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0.58KB ,
资源ID:1266094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6609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一新生心理问题筛查结果与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一新生心理问题筛查结果与分析.docx

1、大一新生心理问题筛查结果与分析大一新生心理问题筛查结果与分析【摘 要】 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级新生为研究对象,重点筛查分析了大一新生心理问题的筛查率、表现、类型、严重程度以及成因,为进一步的心理干预提供方向和参考,同时对筛查工作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关键词】 心理问题;大一新生;筛查;分析通过新生心理普查,开展心理问题的筛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起点。为了做好新生心理教育工作,对新生的心理筛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心理筛查工作有效性进行探索,提出对心理健康教育及危机预防工作的建议。一、研究对象及方法1、问卷法用问卷法进行心理测试,对新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筛查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级新生5546人,有5419人参加心理普查,共收回有效问卷5390份,其中男生2976人,女生2414人;农村学生3168人,城镇学生2214人。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作心理测量的工具,该量表包含了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性心理障碍、偏执、强迫、依赖、冲动、精神病倾向共12个维度,分三级标准筛查存在不同程度心理症状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访谈法访谈的主要对象为新生普查中按标准一、标准二筛查出的学生384人,实际参加约谈人数为369人。采用自编半结构访谈提纲,由心理咨询老师担任访谈人员,对心理测验量筛查出来的学生进行一对一

3、的访谈。每个学生访谈时间约为20分钟。访谈完成,咨询老师需要根据心理普查的结果和访谈内容对学生心理状态做初步评估,确认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需要后续的心理辅导和干预,并完成约谈记录表。二、结果与分析1、心理问题筛查率问卷测量共筛查出593人,占参测学生的%。调查国内各高校心理问题筛查的情况,形式和工具比较多元化。测查工具和测查标准不一,导致筛查率不一致。钟向阳 1 等用大学生人格问卷进行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筛查,一类标准(明显有心理问题)筛查率为%。李莉等 2 人用相同的大学生人格问卷对理工科院校新生做心理普查,结果表明理工科院校2005-2007年对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平均筛选

4、率为%。两者的筛出率比较一致。另外有许多研究者,用scl90为工具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筛查。卢彦峰和陈兆磊 3 的研究调查,用scl-90对理工科大学新生的心理筛查率为%。许毅和薛志敏 4 的调查结果显示scl-90对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在之间,平均为%。由此看来,全国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筛查率大致在5-10%之间。本研究中标准一筛查出260人,筛查率为%,标准二筛查出124人,筛查率为%,标准三筛查209人,筛查率为%。具体考察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三级筛查标准,发现标准二和标准一、三考察指标不一致。对标准二筛查出的学生进一步整理,有51人也符合标准三的筛查条件,其余73人仅仅因为在第26、30、8

5、2、84、103题上选择“经常”和“总是”而被筛查出来。这73人的约谈结果表明,大部分同学是因为对题目理解错误或者填涂失误,只有6人确实存在一定的心理适应问题,但也不是“疑病、幻觉、妄想”等问题,很多都是误筛。因此,本研究做分析时,将标准二和标准三的优先顺序换一下,先按标准三及因子得分高低标准来筛查,之后,再就“疑病、幻觉、妄想”等用五道题的高分选项为标准来筛查。那么标准三筛查人数应该为260人,标准二的筛查人数应该为73人。这样在进行后续访谈时,更有针对性。2、约谈筛查结果心理问题的诊断难以有客观的标准,因此,在本研究的访谈中,对心理问题的评估不从诊断的角度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贴标签”或下结论

6、,而是从是否需要后续干预以及需要何种干预的角度,分为4级:第一级,适应良好无需特别关注;第二级,有心理困惑,但是学生自己有能力调整的,鼓励学生自主调节的;第三级,有轻度心理问题,学生可以自己调整,但是可能有难度,因此建议进行心理咨询的;第四级,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必须进行后续的干预。2009年心理普查后,预约学生384人,实际访谈369人,其中有168人(%)访谈时适应良好,有201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115人)有一定的心理困惑,但可以自己调节;%(44人)的学生有心理问题,建议主动来咨询;另外有42人需要进行心理干预,占约谈人数的%,占新生总数的%。据2004年全国新生测评级约

7、谈工作完成后统计显示,筛出学生占参加约谈人数的%,占这些高校参加测评总人数的%。由此看来,心理测量筛查出的学生中,绝大多数不需要进行心理干预,因此,普查后的约谈工作是必要的,将切实有需要的学生筛查出来,避免干预面太宽而迷失重点。3、心理问题的表现及类型从测评结果可以看出,被筛查出的学生中,%的学生在“抑郁”因子上的得分偏高,其次有%的学生在“焦虑”因子上的得分偏高,说明大一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在抑郁和焦虑情绪状态上。对学生的约谈记录表进行整理和分析,对筛查出来的存在不同程度的201位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类,主要问题体现如下:(1)学习不适应的约有127人(%);(2)人际关系问题的有87人(

8、%);(3)个人发展困惑的有65人(%);(4)环境适应困难的有49人(%);(5)身心疾病的有36人(%);(6)应激事件应对问题有28人(%)。三、讨论1、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分析对约谈中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201名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类统计,表明“学习适应困难”、“人际适应困难”、“个人发展”、“环境适应”等心理困惑是发生率比较高的问题,是大一新生普遍性的问题,属于适应性的发展问题。一般而言,面临的新的环境,大一学生都需要做出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在适应过程中出现一些不适应的困惑是很正常的,学生自己也会积极努力去调整自己的状态以求适应,所以这些问题往往不是严重的问题。 进一步分析其问题的严

9、重程度以及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发现 “身心健康”、“应激事件处理”对学生的影响更大,更容易造成学生情绪波动,产生不好的结果。尤其是学生本来有神经衰弱、抑郁、焦虑、强迫、睡眠障碍等问题时,学生对自己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会很担心,因此有较重的心理负担。究其原因,一方面,“身心疾病”的问题有其产生的原因,比如家庭环境、遗传、个性特征等,这些因素难以改变,学生自己也觉得无能为力,所以完全解决问题的几率比较小,并且难以解决;另一方面,这类问题看起来更能称之为“问题”,给学生较重的思想负担。另外,就“应激事件处理”而言,大一学生毕竟年轻,经历挫折少,没有经验,在应对家庭变故、失恋等重大挫折时往往感到大

10、受打击和承受不来,表现出一些不成熟的不良心理。2、心理问题原因分析经过对学生约谈记录的整理,笔者认为大一心理问题的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的:一个是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一个是高中遗留下来的心理问题,其核心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有待提高。首先,大学的学习环境、社会环境、学生的发展任务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学生需要能够认识和接受这些变化,并积极改变自己以适应变化。但是,很多大学生抱着对大学的美好期待,却发现现实和理想差距太大,遭遇挫折,不愿接受现实,更不愿做出改变,要么责怪社会,埋怨学校,要么看轻自己,自卑自怜,造成情绪低落,心理适应不良。对此,教育需要承担一部分责任。在中学阶段,学生的核心任务是学习和考高分

11、,学生没有被教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安排自己的事情并对自己负责”,所以,当进入大学,学生开始要“自主”的时候,会变得无所适从。另一个突出的方面是中学阶段已经有的心理问题到大学仍然存在。本研究中,需要心理干预的42名学生中,28人报告从中学阶段就出现了神经衰弱、头疼、胸闷等症状,而中学阶段并没有对此进行及时调整,使得这些症状保留甚至严重化。高中遗留下来的这些心理问题有其形成的情境因素和学生个人特质因素,已经持续一段时间,学生自我调整效果不佳,往往是比较难以“自愈”的,而且学生主观的痛苦感也较强烈。因此,这些问题是心理问题的筛查工作的重点,也是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的重点。四、工作建议从筛查工作

12、的角度,有两点建议:第一,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作为筛查工具时,为了提供更可靠和有力的筛查信息,可调整筛查标准,建议筛选最有说服力的指标“抑郁”和“焦虑”等,按得分高低分三级,优先筛选;按照特殊题目筛选的单独作为另外的次级筛查指标单列。第二,新生的心理约谈中,半结构化的访谈提纲设置要合理,除了关注症状,还需要了解学生应对能力和内在资源。根据筛查出的学生心理问题情况,就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几点建议:第一,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在对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尤其注重关注学生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帮助他们正确疏导和调节情绪,以恢复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状态。第二,加强对大一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指导,帮助学生获

13、得自主学习、自我规划能力,加强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第三,普及心理卫生的知识,消除有“身心疾病”学生不愿求助的顾虑。积极主动干预有需要的学生,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问题”,科学对待。第四,积极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与治疗,开展多种形式的辅导,帮助他们恢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参考文献】1 钟向阳,张莉,邓基泽.利用大学生人格问卷进行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筛查j.中国健康教育,(7)584-586 .2 李莉,温海燕,毕来峰.理工科院校2005 年2007 年新生心理普查结果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11)932-934.3 卢彦峰,陈兆磊.理工科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筛查与多元干预研究j.中国成

14、人教育,:91-92.4 许毅,薛志敏.scl - 90 与srhms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结果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3) 212- 213,231.【作者简介】张 璐,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助教,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上接第35页) 前那么浓,赌博和娱乐成为了主旋律,而这也成为了当下川西茶馆特别是乡村茶馆的主要特征。茶馆文化原有的功能逐渐弱化,但是另一方面其潜在的隐功能如私人聚会、宗教传播等功能却在进一步加强。我们通过对川西、苏北乡村茶馆现状的分析发现,目前的川西乡村茶馆已经偏离了传统茶馆文化的方向,而且与当下的社会主流文化也不相符合。人们聚集在乡村茶馆中进行

15、宗教传播的现象开始凸显,甚至有部分乡村茶馆涉及到了色情产业,已经危害到了乡村社会精神文化的健康发展。但我们不能因为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而全部否定其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更不能忽视其对于当下乡村社会的应有价值。这也是我们强调要保护茶馆文化遗产,发展乡村茶馆的题中之义。而目前我们需要做的是要进一步规范乡村茶馆的运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将乡村茶馆打造成为人民真正的休闲娱乐文化场所,而且是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导下的文化场所。坚决打击和制止以茶馆为据点从事非法宗教传播的行为,肃清盘踞在乡村茶馆中的黑恶反社会势力,净化乡村茶馆经营的市场和社会氛围,将乡村茶馆塑造成为的一张名片,一

16、片净土,并进一步挖掘其文化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茶馆文化已经成为了打牌的代名词,乡村茶馆已然成为供人赌博的场所,甚至还有宗教传播的迹象。面对乡村茶馆功能日渐萎缩,不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状,迫切需要站在文化建设的高度理解将乡村茶馆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的关系,促进乡村茶馆的健康发展,使这一公共空间更好的为群众文化建设服务,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参考文献】1 陈香白.论“茶馆文化”,农业考古j.2000(2)170-172.2 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 黄晓京.默顿及其结构功能主义理论m.国外社会科学,1982(8).4 默顿(著).

17、唐少杰,齐心等(译).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m.译林出版社,2006.【作者简介】张 伟(1983-),江苏邳州人,讲师,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 (上接第43页) 清楚地意识到,要保持陕西省竞技体育水平的稳步持续发展甚至快步提高,就必须加强对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建设。注重对竞技体育优势及潜优势运动项目后备人才引进,注重对教练员队伍的培养和建设,调整和优化项目布局,同时建议我省相关部门认真组织专题科研,进一步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力量和优势,为竞技体育事业良性快速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性建议。着力推进教练员、运动员、管理人员以及科研人才建设同全省人才规划和政策的对接,营造人力资源发展的适宜条件,建

18、立体育人才数据库。统筹兼顾,科学安排,逐步解决体育人才的进修、升学、晋职、留学、住房、就业等问题,从而为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合理使用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积压、不浪费、不屈才、不抑才。【参考文献】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2 加强后备人才建设 陕西重塑竞技体育军团新形象. 中国体育报.3 郭林等.陕西省竞技体育教练员、运动员现状的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5)36-40.4 孙班军等.优势、潜优势运动项目综合竞技能力相关概念及构成因素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3)96-98.5 陈西玲.陕西竞技体育发展态势及对策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4)49-52.6 肖林鹏等.中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相关问题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6)8-9.【作者简介】王海英()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陕西宝鸡文理学院体育系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