度。二、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 、维持功能、调节和监督的功能三、注意的外部表现在注意时,常常伴随着一些特有的生理变化和外部动作,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适应性动作的产生。 2.无关运动的停止。 3.呼吸运动的变化。 第二节 注意的规律及应用一、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任何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注意。(一)影响无意注意

19、的因素: 1.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运动变化、新异性;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2.人的主观因素人的需要、兴趣; 情绪和精神状态;知识经验与期待 (例:参加晚会、鸡尾酒会效应、大卫的把戏)(二)无意注意规律的合理利用 1.教学环境要美化、优化,控制引起分心的因素,保持学生稳定的注意。2.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3.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吸引学生稳定的注意。4.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艺术性,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想象,保持持久的注意。二、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是自觉而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是受人的意识调节和支配的。(一)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 1.对活动目的和任务

20、的理解 2.间接兴趣的支持 3. 抗干扰的能力(二)有意注意规律的有效利用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2.加强意志力的锻炼与培养。三、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一)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 对活动浓厚的兴趣 ;活动的自动化 (如:电脑打字盲打、打毛衣不用看) 类型目的性意志努力性质例如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无不需要低级的自发的窗外的歌声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需要高级的自觉的学习、听课有意后注意有不需要最高级、自觉性程度很强电脑打字“盲打”,打毛衣不用看,司机的熟练开车第三节 注意的品质一、注意的范围(广度)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清楚地

21、观察到的对象的数量。最早的研究:哈密尔顿(一)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1. 注意对象的特点 (知觉对象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注意范围越大。)2. 活动性质和任务 (任务越多,范围越小;反之越大。)3. 个体的知识经验 (知识经验越丰富,范围越大;反之越小。)二、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小资料:57岁的儿童能聚精会神15分钟左右,710岁的儿童可达20分钟,1012岁的儿童可达25分钟,高中生一般能坚持3045分钟。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表现出高度的注意稳定性。(一)影响注意的稳定性的因素1.注意对象的特点 (单调的刺激如高速公路)2.主体的状态 (

22、目标兴趣意志生理状态等)3.注意方法 (注意对象与行动结合如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注意的起伏: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 三、注意的分配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一)注意分配的条件1. 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达到了相对“自动化”的程度 2.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三)注意分配的意义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重要条件四、注意的转移 是根据新的活动目的和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征。(一)与注意分散的区别:同:注意离开一个对象到另一对象异:“转移”有目的、任务需要,“分散”无目的、不该

23、转移却转移(二)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1.先前注意对象的专注度 2.新注意对象的特点 3.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第五章 记忆第一节 记忆概述一 、记忆的概念:记忆的一般心理学定义: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是人脑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二、记忆的种类:1 、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动作记忆(运动记忆),是以过去做过的动作或经过的运动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是技能形成的基础。形象记忆,是以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保持的是事物的具体形象,具有直观性。 语词-逻辑记忆,是以概念及其文字、数字符号为内容的记忆。所储存的不是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是

24、反映事物内涵、意义、性质、规律的那些单词、定义、公式、定理、规则等。 情绪记忆(情感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例:触景生情情节记忆(情景记忆),是指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的记忆。2、 根据记忆的理解情况划分:理解记忆,是指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以把握材料的意义而产生的记忆。比如,对于一些科学概念、范畴、公式、规律、历史事件和文艺作品等有意义的材料,用这种记忆比较有效。机械记忆,是指只根据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3、根据材料组织的性质分类: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

25、得。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的生活常识都属于这类记忆。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在利用这类记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例如,一项运动技能的形成,先前的动作要领的学习是陈述性记忆,动作技能形成以后,形成了某项动作后的操作动作是程序性记忆。)4、 根据记忆的意识划分: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它强调的是信息提取过程的无意识性,而不管信息识记过程是否有意识。(Schacter等1980实验:启动效应的产生不依赖于有意识的记忆。)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相比,是指有意识提

26、取信息的记忆。它的特点是,强调信息提取过程的有意识性。第二节 记忆系统 一、感觉记忆(感觉登记、瞬时记忆)是使感觉信息得到短暂停留的第一个记忆系统。比喻:门房,贮存的是信息加工的原材料,只是一些感觉的痕迹,并不具有心理上的意义。感觉记忆性质: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编码形式依赖于信息的物理特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容量较大,但只有一部分信息进入短时记忆1、 感觉记忆的容量 (斯柏林实验表明:视觉器官保存图像信息容量大,但保持时间短。)(感觉记忆中只有能够引起个体注意并被及时识别的信息,才有机会进入短时记忆。)2、感觉记忆的特点(1)信息保存的时间

27、非常短,如果没受到注意或加工会很快消失。视觉信息约在1秒钟内衰退,听觉信息约在4秒钟内衰退。(2)信息是鲜明、形象的,未经加工的。(3)感觉记忆的信息如果受到注意或加工就会进入短时记忆。二、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储存的是正在使用的信息)储存时间短:1分钟以内,一般认为15-30秒。例:打电话,心算编码方式:主要是听觉编码,也有视觉编码、语义编码等。实验:以视觉形式呈现刺激,回忆时将B误为P或V,将V误为B、C等。容量有限:短时记忆的容量72组块组块:在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比如,下盲棋1、 短时记忆是信息加工的场所比喻:狭小的工作车间。比如算术、思维

28、接受来自两方面的信息:自下而上的信息(来自于感觉登记的外界信息);自上而下信息(来自于长时记忆仓库的信息)。如果我们识别每一个字都只能进行自下而上的加工,那工作量是很大的,速度也是很慢的。例:学外文与读小说这两部分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在工作记忆这个车间里进行加工,就产生了理解。如果感觉登记的信息没有被选择,被注意,就不会发生学习;但如果进入了短时记忆的信息未能与长时记忆中的已有知识相结合,就不会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只能产生机械学习。2、 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遗忘 复述机械复述: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断地简单重复。精细复述: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使之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联系。例:记姓名短时记忆的遗忘

29、进程:没有复述的情况下,保持15m30m,时间很短。短时记忆的遗忘消退说:短时记忆的遗忘是由于信息痕迹的自然消退。干扰说:遗忘是由于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其它无关信息的干扰。“猴子搬包谷”三、长时记忆 是指信息在大脑中储存时间超过一分钟的记忆。长时记忆的信息一般是经过一定加工的;它的容量没有限制;它就象一座图书馆或宽大的仓库,储存着我们经历的所有经验和知识,为我们的各种心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1、 长时记忆的编码语义编码:即在长时记忆中人们更多的是对一般意义或一般观念进行编码,而不是去记事物的某些细节。(长时记忆中语义编码占主导地位。)视觉编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是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方式对

30、刺激材料进行编码的。例如,人们对某一事件的记忆,既有关于事情是如何发生,如何进行的事实过程的记忆,也有关于该事件的具体图象的记忆。)2、长时记忆的储存科林斯和奎利恩提出了一个语义记忆储存的网络结构模型。3、长时记忆信息的提取提取的过程一般是由线索(包括内部和外部线索)产生、搜寻、决定和作出组成的。(1)提取形式:回忆:指过去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的重新复现。可分为直接回忆和间接回忆,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再认:指过去识记过的材料再次出现,可以识别和确认。再认的速度和准确性取决于对事物识记的巩固程度和精确程度。(2)影响提取的因素对信息的组织:组织得越合理,越有利于提取。时间间隔:一般地说,间隔时间越长效果越差。思维活动的积极性:积极的思维活动有助于提高信息提取的效果。情绪、兴趣: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信息的提取。干扰:在提取信息时发生的困难,常常是由于干扰引起的。包括外部环境方面的,和内部记忆信息相似性方面的。人格差异:不同人格的人善于提取不同类型的信息。第三节 记忆的加工过程及其规律第一步、识记是获得事物的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