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5 ,大小:48.94KB ,
资源ID:126790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6790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学反思.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学反思.docx

1、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学反思窗体顶端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学反思 1变化的世界教学目标:1、能用各种感官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2、能从察觉到的物体变化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3、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种物体变化的方法。 4、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物体变化的现象。5、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的结果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记录下来。6、能举例或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做变化。7、能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8、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初步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并学习记录物体变化的基本方法。难点:建立变

2、化的概念系统。教学准备:各种各样变化的教学课件、记录表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谈话:你还看到过哪些变化?小结:起风、下雨、草绿、蝌蚪变青蛙等,他们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二)学习新课:1、活动1:我知道的变化。(1)师: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吗?活动前注意要求:寻找生活中的变化现象。描述变化的过程。用简单的文字记录变化现象。(2)学生活动,小组汇报活动结果。(3)小组讨论:你喜欢观察身边发生的变化吗?这些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4)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讨论结果。(5)师:你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变化现象进行分类

3、吗?(6)讨论、汇报。(7)师:你能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吗?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8)教师小结:变化是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2、活动2:记录物体的变化。(1)师:你还记得在科学课上我们使用过的记录表吗?(图片展示)(2)师:在观察家里种植的花的生长时,你是怎样记录的?小组讨论后汇报。(3)讲述:在记录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变化时段包括: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的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变化现象、变化的数量。记录的方法可以用日记的方法、表格统计的方法、统计图表记录的方法、图画、照片、录象等形象记录的方法。要根据所观察的不同变化,选择不同的记录

4、方法。(4)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种表格,对自己感兴趣的变化进行记录。(5)学生设计,教师进行评价。2多样的天气教学目标:1、能用文学词语(包括诗歌)描述各种天气现象(如蓝天、白云、雪景等。)2、能用文学和科学的术语描述天气的变化。3、能够设计一组符号,用它记录天气的状况。4、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天气变化,并体验科学技术发展对获得天气消息方式的影响。难点:用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要素来科学表示天气的变化。教学准备:各种天气变化的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汇报。小

5、结:天气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心情、生活、学习。(二)学习新课:1、活动1。(1)谈话: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哪些词汇来描述天气?文学家常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天气?你知道哪些与天气有关的诗歌?(2)学生思考,汇报。(3)(出示图片)师讲解不常见的天气现象。(4)师: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快把它画下来,配上优美的解说词,让同学们来欣赏,好吗?(5)学生绘画,展示。(6)教师评价,总结。2、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 (1)师:什么是天气?怎样科学地描述天气?(2)师:生活中,人们还有哪些了解天气的方法?(3)学生汇报。(4)师:在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是怎么知道天气变化的?哪些自然现象能预知天气变化?利用这些

6、谚语来预测天气的变化有哪些优点和不足?(5)学生汇报。(6)教师小结:在没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是靠观测自然现象和物候变化来预测天气的。人们把长期以来观察天气的经验概括成一些谚语,来预测天气变化。利用谚语预测天气变化不够准确,不及时,不够科学。(7)师:现在的人们是怎样知道天气消息的?(8)学生讨论汇报。(9)教师小结:现在的天气预报可以通过电话、网络、报纸、广播等方式进行查询,要比谚语准确、便利、科学。(10)师:你能设计一种表示天气的图形符号向全班同学发布天气消息吗?(11)学生设计。(12)师:你们知道中央播放天气预报时用到的图形符号吗?你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请同学们阅读科学在线。(三)

7、巩固练习: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学生用了许多优美的词汇来描述天气,如:晴空万里、艳阳高照、斜风细雨、绵绵细雨、云雾迷蒙、白雪皑皑、雪花飘飞等词语,说明学生对天气的变化很了解,掌握的词语景也很多。在画你喜欢的天气或写一首小诗来描绘时,学生的作品不乏画面优美,色彩鲜艳,加以精致的小诗点缀着,看来学习科学课不仅要学会思考、实践操作,还需要语文、美术等各学科的相关能力。在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天气谚语时,更让我感到惊喜,原以为只有个别几个人来做的事,但汇报的情况多种多样,学生的发言面很广,甚至二班的李同学找到了有关谚语的书,其中天气谚语数不胜数,还有的同学将找到的天气谚语记在小卡片上,

8、如星星眨眼、离雨不远;鱼跳水,有大雨;早雾晴,晚雾阴;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让我也学到了一些新知识,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还会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器,增长自己见识,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3观测天气教学目标:1、能够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观测计划。2、能选择材料,并按图示或文字说明自制简单的风向仪、雨量筒。3、设计和制作简易的观测天气变化的仪器。4、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进行观测,搜集有关数据。教学重难点:重点:选择材料设计和制作自己的简易观测仪,并进行观测。难点:依据自己的温度观测记录结果,绘制气温曲线图,并预测未来气温变化的趋势。教学准备:观察

9、记录表、硬纸片、胶水、胶带、陶制花盆、方形纸、尺子、橡皮泥、剪刀、一根竹签、两根吸管、大饮料瓶、风向仪、风力计、温度计、雨量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看天气预报了吗?关于天气预报你有哪些想要知道的问题吗?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整理。师:我们最关心的就是这些天气信息是怎样预报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当一个小小气象员吧!(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制定观测计划。(1)师: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小气象员都需要做哪些工作?学生汇报。(2)师:在观测天气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计划吧!(3)学生制定计划,教师进行指导。(4)学生汇报计划,教师学生进行评议。2、制作简易观测仪。(1)师:

10、要观测天气就需要先制作一些简易的观测仪器,生活中观测天气就是观测温度、湿度、风向、风力、气压、阴晴等,我们来制作观测风向的仪器-风向仪。制作方法看书上9页的图。(2)学生制作,教师适当进行指导和提示。(3)展示作品,交流感受。(4)师:你们的作品是不是合格,我们到室外检验一下就行了。(5)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风向和8个方向。3、建立小小气象站。(1)师:我们制作了风向仪,就要用它来工作,我们要建立一个小小的气象站,我们来分一下组。(2)学生分组后进行分工。(3)讨论:观测仪放在校园里不同的地方,测量的数据一样吗?放在什么地方测量的数据最准确?(4)学生坚持记录两周,两周后进行总结。教学反思:让学生

11、真实经历了一次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了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这次活动就是学生在学习了科学课多样的天气,对观测天气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后,为学生设计的能直接参与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制定观测方案,制作观测仪器,全程参与观测过程,老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只“ 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学生在“ 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

12、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2.学生真诚参与了与人合作的探究过程,体验了与人合作的快乐,分享了他人的智慧。科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这次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的,开设了气温观测、风向观测、风力观测、 4发布天气消息教学目标:1、能以研究论文和报告的形式,将自己的观测和研究结果展示出来。2、能对其他同学的观测和研究结果提出客观的评价和积极的建议。3、能从图片中归纳分析出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4、体验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的意义。重点:以论文的形式发布天气消息。难点:分析天气预报的制作过

13、程。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份研究论文或天气观测研究报告;收集各种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经过两周的观察和记录,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今天我们就以发布会的形式发布天气消息,好吗?(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天气消息发布会。(1)师:你们知道成果发布交流会对科学学习有什么意义呢?(2)学生谈想法。(3)小结:成果交流发布会对科学学习有重要意义,我们所写的研究论文或报告既是对前一段时间观测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又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这要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4)师:下面各小组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流。(教师在每个小组汇报后要组织学生对他们进行

14、评价,并强调一定要实事求是。)(5)教师小结:通过这次交流活动,同学们受益匪浅,希望每个小组能接受评价和改进意见,继续坚持观测天气,养成关心天气变化的良好生活习惯。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1)师:你们知道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2)学生汇报。(3)(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些图片都是什么意思吗?(4)学生汇报。(5)现在同学们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你能把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吗?(6)学生讨论分类,汇报交流。第一阶段: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第二阶段是通过人工和计算机计算,分析观测得到的天气信息;第三阶段是以报纸、电视、电话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8)师:在天

15、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中用到了哪些科学技术?由此你想到了什么?(9)学生查找资料,交流汇报。(10)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汇报,我们了解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天气预报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它与人们僧货质量提高有着紧密的联系。(三)巩固拓展: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教师介绍气象卫星与天气预报。5天气与生活教学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2.能够用实例或调查结果说明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天气变化造成一定的影响。3.能够用图表记录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得出某些科学结论。4.愿意把自己收集到的天气与人类的资料和图片与同学交流。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天气影

16、响生活的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今天的天气怎样?你喜欢这样的天气吗?你还喜欢什么天气,为什么?2、讲述:天气的变化不仅对我们的学习和心理造成不同的影响,他还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二)活动1、天气对人的影响(1)谈话: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你们收集到的天气对人影响的图片或文字资料。(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3)结合课件全班交流。(4)提问:谁最关心天气?为什么?2、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1)谈话:天气对人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人类的活动也在影响了天气的变化,看老师这的小例子。(2)出示课件,这幅图上的两地是北京的中关村和颐和

17、园,两地相距不到一万米,在3月28日对这两地进行了调查,来看一下调查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3)学生回答。(4)谈话:影响北京两地气温变化显著的原因是什么?(5)讲述:这种现象叫“热岛效应”。此外,人们的生活还会对天气造成“温室效应”、“酸雨”,我们一起看看吧!(出示课件)(6)拓展:观测酸雨的几种常用的方法。(7)提问:怎样保护天气? 教学反思:本课从天气与我们每天的生活入手,讨论不同的天气变化对工作、学习和心情造成的不同影响。先让学生描述今天的天气情况,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介绍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了解信息的渠道及欣赏老师准备的图片,在学生谈看图片后的感受后,提出天气与生活有什么关系,

18、为本课的探究活动确定方向。其次是拉近学生与科学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在我们身边,专家在我们身边。可以用榜样的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天气现象产生兴趣,乐于探究。使学生对如何进行观察、记录、思考、研究有一个正确的科学的感知。 同学们通过经历搜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过程,体验到科学探究中证据的重要性,体验分析天气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实例,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6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对周围常见的物体或物质进行分类。2、能够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3、能正确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某一种物体的质量或体积。4、能归纳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主要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

19、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教学准备:常见物体的图片、纸、木块、棉球、橡皮、硬塑料、小米、豆、沙、天平、放大镜、记录表、烧杯、水槽、量筒、酒、果汁、牛奶、蜂蜜、酱油、汽水、水、注射器、水杯、乒乓球、橡皮泥。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闯过一关发一个通行证,闯过四关将获得智慧小组荣誉称号。你们有信心吗?师:(出示百宝箱)这是百宝箱,里面有许多物体,你们能不能对他们进行分类,粘贴在响应的圈内。(画在黑板上三个圈)学生分类开始,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议,

20、并对优胜者颁发通行证。(二)学习新课:1、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1)师:第二关是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是固体呢?它有哪些性质?如果研究过程中有困难可以看一下老师发给大家的建议卡和记录表。(2)学生研究,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天平。(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学生进行评议,颁发通行证。(4)教师小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流动,不易被压缩。(5)师:第三关是把小米、豆、沙或木屑混合后,你们怎么能把他们分里出来,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6)学生讨论,操作,汇报。(7)教师评议,颁发通行证。2、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1)师:第四关是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是液体呢?它有哪些性质?如果研究过程中有困难可以看一下老

21、师发给大家的建议卡和记录表。(2)学生研究,教师指导学生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学生进行评议,颁发通行证。(4)教师小结:液体有固定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易流动,不易被压缩。(5)师:第五关是把不同液体混合后,会出现什么现象?(6)学生讨论,操作,汇报。(7)教师评议,颁发通行证。3、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1)师:第六关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学生实验探究,教师进行指导。(3)学生汇报,抓住“怎样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个问题进行讨论。(4)教师进行评议,办法通行证。(三)巩固拓展:1、你们小组都闯过了哪几关?了解了哪些知识?2、

22、老师还有一关,怎样测量石块的体积?3、颁发智慧小组证书,祝贺他们闯关成功。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堂课程设计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体现在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固体、液体的主要特点,并分别归纳出固体及液体两类物质中的同种物质间相似性来求证两种物体的属性,总结其特点,合作学习模式主要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明确各成员的分工来组织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通过本课教学,学生通过探究性试验,从感知上明确了固体及液体的性质及其差异,但由于教学器具对学生吸引力较大,课堂氛围显得较乱,说明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在整个课程的组织能力上还有待加强。 7、冰、水和水蒸气教学目标:1、

23、能使用工具测量感官不易察觉到的物体某一特性的变化。2、能通过实验探究使水的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3、能用二维图表形象的进行实验记录。4、能从实验数据中分析出吸收或散失热量是物质状态变化的条件。重点:通过实验观测水的三态变化,感受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难点:通过实验观测水的三态变化,感受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教学准备:天平、温度计、烧杯、冰块、铁架台、酒精灯、表、记录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已经知道水是液体状态的,你们知道水还有哪些不同状态的吗?冰和水蒸气是不同状态的水,那么他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呢?(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化冰

24、实验。(1)师:今天我们要通过化冰比赛来认识一下水不同状态之间的变化过程。甲组的同学和乙组采用不同的方法让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冰融化,比一比谁快?甲组的同学把冰放在室温下静置,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测量水的质量和温度并记录。乙组的同学用酒精灯加热,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停止加热,测量沸水的质量并记录;水沸 腾后继续加热,观察水会有哪些变化?(2)学生分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3)整理实验数据,根据实验记录表进行分析并汇报交流。(4)讨论:A、甲杯和乙杯中冰的状态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B、甲杯与乙杯相比,由固

25、态的冰化成液态的水的过程哪一个过需要的时间更短些?为什么?C、在什么条件下液态的水能够沸腾?D、通过分析质量变化记录表,说一说甲杯和乙杯中的冰变化为不同状态时,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自己是怎样知道的?(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6)教师小结: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如冰、水和水蒸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7)师:除水之外,很多常见物质也像水一样有三种状态,我们来看一看科学在线吧!教师讲解柱形图的阅读方法,并帮助学生解读数据。2、物质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这一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是怎样被利用的?(1)你知道有哪些变化是利用物质的三态变化?(2

26、)学生汇报交流。(3)教师小结。(三)巩固练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在自然界中,水可以同时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存在。冰、水和水蒸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对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本课通过“化冰实验”这一核心活动,引领学生进行对比实验,通过定量观察、实验记录和数据对比分析、探究从冰到水再到水蒸气的变化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在变化过程中温度和质量的变化,从中培养学生通过科学实验获得科学结论的研究能力。科学在线介绍了几种常见物质的三态变化临界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水的三态间变化的初步认识,扩展到整个物质世界物质三态变化的认识,使学生初步意识到三态变化是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

27、拓展活动引导学生寻找物质三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帮助学生对物质三态变化有更深入的认识8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1、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2、能利用感觉器官感觉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的热量变化。3、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4、能通过实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活动切实认识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切实认识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教学准备:清水、温水、玻璃黑板、湿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你能举个水变没的例子吗?2、学生汇报。3、师:这些水都到哪里去

28、了?谁来猜一猜?(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写字游戏。(1)师: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水到哪里去了,老师在这块玻璃黑板上写一个大大“水”字,你们猜,它会怎样?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做一做,30秒后观察它有什么变化,1分钟后有什么变化?(2)教师实验,学生观察记录。(3)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4)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小实验,用手指蘸少量温水,抹在手背上,你有什么感觉?你发现了什么?(5)学生实验,汇报感觉,交流体会。(6)教师小结:通过这两个小实验,我们发现水在常温下会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液态变成气体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2、蒸发

29、的快慢。(1)师:要想让一件衣服干得快,怎样做?蒸发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2)学生猜想,汇报交流。(3)师:你怎样去验证?需要那些实验器材?本实验留在课下进行验证。(三)巩固提高:老师给每组10毫升水,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液体蒸发的最快?教学反思: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由看到的表象而转化成知识性系统性的思维,将学生们支离破碎的知识纳入比较完整的体系中,教师在这里只是起到一个帮学生理清了思路的作用。因为从问题的提出到观察实验,再到蒸发概念的出示都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师只是在其中起到了辅助的作用。我遵循小学生科学探究的规律,设计了这个环节。从发现问题、猜想假设,到设计实验、

30、完成实验、整理结论交流,不仅符合实验探究的思想,而且学生也确实亲身体验了实验探究的过程,感受到了探究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9雨的形成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2、能独立提出要研究问题的假设。3、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进行研究。4、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重点: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独立地探究雨的成因。难点: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独立地探究雨的成因。教学准备:有关凝结现象的图片、酒精灯、同样大小的杯子、玻璃片、试管夹、温水、铁架台、烧瓶、胶塞、玻璃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出示图片)你们见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吗?师

31、:这些现象有哪些相同点吗?(二)学习新课:1、小水珠从哪里来?(1)师:上面图片中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出现小水珠?(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汇报。(3)学生填写解释。(4)师: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向同样大小的两个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温水;同时盖上大小相同、冷热不同的玻璃片,你们猜一猜,哪个玻璃片上会有小水珠出现?(5)学生汇报猜想并进行实验。(6)汇报实验结论。(7)教师小结: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2、雨的形成。(1)师:在上一个实验中,如果水滴越聚越多,会出现什么现象?与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比较相似?(2)师:由此推断自然界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3)师:小组同学互相合作,制定小组的研究计划吧!(4)小组合作制定计划,教师巡视指导。(5)汇报研究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