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3.88KB ,
资源ID:126664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6664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长恨歌导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长恨歌导学案.docx

1、长恨歌导学案高二语文长恨歌导学案2班级 组别 姓名 一、目标展示1. 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2. 分析李、杨爱情悲剧的深刻历史教训,了解长恨歌一诗的思想内容及在文学史上的重大影响;3. 注意本诗主题的双重性以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叙事剪裁得当,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优美流畅等特点。二、自主学习名句背诵1. . ,一朝选在君王侧。2姊妹弟兄皆列土, 。3.六军不发无奈何, 。4. ,圣主朝朝暮暮情。5.春风桃李花开夜, 。6. ,此恨绵绵无绝期。7.七月七日长生殿, 。8.玉容寂寞泪阑干, 。三、合作探究 1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2本诗在叙事、写景、抒情上的艺

2、术技巧。四、课堂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邯郸冬至夜思节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五、课堂小结我的收获:高二语文湘夫人导学案1编写:蒋少颖 使用日期:2013年11月12 日班级 组别 姓名 一、 目标展示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二、 知识链接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

3、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

4、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2楚辞:(1)楚辞体 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来源: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越人歌)。“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5、。(2)楚辞 西汉末年,刘向收集屈原、宋玉以及汉代仿效屈原辞赋的作家的作品共十六篇编辑成楚辞。其中屈原的作品最多,价值最高。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楚辞对后世影响深远。我国诗歌史上常以“风”“骚”并称,“风”指诗经,“骚”指楚辞。(3)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三、自主学习1给划线字注音北渚( ) 目眇眇( ) 罾( ) 醴( )褋( )麋( ) 西澨( )

6、薜荔( ) 蕙櫋( )搴( )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1)帝子降兮北渚 (2)与佳期兮夕张 (3)罾何为兮木上 (4)夕济兮西澨 (5)葺之兮荷盖 (6)遗余褋兮醴浦 (7)时不可兮骤得 四、合作探究(一)教师范读课文,强调字音。(二)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疏通课文。(三)内容解析。1诗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2诗歌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3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五、课堂检测 名句填写 (1) 袅袅兮秋风, 。(2) 登白薠兮骋望, 。(3) ,夕济兮西澨。(4) ,灵之来兮如云。(5) ,聊逍遥兮容与。六、课堂小结我的收获:高二语文湘夫人导学案2编写:蒋少颖

7、使用日期:2013年11月13 日班级 组别 姓名 一、目标展示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二、自主学习屈原,名 ,字 ;又名 ,字 。我国伟大的 诗人, 时期楚国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者。文学作品主要有 、 、 、 等等,其中 为其代表作。传说我国民间五月初五 节就是为了纪念汨罗江英魂屈原。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评为 。三、合作探究(一)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1融情入景,以景染情。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诗作,现在我们朗读第一段,看看诗人是怎样“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的?2因

8、情造景,象征寓意。(1)第一段中“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是什么意思?在表现情景关系上有什么特点?(2)第三段中还有这样一句,请找出来。3香草美人,寄予理想。我们学习离骚知道,屈原诗歌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喜欢用香草美人的意象,试找出诗中出现的香草意象?诗人多次用香草的用意何在?(二)主题研讨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 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四、课堂检测阅读与品位1指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景物描写对表达情感所起的作用。2“鸟何萃兮频中,罾

9、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为什么会出现反常的情况,表现了湘君怎样的情感?五、课堂小结我的收获:高二语文拟行路难导学案编写:蒋少颖 使用日期:2013年11月14 日班级 组别 姓名一、 目标展示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4.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二、 知识链接1.鲍照简介: 鲍照(约415470),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谢秣陵令表)。二十多岁时,在临川

10、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国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有鲍参军集传世。 “才秀人微,取湮当代”的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有人甚至认为他是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赋、散文皆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这组诗主要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较

11、左思的诗,不但有不满,更有抗争)。 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中的“俊逸鲍参军”,就是赞美李白的诗有鲍照的俊逸风格。其作品留芳后世,被称为“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之一。 鲍照的人生的道路,充满着悲剧色彩,这悲剧色彩来源于他生存的时代、出身和他的志向的冲突。两晋南北朝,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但是鲍照出身寒微,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只是鲍照悲剧形成的前提,因为出身寒微的左思也曾用诗歌抒写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但他终于“高步追许由”,走向了归隐。形成鲍照悲剧的决定性因素是他个人的抱负和志向,鲍照是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

12、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追求,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老庄哲学中一切消极遁世,委顺求全的东西,都与他的思想格格不入。他不顾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当他的努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心灵中就激起冲腾不息的波澜,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独特风格。门阀制度像大山一样压在鲍照身上,促使他把无比巨大的愤懑不平之气化作拟行路难这样的诗篇。 2.社会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

13、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三、自主学习1.给划线字注音。酌酒( ) 踯躅( ) 鲍照( ) 拟行路难( ) 2.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1)泻水置平地 (2)举杯断绝歌路难 (3)吞声踯躅不敢言 四、合作探究(一)情感把握1全诗突出了一个什么字?试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 2.诗人的人生之路难吗?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3.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4.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二)技巧赏析1.诗歌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2. “安能行叹复坐愁”和“心非木石岂无感”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

14、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3.概括本诗的写作风格五、课堂检测 背诵这首诗。六、课堂小结我的收获:高二语文蜀相导学案编写:蒋少颖 使用日期:2013年11月17 日班级 组别 姓名 一、目标展示1.了解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2.进一步掌握诗歌鉴赏的要领; 3.初步掌握怀古诗的表现手法。二、知识链接杜甫生平: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如果说李白的一生充满着浪漫的生活色彩,那么杜甫的一生则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一)读书、漫游时期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开始漫游吴越,5年

15、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之后再漫游齐赵。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此期间杜甫的代表作有望岳、赠李白等。(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杜甫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此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

16、贤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三)为官时期(四十四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压到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等诗。不久逃脱,投奔新帝,被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四)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随着战败饥荒,杜甫弃官,携家人逃难,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764年,杜甫幼时好友严武再镇蜀州,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后来严武死了,

17、四川内乱,杜甫又伴同家族,离开四川,乘舟沿江东下,转徙于湘鄂之间。770年冬,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结束了他漫长的漂泊生涯。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作品。“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诗人对祖国和人民最后的怀念。杜甫创作的诗很多,流传下来有一千四百多首。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三、自主学习1.自读诗歌,划分节奏。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文学常识杜甫(712-770),字

18、 ,别号 , 朝伟大的 诗人。杜甫的诗作总体上反映了 朝由 而 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四、合作探究1.诗歌最讲究的是意象与意境,这首诗都写了哪些意象,或者景物?渲染了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在描写碧草和黄鹂的时候,诗人用了“自”和“空”两个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里的“英雄”指的是谁?怎样理解这句话?4.诗人为什么会与诸葛亮这样一个悲剧英雄产生共鸣?他的情感为什么是深沉和悲伤的?五、课堂检测1.此诗写诗人在诸葛词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词”,有何深意?2.背诵这首诗。六、课堂小结我的收获:高二语文书愤导学案编写:蒋少颖 使用日期:20

19、13年11月18日班级 组别 姓名 一、 目标展示1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通过对南宋时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3能初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二、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诗人一生作诗9000多首,多“寄意恢复”,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诗作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等为世所传诵。他的诗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抗金救国的理想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形成无法统一的矛盾,由此迸发出

20、的火一般的激情和难以压抑的愤懑构成他诗歌的基调。风格雄浑豪放,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2写作背景介绍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三、自主学习解释下列诗句中划横线的词。(1)中原北望气如山 (2)塞上长城空自许 (3)出师一表真名世 (4)千载谁堪伯仲间 四、合作探究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2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3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五、课堂检测思考并回答:陆游诗作的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 六、课堂小结我的收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