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3 ,大小:238.16KB ,
资源ID:1268347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6834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福建农林大学 中医经络穴位趣味谈 程林兵.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福建农林大学 中医经络穴位趣味谈 程林兵.docx

1、福建农林大学 中医经络穴位趣味谈 程林兵中医经络穴位趣味谈针灸学术发展史 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 经”。叙述了十一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及灸法治疗。 黄帝内经成书于秦汉时期,分“素问、灵枢”各九卷81篇系统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预防、治疗和经络、腧穴、针灸方法以及针灸适应证、禁忌证等。难经确立奇经八脉理论。完善八会穴、十二原穴、五输穴、俞募穴理论。首创泻南补北法、确立补母泻子法,对迎随补泻等。 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论述了脏腑经络学说,确定了349个腧穴的位置、主治及操作,介绍了针灸手法、适应证 禁忌证和常见病的治疗。故称“针灸专著”。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所录针灸医方1

2、09条,其中99条是灸方,引起了人们对灸法的重视。 唐代孙思邈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学学家。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 千金方“阿是穴”的取法和应用、提出灸法预防疾病的方法。 教学专著有甄权的明堂人形图;另北宋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考证了354个腧穴,全书刻在石碑上,供学习针灸者拓印和阅读。还设计铸造了两座铜人,是我国最早的针灸模型,开创了直观教学和试针法。对辨认经穴与教学起了很大作用。 公元6世纪,我国针灸就传到朝鲜日本等, 公元16世纪末17世纪初传到欧洲, 1987年“世界针联”成立。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针灸治疗的43种病症1急性鼻窦炎2急性鼻炎3感冒4急性扁桃体炎5急性气

3、管炎6支气管气喘7急性结膜炎8中心性视网膜炎9近视(儿童)10单纯性白内障11牙痛12拔牙后疼痛13牙龈炎14急慢性咽炎15食道、贲门痉挛16恶逆17胃下垂18、急、慢性胃炎19、胃酸增多症20、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疼缓解)21单纯性急性十二指肠溃疡22急慢性结肠炎23急性菌痢24便秘25腹泻 26肠麻痹27头痛28偏头痛29三叉神经痛30面神经麻痹(早期如3到6个月内)31中风后的轻度瘫痪32周围性神经疾患33小儿脊髓灰白质炎后遗症(早期如在6个月内)34美尼尔氏综合症35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36遗尿37肋间神经痛38颈臂综合症39肩凝症40网球肘41坐骨神经痛42腰痛43关节炎目 录第一章 经

4、络学说的形成(1课时)第二章 经络系统的组成和作用(5课时)第三章 穴位的分类和作用(2课时)第四章 穴位的定位方法(2课时)第五章 十四经常用穴位简介(24课时)第六章 经外奇穴(2课时)参 考 书 目1.皇帝内经2.中国针灸杂志3.上海针灸杂志4.世界针灸杂志5.针灸临床杂志幻灯片26思 考 题 1. 什么是针感? 简述经络学说的形成。3. 简述十二经脉的名称及大致循行路线。幻灯片27第一章 经络学说的形成 1. 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的主干。 络,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幻灯片2

5、8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并借此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 幻灯片29 “经络”一词首先见于内经,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 灵枢脉经:“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幻灯片31 2. 经络学说的概念 研究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之间关系的理论,称为经络学说。 是中医学分析人体生理、病理和对疾病进行诊疗的主要依据之一。幻灯片32 经络学说的内容十分广泛, 包括经络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循行部位、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经络中气血的运行与自然

6、界的关系, 经脉循行路线上的穴位及其主治作用, 经络与脏腑的关系等等。幻灯片33 经络学说的形成,是以古代的针灸、推拿、气功等医疗实践为基础, 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结合当时的解剖知识和藏象学说,逐步上升为理论的,受阴阳学说的深刻影响。 幻灯片34 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经络学说的形成,系统地论述了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属络脏腑,以及十二经脉发生病变时的证候; 对奇经八脉也有分散的论述; 并且记载了约160个穴位的名称。 幻灯片35 第一节 “针感”的观察 “针感”:对针刺、按压某个部位所产生的酸、麻、重、胀等感应,以及沿一定路线扩散的现象。 第二节 穴位疗效的总结 主治作用相似的穴位经常有规律地

7、排列在一条路线上。 第三节 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阳性反应点。第二章 经络系统的组成及作用第一节 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也称为“正经”。 幻灯片40 是手三阴经(肺、心包、心)、手三阳经(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阳经(胃、胆、膀胱)和足三阴经(脾、肝、肾)的总称。幻灯片41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结合手足、阴阳、脏腑三方面而确定的。 经脉循行分布于四肢的内、外和所属脏腑的阴阳属性不同,有阴经、阳经之分。 太阴阳明 盛 少阴太阳 厥阴少阳 衰幻灯片50二、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 躯干和四肢

8、,纵贯全身。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幻灯片51幻灯片52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六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 六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 三、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四、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五、

9、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十二经脉中阴阳经之间有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内属脏腑,脏与腑也有表里相合的关系。 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 阴、脏、里 阳、腑、表阴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阳经 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经属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属脏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 腑络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络腑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脏幻灯片59思 考 题 1. 简述奇经八脉的名称和任督二脉大致循行路线。 2. 简述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 3. 简述十二皮部的概念。 4. 简述经络的作用。幻灯片60第二节 奇经八脉、十二皮部一、奇经八脉的概念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

10、的总称。因为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偶,“别道而行”,故称“奇经”。幻灯片61二、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其中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称“一源三歧”。幻灯片621. 督脉循行路线督脉行于后正中线: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至鼻柱。2. 任脉循行路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向上行于阴毛部,沿着腹内,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经过面部,进入目眶下。3. 其他奇经大致循行路线冲脉行于腹部第一侧线,其脉气交会于足少阴肾经;带脉横行腰中,其脉气交会于足少阳

11、胆经; 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头部;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部、颈部;阳蹻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头部;阴蹻脉行于下肢内侧、头、眼部。 4. 十四经的概念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因有其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脉合称为“十四经”。十四经均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和所属腧穴。幻灯片75三、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1. 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幻灯片76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 幻灯片77冲脉与任、督、足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

12、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带脉约束循行躯干的诸条足经。幻灯片782. 调节十二经脉气血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奇经八脉犹如湖泊水库,而十二经脉之气则犹如江河之水。四、皮部1. 皮部的概念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体表有一定的分布范围,与之相应,全身的皮肤也就划分为十二个部分,称十二皮部。 幻灯片80皮部,是十二经脉之气散布之所在,是十二经脉机能反应于体表的部位,由于它居于人体最外层,所以是机体的卫外屏障。 素问皮部论:“皮有分部”; “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幻灯片82素问皮部论:“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

13、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府藏也。”幻灯片832. 皮部体表分区的特点皮部作为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区,它与经脉,络脉不同之处在于:经脉呈线状分布,络脉呈网状分布,而皮部则着重于“面”的划分,其分布范围大致属于该经循行部位,而且比经络更为广泛。幻灯片843. 皮部的生理功能素问皮部论:“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容于经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入不去传于腑,禀于肠胃。” 幻灯片85说明百病之始生,必先于皮毛,而从皮部治之,此乃治病之要着。皮部有局部和整体的调节作用,同时也具有保卫肌体,抗御外邪,传导病变作用。 幻灯片86

14、皮部可通过经络内联脏腑,疾病既可通过皮肤经络由皮入里,也可由里出表。病由某经脉之始生,必由所在皮部以定治。幻灯片874. 皮部的应用由于脏腑、经络的病变也能反应到相应皮部,观察不同部位皮肤的色泽、形态等变化,以诊断某些脏腑,经络病变,并在皮肤一定部位施行刮拭、推拿、皮肤针等方法,及利用药物促其吸收以加强驱动和促使相应区域的经脉之气的循行, 幻灯片88感传至希望达到的脏腑、筋肉、关节等人体特定部位,从而获得定向性调节经络气血以及内脏功能等的治疗调节作用,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作用。幻灯片89第三节 经络的作用中医把经络的生理功能称为“经气”,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如下。幻灯片90一、内属脏腑、外络肢体

15、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使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五官、皮肉筋骨保持了协调统一,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脏,外络于肢节。”幻灯片91二、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气血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经络的传注,气血才能够输布全身,以温养濡润脏腑器官,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灵枢本藏:“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幻灯片92三、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经络的“行血气而营阴阳”功能,使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营血调和,卫气固密,则可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幻灯片93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说明病理变化 指导辨证归经 指导针灸治疗 说明病理变化 病理状态下,经络是病邪

16、传注的途径,可反映症候征候。 经络气血阻滞疼痛或肿胀 气血郁积而化热红、肿、热、痛 气血不足麻木不仁、萎软经络虚证脏腑病经络、腧穴经络实证指导辨证归经辨证归经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通过辨析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以确定疾病所在的经脉。 前额及前头痛阳明经头痛 侧头痛少阳经头痛 后头及项痛太阳经头痛 颠顶痛厥阴经头痛指导针灸治疗腧穴的选取循经取穴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现代版:“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思 考 题 1. 简述穴位的分类。 2. 简述“腧穴”、“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的概念。 3. 简述穴位

17、的作用。 4. 请举2例特殊作用的穴位。 5. 请分别举3例依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定位的穴位。第三章 穴位的分类和作用第一节 穴位的分类一、穴位的概念及分类又叫“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又是针灸推拿治病的施术点。分为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三类。 幻灯片99腧通“输”,简作“俞”-输注、转输经气转输。穴-孔隙经气所居之处。 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穴 疾病的反应点 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别名 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内经; 孔穴针灸甲乙经; 穴道太平圣惠方; 腧穴通称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穴位俗称幻灯片100二、经穴的概念“经穴”:指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的腧穴,称

18、为十四经穴,简称“经穴”,共361个,具有治疗本经病症的共同作用。 (其中一名双穴309个,一名一穴52个,合计670个经穴。)幻灯片101三、经外奇穴的概念“经外奇穴”:指不归属于十四经,但有穴名、定位、主治的一类腧穴。虽不归属于十四经,但对某些病症有特殊的治疗作用,故又称为奇穴,如太阳穴治疗头痛等。幻灯片102四、阿是穴的概念“阿是穴”:又叫“天应穴”、 “压痛点”,这类穴位既无定名,又无定位,而是以压痛点或反应点作为腧穴的。内经:“以痛为输”。幻灯片103第二节 穴位的作用一、近治作用所有腧穴都可以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疾病,叫近治作用。 幻灯片104肩髃、肩髎、肩井等可以治疗

19、肩关节的疾病;命门、肾俞 、志室、腰阳关等可以治疗腰部的疾病;阳池、外关、合谷、阳溪等可以治疗腕部的疾病; 幻灯片105血海、梁丘、阳陵泉、阴陵泉、委中、膝阳关、犊鼻等可以治疗膝部的疾病;申脉、昆仑、丘墟、解溪、太溪可以治疗踝部的疾病。 幻灯片106二、远治作用经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疾病,而且对本经循行所及的远离部位的组织、器官和脏腑的疾病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有的还有治疗全身疾病的作用。如合谷可以治疗牙痛;足三里可以治疗胃痛。幻灯片107三、特殊作用指针刺某些腧穴,对机体的不同状态可以起到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如天枢可以治疗腹泻,也可以治疗便秘;内关可以治疗心动

20、过速,也可以治疗心动过缓。相对特异性: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素髎升压。 腧穴的主治规律1.分经主治规律 经穴可治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个性。 同一部位里的不同经穴,有相同的主治病症共性。 熟悉经脉的循行,才能把握腧穴作用。2.分部主治规律 腧穴的分部主治与腧穴的位置特点有关。幻灯片110手六经腧穴分经主治规律 经脉名 本经主治 两经主治 三经同治手太阴经 肺、喉病 手少阴经 心病 胸部手厥阴经 心、胃病 神志病 手阳明经 前头、口、齿、鼻病 手少阳经 侧头、胁肋病 眼病 热病手太阳经 后头、肩胛、神志病 耳病 咽喉幻灯片111足六经腧穴分经主治规律足阳明经 前头、口齿、 咽喉病、胃肠

21、病足少阳经 侧头、胁肋病、 耳、眼病 神志 足太阳经 后头、背腰病、脏腑病 热病足太阴经 脾胃病足厥阴经 肝病 前阴足少阴经 肾病、肺病、咽喉病 妇科病幻灯片112任督脉腧穴分经主治规律任脉 回阳、固脱、强壮 神志病、 脏腑病 督脉 中风、昏迷、热病、 妇科病 头面病幻灯片113腧穴的分部主治规律 头、面、颈项、躯干部穴近治作用为主 胸腹部 相应部位及脏腑的病证 背腰部 下肢病证 肘膝以上穴 局部病证肘膝以下穴 远治作用、全身疾患(发热、神志)幻灯片114分部主治规律腧穴的作用与其部位密切相关同一部位或区域的腧穴,虽是不同经脉,其主治作 用相同或相近躯干部位穴近治作用为主四肢肘膝以下穴近治+远

22、治幻灯片115第四章 穴位的定位方法有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简便取穴法等。幻灯片116第一节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有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幻灯片117一、固定标志指由骨骼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或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脐窝等。如两眉中间为印堂穴;腓骨小头为标志,在其前下方凹陷中定阳陵泉;幻灯片118以足内踝尖为标志,在其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定三阴交;眉头定攒竹;鼻尖定素髎;脐中定神阙。 幻灯片119二、活动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如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凹陷处为曲池穴;幻灯片120在耳屏与下颌

23、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闭口取下关等; 下颌角前上方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取颊车;握拳掌横纹头取后溪;幻灯片121三、头项部主要体表标志前发际正中:头部有发部位的前缘正中后发际正中:头部有发部位的后缘正中额角(发角):前发际额部曲角处 完骨:额骨乳突枕外隆突:枕骨外侧最隆起的骨突幻灯片122眉间(印堂):两眉头之间中点处瞳孔、目中:平视,瞳孔中央 喉结:喉头凸起处第7颈椎棘突:低头,项部突起最高处 幻灯片123四、躯干部主要体表标志前正中线:面部及胸腹部前侧正中胸骨上窝:胸骨切迹上方凹陷处胸剑联合中点:胸骨体与剑突结合部乳头:乳头中央 幻灯片124脐中(神厥):脐窝中央耻骨联合上缘

24、:耻骨联合上缘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髂前上棘:髂脊前部的上方突起处幻灯片125腋中线:腋下至髋正中线腋窝顶点:腋窝正中央最高点第11肋端:第11肋骨游离端幻灯片126后正中线:后头、颈、背、腰部正中髂后上棘:髂嵴后部上方突起处幻灯片127五、肢体部主要体表标志腋前纹头:腋窝皱襞的前端腋后纹头:腋窝皱襞的后端 肘尖:尺骨鹰嘴腕掌、背侧横纹:尺桡骨茎突远端连线上的横纹 幻灯片128臀下横纹:臀与大腿的移行部犊鼻(外膝眼):髌韧带外侧凹陷处中央腘横纹:腘窝处横纹内踝尖:内踝向内侧的凸起处外踝尖:外踝向外侧的凸起处赤白肉际:手足掌背肤色明显差别的分界处 幻灯片129思 考 题 1. 什么叫“骨度”折量定位

25、法?试举3例。 2. 简述指寸定位法及应用。 3. 简述手太阴肺经穴位数量及主治疾病。 4. 简述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等穴位的定位、主要治疗病种和常用配伍。幻灯片130第二节 “骨度”折量定位法一、“骨度”折量定位法的概念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又称“骨度分寸定位法”。 幻灯片131不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均可按这一标准在其自身测量。 幻灯片132二、常用的“骨度”折量寸幻灯片140第三节 指寸定位法指寸定位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来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手指同身寸取穴法”,常用有以下3种。幻灯片141一、中指同

26、身寸 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二、拇指同身寸 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三、横指同身寸(一夫法) 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第四节 简便取穴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中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此法是一种辅助取穴方法,为了定穴的准确,最好结合体表解剖标志或“骨度”折量定位等方法取穴。幻灯片148常用的简便取穴举例:风市(垂手): 立正垂臂,股外侧中指端所指之处即是。列缺: 两手虎口自然平直相交,食指尖端所指处即是。劳宫: 半握拳,中指指尖压在掌心的第一横纹 处即是。幻灯片149第五章 十四经脉常用

27、穴位简介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要治疗病种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一、尺泽 Chz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潮热,咽喉肿痛,肘臂挛痛。配伍 配太渊治咳嗽

28、,气喘;配孔最治咳血,潮热;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感冒、扁桃体炎、喉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百日咳、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肋间神经痛、急性胃肠炎、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二、孔最 Kngzu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 7寸处。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病。配伍 配肺俞、尺泽治咳嗽,气喘;配鱼际治咳血。三、列缺 Leqe定位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主治 伤风,头痛,咳嗽,气喘,咽喉肿痛。配伍 配合谷治伤风头痛项强;配肺俞治咳嗽气喘。四、太渊 Tiyun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腕臂痛。配伍 配尺泽、鱼际、肺俞治咳嗽,咳血,胸痛。 附注 肺经原穴。 五、鱼际 Yj定位 在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 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配伍 配孔最、尺泽治咳嗽,咳血;配少商治咽喉肿痛。六、少商 Shoshng定位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主治 咽喉肿痛,咳嗽,鼻衄,发热。配伍 三棱针点刺出血,配合谷治咽喉肿痛;配中冲治昏迷,发热。本经穴位主治表躯干部腧穴中府、云门近治作用为主肺、胸病变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